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

六月二十三日午夜時分,沉寂良久的奧地利邊境,如火山般沸騰,南斯拉夫祖國軍的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幕下,奔向了自由之路。

前途未卜心中未免惴惴,在男人們的吆喝聲當中,女人和孩子坐上了板車,或者直接步行向北進發,這麼大的動靜英國人不知道,但是臨近塞爾維亞人營地的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不可能不知曉。

很快消息就傳播開來,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聞風而動,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但是本能驅使他們,跟着塞爾維亞人的行動。

這就不得不提南斯拉夫的歷史了,南斯拉夫的近代史可以概括爲,塞爾維亞建立大南斯拉夫想要吞併融合其他民族但是失敗了的歷史。

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族的人口只是在各個單獨民族當中佔據多數而已,但遠沒有達到半數。第一南斯拉夫建立時的名字“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王國”就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屬性,它是由不同的南斯拉夫民族聯合組建起來的國家,塞族只是人口占多數的民族,但是塞爾維亞人之外,其他區各民族人數要遠遠多於塞爾維亞人口。

塞爾維亞人雖然不是主體民族,但是在南斯拉夫王國的短暫歷史當中,塞爾維亞人確實佔據了統治地位,擁有影響其他民族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潛移默化的。

不管是克羅地亞人還是斯洛文尼亞人,雖然對塞爾維亞人有敵視,卻下意識的以塞爾維亞人爲標準行動,這一天的午夜,這種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塞爾維亞人的營地有這麼大的動靜,就被相鄰的克羅地亞人知曉,雖然他們不知道塞爾維亞人到底有什麼目的,但處在鐵托的高壓下,克羅地亞人和以塞爾維亞人爲主的祖國軍是處在一種環境當中報團取暖。

至於這種心理,見到塞爾維亞人向北進發,克羅地亞人本能的就跟隨,然後是斯洛文尼亞人,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

午夜時分的奧地利邊境熙熙攘攘,如同鬧市一般嘈雜,火把和人流交織,向着北方移動。

如果有人能夠開上帝視角,注意到這一次移動的細節,會非常驚訝的發現,涉及到了二十萬人的移動,竟然完美的避開了佔領軍所在的營地。

當然這也是說得過去的,畢竟現在奧地利的情況特殊,英軍在奧地利英佔區只有兩個營,美國和法國的佔區也差不多,奧地利實際上是處在蘇聯軍隊的控制之下,只是出於大局,蘇聯紅軍都在蘇佔區,給了美英法三國禮遇。

這一個連當事者都不會注意到的漏洞,此時卻成了一個致命的疏忽,成了這一場震驚世界逃亡的註腳。

向北移動的逃亡者,身體充滿了力量,生路就在前方,所有的疲憊和焦慮都消失不見。向北向北再向北,就是他們現在的唯一目的。

這個時候,沒有塞爾維亞人、沒有克羅地亞人、也沒有斯洛文尼亞人,他們都是一種人,避免被遣返回國,等待鐵托清算的人。

夜幕下,火把組成的長長人流行軍,將奧地利從平靜下喚醒,但是對於已經經過多年戰爭的歐洲來說,這一點雜音其實並不算什麼。

數百公里之外的柏林,卻正在舉行一場勝利慶典,和歷史不同,這一次的勝利閱兵早了三個月,剛剛聯合戰勝德國的戰友情還在,而且預期當中的波茨坦會議過幾天也將召開,美蘇英法都在竭力的營造着團結的氣氛。

誰都知道現在戰爭還談不上結束,日本還在垂死掙扎,太平洋一線英美軍隊仍然在和日本軍隊鏖戰,此時勸說蘇聯投入到對日本的戰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會議還沒有開始之前,其實一切事情只能算是未知,就艾倫威爾遜的瞭解,日本戰敗前夕已經有些病急亂投醫的徵兆,甚至把希望放在了蘇聯身上。

指望蘇聯調停畢竟步步緊逼的美國,有條件的退出戰爭。這並非不可理解,其實就和德國人希望向西線投降一樣,德國人心裡非常明白,他們在東線做了什麼缺德事,所以避免落在蘇聯人的手裡。

日本人的心理恰恰相反,在蘇聯和美國人之間選擇,日本人會出現把希望寄託在蘇聯身上,避免被美國人收拾的心理,也非常正常。

上午八點,柏林閱兵場地,參加閱兵的美蘇英法四國士兵已經準備完畢,同時間的莫斯科紅場,蘇聯勝利大閱兵遵循着同樣的步驟。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擔任紅場閱兵總指揮,而柏林聯合大閱兵的總指揮則由朱可夫元帥擔任。

羅科索夫斯基隨着克里姆林宮鐘樓的鐘聲出現在紅場上,在“立正、閱兵式開始”口令發出後,自鳴鐘敲響十下,軍樂隊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榮啊—俄羅斯人民》,羅科索夫斯基元帥騎白色戰馬通過斯帕斯基門進入紅場,閱兵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向斯大林報告:“斯大林同志,現役部隊、海軍部隊和莫斯科衛戍部隊參加閱兵式的隊伍已組建完畢,請檢閱!”

“烏拉……”艾倫威爾遜自然是聽不見莫斯科氣衝雲霄歡呼,但在柏林的聯合大閱兵上,蘇聯士兵對着朱可夫元帥高呼烏拉,同樣令其他國家的參與者側目。

就算是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元帥,也蘇聯受閱士兵展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十分認可。

“我看到的是戰士們經過戰火磨練的英毅臉龐和流露出歡樂心情的眼睛;是戰士們穿着的新制的軍服,勳章和獎章在軍服上閃閃發光。”朱可夫元帥對着受閱士兵發表了講話,“全世界珍惜和平的人們,都在心底感激勇敢的士兵做出的貢獻,這種感激包括蘇聯,以及偉大的盟友美國、英國、法國等等其他盟國。今天,在這盛大的歡慶日子裡,我們謹向他們表示偉大而崇高的敬意,光榮屬於全體爲了這一次戰爭犧牲的英雄們。”

“烏拉!”朱可夫的演講完畢,聯合閱兵式的蘇聯士兵再次高呼。

艾森豪威爾將軍用意味莫名的目光看了蒙哥馬利元帥一眼,他覺得自己應該和英國人談談了。

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1761章 逼宮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
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1761章 逼宮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1566章 收穫都很大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二百一十八章 饑荒的前兆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文化沙皇的訪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