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

實不相瞞,艾倫威爾遜正在想辦法怎麼籌錢,先期投資只是一個估算,就要投入超過三百萬英鎊,這筆錢多不多分怎麼算。

如果你知道英國在一九七八年,佈雷斯頓森林體系已經瓦解旳時候,扣留了伊朗一千五百輛坦克的訂單預付款,也就是四億英鎊,就知道這個投入已經不少了。

而且這只是當年的撥款,下一年還要繼續投入。半導體產業雖然帶動就業算是相當大,但也是高投入的產業。不然美國也不會這麼容易就放棄,將產業轉移到了詐騙島。

考慮到政治上的影響,最好是能夠拉入一定程度上的王室資金,只要可以爲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艾倫威爾遜記得蒙巴頓集團當時也是給王室股份的,這些年女王陛下應該也沒少分紅。

只是他不知道有沒有這個面子,能從王室那裡扣點錢就出來。就算沒這個面子也沒關係,女王不行的話,不是還有言聽計從的小姨子麼。

就算是刨除內閣秘書長這個身份,艾倫威爾遜自認爲自己的信用值也是相當高的。

他又不是傑克馬?妥妥一個騙子,又當又立,還不僅僅是欺騙國家,連投資者的錢都敢截留。

阿里上市之後給全體股東分紅過麼?根本沒有,錢都被留在阿里的小圈子裡面了。那這和龐氏騙局有區別麼?

目前爲止,他都對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很好,從沒讓這些女士有利益上的損失。

“實在不行我自己往裡填。”艾倫威爾遜小聲嘟噥,甚至已經做好了犧牲自己,爲國接盤的準備,殺入這個高投入的產業。

圖靈離開內閣辦公廳,就帶着新任務去調研英國半導體現狀了,艾倫威爾遜則正在編輯,關於什麼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書面報告。

書面報告是否準確並不要緊,主要是要和日本競爭,馬來亞的人口在現有領域能和日本競爭,就已經竭盡全力了。也不能指望一千六七百萬人口的殖民地做到更多。

艾倫威爾遜又知道,七八十年代日本半導體的發展,爲日本謀得了強大的話語權。甚至引起了美國的忌憚。他不想看到這一幕的發生,寧可不賺錢只創造就業,也不能讓日本半導體發展起來。

馬來亞現階段沒有這個能力和日本競爭,那就只有依靠日本本土了。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引進其他歐洲國家的資本,共同在半導體上發力。

艾倫威爾遜給軍情六處的理查德·懷特打了一個電話,關注一下歐洲國家的半導體發展情況,要做到知己知彼,然後在進行評估,到底是合作還是單幹。當然還包括假想敵日本的半導體發展調查報告。

內閣辦公廳進行對各國半導體評估的同時,肯定不能忘記現階段的霸主美國。半導體首先興起的就是美國,當今世界十大半導體公司,美國就佔據九個,第十名是日本的武田理研。

現在的美國肯定想不到,再過二十年,日本將會和美國正好反過來,處在今天美國公司的位置,當然在九十年代以前,半導體稱不上全球化,各國的半導體公司的絕大部分產能,都是應用在本國市場當中。

全球化那還是以後的事情,艾倫威爾遜看看能不能在歐洲團結的理念之下,爲英國的半導體產業拿到一塊大蛋糕,要知道法意半導體出現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英國有足夠的時間來深耕歐洲市場。

“政府有意於扶持半導體產業?”面對上門的圖靈,傑夫·達默十分吃驚,其實五年前曾發起了一項運動,以鼓勵英國在集成電路開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但對此很少有人進行迴應。

英國軍方未意識到會在未來場景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英國公司也不願投資自己的資金去冒險。

傑夫·達默當時的倡議遭到了冷遇,沒有人會冒險。

政府部門不願意簽訂合同,因爲他們沒有申請。人們不會說我們想使用它,因爲他們沒有使用它的經驗。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而美國卻對此下了賭注,英國在該領域的佈局則有些遲緩。

“政府部門不願意簽訂合同,因爲他們沒有申請。人們不會說莪們想使用它,因爲他們沒有使用它的經驗?”

