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

黃瓊這位皇帝老子,雖說幼年生活也算是飽受磨難,可不管怎麼說也是長在深宮。出宮就府就藩之後,先是王府有內外管事的,更有當年的壽王妃,也就是現在大行皇后管家。他這個作爲一家之主的親王,也不需要他去過問每年那些開銷需要,那些是根本不需要的。

他這個當年的壽王,別看日子過得很憋屈。甚至作爲一位親王來說,因爲分封的田地與分家錢的原因,過得還有些舉步維艱,可算得上爲世宗諸子中最窮的一個。再加上在烈宗皇帝逼迫之下,一直過得謹小慎微,無論是在京城壽王府,還是在封地,等閒輕易不出王府一步。

雖然不是那種何不肉食的,純粹不識人間煙火的人。儘管對百姓的疾苦,並非是全然一無所知。可若是需要他這個親王,每一日都要過問,王府採購的蔬菜花了多少錢,其中每一種蔬菜又是多少錢一斤,雞蛋多少錢一斤,肉多少錢一斤。

王府每日裡面,養活一家老小需要多少錢糧支出,需要多少蔬菜與肉類,冬天每日裡面需要多少木炭烤火一類的這種事情。就算再閒的要命,王府收入再少,他也絕對不會拉下臉來,去這種王妃才該去做的事情。沒有管過家,恐怕都某些方面的貓膩就不清楚。

況且皇帝批錢,都是看的下面摺子,以及按照本朝開國以來的慣例。每年用在河工上的錢糧是多少,用在軍務上的錢糧是多少,用在官員俸祿上的錢糧是多少,這都是有循規慣例的。他作爲當朝皇帝,也不可能去追問每筆錢的去向,是不是都合理。勤政不意味着就會理財。

不過問每筆錢的詳細用途,那些被請走大額錢糧,究竟有多少用到該用的地方?在用錢的時候,那些衙門虛報了多少冒支。奏摺上的所需之中,究竟有多少水分都不去查清楚,雖說這也勉強算是抓大放小。若是在歲入充沛的時候,這麼做自然倒是無所謂。

畢竟爲上位者,也要考慮下面的困難。上面下撥下去的錢糧,層層剝皮其實都已經是慣例了。你這個做皇帝的向下撥付的那些錢糧,也得考慮一下最終落到位的究竟有多少。可眼下歲入如此艱難情況下,還這麼做就有點那啥了。哪怕水分不全擠出來,可至少也要擠出一半。

自己這些錢糧是怎麼積攢下來的,不就是靠着擠出,那些過於誇大的水分得出來的嗎?爲了照顧下面辦事的官員,自己在批摺子下撥錢糧的時候,一般都是擠出一半的水分。僅僅半年,便節省下如此多的錢糧,可見每年在下撥錢糧上,水分究竟是有多嚴重?

更爲關鍵的是,自從明算科因爲報考的舉子過少,甚至已經是多年沒有,而不得不停科以來,朝廷更是缺乏善於理財的官員。戶部的尚書與侍郎,甚至是下面各司的主事,擅於理財的不是沒有,但卻是寥寥無幾。戶部那些官員,心中想地更多是自己可以多吃多少回扣。

而不是將賬目整理清楚,每次批出去的錢糧是不是都該批的。而且這個時候戶部,雖說履行了部分財政部職能。但無論是各級官員,還是規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與黃瓊前世財政部,也根本無法相比。黃瓊接管了戶部部分差事後,廢了很大心血纔將戶部那些爛賬整理出來。

這還僅僅是近十年積累下來的爛賬,至於之前的爛賬實在太多,根本整理不出來。而更讓黃瓊哭笑不得的是,戶部自世宗朝以來賬目最清楚,僅有一定結餘的時期,卻是在自己外公執掌朝政的時候。而在自己這位皇帝老子掌握大權之後,戶部的賬目幾乎是一塌糊塗。

可見,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在管錢的方面的確能力欠缺。關鍵是在用人上,也許經歷過黃瓊外祖父那段朝不保夕的日子。這位皇帝在用人上,更看重的是忠心,而不是看此人能力匹配餘否。同時自己也過於攬權,不懂得將更適合的人,放在適合他的位置上道理。

幾任戶部尚書,都是能力根本無法適應這個職務。有的,甚至連賬本都看不懂。這樣的戶部尚書,又那裡算計的過那些官油子?不被矇蔽,胡亂撥錢那就怪了。像是方銘單從能力上看,原本是戶部尚書最合適的人選。可河南安撫使出缺,便將方銘轉任爲河南路安撫使。

河南路安撫使這個位置,卻並非適合方銘。結果這一年來,戶部尚書依舊是一個不稱職的人,在那裡尸位素餐。而方銘那一年河南安撫使坐下來,卻幾乎等於是整日坐在火山口上一般,做的是心力交瘁。受到景王作亂一事,被牽連罷官入獄,對於他來說反倒是一個解脫。

那一日自己抓捕河南路官員的時候,方銘臉上解脫的神色根本就不是在作假,而是真心實意的感覺到解脫了。皇帝的政令靠什麼執行落實,靠的不就是這三省六部的官員,天下諸路州府的官員?在很多衙門都是狗上狼不上,官員尸位素餐的情況之下,又怎麼能做好事?

