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

“不多的低強度羣體事件,對我們來說並非是壞事,只要懂得引導。”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理查德,和緬甸昂山將軍的談判,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度過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緬甸的作用和尼日利亞同等重要,不然時間長了,緬甸還以爲我們不行了呢。”

“緬甸的日子並不好,確實也是需要我們的支持。”理查德帶着請示的意思詢問,“印度和緬甸聯軍之前在撣邦吃了大虧。”

“我們可不去緬北自討苦吃。”艾倫威爾遜當然知道理查德說的是什麼,但英軍絕對不能出動,覺得自我感覺良好能對付游擊戰的人,通常都灰頭土臉,“給點不值錢的武器裝備倒是可以,馬來亞的駐軍陣亡要撫卹金,真出現大量傷亡誰拿這筆錢?”

最關鍵的是,這可能會導致他本人受到指責,他給昂山的私人建議就是拖下去。

華人是非常容易同化的,後世就有華人集體以緬族爲自我認識,入籍緬甸的新聞。

這方面最厲害的就是泰國了,雖然泰國有很多大人物是華人血統,但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早就自認爲是泰國的一部分。

和緬甸做做貿易,是馬來亞殖民地當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在緬甸安全的地方,還可以試一試擴大妻子糧商集團的觸手。

艾倫威爾遜知道,作爲前殖民者英國肯定不受緬甸信任,緬甸同樣也不信任旁邊的兩個大鄰居中國和印度,但不信任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

緬甸真正有好感的國家,其實是日本,不過麼,從戰後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艾倫威爾遜雖然不可能把前世日本的發展脈絡全部記住,但還是能夠感覺出來,日本的發展不如他記憶中的那個日本。

緬甸想要等到日本重新崛起,帶着資金幫助緬甸,上輩子都沒出現這種事,這一世更加是不會出現,日本還是管好自己,儘快擺脫經濟危機比較實際。

“你親自處理東非辦事處的事情。按照我說的來,注意引導輿論。”艾倫威爾遜看着行政局的負責人,“別讓同事們認爲你不可靠。辦完這件事,我們在商量一下更加重要的事情。”

“我知道了。”理查德不但沒有沮喪,反而有些喜形於色,表示自己一定可靠。

“殺人最簡單了,反正是殖民地,我們想要殺一個人,不比踩死一隻臭蟲困難多少,關鍵是要服衆,如果做不到服衆,馬來亞就會出問題。作爲專員,還服務於大英帝國的整體利益,必要的時候,犧牲一下個人完全在許可範圍之內。畢竟和整個殖民地的安定相比,一個犯錯誤的人是否是英國人,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把事情全部交給理查德,艾倫威爾遜繼續要甩手掌櫃,他相信有下一任高級專員覺悟的理查德,一定會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愛麗莎在整個過程中,就默不作聲的坐在一邊翹着腿,高跟鞋一跳一跳的,沒有加入到討論當中,知道理查德離開,才放下報紙,“看來你已經定了。”

“你怎麼看?”艾倫威爾遜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詢問,“要不讓埃德爾做專員?”

“那還是讓理查德做吧。”愛麗莎一聽趕緊搖頭,走到艾倫威爾遜旁邊,帶着香風一靠,嬌聲嬌氣道,“反正你得把我安排好。”

“知道了,都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艾倫威爾遜無奈的搖頭,“放心,你丈夫不也是一起過來了麼,等到教育產業扶持起來了,你們兩個絕對不少賺,還夫妻和睦,多好。”

“我就知道專員還是念舊情的。”愛麗莎眼中波光流轉,“我們夫妻很感謝專員。”

“我卸任之前,肯定會把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大家都是從灰溜溜滾出印度的時候,一起過來的。”艾倫威爾遜很認真的承諾道,“維護公務員的團結,從來都是行政長官的第一要務。幫我通知一下蘇丹們,還有仰光方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和緬甸談談區域合作的事情。”

理查德去年去過仰光和昂山將軍談,但他畢竟還不是殖民地的行政長官,只是談出來了一個意向,真正能拍板的人,這不是纔剛剛回來麼?

