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

以色列驅逐艦被擊沉的抗議,和梅厄夫人宣佈以色列進行第二波動員的消息,同時到達倫敦。

導彈艇這種自由世界眼中的窮國海軍標配,終於在全世界面前得到了第二個標誌性的戰果,印度在巴基斯坦身上的戰果,還是比較缺乏說服力的。

威克把以色列大使的抗議轉達給眼前的無上權威,他也知道,這種極爲少見的雙體導彈艇,原產廠家屬於無上權威的妻子帕梅拉蒙巴頓女士。不知道艾倫威爾遜會做出什麼解釋。

“我們爲以色列的遭遇感到悲傷,不過導彈艇還是上面的導彈比較重要。這個船是英國製造的,但是皇家海軍明顯並不熱心,也沒有研製搭載的反艦導彈,爲了出口給埃及,我們還是從法國訂購的AS反艦導彈才做成了這筆交易。我們也希望以色列方面能夠了解這一點。”

艾倫威爾遜一副與我無關的口吻,把以色列驅逐艦被擊沉和英國的關係撇得一乾二淨,要怪就怪法國,英國早已經做不到大而全的工業體系了。

不要看英國皇家海軍噸位上世界第二,兩百多萬噸的噸位,航空母艦戰列艦似乎應有盡有,這些不能省的地方,他一直都在全力推動。

但最先進的重型航空母艦帶着一羣火炮驅護艦隊,一帶就是十幾年,更迭的盾艦英國纔剛剛開始建造,就知道皇家海軍維持現在的規模也是相當辛苦的。

具體到導彈種類上,打核戰爭的戰略導彈那自然是不能省,同樣有劍沒有盾也不行,防空導彈系統英國也是堅持國產的。

但其他的導彈?AS反艦導彈就是和法國合力研製的,使用的空空導彈是引進生產線的美國同類產品,爲什麼伊拉克空軍和以色列空軍的交戰如此無聊?

因爲以色列的鬼怪用的是響尾蛇和麻雀,伊拉克空軍使用的空空導彈一樣是響尾蛇和麻雀,只是搭載的作戰平臺不同。

皇家海軍是自己製造平臺,作戰系統是全國產,但具體的武器就很多都不是英國自己研製的,皇家空軍的武器也差不多是這樣。

以色列不信可以問問歐洲國家,AS反艦導彈是哪個國家產的,都說是法國,和英國沒有關係。

以色列如果想要報復的話,艾倫威爾遜雖然變不出來具體的武器,但可以友情告訴一下以色列,武裝直升機其實是對付導彈艇的好辦法。什麼?以色列沒有直升機航母?那沒辦法了。

以色列確實有直升機編隊,不過此時以色列卻在使用陸航直升機進攻西奈半島,海上的損失固然值得心痛,但以色列很明白戰爭結果取決於陸地。

英國當時建立兩座防空塔真的是爲了保衛蘇伊士運河不受戰爭干擾,這種長寬高七十米的鋼鐵水泥立方體工程量巨大,已經有胡夫金字塔的一半高,英國也不能把蘇伊士運河沿線都建造這種防空塔,兩座防空塔大致在蘇伊士運河的南北兩端的東岸,南端的防空塔在蘇伊士市,起到保護蘇伊士市的作用。

只要這樣做防空塔不丟,埃及軍隊就有反攻的支點,剩下的堡壘化城鎮,其實只不過是把赫魯曉夫樓移植過來建立的一些城鎮,這些城鎮肯定比歐美國家的社區適合打巷戰,但肯定不能和防空塔相比。

以色列在阿里什防空塔碰了釘子之後,深知這樣一座堡壘並不是短時間能夠攻克的,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有十五萬,不可能全部依託據點進行死守,事實上美國的間諜衛星照片也證明了這一點,有兩個裝甲師的埃及部隊正在集結。

以色列國防部迅速調整進攻戰略,空軍挑選了兩個在必經之路上的城鎮狂轟濫炸,打開一條通道殺向西奈半島的腹地,並且把這兩個埃及的裝甲師殲滅,希望以此奠定在西奈半島的勝局,時間越長,約旦和敘利亞方向就更加危險。

以色列直升機部隊運載步兵,在埃及軍隊的後方實施機降,從而一舉攪亂埃及的後方指揮系統。

在戰場之外,以色列也在通過外交努力爭取歐美尤其是美國的支持,阿拉伯陣營一方已經鬧出來了很大的動靜,能報的上名號的和平教國家或是直接參戰,或者要表示援助參戰國,最差也是抨擊以色列的侵略性爲,最新一個抨擊以色列的國家是桑尼巴爾蘇丹國。

