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

等到心滿意足的知府大人,將這一家剩下的人從牢中放出來的時候。一家十餘口子的男女老少,就剩下了作爲那家人家三兒媳的姐姐,還有守寡後前來投靠姐姐的妹子兩個人。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活着走出大牢的。而就這倆個人能活着,還是看她們無依無靠,沒地方告狀。

這位知府大人手段陰的很,爲了幾幅吳道子的真跡,低價購買不成,便抓了、殺了人家一家男女老幼。還讓滿延安府人都相信,這戶人家真通匪。只因爲這戶人家的祖上,多少有些党項人的血統罷了。那位見色起意劉節度,對待顧氏滿門做法,便是跟着這位知府大人學的。

那位劉節度,早在來延安之前,便與這位知府大人關係極其密切。甚至有人傳言,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好到穿一條褲子都嫌肥。這位知府大人每次去長安,都是住在劉傑的節度使府。這次大災,那位知府大人知道劉節度,一向偏好女色,便趁機低價買了不少的漂亮女子。

尤其是最對那位劉節度胃口,成熟的婦人。只要被他看中的,甚至不惜動用手段強買。送到了長安節度使府內,供那位劉節度享樂。這一文一武不知道,打破文武之間的隔閡,以及文官向來看不起武官的傳統。究竟是通過何種原因,走的如此之近的,暫時還沒有人不知道。

二女被放出來後,因爲那位知府大人發出的佈告,整個延安府沒有一戶人家敢收留。哪怕孃家人,都對她們敬而遠之。最後,還是鄭綱不知道因爲什麼,派人秘密將二女收留了起來。

聽罷三女的哭訴,黃瓊坐在椅子上,靜靜的沉思着。他從來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麼一個樣。

他沒有想到,作爲二品大員的劉傑,會做出這種骯髒事情。更沒有想到,那位延安知府,居然爲了幾幅畫,就敢滅人家滿門。當真是抄家縣令、滅門令尹,一個小小知府,就敢動輒滅人家滿門。而且看起來做的不是一般熟練,思維也相當縝密,想必類似的事不是第一次做。

在想起,這位知府大人在自己面前的表現,黃瓊心中冷笑不已。這個人做官倒是可惜了,若是放在一千年後,就這番演技,不拿個超級大獎都對不起他自己。原本自己還以爲,自己那位堂叔,真的是在這延安府無惡不作。現在看來,他的那些話得仔細識別一下才可以。

今兒白天他的那些話,是以爲自己初來乍到,更不會在這延安府長時間停留,所以拿自己當地主家的傻兒子看待。自以爲編點東西,找一個背黑鍋的替罪羊,就可以將那一萬石糧食的事情一筆勾銷。這位知府大人,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自己的以爲,自己會對他言聽計從?

而二女的話,除了更加重了黃瓊對那位知府大人的懷疑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更引起了他的注意。延安府的總丁口,在整個陝西路並非是最多的。但三州十六縣的轄區,卻幾乎佔據了陝西路三成。是陝西路諸府之中,面積卻是最大一個府。而且延安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其西控隴右、北連北遼,向南與大齊朝的西京長安府接壤。即是八百里秦川的北方門戶,又是控制隴右一個戰略重鎮。開國初年,當時地控五州的党項人定難軍,便是延安府北部州縣,與直隸榆林州部分縣爲基地,屢屢奔襲長安。甚至搞的整個長安,幾乎是一日三驚。

足以說明,延安府在整個陝西的地位何其重要。而身爲兩榜進士出身的知府,居然打破文官慣例,與身爲節度使的武官關係如此精妙,甚至有些拍馬屁的嫌疑。一個文官,如此對待一個武官。哪怕這個武官級別高於他,可知道眼下文武之間關係的黃瓊,也感覺其中不簡單。

至於薄紀與鄭綱收容這三女,心思恐怕也絕對不是,單純的想要爲她們幾個伸冤。若是這二人,真想要爲三女伸冤。即便不信任這陝西路的監察御史。即便擔心自己上明折被報復,也不想走明折的辦法。但黃瓊相信,這二人將三女的冤情,上奏到御前的法子依舊有的是。

雖說並不清楚,二人是否都有上密摺的權利。可黃瓊卻清楚的知道,他們二人之中至少有一個人,具備上密摺的權利。尤其是那個延綏兵備道薄紀,身爲兵備道,手中職權不是一般的重。按照本朝慣例,諸兵備道的摺子不需要經過中書省和尚書省,可直達到御前。

本朝諸路或是三府爲一道,或是兩府爲一道,設置兵備道。而在沿邊、沿海諸路,甚至一府設置一兵備道。這些兵備道不單單負責點檢、轄理所屬衛軍,編練州縣團練,還按照朝廷每年下定的定額徵集兵員。同時還負責監察轄區諸官員,跨區緝盜事宜,管理驛站、馬政。

在沿邊諸路,這些兵備道還負責戰時邊軍糧草供應,以及戰時臨時徵集兵員。產鹽諸路,很多地方的鹽政,也歸當地諸兵備道管理。而身爲延綏兵備道,薄紀除了負責延安府、榆林州的邊軍,延安府所轄衛軍的點檢之外,還管着齊遼邊境的催場,手中還有五百催場兵。

