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

“基裡諾總統的反問有用?”帕梅拉蒙巴頓微微皺眉不解的反問,“他真的能夠扛住華盛頓的壓力?”

“他的話無懈可擊,談到了責任問題。對世界霸主而言責任問題是很嚴重的問題。想想一百多年前,英國爲何要廢除奴隸貿易,甚至拿出來大筆金錢對涉及奴隸貿易的國家安撫也要這麼做。”

艾倫威爾遜嘴巴不停繼續道,“要知道菲律賓可是美國的前殖民地,對於前殖民地的責任,宗主國往往有兩種相反但融爲一體的想法。一方面是利益爲基礎進行剝削,但對公民宣傳當中是以將殖民地帶入文明進行安撫。”

雖然這只是一個虛僞的話術,但長年累月的宣傳下來,最終還是被大多數公民所接受。宗主國公民相信自己的國家對前殖民地具有某些相應的責任。

後來還會演變成一些補償心裡,進行一些無傷大雅但真心實意的幫助。通常以外交支持和數額不大的經濟援助爲主。

這和保持原殖民地影響力相比,自然這是一筆微小的投入,卻是不可或缺的。

這也是後世英國對香江還有印度,總有一些超乎常理關心的原因。英國比美國的殖民地多出無數倍,艾倫威爾遜還是一個重要殖民地的行政長官,可以很輕易的理解這種心理。

基裡諾總統度美國施壓的反問,在道德層面幾乎是指責美國,在二戰時期在菲律賓的敗退,才導致了菲律賓陷入日軍的屠戮當中。

尤其是基裡諾總統的妻女死在了當初的戰爭當中,這其實對美國是一種很嚴重的指責。

更何況到了今天美國已經是世界霸主,在情感上面更有負罪感。

“真的很難想象!我怎麼有點聽不明白。”帕梅拉蒙巴頓錯愕,她覺得丈夫說的話玄之又玄,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出現?

“所以你不是殖民地的最高官員,還是好好經商吧。”艾倫威爾遜伸手撫摸妻子的頭髮,“這種矛盾的想法,僅存在於有過殖民地的國家政府當中。像是蘇聯中國那樣沒殖民過的國家,是沒有這種扯淡想法的。”

扯淡想法,這就是艾倫威爾遜對這種思維的評價。在他看來這種所謂的道德責任都是狗屁,無非就是找一個對前殖民地進行干涉。

基裡諾總統算是歪打正着,正好擊中了殖民國家的特殊心理。尤其是美國,美國本來殖民地本就不多,還想要扶持出來一個標杆,在一九五三年這個時間,對菲律賓還是給予厚望的,有種想要交出來一個正面例子的心理。

隨後幾天,華盛頓方面並沒有對基裡諾總統的反問進行迴應,證明了艾倫威爾遜的判斷。對前殖民地,在這個年代發展還不錯的菲律賓,美國的容忍程度還是相當高的。

甚至到六十年代之前,菲律賓普遍被認爲是亞洲經濟的新秀,甚至差一點就擠掉香江,成爲亞洲四小龍的一員。可一九六五年費迪南德·馬科斯上臺,開啓了漫長的執政生涯,前期搞飲鴆止渴式的經濟路線,中後期一邊貪贓枉法一邊大開殺戒,據說他一個人就吃掉了全國三年的財政預算,外加瘋狂壓榨南方的和平教徒,最後自然斷送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

華盛頓此時是非常爲難的,日本已經成爲了封鎖蘇聯的前線,和前殖民地菲律賓就是要賠款,還用美國對菲律賓的責任進行質問,這就很讓華盛頓下不來臺。

有一個沒人比我更懂殖民宗主國心理的殖民地專員在澳大利亞度假,把基裡諾總統對美國的質問傳回了馬尼拉,導致了馬尼拉市民對總統在澳大利亞的會議進行聲援。

經過了馬尼拉大使館的反饋,華盛頓經過討論,最終還是覺得,美國應該對菲律賓這個前殖民地表達更多的關心。

很快堪培拉的美國大使就邀請基裡諾總統做客,表示美國絕對沒有偏袒日本的想法,原則上也是對菲律賓索賠的報以理解。

所謂的施壓是不存在的,只是這個數字確實是過於虛幻了一些,八十億美元日本是拿不出來的,更何況菲律賓要八十億美元,澳大利亞呢?新西蘭呢?荷蘭呢?

這裡面每一個國家都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各個都照着菲律賓的標準來,日本豈不是要被刮地三尺?又要回到美國不斷輸血的戰後初期狀態?

