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

會議上自說自話並非完全沒用,這都是一個必要試探的過程。目前來說,美國把注意力放在對日作戰的問題上,蘇聯是談歐洲問題,自然也包括剛剛出現的難民越境問題。

可能是羅斯福總統病逝,引起的美國內部變動,反正這一次的會談當中,美國過於強調對日作戰問題,已經給了蘇聯口實。

至於大英帝國的立場嘛!艾倫威爾遜說實話,立場還是挺多的,但任何一項單獨的立場上,表達的主題都不算明確。英國認爲很多問題都很重要,但有些問題美國強調了,有些問題蘇聯強調了,大英帝國在波茨坦會議的角色,還真的像是老本行攪屎棍。

艾倫威爾遜端着酒杯,邊想邊道,“其實以美國的能力,完全可以獨立作戰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想要誆騙蘇聯犧牲,確實是不容易。”

雖然沖繩戰役日軍垂死掙扎的反擊,把美軍嚇了一跳。但就艾倫威爾遜看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就真的很強?其實也是不一定的事情。

說不定美軍真的攻進日本本土的時候,會發現日本軍隊的抵抗反而沒有在沖繩強,以沖繩戰役的損失,來推算進攻日本所需要的代價,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只是美國不敢賭!

當然艾倫威爾遜是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口吻談論這件事,很快引起了詹姆斯瓊斯的不滿,“艾倫先生,英國口口聲聲要和美國採取共同立場,在對日作戰上採取的幫助卻有限,這並不是親密盟友的態度。”

“英國這麼做,是想要把戰勝日本的榮譽和喜悅,留給美國,這也不能說是錯誤吧。”艾倫威爾遜矢口否認,眼見着對方不信,只能又加了一句,“在說英國在遠東沒有利益,我們確實也幫不上什麼忙。”

雖然日本海軍可以算是蕩然無存,處在東南亞的日軍都處在孤立無援狀態。可英印聯軍確實距離日本本土還很遠。

美國不也沒有解決東南亞的日軍麼,現在菲律賓的日軍還處在團團包圍中,美軍也沒有把這些拒不投降的日軍剿滅,艾倫威爾遜用這件事反駁詹姆斯瓊斯的說話,他甚至想要告訴對方,一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也沒把菲律賓的日軍清繳乾淨。

“在結束戰爭的問題上,難道只有利益?”詹姆斯瓊斯不滿的質問道。

“啊,我大英自有國情在此。”艾倫威爾遜放下了酒杯無奈的攤手道,“而且你也知道的,英國是一個島國,並不以陸軍見長。登陸戰方面還是美國的長處,不信閣下可以回憶一下霸王行動,是美國堅定的主張。”

“艾倫,我們的總統剛剛上任,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現在國內的公民需要的是好消息,從這一次參加會議的三方來說,我們美國和英國的關係,至少明顯好於和蘇聯的關係吧?”詹姆斯瓊斯深吸一口氣,換了一種口氣道,“現在美國需要英國的幫助,尤其是在對日作戰這個問題上,蘇聯又拿南斯拉夫的事情對美國施壓,難道英國就在一旁看着?”

“這是美國人的問題,是巴頓將軍收留了那些鐵托的反對者。”艾倫威爾遜聽到這個問題,口氣轉而強硬,這件事是他本人惹出來的,所以心裡就對這個話題有牴觸。

但只要艾倫威爾遜不承認,誰也不會懷疑到他,過了這麼多天,他已經想明白了爲何****變成潤物細無聲,一定是牽扯到了艾森豪威爾和巴頓兩人的鬥爭。

只能說時機巧合,一方面歐洲這邊艾森豪威爾和巴頓對戰後的態度不一致,另外一個方面,美國內部杜魯門總統剛上臺,很多事情還不是很熟悉。眼前恰好出現國務卿的空缺,就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了,我會把美國人的態度,毫無保留的告知外交大臣。”大立場上,英國和美國必須保持一致,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表示還是會盡量維護這一份特殊的團結。

既然美國人這麼迫切的需要蘇聯參戰,並且願意做出讓步,艾倫威爾遜是沒有理由的拒絕的,這可是美國人自找的。

“還是那個問題,美國人非常迫切的需要蘇聯加入到對日戰爭當中。”回到外交大臣羅伯特·艾登這裡,報告道,“口氣算是非常的急切,可見就目前而言,這是美國最關心的問題,希望我們協助對蘇聯施壓。”

“可是首相對歐洲的問題更加的重視,認爲應該首先在歐洲問題上讓蘇聯接受現狀。”羅伯特·艾登皺着眉頭道,“美國人的次序和我們的主張相反。”

“尊敬的外交大臣,其實對日作戰的問題解決好了,一樣可以解決歐洲這邊的問題。”既然有偉大盟友在剛剛表示需要幫助,艾倫威爾遜怎麼敢破壞英美特殊關係,侃侃而談道,“其實我們曾經對德國人抱有過類似的希望,讓德國人成爲蘇聯人的問題。”

“你是說?”禍水東引!羅伯特·艾登一聽就明白了,他三十八歲就已經是外交大臣了,這個讓德國找蘇聯麻煩的決策者,就是他本人。

“是我說的,大臣。我們都知道蘇聯是一個陸軍強國,現在有着強大的軍事力量,在歐洲這片大平原上,最容易發揮出來蘇聯的強項。而日本是一個島國!”艾倫威爾遜不卑不亢,完全以中立的角度道,“如果對日作戰能夠馬上開始,蘇聯就會被從歐洲轉移注意力,況且蘇聯海上力量薄弱,同樣是駐軍,在島國上就處在沒有後援的境地。”

羅伯特·艾登認可的點點頭,一聽到艾倫威爾遜提及禍水東引,曾經主導過類似決策的他一下子就不困了,面露認可的道,“美國盟友的需求,確實比首相的需求更有道理。”

“是,大臣。”艾倫威爾遜心領神會的笑着道,“其實首相,肯定也被杜魯門總統提及了對日作戰的事情,出於這個……”

“出於維護和美國盟友的珍貴關係!”羅伯特·艾登把話接了過來,“紳士從來不迴避自己的錯誤,不是麼?”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七十章 漢堡第1631章 塔曼師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1631章 塔曼師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1556章 擺明車馬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八十六章 美國的要求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七十章 漢堡第1631章 塔曼師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九百三十五章 編外首相威爾遜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1631章 塔曼師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1556章 擺明車馬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