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

其實黃瓊這番話,純粹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不說別的,自己那位就藩鄭州的二哥,在那位陳相爺過壽的時候送那重的禮,這錢是從那裡來的?除了自己封地的民脂民膏,還能有什麼來源?恐怕那位瑞王要是真的按照祖制來,他也拿不出這麼大的手筆來。

親王的確算是有錢的,不說別的親王出宮就府的時候,按照祖制一般皇帝都會賞一筆數目不菲的分家錢。按照所賜永業田的數量,一般也都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問題是這些錢自己想要錦衣玉食固然夠了,可要是乾點別的事情就不夠了。

賈權說起過,那位瑞王還有景王,私下與太子斗的像是烏眼雞一樣。都想辦法要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勢力。拉攏官員,這錢還不得像是流水一樣出去。單靠每年永業田那點進項,恐怕什麼都不夠。

這年頭沒錢誰給你辦事,就算你是親王也一樣。反正你在當上皇帝之前,也決定不了人家的生死。要想維持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又要想拉攏更多的官員爲自己效力,不想法子大勢撈錢那行?

那二位在封地搞的天怒人怨,刮地三尺撈錢的真實情況,恐怕只會比那幾位老者說的重,絕對不會更輕。因爲按照所謂的大齊朝祖制,宗室是不得經商的。眼下二王與太子鬥得如此激烈,不可能會自己將把柄送到太子手中。

種種限制之下,能來錢的除了土地,那還有什麼?但這番話,黃瓊卻沒有辦法直說。面對皇帝的感嘆,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有睜着眼說瞎話,來寬慰自己的這位皇帝老子而已。至於再多的,黃瓊自感還是無能爲力的。

這其中不僅涉及到兩個親王,更涉及到那位現在已經把自己視爲眼中釘,只不過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就藩在外,對自己更有實質上威脅兄弟,還沒有來得及拔除的太子。這種渾水,黃瓊眼下自認還沒有那個實力去趟。

眼下鷸蚌相爭,他這個漁翁雖說不想得什麼利,但至少不想攙和進去。自己今天無論偏向誰說話,都會引起其他方面的報復。而這個報復,自己眼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承受能力。坐山觀虎鬥,暗中想辦法積蓄實力,纔是自己眼下最該做的事情。

只不過雖說打定主意坐山觀虎鬥,但良心上卻依舊感覺到過意不去,總想爲那些流民做些什麼的黃瓊,看着面前的皇帝咬了咬牙道:“父皇,兒臣有句話如不說,總感覺到如鯁在喉。但說出來又怕有辱聖聽,所以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這裡就我們父子兩個人,沒有什麼外人,你有什麼話不能講?怎麼怕你那些話說出來朕受不了,會治你的罪?你什麼時候變的這麼膽小了?你當初把朕哄騙過去的時候,怎麼不怕朕事後治你的罪?”

對於黃瓊的吞吞吐吐,皇帝很是有些不滿意。儘管他也知道,讓這個 滑頭兒子如此猶豫的話,對自己來說肯定不是什麼好話。但皇帝依舊想聽聽,這個兒子究竟會將矛頭指向誰?是那位京兆府的後臺太子,還是瑞王或是景王。

既然皇帝都已經開了金口,黃瓊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在猶豫的了。反正已經到了這個時候,自己說與不說,結果估計都是一個鳥樣。想到這裡,黃瓊咬了咬牙道:“父皇,兒臣在就府之前,一直都在冷宮讀書,並未解除過或是看過外邊的天地。”

“我大齊的民生究竟如何,兒臣既不知道也沒有見過。但書讀的多了,書中的道理明白的多了,人想的東西自然也會往遠了想。當然這個想,不是那種想某些不該自己去想的東西,而是想起某有一個道理。”

“兒臣在回來的路上,想起了之前讀史書的時候,《史紀》中的一句話:秦暴政,視百姓爲走狗,兩世而亡。始皇帝雖說滅六國,一統天下,但秦政卻苛於暴政。百姓不堪其苦,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便引發天下大亂,使得始皇帝開創的大好基業不過兩世而亡。”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雖說有張角之流妖言惑衆,但未必不與當時土地兼併之烈無關。西晉亡國固然有五胡亂華之因,但始作俑者卻是流民之亂。隋煬帝開運河、造宮殿、徵高麗,到處巡遊、浮誇國力,使得民心盡失,最終官逼民反一手斷送了大好江山?”