雷迪克威廉姆斯是美國駐澳大利亞的大使,當然實際上他之前是一個紐約的銀行經理人,只是在艾森豪威爾上臺之後論功行賞,進入了共和黨的推薦名單來澳大利亞做大使的。

美國金主藉由駐其他國家大使進入政壇早已有之,只不過公開得到支持,是從尼克松開始的,在此之前則是一個潛規則,而不是明面上的論功行賞。

雷迪克威廉姆斯雖然對金錢比較熟悉,卻不算是一個專業外交官,好在大使館有專業的應對外交官,幫助他介入到這一次的索賠談判當中。

“尊敬的總統,我已經叫了池田先生來見一面,大家應該拿出來一個具備操作性的數字,達成雙贏。”雷迪克威廉姆斯衝着基裡諾總統道,“美國絕對不是拉偏架,請總統先生理解這一點。”

“好吧!我聽聽他怎麼說。”基裡諾總統最終點了點頭,他心裡也清楚,不可能隨便說一個數字日本人就會同意。

這一次的美國大使館密談,艾倫威爾遜馬上就知道了,是基裡諾總統主動提及的。

聽到這件事,艾倫威爾遜有些感嘆,哪怕是一個實力不強的小國也具備左右逢源的及本認識,認真起來也是不可小視的。

“總統先生,你告訴我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呢?”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反問道。

“自然是爲了利益,能夠讓菲律賓得到儘可能多的好處。”基裡諾總統毫不隱瞞的說道。

艾倫威爾遜點頭思考片刻,開口道,“既然如此我還是願意幫忙,能夠和一國總統建立私交,說不定以後會對英國有好處。”

帝國公僕的主人翁心理一下子又被激發出來了,誰讓他就是喜歡匡扶正義呢?天性如此沒有辦法,爲了一個不相干的國家,也願意懷着熱忱幫忙。

關鍵在於美國不在偏袒日本,而是對索賠國施壓,經過基裡諾總統這麼一個安全責任問題的反問,現在美國至少是部分諒解了索賠。

藉由菲律賓無論如何不停止的索賠,所打開的缺口,最終會被不止一個國家利用上。一定意義上突破了舊金山協議中,美國禁止的索賠紅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菲律賓從戰後堅持到今天的索賠態度,意義是極其重大的。

堪培拉的索賠會談,引起了涉及國家的除了日本的關注,至於日本國內倒是非常安靜,類似的問題大多數報紙都不予報道。

“賣國還是日本會賣,和丘吉爾不相上下。”曾經賣掉西柏林,只是上二弟快樂的帝國公務員,做出瞭如此評價。

在堪培拉的索賠談判到了現在,日本想要矇混過關的企圖已經是徹底破產。在菲律賓衝頭,其他三國跟進的索賠會談中,池田勇人已經迴天乏力。

在和東京的聯絡當中,池田勇人告知了吉田茂,朝鮮戰爭帶來的發展機遇可能遭到影響,希望現任日本首相有一個心理準備。

池田勇人只能儘量在數字問題上做工作了,能夠少陪一塊是一塊。

涉及到四國的談判,日本的賠償數字從菲律賓一家就主張的八十億美元,變成了四國一共八十億美元,池田勇人表示這個數字還是太高,遠遠超出了日本的承受能力。

數字在反覆拉鋸當中緩緩下降,付款方案也從一次性交付變成了分期交付。池田勇人當然是希望分期付款的年頭越長越好,能夠不對日本造成經濟壓力。

艾倫威爾遜當然是不想這種未來出現,對國家而言時間遠比金錢重要。在關鍵時間如果要是跟不上的話,以後就會花費出幾倍的精力才能達成同樣的目的。

“荷蘭只能接受最多五年的分期付款,不會有再多的時間。”範迪克強硬的表態道,“在東南亞戰場上被日本軍人抓走的僑民女性,不能再繼續獨自忍受傷痛。”

澳大利亞好新西蘭代表表示同意,否則的話他們也無法對關注索賠談判的公民交代。

“我要得到國內的認可!”池田勇人嘆了一口氣,看到這些代表的口吻,他明白爭取餘地已經不大,便如此回答。

十一月二十日,索賠談判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個月,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荷蘭對日本的索賠談判已經進入到了尾聲。

下午四點,池田勇人同菲律賓總統基裡諾《日本菲律賓賠償協定》,隨後分別和澳大利亞政府、新西蘭政府、荷蘭政府簽訂了同樣的賠償協定。

賠償協定中,日本將在五年內付給四國三十五點八億美元現金,作爲戰爭中對這些國家造成損失的賠償款。

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六百二十九章 世界中心日本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1747章 表決結果
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四十六章 艾倫報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敵人內部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六百二十九章 世界中心日本第1659章 人心思變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1747章 表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