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

一次推動兩個亞洲大國的事務,我大英天下無敵啊,艾倫威爾遜覺得,就算是俾斯麥在世也不過如此,呸呸,在外交領域德國人不值得學習。

感覺志得意滿的艾倫威爾遜,不管是在白廳還是在家,都一副常公附體的死德行,真覺得自己已經開始決勝於千里之外。

“這到底有什麼高興的?”帕梅拉蒙巴頓就見不得丈夫得意忘形的勁,當然她懂自己的男人在推進在亞洲的外交工作,但值得這麼高興?

“頭髮長見識短,你懂什麼?”艾倫威爾遜驕傲的挺起胸膛,“巴基斯坦內戰如果引起印度的進攻,可以提升大衆對軍隊重要性的認識,至於外交正常化,對英國的經濟更是有促進作用。再來一次美元危機,本就已經名存實亡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就算徹底走到盡頭了,實際上現在也只是各國不約而同的裝作沒事,說不定都在偷偷摸摸準備跳船。”

“到時候英鎊用什麼支撐呢?當然也可以用在中東的影響力支撐,但還是單薄了一點。東亞的經貿關係將會是英鎊的有力支撐。貨幣終究是要買東西的,買不到東西那不是廢紙一張?其實根據香江方面的統計,連轉口貿易和走私都算上,英國長期都是貿易順差。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下去。”

和幾十年後人們的印象相反,剛開放的時候,某大國連續十幾年都是貿易逆差國。成爲最大的順差國那也是一年一年咬牙熬上去的。

這種長期貿易逆差之下,哪個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艾倫威爾遜倒是不知道,不過從常理來推斷,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日本,因爲日本在同時期是最爲膨脹的時候,沒好處的事日本會做麼?

日本在重返聯合國還投反對票呢,幾年之後就進入中日蜜月期肯定是有利可圖。

在這個世界就不勞煩日本人明明心裡不願意還陪着笑臉了,這種委屈怎麼能讓日本人來承擔呢,做美國的生產基地本來就這麼辛苦,不能在繼續承受精神上的侮辱,還是讓英國這個禁區至尊來做這個惡人比較好。

不會再存在什麼中日蜜月期,往後只有中英黃金十年,在東亞增長的經貿關係,將會成爲英鎊區壁壘的助力。

“廢了這麼大的勁保留馬來亞,就是等着中英關係正常化。如果僅僅只有香江,兩國經貿關係增加的潛力有限,現在則容易多了。”

“真有這麼大的助力麼?”帕梅拉蒙巴頓聽着丈夫大喊鍵來,不由得反問,“那佈雷頓森林體系崩盤和發展經貿又有什麼關係?”

“英鎊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盤之後,將會轉爲主權實物貨幣。那個時候就需要產能了。”

艾倫威爾遜並不想對妻子隱瞞什麼,“長遠來看他們以後說不定也會成爲很可怕的對手,但那是以後的事情,眼前的問題是日本,連日本都搞不定談什麼以後?”

日元在七八十年代出現過短暫的高光歲月,那不還是依靠日本的產能撐着麼?

要麼有能源要麼有工業,你總得有一個。要是兩者都不強,那就等着被美元潮汐收割吧,就算是兩者都有還都挺強,還要看看國內是不是有美國駐軍。

其實日本心心念唸的光明未來,充其量就是能接近冷戰英國的水平,但某段時間日本人有了一種錯覺,覺得日本甚至可以超越美國。最後日本也爲這種錯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日韓其實都是啞鈴結構的經濟,進口原材料出口商品,日韓在中間只是一個生產基地的作用。能發展起來真的要感謝美國的放縱。憑藉兩國自己國內貧瘠的基礎,是不可能有那種地位的。

只要稍微有些瞭解就知道,日韓的生活水平比歐洲差得遠,三萬美元人均付出的代價是歐洲想象不到的,而三萬美元人均在歐洲是什麼水平呢,也就是希臘的水平,希臘是爆發過債務危機的國家。

“你要堅持以英鎊爲貿易的結算?”帕梅拉蒙巴頓疑問道,“能成功麼?這麼多年,我們不瞭解那邊的情況。”

“尼雷爾都能做到,沒理由英國就做不到了。”艾倫威爾遜提及尼雷爾簽訂的經貿合同,那就是以英鎊爲基礎結算的。

一個東非的前殖民地都能爭取到的條件,英國反而爭取不到?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在短時間內,我們需要一個替代品,孟加拉地區這一次戰爭之後會被完全摧毀,六千萬孟加拉人一貧如洗之後,我們通過貸款方式,爲這個新生的國家套上債務,用以作爲臨時的紡織基地維護英鎊區的生產。”

