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

看起來是偏差不大,可就是細節問題往往決定成敗,看着報紙,艾倫威爾遜忍不住在扣細節,思考這一點點不同之處,可能帶來的變化。

原本的冷戰時期,南斯拉夫處於華約和北約的勢力交匯點上,既沒有加入華約,也沒有加入北約,而是維持中立,充當緩衝區角色。彼時,華約、北約兩大軍事集團都試圖拉攏南斯拉夫,但又都控制不了南斯拉夫,所以只得維持南斯拉夫的現狀。

南斯拉夫也利用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相互牽制,而在冷戰時期保持了相對的安寧,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南斯拉夫人口一千多萬,東歐國家普遍人口不多,帶來的壓力倒是不如想象中的大。不過還有一個地理位置的問題,南斯拉夫加入華約,會改變蘇聯集團被封鎖的局面。

從北約國家對華約國家的完全封鎖,變成一個犬牙交錯的對峙形勢。不說在地理上五五開,但北約的地理封鎖優勢也沒這麼大了。蘇聯有了南下地中海,北非,中東的跳板,這就體現了南斯拉夫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一面。

歷史上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先後和蘇聯交惡,導致蘇聯勢力退出這兩個國家。帶來的後果是,蘇聯在地中海沒有絲毫立錐之地。被加入北約的希臘和土耳其,封鎖住了通往地中海的通道。

如果現在這兩個國家鐵了心跟着蘇聯走,蘇聯紅海軍將會暢通無阻的進入地中海。這對自由世界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對英國還尤其如此,因爲當前的地中海海權,還控制在英國手中。

地中海還有美國第六艦隊,美國海軍進入地中海源於二戰結束之後,整個二戰期間,地中海海域的海戰主旋律,是英國艦隊和意大利艦隊間的對抗,將很大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的美國艦隊,並未進入直布羅陀海峽以東。

兩個月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密蘇里”號護送在美國去世的土耳其駐美大使穆尼爾·艾特古恩遺體返國,鉅艦大炮耀武揚威,成爲美國海軍進駐東地中海的標誌性事件。第二年,美國正式在意大利東部港口的裡雅斯特成立新的地中海分艦隊。

現在地中海的情況,大概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和美國第六艦隊各管一攤,這麼一個情況。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司令部在塞浦路斯,美國的第六艦隊基地則在意大利。

如果蘇聯要利用南斯拉夫的港口,考慮到地理位置的關係,這應該是第六艦隊的業務範圍之內,塞浦路斯以北,畢竟還有希臘和土耳其在頂着。看起來還稍微安全一些。

南斯拉夫的加入,不是帶來了連帶着阿爾巴尼亞加在一起的一千幾百萬勞動力。東歐的人口和西歐差得遠,而是改變了原本華約的地理劣勢。

現在再看華約和北約的對峙圖,土耳其和希臘,不過是被整個華約從中間切斷的邊緣罷了,這可和原本歷史上,南斯拉夫遊離在華約之外是不同的觀感。

“哎,當初幫助米哈伊洛維奇他們,好像是一個錯誤。”艾倫威爾遜心中不由得有些後悔,再次陷入了前幾天送納瓦爾將軍時候的心情。

可那時候也沒辦法,他畢竟是英國人,總是先考慮英國的利益之後,纔會更加廣泛的考慮自由世界,那個時候光想着,吸引美國的注意力了,別把目光放在英國身上,哪還能想這麼多?

“美國有錢,加強一下第六艦隊的實力不成問題。”艾倫威爾遜安慰着自己,運用頭腦風暴尋找精神勝利法,“再說,尼赫魯的強援註定沒了,現在我看還怎麼組織不結盟運動?”

想了半天,艾倫威爾遜還是找到了一個利好消息,原本的不結盟會議三巨頭,尼赫魯、鐵托和納賽爾,一個擁抱華約,一個不知去向,就剩下尼赫魯唱獨角戲了。

南斯拉夫不加入華約,也不加入北約,但是卻積極開拓第三世界,在不結盟運動等第三世界舞臺,搞的不錯,獲得大力支持。現在南斯拉夫擁抱華約,對於勵志於有聲有色大國之路的尼赫魯,難度提升了不止一個量級。

英格麗·褒曼和海蒂·拉瑪延長度假想法,沖淡了艾倫威爾遜的身體焦慮,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讓她們的男人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美好。

“怎麼看起來好像很焦慮?”海蒂·拉瑪點了一根菸抽了一口,然後用如蔥般的手指把香菸送到了男人的口中。

“嘶……”艾倫威爾遜深吸了一口,悵然道,“這麼令人羨慕的生活就好像是做夢一樣,真怕有一天被蘇聯人吊路燈上。”

“亂說什麼。不就是蘇聯糾集了一些窮國麼?”英格麗·褒曼沒好氣的掐了一下艾倫威爾遜,埋怨道,“現在知道害怕了,當初不是很勇敢嘛?”