這些兵備道,按照朝廷定製非兩榜進士不得擔任。因爲是由皇帝特檢的,雖說這些兵備道只有關防,而沒有印信。但是相當於皇帝派出的私人監軍,這些兵備道不僅身上掛着督察御史的銜,而且其本身職權甚重。地方衛軍調動與餉銀髮放,必須兵備道共同署名才能調動。

身爲邊地兵備道,可以說統管三分之一陝西,身上還負有督察延安府、榆林州官員權利的薄紀,將顧氏的案子捅到老爺子面前,簡直不要太容易。也正是因爲此,黃瓊才認爲二人今兒如此做派的心思,絕度沒有那麼簡單。在大齊朝的官場上,沒有人會做此好人好事。

真正爲民請命的官員不是沒有,但至少薄紀與鄭綱二人絕對不是這種人。二人的真正心思,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從之前的交談來看,二人也絕對不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絕對不會因爲對方背後站着誰,或是對方職務高於自己,而在做事上畏手畏腳,不敢上明折。

琢磨到這裡,看着三女看向自己期待的目光。黃瓊坐在椅子上,雖說沒有說什麼,但面色卻是鐵青。只是沉吟良久,黃瓊才站起身來,對着三女道:“本王不是趁人之危的人。你們的心思本王瞭解,可你們的這個做法,本王卻無法認同。夜已經深了,本王派人送你們回去。”

見到黃瓊並沒有說接這個案子,三女卻是再一次的跪倒在地,哭道:“小婦人曾聽薄大人說起過,王爺是這天下第一憫民親王。王爺,如果您也不能爲我們做主。這天下之大,我們幾個真的不知道該去找誰,爲小婦人活活被打死,屈在大牢裡面的家人昭雪冤情了。”

“王爺,小婦人真的是自願自薦枕蓆,只求王爺能夠爲小婦人伸冤。求求您了王爺,只要您幫我們,您無論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姐妹三人都願意。別說侍奉王爺,就是王爺讓我們去死,我們也心甘情願。我們姐妹三人,雖說曾經嫁人生子,可也只經歷自己丈夫一個男人。”

“那個劉節度,在失去耐心的時候,曾經想要對小婦人用強。被小婦人給抓了一個滿臉花後,就對小婦人失去了興趣。只是將小婦人關起來,慢慢的折磨小婦人,但再也沒有對小婦人用過強。所以小婦人這身子,還算是乾淨的。只要王爺願意,怎麼折騰小婦人都行。”

說到這裡,見到黃瓊依舊面無表情。她突然站起身來,三把兩把將自己身上的衣物撕扯乾淨。慢慢走到黃瓊面前跪倒在地,雖說有些猶豫,但最終的還是張開了小嘴。另外兩個婦人,見到她如此做,也絲毫沒有猶豫的造作後。走到黃瓊身邊,抓起黃瓊的手放在自己的身上。

面對三女的動作,黃瓊卻是輕輕的抽出了,被二女抱在懷中的手。並輕輕的推開下面的顧氏,站起身來。走到窗子前,靜靜的不知道在思考着什麼。而就在黃瓊陷入沉思之中的時候,一雙小手摟住他的腰,耳邊傳來董千紅那相當熟悉的聲音:“爺,你還是收下她們三個吧。”

“她們來的時候,都是自稱薄大人與鄭大人的家眷。而且他們再三保證,園子內沒有人認識她們。顧氏是用別人屍體換出來的,到了那位薄大人家中,一向以那位薄大人的妻妹自稱。除了薄大人之外,別人都以爲她早就死了。而二位劉氏姐妹,那位知府大人都沒有見過。”

“就算別人知道了,最多也就會以爲那兩位大人,想要投王爺所好,將貌美的親戚,獻給王爺以求榮罷了。反正王爺,在女色上的那點喜好,在咱們大齊朝的官場,恐怕是人人皆知了。當初這陝西路的節度副使,不僅將女兒,就連老婆、兒媳,都送到了王爺的這裡嗎?”

“王爺,您的那個實在太強了。我們兩個人,實在是有些難以應付。您又不喜歡青樓女子,每日見到沒有盡興,我們姐妹也很難受。可我們在這裡,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也沒有地方去找讓王爺可心的婦人侍奉王爺。今兒正趕上她們三個自薦枕蓆,正好可以解了王爺燃眉之急。”

“再說,她們的遭遇也實在可憐。難道王爺,就真的看着這兩件潑天冤案而坐視不管?我剛剛與她們都談過,她們今兒可都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來的。王爺若是真的將她們強行送回去,搞不好,她們會做出與罔氏與野利幕蘭一樣的事情來。到時候,這行轅內又要擡出三具屍體。”

“王爺,於公於私,這對王爺來說,都是好事不是嗎?王爺收下她們,也算是公私兩便。而王爺若是替她們昭雪沉冤,要拿下一個二品節度使,一個四品的延安知府,也是要冒着一定風險的。所以,這最多也就是交換,而並非王爺想的那樣趁人之危。”

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七十六章 來自範家的消息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殺威棒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五十九章 罪臣之後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認清自己罷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
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七十六章 來自範家的消息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殺威棒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五十九章 罪臣之後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認清自己罷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