就是那個被英國用於在東非離岸平衡的桑給巴爾島,伊拉克和埃及的航母都常駐在這個島國,桑給巴爾蘇丹時時刻刻享受着兩個阿拉伯強國的伺候,這福分還小嘛?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兩個老大哥都參加對以色列的戰爭當中,桑給巴爾蘇丹國當然要表示表示,但桑給巴爾蘇丹國就一個島,又不是資源國,只能在國際社會上表明立場出一份力。

阿拉伯那邊製造出來這麼大的聲勢,以色列也不能閒着,主要把外交工作放在了歐美尤其是自由世界最強的美國身上。

理由就是阿拉伯國家要斷絕約旦河的水源,根本就是要消滅以色列,這一場戰爭是阿拉伯一方挑起的,只不過沒有用槍炮。

以色列爲了保證民族存續,不得已孤注一擲阻止阿拉伯聯盟這種種族滅絕的行爲。

也不能說以色列的說法就完全是強詞奪理,拿破崙時期的訂立的《維也納會議最後議定書》,規定了“流經不同國家的河流”的自由航行、統一稅收等制度,宣佈萊因河和另外幾條河流受自由航行等制度約束。

以後經過歷次國際會議,國際河流的權力被不斷完善化,一九六六年,國際法協會在赫爾辛基通過《國際河流利用規則》,提出了若干新的概念和原則,成爲國際河流法領域的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文件。

該文件明確規定國際流域是指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在水系的分界線內的整個地理區域,包括該區域內流向同一終點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用水糾紛也在這一公約當中,雖然美國從來不管什麼國際公約,美國和墨西哥的科羅拉多河與格蘭德河糾紛,充分的表明了美國拳頭大就有理的作風,但那不是美國麼,國際公約管不了美國。

但美國說它能管其他國家,對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這就是真理。

毫無疑問的是,這一次的中東戰爭規模遠超一九四八年的那一場,甚至艾倫威爾遜都覺得,超過了他腦海中的第四次中東戰爭。

戰爭剛開始就打的非常激烈,敘利亞用飛毛腿導彈射擊以色列城市,更是薩達姆才做的事。

以目前的烈度,不知道什麼時候參加國家的庫存就會打空了,以色列雖然有一定的生產能力,但應付這麼大規模的戰爭還是吃不消的。現在以色列的求援,本質上也是希望外援下場幫助。

外交部又成了最忙碌的部門,不過話說回來,從戰爭第一天開始,外交部就已經很忙了,面對以色列的求援是什麼態度,又成了討論的核心。

白廳的意見是不能得罪阿拉伯世界的,尤其是沙特已經發出了石油禁運的警告,站在以色列這邊付出的代價會很大。要是英國已經完全丟失了在中東的影響力,那和美國採取共同立場倒也認了。

和以色列的戰爭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正確,英國不管約旦和伊拉克這兩個一水英式武器武裝起來的國家了?更別提還有科威特和阿聯酋這兩個富得流油的封建酋長國。這個損失英國承擔不起。

“而且我們很懷疑沙特的真實立場,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爲,沙特是一個親美國家,事實他們就是。如果對歐美採取石油禁運的話,美國其實是有充足的自然資源來應對石油漲價的,但歐洲這邊麼?北海石油、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石油,更遠一些的幾內亞灣,加起來,能不能夠將歐洲國家的使用量填滿?”艾倫威爾遜拿着幾個石油產地的產量數據,在內閣大臣們面前道,“最重要的是,幾內亞灣周邊國家要麼獨立,要麼處在戰爭當中,比如葡屬非洲殖民地。”

“這些已經獨立的國家,會不會爲了石油漲價的利益和中東站在一起呢?我們的影響力和加錢相比?嗯,最好不要出現這種選擇。”

艾倫威爾遜的意思很簡單,這種選擇擺出來可能會出現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根據我們的情報,現在可以斷定的是,阿里什防空塔和蘇伊士防空塔都在埃及手裡,當初我們要建立兩座防空塔,是考慮到蘇伊士運河免於受到戰爭威脅,只要這兩座防空塔和阿里什市和蘇伊士市在埃及的手中,西奈半島就不能說是完全淪陷。而兩座防空塔的長劍防空導彈系統也在運行,雖然埃及空軍已經名存實亡,但防控體系尚在運行。以色列空軍還做不到對西奈半島的埃及陸軍狂轟濫炸。”

此時此刻,剛剛見完以色列大使的基辛格,焦急的等待尼克松的出現,尼克松還在和司法部門頂牛,但以色列的狀況已經不允許美國袖手旁觀了。

此刻也只有美國能夠救以色列,整個國際社會,面對全體阿拉伯國家異口同聲的指責,以色列遭到了空前的孤立。

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1623章 有償幫助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
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四百九十章 南半球的陰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1623章 有償幫助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起學習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