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

“哦,是帕梅拉。”伯吉斯給了艾倫威爾遜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讓對方自己體會。

翡翠這種東西,其實艾倫威爾遜認爲這是智商稅的代表,不過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民族,有種叫做玉石文化的東西。

剛好英屬馬來亞就有不少這個族羣,單獨就產量而言,如果鑽石是智商稅的話,翡翠是更加有明確性的智商稅,尤其是對華人而言。

鑽石儲量很大,平均到全球所有人,每個人還有一克拉。鑽石工業價值很低,只在刀具和磨料行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鑽石的流行是戴比爾斯營銷的結果。古代鑽石主要產於印度,產量極低,所以才顯得珍貴。南非鑽石礦發現以後,鑽石儲量直線上升。戴比爾斯審時度勢,拿下南非鑽石礦的所有權,限制出貨量,營造了鑽石供不應求的假象。

翡翠礦脈足有幾萬平方公里,出產的翡翠是每年以萬噸計算,單獨的原石几噸幾十噸都正常,根本就不應該有這麼高的價格。艾倫威爾遜也沒把翡翠看的多珍貴,只是想要在這東西還不值錢的時候,效仿帝俄的珍寶琥珀屋,爲自己打造一套傢俱做裝飾。

這個想法艾倫威爾遜認爲是不過分的,現在緬甸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如果當地人願意幫助他完成這個小小的夢想,考慮到戰後歐洲各國堆積如山的武器,他可以擴大對這些民族武裝的支持,用廢鐵換破石頭。

再說類似於這種智商稅主要看營銷,主要廣告打得夠狠,誰說就不能在歐美流行起來?

如果考慮到緬甸在一九四八年獨立,艾倫威爾遜努力一下在延緩個一年,還有三年時間把這些破石頭運出來,翡翠屋的夢想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只是目前的新任英屬緬甸專員,不理解他的苦心,不明白這種東西對社會穩定是有用的,只要廣告吹的很,就有女人出來追捧閃閃發光的東西。

考慮到伯吉斯這個人的間諜身份,艾倫威爾遜沒有過多的透漏機密內容。在伯吉斯到達仰光之前,艾倫威爾遜就已經聯絡了當地的公務員,詢問當地的印度國民軍戰俘情況,這些戰俘在緬族人虐待之下,還是有一些一直活到現在的。

比較巧合,這一次和國大黨溝通的日期,和對印度國民軍最終審判的日期接近。聽說又有印度士兵譁變了,當然也毫不意外的被迅速解決。

如果有再次激起譁變的風險,按照艾倫威爾遜的想法就不要審判了,直接讓緬族人便宜行事,把這些日本人的走狗都幹掉。

當然,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艾倫威爾遜還是決定看看和國大黨溝通的結果。

如果有一個好的結果,就讓這些追求民族獨立的印度國民軍士兵多活幾天,要是這個結果不令人滿意,那就別怪要對軸心國附屬勢力清算了。

怎麼在接下來的兩年到三年的時間當中,讓國大黨有所顧忌,一直是艾倫威爾遜重新踏上這片土地想的事情。

可能在英屬印度的範圍之內,目前而言採取強硬態度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了。

不過大英帝國可不僅僅只有英屬印度這個殖民地,還有很多在其他殖民地。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了,既印度人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作用是什麼。

不算澳大利亞、加拿大那些同文同種的殖民地。英屬印度因爲在大英帝國當中十分重要,當然也可以換取一些特權,比如在英國其他殖民地當中,充當當地維持英國殖民統治的力量。 шшш ¤тtkan ¤¢Ο

如果國大黨要是敢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排印浪潮可能爲時不遠。作爲英屬印度的專員助理,艾倫威爾遜管不到其他殖民地,但近距離的周邊,他還是可以插手的。

比如說亞丁,也門城市亞丁,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扼守紅海通向印度洋的門戶,素有歐、亞、非三洲海上交通要衝之稱,也是世界著名港口。

也門在阿拉伯半島,看起來和英屬印度沒有什麼關係,可實際上亞丁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只是不經常出現在地圖上。

亞丁被英國佔領,淪爲英國殖民地,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亞丁建成了燃料煤倉庫,爲過往的蒸汽機輪船添加燃料,爲孟買管轄區下轄的亞丁定居點,一直到一九三七年,才和緬甸一樣,被分離出英屬印度的管轄。

