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

對這些剛剛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進行第一次社會毒打之後,艾倫威爾遜才繼續道,“從我們英國進入南亞以來,海得拉巴土邦一直以我們英國的盟友姿態出現,早在海得拉巴還叫尼薩姆的時候,就幫助我們擊敗了馬拉塔帝國。三次馬拉塔戰爭當中,海得拉巴都派兵幫助遠征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四次邁索爾戰爭也同樣如此。甚至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大起義,在這之後我們和海得拉巴的關係,一直和睦到現在。”

在印度大起義之後,英屬印度不在以蠶食吞併爲目標,可以說當時的印度王公才加印度大起義某種程度上達成了目的,當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一直以英國盟軍出現的海得拉巴土邦,在馬拉塔和邁索爾比海得拉巴強大的本土勢力被消滅之後,海得拉巴就成了印度王公剩下最強大的一個。

而在那之前,東印度公司的操作,就是藉故找這些土邦的麻煩,藉口對方沒有子嗣就沒收對方的土地,或者找個什麼其他的藉口,一直兼併這些土邦的土地直接管理。

這種手段很像是明清時期的改土歸流,都是在想方設法的將這些土邦的土地,歸屬於東印度公司的管理之下,而在印度大起義之後,改土歸流就算是停止了,形成了現在南亞五百多個土邦的格局。

在臨走之前,剛剛進入英國公務員體系,還是一個菜鳥的艾倫威爾遜,對着比他自己還要菜鳥的助手們,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海得拉巴專員某種意義上算是一個顧問,在米爾·奧斯曼·阿里汗面前,是沒資格裝天龍人的。

如果在一般的時期,海得拉巴專員幾乎就和發配沒什麼區別,在海得拉巴君主面前可以被輕易地無視,而倫敦也不會因爲一個專員被無視不滿,就對現今英屬印度最強大的土邦君主怎麼樣,可現在不同,至少艾倫威爾遜認爲不同。

英國人確實在英屬印度高人一等,可要分對着誰,階級和民族的界限並非完全不可突破。

現在已經是一九四五年了,艾倫威爾遜可沒有能幫助英屬印度繼續存在的錦囊妙計。倒不是完全沒有這麼想過,但都是在做夢的時候。

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英國撤離南亞是大勢所趨,他認爲自己能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不管是從私人利益方面,還是從更大的範圍起到正面作用。至於這個過程可能會出現小小的犧牲,則需要偉大的印度人民多包涵。

連自己的便宜父親,都因爲歷史的一點變化,成了直面操作孟加拉大饑荒的人,在印度人處境雪上加霜的這個層面,艾倫威爾遜再努力一點也沒什麼。

距離去海得拉巴上任還有幾天,作爲新任的海得拉巴專員,艾倫威爾遜沒有像是自己說的那樣,對英屬印度的龐大人民報以尊重,而是轉頭就規劃好了一條路線。

“恆河沿岸那座城市人口密集,還有一定的工業設施?”

巴倫爵士被艾倫威爾遜的問題一下子問愣了,怎麼這個年輕人不着急去海得拉巴上任,卻問起來了這麼一個沒頭沒尾的問題。

“中央省和聯合省附近是南亞人口最爲密集的地方。”巴倫爵士不解的回答道,“艾倫,你問這件事做什麼,海得拉巴在南印度。”

“巴倫爵士,我只是算一下什麼路線合適。”艾倫威爾遜輕笑着回答,其實這只是他一個私心而已,就是想要見識一下恆河的真實景觀,是不是像是後世那樣不可入目,裡面有沒有什麼各種污染物,以及屍體。

這也是爲了大英帝國着想,雖然在英屬印度的獨立過程當中,英國本土的輿論他並不知道,可按照常理來說,明面上還是世界三巨頭的英國,對放任印度獨立肯定是有輿論反彈的。

如果消弭這種輿論反彈,艾倫倒是有一個不是很上臺面的招數,他就想起來後世赫赫有名的恆河浮屍,那一套照片絕不僅僅是在中國出名,而是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如果以文化攻擊的角度來看,恆河浮屍的一套照片,幾乎把整個印度人的尊嚴都踩在腳下,在連同恆河在印度教的重要地位,幾乎給印度這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連同幾年後發酵的印度強姦,以及廁所話題,把整個印度釘在了恥辱柱上。

這樣在英屬印度失去控制之後,艾倫威爾遜就可以用收集起來的信息,讓英國本土的輿論更加能夠接受一些,打贏這一場輿論戰。

只要表明不是大英不給力,而是印度爛泥扶不上牆,英國實在不能繼續在那個糞坑浪費時間了,就給英國本土的人一個心理安慰,從道德層面上對印度獨立不在難以接受。

可惜直到艾倫威爾遜出發,仍然沒有在恆河上游找到自己想要的景象,好在還有兩年的時間,艾倫倒並不是特別的着急。

離開新德里坐上火車的艾倫威爾遜,算是正式的開啓了自己的公務員生涯,還沒有到海得拉巴,就已經將當地的君主米爾·奧斯曼·阿里汗資料記在心裡。

阿里汗身材瘦小,體格乾癟,無論怎麼看也不像富翁,他的“勤儉節約”也是遠近聞名。他一生中只戴過一頂非斯帽,平時穿的也都是破爛不堪的寬鬆褲。

每次吃飯,他都將盤子舔得乾乾淨淨。他的臥室簡直就不能夠稱之爲臥室,到處是廢紙簍,中間鋪着一塊草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如此吝嗇的人,卻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

有些人雖然富可敵國,表現出來卻沒有多愛財富。艾倫威爾遜並不是在內涵誰,不愛錢可以喜歡別的東西,從阿里汗後來的經歷他就知道,這個海得拉巴的君主,其實很明白所有的財富都是建立在權利之上,想方設法的讓海得拉巴處在獨立地位。

只是最終還是敵不過國大黨的領袖尼赫魯,獨立企圖最終被粉碎,歸根究底,米爾·奧斯曼·阿里汗是一個和平教徒,如果他的土邦和克什米爾互換的話,結局會好很多。

在到達海得拉巴之前,還沒有離開北印度的時候,在一處火車站,艾倫威爾遜一行人不得不停留了一天,打聽之後才知道,是當地的和平教徒和印度教徒正在械鬥。

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
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