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

反正當前英國處在所謂的共識政治當中,這種共識還沒有被撒切爾推翻,所謂的共識政治是什麼,就看艾德禮首相曾經說過的,我們要把兩種制度的優點結合起來,建造大不列顛社會主義共同體就知道了。

“有傳言在這一次調停之後,保守黨還有再次大選的言論,你聽說了沒有?”帕梅拉蒙巴頓小聲詢問着丈夫。

“還有這事,不過就算是大選,其實也可以理解。”艾倫威爾遜沒聽過這種言論,但也能夠理解,英國大選是隨時可以開始的,只要黨派分裂,支持率不佔優勢,甚至只要首相自己覺得開啓大選合適就可以再次選舉。

這種考量不一定非要有理由,比如說艾登覺得自己的年齡,正好在幹五年更加合適,預定自己在那個時候退休,就可以開啓大選。或者說艾登覺得調停之後大選有助於保守黨的執政穩固,也可以開啓大選。

這都看艾登本人的心情,英國曆史上執政不到一年就再次大選也不是沒發生過,只要首相自己覺得沒問題,那就是沒問題。

“我馬上又要回珀斯了,其實有時候想想,我這是在做什麼呢?雖然有了一定的財富。”帕梅拉蒙巴頓忽然長吁短嘆,抒發起來感情了。

“億點點,確實只有億點點。”艾倫威爾遜伸手摸着妻子的臉頰,“你這麼說話,傳出去會被吊路燈的。幸虧你的產業大多數和本土無關,在本土的產業都給足了待遇,不然的話,估計民意更加傾向於在你身上用反壟斷法。”

艾倫威爾遜知道,既然是分別妻子肯定是有待你小情緒,這個時候需要安撫女首富患得患失的心,用實際行動來進行。

其實和妻子到處在英國走走也不錯,風景在差,差的過在太空中看就像是火星表面的澳大利亞麼?享受一下鄉村生活其實也不錯,當然鄉村生活和偏遠山區生活是安全不同的,前者是生活調劑,後者是世事艱難。

兩人決定去懷特島轉轉,天公不作美,剛到地方,就碰上了驟變的天氣。

房間裡很陰暗。外邊下着雨。肥大的海鷗動也不動地棲息在木樁上。他沒有看見它飛來。他也不知道它從什麼時候起就棲息在那裡。通常海鷗是不會飛得這麼靠近房屋的,即使在最壞的天氣也不會,雖然花園和海之間只隔着一片三百公尺的光禿禿的曠野。這片曠野高低起伏,通向海岸的一個凹口,凹口左邊就是懸崖的崖腳。

連綿不絕的、毫不猛烈的細雨即使這斷了地平線,但在較近的距離之內,卻不足以使人視線模糊。恰恰相反,簡直可以說,經過洗滌的空氣給距離最近的物體帶來了好處:使它們增添了一層光輝——對於淺顏色的物體,耽擱了一天,天氣才轉爲晴朗。

“其實以島嶼的條件來說,英國真是一個天選之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以做島嶼可以和英國相比。”拉着妻子的手吹着海風,艾倫威爾遜有感而發道,“做一個英國人也是可以自豪的。”

“你明明喜歡更大的國家。”帕梅拉蒙巴頓戳穿了丈夫的虛僞言辭,她可記得自己的男人對美蘇中印都讚不絕口過,沒怎麼誇獎過英國。

“我說的是島嶼國家。沒說大陸!”艾倫威爾遜看着拆臺的妻子,強調道,“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評價的話,還是別度假了。”

可帕梅拉蒙巴頓好想來了興致,一定要讓丈夫說說最看好什麼地方,艾倫威爾遜只能回答,“東亞,第二就是北美。第三是歐洲,再往後是南亞。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就別說這些了。”

兩人在當地散散心,和當地人閒聊的時候,人們對他說,三十年來,島上一切都沒有變動;可是,往往只要在頂樓旁邊搭上一間技屋,或者把房屋的門面裝修一下,就可以使一所房屋改變得完全辨認不出來。

艾倫威爾遜差點想要讓這個人去白廳上班,果然高手在民間,把裱糊匠的工作說的這麼到位。

斯德哥爾摩的會議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作爲中立國,又是以東道主的身份調停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出面牽頭的英國和蘇聯,可以極大的提升瑞典的影響力,也會讓兩大陣營更加認可自己的中立地位,這讓埃蘭德政府十分重視。

處在中立地位,被埃蘭德認爲是瑞典在冷戰格局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從戰後就一直執政的埃蘭德,也對這一次會議極爲重視。忙前忙後爲英國和蘇聯提供最大的協助,主要談判已經進行了好幾輪。他現在已經明白了,英國和蘇聯都不同程度上傾向於印度的主張。

