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

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

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問題,不知道的人還以爲說的是某大國,但此時對這個問題深感憂慮的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

不要小看澳大利亞鐵礦比歷史早發現了十多年,就是這十多年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其實澳大利亞每個州都不缺乏礦產,整個澳大利亞就不缺乏這種東西,只不過除了東南部之外,其他地區自然條件不好沒怎麼勘探過。

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也不缺乏礦產,可和佔地面積廣泛的西澳大利亞就沒法比了。

短短三十年,隨着被西澳大利亞礦產帶來的財政吸引來的移民,已經讓珀斯成爲了二百萬人口的城市,移民大多數都來自於英國,以及殖民地獨立後的英國移民,沒有返回本土的,很大部分都來到了澳大利亞生活。

大量人口涌入加上西澳大利亞本身的礦產資源,讓珀斯突飛猛進的發展,時間了一九八五年,澳大利亞出現了地區不平衡問題。

整個澳大利亞的所有礦產分類的儲量,西澳大利亞州就佔據了一半,有些更是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當初勘探的時候,又是採取了二元合同,分別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簽署。

於是就出現了州政府層面,西澳大利亞州堪稱世界上最有錢的下級政府,要不是西澳大利亞人口幾乎都在珀斯周圍,哪有加利福尼亞什麼事?

因爲歷史原因,澳大利亞存在不同標準的鐵路,寬窄和標準一應俱全,其中窄軌鐵路佔據壓倒性的優勢。

隨着珀斯外來移民佔據大部分,還都是一代移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也感受到了移民的威力,西澳大利亞州的人出現了不把東部當回事的傾向。

西澳大利亞州的鐵礦帶來的資金流,就是這種底氣的基礎。

澳大利亞一萬二的人均,東部一萬一千多,西部快一萬五了,經濟上珀斯和馬來亞快成海爾兄弟,這讓堪培拉情何以堪?收入不平衡又加劇了西部的離心力,聯邦政府一直在想辦法。

此時帕梅拉蒙巴頓的代言人表示,興建一條鏈接各大城市的標準高速鐵路,是解決這種離心力的辦法。澳大利亞的鐵路不短,但和國土面積相比確實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而反對者則以美國作爲例子,認爲澳大利亞可以通過發達的航空業,來化解這個問題。

雙方各執己見,才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傾向於學習美國的聲音認爲,可以發展航空業促進人口流動。

而支持高速鐵路的聲音,則從經濟性上面考慮,航空業再強也不能代替鐵路的作用,國土如果是身體,鐵路就是血管,增加澳大利亞東西部的聯繫,還是需要鐵路。

到了今天,終於是爭論出來一個結果,帕梅拉蒙巴頓是以非常高興的聲音說出來的,“在澳大利亞還是我們佔據了優勢,要是在加拿大,討論十年也討論不出來結果,就像是石油管道一樣。”

“美國距離加拿大太近了,哪怕加拿大和英國似乎民間情感更深,也戰勝不了美國壓倒性的影響力。”艾倫威爾遜一聽就知道,妻子仍然對興建加拿大境內石油管道的建議,總是被擱置耿耿於懷。

擱置的原因都不用想,當然是要美國優先,防止英國重新在加拿大獲得龐大影響力,現在的輸油管道在必要的時候,美國人從自己的國家做點什麼,加拿大根本沒法反抗。

帕梅拉蒙巴頓一聽就知道,丈夫又要老調重彈,自我表功,談及幾十年前爭論的英聯邦着重發展在哪,大多數人都認爲是有傳統關係的加拿大,艾倫威爾遜堅決主張澳大利亞的爭論。

“哪有人像是我的丈夫一樣,看待問題就這麼的一針見血,找到了讓大家重返榮光的好地方。”女首富預判了丈夫的預判,在自我表功的話還沒出口之前,就已經奉上了源源不斷的靡靡之音。

“這條鐵路既然定下來了,那對英國都是一件大好事。美國航空業巨頭波音的存在,是遏制美國相關研究的基礎。導致推進高速鐵路的國家都是什麼日本,法國、德國。但這種鐵路實際上適應的是面積廣大的國家。其實最適合中印兩國,勉強可能還有蘇聯。澳大利亞也還好吧,可以把剩餘的普通鐵路更多用在貨運上,解放運力。”

艾倫威爾遜邊想邊分析道,澳大利亞的鐵路的主力就是貨運,興建高速鐵路從澳大利亞的人口來說,確實堪稱奢侈。但比起東西部發展不平衡,離心力增強,這種政治層面的大問題來說,多花錢算什麼,澳大利亞又不是沒錢。

波音的遊說團,怎麼可能讓美國在鐵路上下功夫,不過美國不下功夫的事實,纔是讓艾倫威爾遜推動這件事的基礎,現在就是德國出技術,英國出影響力,大家一起讓澳大利亞把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解決掉,順便賺點錢。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這一次爲了推進高速鐵路的建設,可謂是誠意滿滿,準備從中央財政上負擔百分之六十的成本。要知道西澳大利亞州的財政可不比聯邦政府差多少,哪怕就是工黨州政府發福利多了一些,財政上也遠遠比其他州強許多。

“親愛的,澳大利亞人有時候會不會罵,當初勘探合同上,分別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簽署二元合同,是哪個混蛋提出來的?”