大事小事都要獨斷,自己每日都累的要死。朝政、朝政,卻搞得雖不能說一塌糊塗,但也是積弊甚多。國力、國力,搞得也是江河日下,朝廷歲入日益艱難。雖說在寧夏府叛亂一事上,老爺子現在看也是持強硬態度的。之前那個所謂的棄土決策,只是不過是一個假象罷了。

可臉上因爲錢糧一事的爲難神色,甚至在決斷上有些畏手畏腳,黃瓊卻是知道並非作假。難怪母親極少在自己面前,評價對自己這位皇帝老子時。給自己這位皇帝老子,除了帝王心術玩的還算可以之外,其餘的方面,尤其是在爲君方面,只是一箇中人之資的評價。

母親幾乎從不在黃瓊面前評論皇帝,即便是在這十多年之中,也不過與黃瓊談過兩次皇帝。所以,對於母親的評價,黃瓊一直記憶深刻。原來未被皇帝授予襄理朝政之責之前,黃瓊對這一點倒是領悟不算深。只是覺得老爺子有些嬌慣自己的兒子,還有這天下的宗室而已。

但在老爺子除了軍權,其餘的尋常政務都大撒把之後。面對着自理宗朝便積累下來,老爺子雖說秉政二十多年,卻從未有過什麼改善的各種弊端,黃瓊卻感覺到母親的那個評價,的確是相當的中肯。甚至在整理戶部那些堆積如山爛賬時,黃瓊還感覺母親當初評價高了。

自襄理國政以來,面對着眼下越積累越深,老爺子卻始終無動於衷的各種弊端。尤其是在看了老爺子爲了讓他學習政務,要求自己閱讀自己掌權這二十多年來批閱的各種奏摺後。黃瓊感覺老爺子執政這二十年,除了對各種權利進一步收緊之外,其餘的就是蕭規曹隨四個字。

哪怕在老爺子剛掌權的前幾年那些奏摺之中,黃瓊看到了老爺子與臣子,主要是自己外公留下舊部之間的刀光劍影。看到了老爺子當年回收權利時之艱難,以及受到的巨大阻礙。更看到了老爺子,當年爲了保護自己母子,平衡宗室利益上時同樣艱難的抉擇。

雖說眼下老爺子對宗室的放縱,錯過了整治宗室最好機遇的原因,是爲了保護母親與當時還是胎兒的自己,讓黃瓊多少感覺到意外,甚至可以說相當的吃驚。但要讓黃瓊,對老爺子執政這二十多年來做出評價,黃瓊依舊會給出這四個字的評價。再多,恐怕也就與母親一樣。

這些心思,黃瓊自然不會當着老爺子的面說出來,他又不是皮癢癢了。若是告訴自己親爹,你在治國理政方面,水平是真的不行,最多也就是一箇中人之資。如今朝政搞成這個樣子,你纔是罪魁禍首。老爺子不氣個半死,外加狠狠的揍自己一頓那就怪了。

出宮近兩年時間的接觸,黃瓊對自己這位皇帝老子的性格,早就相當的瞭解。對於自己這位皇帝老子某些方面,典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更不是一般的瞭解。所以黃瓊雖說有些走神,但是還是在此事上選擇了沉默似金。在涉及到老爺子以往施政上,多說便多是非。

皇帝在看向黃瓊的目光時,不僅多了一番的意味深長外加思索。這個兒子能幹,而且不是一般的能幹。無論是在用人上,還是在處理政務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觀點,這一點他還是清楚的。否則,也不會在重重壓力之下,最終選定了這個九兒子爲繼承人。

可他也沒有想到,這個兒子居然如此的能幹。在如此繁重的政務壓力之下,他居然遊刃有餘不說,還有能忙裡偷閒四處拈花惹草的情況之下,輕輕鬆鬆的便做到了自己登基二十餘年來,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若是換了自己,恐怕要忙的連邁進後宮的時間都沒有了。

想起這些年,自己爲了處理政務、批閱奏摺,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都被繁忙的朝政,壓得有些喘不過來氣,可國力依舊是江河日下,歲入更是日益艱難,一年不如一年。自己也知道朝中積弊甚多,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

可落實到整治上,自己依舊是顧慮多多,輕易不敢舉起手中的刀子,大肆的整頓朝政。想到這裡,皇帝在心中不由得輕嘆一聲,感覺到自己真的是老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做事開始畏手畏腳了。自己整日裡講治大國猶如烹小鮮,這雖說是實話,可也是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

若是再給自己這兒子兩年曆練,甚至都不用兩年,自己應該可以放心交棒了。此時的皇帝,看着黃瓊,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既爲自己選對了繼承人而高興,可心中也多多少少有些心酸,甚至是嫉妒的感覺。因爲他很清楚,黃瓊現在根本沒用全力,最多也就是使了一半的力。

而這個兒子,只用了一半的能力,便將繁瑣的朝政捋順的井井有條,政務處理起來也是面面俱到。雖說最開始還有些稚嫩,但隨着時的推移,現在也是越來越老練。僅僅半年,便做到了自己二十餘年都沒有做到的事。又如何不讓他這個做老子的,感到既興奮又有些嫉妒?

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八百三十七章 你帶着他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三十二章 殺威棒是給誰的?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三百二十一章 補償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
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八百三十七章 你帶着他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三十二章 殺威棒是給誰的?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三百二十一章 補償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