雖然不可避免對巴基斯坦有所惋惜,但瑞典還是要站在勝利者的那邊,埃蘭德這麼想還是有些過於理想了,艾倫威爾遜就能想起來一樁歷史舊事,三國干涉還遼,本質上和這一次的會談差不多。

中立也是有立場的,瑞典必須要站在大多數國家一邊,在這一次的會談中就要站在英國和蘇聯的一邊,創造傾向於印度的環境。

送別妻子回澳大利亞之後,艾倫威爾遜第一次出現在了斯德哥爾摩的會議上,主要是關注一下進度,證明自己來過。最近他在試探,首相是不是真有調停成功就開啓大選的意思,艾登現在六十七歲,再過幾年以七十高齡再次出來競選,可能會遭受非議。

從年齡上來考慮,艾登如果此時開始大選的話,年齡問題還不大,而且也不會遭到黨內的不滿。當然這些都是國防大臣普羅富莫向他透露的。

“眼看着就聖誕節了,巴基斯坦還不屈服麼?難道戰端重開,巴基斯坦能保證自己不會把到手的利益吐出來?”艾倫威爾遜披着大衣,這要換一個地方比如說莫斯科,妥妥一個勞苦大衆的形象。

此時的無上權威,拿着葛麗泰·嘉寶送過來的咖啡,對巴基斯坦的不配合進行吐槽,至於迪克遜則是起到一個聽衆的作用。

“秘書長,該說的我們也說了。”迪克遜表示英國的態度,他都已經轉達給了巴基斯坦,也說了巴基斯坦現在佔點便宜不代表以後還會佔便宜。

“想要馬上取得成果,必須要我們和蘇聯人拿出一個共識才行。外交大臣明天到,我們促成和蘇聯外交部長的一次見面。”艾倫威爾遜想了一下道,“我們兩國把事情定下來,這一次戰爭就結束了,首相十分期待馬上拿出來成果,一些傳言你也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一些傳言,就是指的艾登要開啓大選,這種事從來都談不上隱蔽,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首相做的好好的,當然是想方設法的連任。

在英國和蘇聯外交首腦準備見面之時,德浪河谷戰役已經進行到了尾聲,美國已經將全面介入越南局勢的第一次大規模地面戰鬥打完了。

遇襲的美國第七騎兵團第二營在一場遭遇戰中陣亡一百五十五人,負傷一百二十一人。雙方都認爲取得了很大的戰果,都認爲己方是勝利者。美軍在實戰中大規模實踐了直升機機降突擊作戰且有不錯的表現,但與素質良好的對手交鋒僅依靠其部隊自身的裝備顯得較爲脆弱。美軍沒有實現搜索並殲滅北越軍的計劃。

可惜這一場戰鬥,對此時的斯德哥爾摩會議沒有促進效果,艾倫威爾遜倒是和印度人談了一下,關於武裝直升機在戰場上重要作用的事,就是以剛剛結束的德浪河谷戰役作爲例子。

可惜被印度人一副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的面孔對待,印度一聽虎式武裝直升機的售價,直接表示不感興趣。並且認爲英式裝備在這一次的戰爭當中,不如巴基斯坦的美式裝備可靠。

這種污衊英國軍工產業的言論,理所當然的遭到了艾倫威爾遜的反駁,要說地面部隊的裝備還有點道理,英國確實比不上蘇聯。但美國坦克也能和英國的坦克比?印度這一次損失巨大,明明是空軍不利,什麼?空軍也是英式裝備,當他沒說。

“葛羅米柯先生,英國的態度是我們兩國共同提出一個方案,表明我們共同的態度。”

拉博·巴特勒在見到葛羅米柯之後開門見山的道,“印度是英國傳統上的勢力範圍,當然我要強調印度已經獨立了,現在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大國。相信蘇聯人也同意這一點。如果我們不傾向印度的話,戰爭是不會結束的,不知道蘇聯是否同意?”

“這一點我們是同意的,巴基斯坦佔領的土地必須歸還,雙方撤退到戰爭之前的狀態。不然印度不會善罷甘休。”葛羅米柯點頭道,“戰爭再次開始的話,結果會有所不同,不要說美國正在東南亞打仗,就算是有這個時間幫助巴基斯坦,這一次巴基斯坦也不好贏。”

英國和蘇聯得到的第一個共識就是,要站在一起向巴基斯坦施壓,這一次見面之後拉博·巴特勒把見面的討論,告知了華盛頓方面。如果巴基斯坦不從佔領的土地上退走,戰爭不會結束。

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44章 英國DNA動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
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44章 英國DNA動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