“我還真沒打聽過這種問題。”帕梅拉蒙巴頓看着眼前的混蛋故作不知道,“哪有人會討論這種問題。”

“這就好!”艾倫威爾遜負手而立,決定關注下一個問題,也就是波蘭推動自由事業的問題。爲將英國的影響力擴散至東歐做準備。

他必須要準備,他如果不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和美國行動的話,美國的經濟實力這麼一個現實,英國不一定能搶過。

具體措施包括強烈抨擊波蘭軍政府,要求釋放被軟禁的瓦文薩,艾倫威爾遜雖然知道這個,除了喊口號之外沒有其他能力的所謂領袖。

但瞧不起歸瞧不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是英國人,現在不管怎麼想,行動上一定要對蘇聯集團發起猛攻。

“呼籲釋放瓦文薩?是不是過於激進了一點?”撒切爾夫人有些猶豫,二戰都結束了幾十年,英國哪還有什麼影響力了。

“首相曾經說,蘇聯的新領導人具有某種似乎是妥協的心理,我們也應該通過試探性的的進攻看一看,這種妥協心理是不是存在。”艾倫威爾遜一副爲國爲民的模樣道,“當然了,從英美特殊關係考慮,這肯定不能瞞着美國。我覺得里根總統應該也會同意的。”

里根肯定會同意的,艾倫威爾遜對此深信不疑,美國不想試探一下蘇聯麼?

當然是想,但更希望英國能夠代替自己,這樣不管是蘇聯給英國一個厲害,還是英國噁心了蘇聯人,對美國都是有利的。

“爵士還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盟友呢?”撒切爾夫人輕笑一聲,到了現在她幾乎習慣了艾倫威爾遜,哪怕是和美國合作,嘴巴也要揶揄兩句美國的習慣,她也不好說什麼,至少內閣秘書長還是很擁護英美特殊關係的。

英國這一次的試探性外交進攻,在一九八五年年底正式打響,毫無疑問是沒有得到莫斯科的迴應,地圖頭三月份才上任,現在不到一年,還沒把前朝餘黨清除出去中樞,對釋放瓦文薩的外交壓力,自然是不能迴應。

相反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給了英國猛烈的抨擊,並且表示蘇聯早就掌握證據,瓦文薩以及代表的運動,是受到帝國主義支持的。

在白宮的里根見到了這一場年底交鋒,幾乎笑開了花,笑呵呵的和妻子南希說道,“你看英國人在說美內部事情的時候,好像十分直率。但碰到了蘇聯人,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真令人開心。”

英國藉着澳大利亞的輿論,表達對拉美非法移民的疑慮,里根當然一清二楚,不得不承認在對澳大利亞的爭奪上,美國在戰後的工作不盡如人意,可誰能看到未來呢?

哪有一個美國人知道,澳大利亞地下竟然有如此海量的礦產資源?

既然不知道,美國在倉促之下,面臨了英國資本的大量涌入,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什麼都晚了。最令人吃驚的是都打了兩次世界大戰,英國竟然還能穩住陣腳,留下了幾個優質資產,把絕大多數殖民地變現,現在仍然維持着世界大國的框架。

老牌帝國主義的代表英法,都維持着相當的實力,里根也不得不暫時在一些問題上妥協,換取統一對蘇聯的支持。

此刻他看到蘇聯對着英國噴口水,當然表達了開心,但在表面上,里根在公開場合,仍要做出傾聽歐洲人想什麼,英國人想什麼的態度,哪怕他對此並不感冒。

南希一聽就知道,里根是在吐槽赦免拉美移民的事情,開口問道,“看來你已經放棄了這個想法。”

“當然不,我還是會在合適的時候赦免拉美移民。”里根信心滿滿的道,“他們以後一定會成爲共和黨的忠實擁躉,一定會。”

一月一日新年,里根總統和蘇聯第一書記互相通過電視向對方人民致新年賀詞,表明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有了改善的跡象。

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上億的大買賣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五十章 愛波斯坦宮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七十章 漢堡
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上億的大買賣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五十章 愛波斯坦宮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七十章 漢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