革新開放畢竟要等一段時間,在佈雷頓森林體系正式解體到開放的中間,英國必須找到一個暫時讓英鎊流通起來的地方。

六千萬人口的孟加拉頂幾年是不成問題的,又不用頂太長時間,當然作爲交換,雖然孟加拉國到時候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英國卻可以提供地產興邦的戰略,至少會把孟加拉的首都達卡建好。

地產興邦英國也算是老手了,英屬非洲各國的首都都是十年前英國建立的,增加了英鎊的流通儲備和這些國家的債務,這些國家得到了一個看得過去的首都,大家彼此都有美好的未來。

艾倫威爾遜還是很看好孟加拉的未來的,經過這一次的戰爭,孟加拉人面臨的現狀就是不做血汗工廠就會餓死。已經近乎在戰爭中失去了所有的孟加拉人,根本就別無選擇。

“國家有你,真是國家的幸運。”帕梅拉蒙巴頓眼中滿是崇拜,直接鑽進了男人都的懷中低語。

“這個世界上還有愛國這種事。”伸手摸着妻子的後腦,艾倫威爾遜意氣風發的自誇道,“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首相的功勞。”

在唐寧街十號的哈羅德威爾遜沒來由的打了一個噴嚏,面帶思索之色,難道是着涼了?

在避免美元超發淹沒的問題上,其實英國還有一個選擇,就是聯手法國,這個世界上除了英鎊區之外,還有法郎區,區內各國貨幣均與法國法郎保持固定比價,可相互自由兌換。

法國法郎爲區內主要儲備貨幣,區內各國相互支付結算一律使用法國法郎;區內資金移動一般不受限制;各國黃金外匯儲備集中法國保管;區內實行“共同財政金融政策”。

事實上法郎區因爲法國的強力管控,一直存在到二十一世紀,生命力比英鎊區頑強的多。

可要是和法國聯合?說實話,還不如在亞洲想想辦法,法國人會覺得自己吃虧,英國也不能完全信任法國,就算是合作也充滿齷齪。

法郎區的非洲國家肯定是吃虧的,但這種吃虧要怎麼看,法郎固然對他們不利,但非洲國家的水平自己發行的貨幣還不如法郎。

已經獨立的尼雷爾發行了自己的貨幣,但貶值速度超過了仍然使用英國發行的肯尼亞先令,導致新發的貨幣還不如英國殖民地時期穩定。

這對英國來說當然是好事,馬上利用媒體把尼雷爾當成是反面教材,表示剛獨立的國家脫離英鎊體系就是死路一條。

根據小道消息,緬甸因爲巴基斯坦內戰的難民危機,有意邀請英國對鄰國的戰爭進行制止。

這個消息在英國國內流傳,加上最近孟加拉人被鎮壓的影像被播放,導致一些人開始討論,英國是否要肩負國際責任通過某種辦法制止戰爭的繼續。

當然這種民意,被英國外交部嚴詞拒絕,表示已經獨立的國家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英國出兵只會把事情弄的更加複雜。

“當然要這麼表態,在這個階段,我們要讓美國和蘇聯相信,英國對南亞局勢沒有興趣。把主戰場讓出來。”艾倫威爾遜叼着雪茄,說話的時候嘴上的雪茄隨着話語跳動,“至於公民怎麼想,會不會有所失望,那不重要,公民的意志只在選舉的時候有用,票都投完了,誰還在乎他們怎麼說?”

英國不管是出兵還是不出兵,都和民意沒關係,純粹是國家利益考量,緬甸的表態到時候會成爲英國不得已介入的藉口,但現在不行。

隨着喜馬拉雅山封山季節的到來,對於印度來說,外來勢力干涉的可能性已經消失了。

這一天印度陸軍總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帶着詳細的作戰計劃來到了總理府,他知道英迪拉甘地和部長們已經耐心的等待了好幾個月。

“尊敬的總理,各位部長們,久等了。”薩姆·馬內克肖開門見山,在巨型南亞地圖上進行講解,“主要進攻方向是東巴基斯坦,對於西部邊境採取守勢,頂住巴基斯坦陸軍主力的進攻。將東巴基斯坦守軍擊潰之後,集中全力對付西線問題,毫無疑問這兩線作戰,但我堅信佔領整個東巴不需要太長時間。”

首任駐華大使約翰·曼斯菲爾德接到了第一個任務,闡述英國不想戰爭爆發的初衷,雖然印度馬上就要進攻了。但英國絕對不能向巴基斯坦泄露大規模戰爭將要開始的情報。

但某大國泄露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誰都知道中巴是穿一條褲子的,這和英國沒有關係。

巴基斯坦半數人口都內亂了,絕對頂不住印度的進攻,但爲了延長兩國衝突的時間,艾倫威爾遜也是操碎了心,能多頂一天是一天。

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三十六章 今日辱法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一章 是,總督!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
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三十六章 今日辱法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四百三十九章 杜威是熱門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對峙結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佔領盧本巴希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一百六十九章 一親芳澤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一章 是,總督!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