艾倫威爾遜要是在這,一下就能辨別出來這是白廳公務員的經典車軲轆話。也確實是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兩頭堵問題,重新推回給倡議者。

圖靈好像也隱約的聽過有人這麼說話,但這不重要,他要告訴傑夫·達默情況已經變了,“新上任的內閣秘書長艾倫爵士,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極爲關心,我想,你應該繼續試一試之前的倡議,你覺得這個產業的最關鍵之處在什麼地方。”

“主要有六個方面。”傑夫·達默一聽立刻就不困了,“微細加工技術;結晶技術;設計技術;工程技術;試驗評價技術;硬件技術。”

應該集合英國所有有半導體技術的公司進行整合,將相互存在着競爭關係的公司聚集在一起,共同克服技術難題一事,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舉措。

其實在半導體設備當中,當時能夠生產相關零部件或者總成的公司有限,幾乎採用的都是同樣的供應商體系,只是在設備投入產線以後,如何進行調整與優化,這才能成爲英國核心公司的競爭力。

聽着圖靈轉述的想法,艾倫威爾遜撓着頭皮,不慌不忙的評價道,“康采恩模式?”

不過話說回來,這一套由德國發展,後世被日韓兩國運用的財閥壟斷模式,在兩國的發展當中確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實蒙巴頓集團也是康采恩模式的企業。

艾倫威爾遜對康采恩模式倒並不是多麼牴觸,這套德國人原創的集團模式,其實沒有蘇聯人說的那麼壞,不提別的,蘇聯計劃經濟委員會名下的不同部門,只不過是公有制的康采恩,和財閥的本質區別也並不大。

剛剛過去的一九六二年,對蘇聯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年景,這不僅僅是因爲古巴導彈危機,蘇聯低估了肯尼迪,最終不得不妥協。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蘇聯的糧食產量出現了滑坡,在克林姆林宮剛剛結束的會議上,赫魯曉夫因此大發雷霆,但其實其他中央主席團的委員們,心裡都清楚,根源就在第一書記身上。

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的大力提倡下,蘇聯國內各地慢慢風靡玉米運動。顯而易見,由於赫魯曉夫的玉米運動缺乏科研驗證,許多的玉米種子取代了原先糧食作物卻因爲氣候原因長出不到棒子。

以後,爲了更好地能夠更好地聽從赫魯曉夫的愛好,一些幹部還悄悄的從國外進口玉米矇混過關。

“根據計劃經濟委員會的數據,今年會出現八百萬多噸的糧食缺口。目前國庫的儲備是絕對頂不到秋天收穫之後的。”勃列日涅夫憂心忡忡的對科茲洛夫道,“情況已經極爲艱難,我們必須將糧食缺口補上。”

“其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國際市場購買糧食。”福爾採娃面無表情的開口,“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商是美國,如果我們對美國進行購買。可能會面臨暴漲的糧食價格。”

“法國也是農業強國。”科茲洛夫言簡意賅的詢問,“不能從東歐想想辦法麼?”

“大多數糧食生產國,面臨和我們一樣的問題,那就是處在北半球。如果到了下半年的話,在採取收購的辦法,誰都知道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出現了問題。南半球的農業強國只有巴西和阿根廷,但兩個國家都在美洲。”勃列日涅夫搖着頭,“我們很難躲過美國人的眼睛。”

對外採購的辦法一樣有問題,蘇聯購買的糧食不算小數,而且歐美不會認可盧布的價值,蘇聯手中的外匯儲備明顯無法負擔這筆開支。

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只能使用蘇聯的黃金儲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採購。

“不能從英國身上想想辦法麼?”福爾採娃小心翼翼的開口,“英國在南部非洲還有條件不錯的殖民地,我們都知道南北羅德西亞都是人口不多,但面積不小的殖民地。最好還是不要經過美國的監控網絡把事情辦成。”

福爾採娃也說不明白現在是什麼心思,她希望那個人能夠幫助蘇聯渡過難關。

“南半球?現在正好是收穫之後,如果南北羅德西亞真像是傳聞的那樣,是非洲的麪包籃,那倒真是一個選擇。”勃列日涅夫表達了贊同,“科茲洛夫同志,你覺得呢?”

如果有選擇,科茲洛夫絕對不會向帝國主義低頭,但他現在也沒有辦法,咬着牙道,“我和赫魯曉夫同志談一談。當然我們也要儘可能的減少損失,能夠從兄弟國家得到幫助是最好。”

勃列日涅夫和福爾採娃都點頭,也只有第二書記有這個資格,在赫魯曉夫面前這麼建議。

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四百六十五章聖費爾南多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
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英國仍然在反抗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海爾塞拉西一世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四百六十五章聖費爾南多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