昂山將軍沒有被刺殺的後果,就是現在緬甸的民族矛盾沒有這麼大。

《彬龍協議》的重點是,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並且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享有民主國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特權。

昂山將軍活蹦亂跳一定意義上壓制了大緬族的聲音,這也是艾倫威爾遜看到最大的作用,但要說獨立後的緬甸突飛猛進的發展?那是真的沒有看到,只能說沒有倒退。

緬甸的經濟巔峰是二戰之前的三十年代,那個時候,各國都深受大蕭條影響,緬甸在整個亞洲的生活水平超過日本,英國把緬甸定義爲農產品基地,比起其他國家,緬甸人過的相當不錯。

印度只是體量上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緬甸人的日子比印度人過的好多了。

交通方面,主要建了兩條鐵路,一條是從仰光到卑謬的,另一條是從仰光到東籲的。

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鐵路通車裡程在東南亞這些國家中是最長的,只是二戰期間被毀了很多。,緬甸鐵路總里程達三千公里,是當時泰國鐵路的兩倍還要多。

水路方面,英國成立了很多輪船公司,不管是運客還是運貨都很方便,水路運輸業十分發達。“擁有大小船隻六百多艘,每年的客運量達九百萬人次,貨運量爲一百五十萬噸。”

企業方面,由於英國人在緬甸大面積地進行水稻種植,很多水稻加工廠在緬甸被建立起來。

在這一時期,緬甸的採礦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礦業相關的工廠被建立起來。

聯合禁運對小國來說是滅頂之災,只有本身人口衆多面積巨大的大國能硬抗過去。

原本的歷史因爲昂山被刺殺,之後的軍政府主動和外界脫離的接觸,處在封閉中的緬甸自然是出現匍匐後退的局面。

現在的緬甸,仍然處在英聯邦的框架當中,和馬來亞殖民地的經濟聯繫還挺不錯。

這也是之前,艾倫威爾遜在倫敦挑選尼日利亞和緬甸幫助英國度過經濟危機的原因,好歹有一千八百多萬人口呢,和尼日利亞加起來幫助英國扛過一年經濟危機週期,不是大問題。

到了現在其實已經可以和昂山將軍好好談談了,緬甸已經獨立十年,做殖民地的時候,你說英國限制了緬甸的發展,那說的過去。可獨立都十年,還在重複那一套的舊話術,和印度人一樣,那就很沒勁。

更何況馬來亞殖民地的發展是一個反例,曾經緬甸是亞洲最繁榮的地方,比日本都強。

而馬來亞殖民地比緬甸還差一些,現在緬甸獨立這麼多年,而馬來亞殖民地則發展的非常好。

兩相對比之下,不能說高下立判,也足夠讓見過緬甸繁榮時期的緬甸人黯然神傷。

事實上,馬來亞殖民地的勞動人口已經飽和,如果英國在轉移什麼產業的話,馬來亞殖民地已經吃不下了,現在艾倫威爾遜已經具備了把產業轉移出去的基礎,比如說紡織業。

當然他不能轉移給不可靠的地方,印度在他眼中就極其不可靠。

如果昂山感興趣的話,可以就此來談談,畢竟馬來亞殖民地和緬甸緊挨着,最好保持和睦關係,想要遏制緬甸也容易,用安達曼羣島的海軍基地,多檢查檢查緬甸的出口有沒有病蟲害,就足夠讓仰光頭疼。

艾倫威爾遜不但要和日本比看誰接受產業轉移快,還要比誰更早把產業轉移出去。

發展的起步階段,可以指望紡織業,但不能永遠指望紡織業,紡織業也賺不了多少錢。

馬來亞殖民地已經到了考慮將這部分產業轉移出去,而自己進行產業升級的時候了。

毫無疑問,指望下一任高級專員,還不如讓艾倫威爾遜自己來做。

他把見面的地點定在檳城,那裡是距離緬甸最近的馬來亞殖民地大城市,同時他這個區區贅婿,要代表妻子參加統治者會議,誰讓帕梅拉蒙巴頓在倫敦呢。

隔了一天,愛麗莎就告知艾倫威爾遜,仰光方面已經回覆,願意就投資的事情談談。

“理查德看來談的不錯。”艾倫威爾遜滿意的點頭,“我們可以藉由這一次的產業轉移,重新在緬甸獲得影響力了。還不用付出維穩成本。”

既然如此,艾倫威爾遜就準備去檳城,與此同時,某個國際影后,熟練的戴上了頭巾和太陽鏡,做好準備要完成後勤保障工作。

經過殖民政府的充分調查,關於東非辦事處事件,是反英份子有組織有預謀的煽動所致,不存在什麼黑人強姦,理查德義正辭嚴的公佈了調查結果,“我們一定要爲死難者討回一個公道。”

“討回什麼公道啊,當天衝擊辦事處的人有好幾百,都抓起來槍斃?”艾倫威爾遜撇嘴,“就和華人談條件,讓他們想想準備付出什麼代價免於處罰。”

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
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八百六十四章 馬丁路德金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七百一十二章 女王加冕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