因爲是孟買的中轉站,亞丁當地有很多印度裔在工作,如果國大黨不馴服的話,艾倫威爾遜可能就要給亞丁專員發電報了。

在總督府這邊準備會務的同時,國大黨內部也在進行激烈討論,甘地作爲被擡出來的代表,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的人物,國大黨的招牌,自然是有一大批追隨者的。

這些追隨者的理想麼?其實也和甘地本人差不多,希望整個英屬印度獨立之後成爲一個人人和平共處的大農村,反對工業化的進行。

這種理念在這個時代還真不是什麼新鮮事,注重農業的政黨非常的多,長期和南斯拉夫祖國軍交戰的克羅地亞武裝,就是這種主張。

如果要是幾十年後的話,艾倫威爾遜覺得歐洲的走火入魔的環保主義政黨應該算是繼承者。

國大黨的內部討論,艾倫威爾遜自然是不能知道,不過一樣充滿了火藥味。甘地本人是堅持非暴力不合作的,尼赫魯當然也對此表示支持,只是心裡不以爲然,卻也不像那個投奔日本的國大黨前主席那樣,非要和英國人打上一個一仗來的個以武立國。

尼赫魯和甘地兩人對總督府釋放將要大建的消息表現截然相反,甘地是反對的,認爲這又是英國人的一個陰謀,尼赫魯則表示了支持,認爲這畢竟是一個好事。

不過除卻對大建態度之外,兩人的共同點還是非常多的,比如兩人都認爲,如果以後獨立的話,要整個英屬印度獨立,避免分裂成爲兩個或者幾個國家。

兩種意見爭論不休的時候,自然就出現了第三方意見,第三方意見認爲,應該主要把目光放在,總督府宣稱的彌合兩大宗教的矛盾上面。

這樣問題就轉向了英屬印度的整體性問題上面,如果能夠彌合兩大宗教的裂痕,保存整個印度的統一性,這是尼赫魯和甘地兩人同時贊成的。

這一次的內部討論,最終決定和新德里的總督府談談。

和國大黨相反,穆盟對這一次的大建進行了口頭上反對,但是沒有演變成遊行示威。

就這樣,聖誕晚宴過去四天之後,在新德里總督府,代表總督府的艾倫威爾遜,等到了國大黨代表的上門。

“尼赫魯親自來了?”聽着總督府秘書的彙報,艾倫威爾遜流露出來意味深長的眼神,但是馬上就變得風輕雲淡道,“我一直對尼赫魯先生報以崇高的敬意,衆所周知尼赫魯先生是一個學識淵博,富有個人魅力的領袖。”

“艾倫,準備如何應對你口中負有個人魅力的領袖?”坐在桌子後面的巴倫爵士開口詢問道,“不要摻雜個人情感在溝通當中。”

“當然不會,巴倫爵士。”艾倫威爾遜微微低頭禮貌的道,“正式會議上,不能摻雜私人偏見,再說我和印度人沒有私人恩怨。”

“那我就先喝一杯下午茶,等着你的消息。”巴倫爵士沒有動,蹲着一杯紅茶道。

艾倫威爾遜點頭邁步走出了巴倫爵士的辦公室,前往了已經大掃出來的會議室。

尼赫魯穿着印度傳統的長袍,帶着白色的帽子,身後則是國大黨這一次的代表,一共八個人進入了英屬印度總督府,在英國衛兵的注視下,來到會議室門前,推門而入。

“歡迎尊敬的國大黨客人!”雙方剛剛見面,艾倫威爾遜就掛着溫和的笑容打招呼,表示自己對這一刻已經盼望已久,其實也是剛剛纔過來。

尼赫魯不是認識艾倫威爾遜,甚至可以說他早就忘記了施壓過一個在海得拉巴的專員。對於尼赫魯來說,那只是在一次別人彙報的時候,點頭同意了的小事。

像是尼赫魯這樣的領導人,又不像是甘地動不動就去絕食了,哪記得幾個月前的一天做了什麼?

面對着一個年輕談判代表的熱情,國大黨的代表也報以友好的微笑,甚至以印度教的禮節打招呼,艾倫威爾遜也裝模作樣雙手合一的回禮。

在印度教徒的眼中,佛教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當然這只是英屬印度的印度教徒才這麼認爲,其他地區的佛教徒認爲這是放屁。

友好的打過招呼之後,雙方代表落座,艾倫威爾遜笑呵呵的說出天崩地裂的話,“其實我從來不認爲倫敦不少人說的是真的,那就是國大黨是英屬印度的布爾什維克,尼赫魯是另外一個斯大林,對於一些人所說的要用激烈手段對待國大黨,我個人一直都不是非常認同。”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七百零九章 任何人都有價格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