“我一直狠勇啊……”艾倫威爾遜一副我超勇的樣子,伸手在瑞典車的飽滿捏了一下。

既來之則安之,艾倫威爾遜善於在不利的條件下,尋找有利的地方。南斯拉夫加入華約,主要帶來的壓力方向在於地中海,雖然這麼說有些不利於自有世界的團結,但大部分的壓力必然是由美國承擔,南斯拉夫可正對着意大利。

第六艦隊是要直面壓力的,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則處在支援的位置。如果英國能夠善於利用這一點,還是可以謀利,畢竟自由世界的國力,遠比帶着一羣窮鬼的蘇聯強大。

面對壓力的美國如果能夠尊重盟友做出調整,對英法兩國說不定還真是好事。

正率領英國軍事代表團的蒙巴頓,是在華盛頓聽到華約成立的消息的,和萬里之外的女婿一樣,從小就在英國政治中心的蒙巴頓,馬上就拿出來地圖來判斷,這個集團的出現,對自由世界的衝擊。

很快蒙巴頓就得出了和女婿相同的結論,意大利方向是地中海面臨主要威脅的方向。而美國駐紮在意大利的第六艦隊首當其衝,會承受這種壓力。

“泰勒,自由世界現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應該團結一致應對威脅。”蒙巴頓以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的身份,和戰爭時期結識的好友鄭重表態。

馬克斯韋爾·泰勒是當前的遠東戰區美軍司令,他也是剛剛回到美國,即將接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

戰爭時期,馬克斯韋爾·泰勒是美軍當中對亞洲少有了解的將領,他還和李奇微在同一個部隊配合過,李奇微是師長,他是參謀長。

蒙巴頓和馬克斯韋爾·泰勒早就很熟悉,不過卻被最終派往歐洲作戰。

這一次的見面,馬克斯韋爾·泰勒也在蒙巴頓的出訪行列名單當中,兩人雖然沒有配合過,但因爲都在亞洲當然過軍事長官,一見面就很快進入到熟絡當中。

馬克斯韋爾·泰勒還沒有接到正式任命,他現在還是遠東美軍司令,表示現在在亞洲這邊,日韓都面臨着蘇聯的龐大壓力。

蒙巴頓也同意這一點,雖然他對日韓當中的日,從來都沒有好感,談亞洲的事情他也絲毫不露怯,他當做東南亞盟軍司令,女婿也在英屬馬來亞做專員。

一些兩大陣營的看法,讓馬克斯韋爾·泰勒也頻頻點頭,隨後蒙巴頓將話題不留痕跡的轉移到了歐洲的局勢,尤其是華約成立這件事上面。

馬克斯韋爾·泰勒雖然對亞洲的人才,卻最終被馬歇爾派往歐洲參戰,意大利正是馬克斯韋爾·泰勒軍旅生涯的重要一環。

對於這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馬克斯韋爾·泰勒也很上心,聽着蒙巴頓表示意大利是華約施壓的重點國家之後,不由自主的認可道,“將軍,你擔任過地中海艦隊的司令,我絕對認可你的專業看法。”

“看來我必須臨時加上一些議題,促進英美兩國在應對此類問題上的工作。”蒙巴頓嘆了一口氣道,“本來和艾克見面的時候,我想說一些輕鬆的事情的。”

蒙巴頓只是對意大利麪臨的壓力淺嘗即止,對方畢竟是陸軍將領,最好還是能夠讓美國的海軍將領認可他的判斷,這種人當然有的,小喬治·惠蘭·安德森,現在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特別助理。

小喬治·惠蘭·安德森在太平洋艦隊任職的時候,正好是他的這個東南亞盟軍司令的部下,戰爭結束,蒙巴頓和曾經在東南亞作戰的美軍將領,都建立了不錯的私交。

一個特別助理可能在級別上不是很高,但蒙巴頓恰好有看到助理工作的經驗,他親眼看到過英屬印度專員助理,是怎麼搞定了頂頭上司之後,把這麼大的殖民地變成自家菜園的。

接連幾天,蒙巴頓帶領的英國軍事代表團,都在和美國不同軍種的將領交流,而他們在交談時,儘管存在着不少意見分歧,但都能開誠佈公地交換意見。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六百一十一章 鳩山的發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1720章 父愛如山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