“本朝的太祖皇帝,雖說起兵於草莽,但正是因爲大批流民的加入才最後壯大,並最終奪取天下,開創了本朝大好的基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君爲舟、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不可辱、民心不可欺。”

“父皇,如果當今天下大勢,真猶如幾個百姓所說的,那就真的危如卵石了。土地兼併愈演愈烈,使得流民越來越多,雖賣兒賣女尚無飽腹之力。老百姓活不下去是要造反的,一旦有別有用心之人,廣佈流言後登高一呼,這天下大勢恐怕會有糜爛之危。”

“而眼下我大齊北有一直在虎視眈眈,時刻在尋找機會南下牧馬中原的北遼,西有回鶻和吐蕃諸部。南有始終狼子野心,對我廣南窺視不已的安南。表面看是四周寧靜,實則四周皆爲虎豹。一旦我朝內部發生動盪,周邊恐怕立即回狼煙四起。”

說到這裡,黃瓊很想與面前這位皇帝,解釋一下自己前世讀歷史時候看到的那樣,那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得以入關,並最終定鼎河山,其實就是藉着前朝內亂,即兩頭兼顧卻最終兩頭都沒有能夠兼顧。最後被內亂拖垮,那個偏安一隅的民族才得以入關。

只是可惜,他要是真的說出來,恐怕只會被當成瘋子或是傻子一樣看待。不過現在實例也不是沒有,西晉亡國除了八王之亂之外,還有一點被很多人所忽視,那就是西晉末年各地此起彼伏的流民起義,極大的消耗了西晉的實力。

再加上八王之亂,纔出現後來的五胡亂華。還有後來的北魏,也正是在流民大起義,才引發了後續一些事件。流民之危,並非表面上的小事。流民造反雖說不見得摧毀一座王朝,但卻可以挖空這座王朝的基石。

其實眼下在黃瓊看來,用當時並無太大外患的西晉和北魏,來比喻當下的情況並不是太恰當。實際上最恰當的,還是應該幾百年後的明朝。眼下北遼與大齊雖說沒有大戰,但兩國邊境上的小摩擦卻是時常發生。萬餘人的大戰,每年也總是有一兩次。

眼下的大齊,軍費負擔儘管沒有幾百年後,邊患最爲嚴重的明代大。可三線十餘萬邊軍的負擔,每年也幾乎消耗了大齊朝歲入的四成左右。尤其是齊遼邊境,幾乎集中了這十餘萬邊軍中的六成。可以說負擔,尤其是軍費的消耗,也沒有小到那裡去。

而眼下北遼內亂已平,其當朝皇帝雖說還年幼,但攝政的太后蕭綽又是一個手腕和能力,皆爲極其出色的女人。奪諸王兵權並大量啓用漢臣,重用自己青梅竹馬的韓德讓,國勢蒸蒸日上。時刻都在秣兵厲馬,準備南下中原以完成北遼歷代皇帝之遺願。

這位蕭太后,黃瓊在前世的時候,就可謂是已經聞名已久。知道這位蕭太后的手腕,並不比前唐那位篡了李唐天下的女帝弱多少。單從其違反所謂的祖制,強行收繳分散在北遼諸王手中兵權,卻沒有引起北遼大的動盪一點,就足以可看出這個女人手腕,遠非常人可比。

雖說沒有什麼稱帝的野心,可牧馬中原的野心也並不比北遼歷代皇帝小到那裡去。尤其是聽說這位太后,與自己那位青梅竹馬不清不楚的情況之下。想必南下中原,以達成北遼歷代先帝未竟之功,用來平息國中非議,也是這位女強人常有的念想吧。

還有南邊是不是興兵作亂,時不時引兵入寇廣南西路的安南李朝。其實眼下大齊的邊患,也並沒有比幾百年後的明朝好到那裡去。這個時候,一旦流民處理不慎引發內亂,北遼不趁機立馬中原,安南不入寇廣南恐怕都沒有人去相信。

不過黃瓊也清楚,自己雖說話沒有說全,但他能說的也就這些了,再多恐怕就過猶不及了。被人掀了自己兒子老底的皇帝,本來現在心情就不好。說的在多,恐怕搞不好就會徹底的激怒皇帝。估計自己這番話,皇帝是一個字都不愛聽。

黃瓊曾經聽母親不止一次提起過,自己這位皇帝老子一向以唐太宗自詡。但這胸懷,想必比那位虛懷若谷,誠心納諫的唐太宗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要是真的被自己這番實話刺激的受不了,搞不好自己會成爲他的發泄對象。想想那個衙役的下場,黃瓊很明智的閉上了嘴。

果然,在聽黃瓊這番話的時候,皇帝的臉越來越黑。到最後,皇帝的臉已經陰沉的嚇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怒火,便是瞎子都能感覺得到。等到黃瓊閉上嘴的時候,皇帝幾乎用牙縫裡面發出的聲音道:“你居然敢把朕比爲秦二世,後漢桓、靈二帝那樣的昏君,其心可誅。”

聽到皇帝這番話,黃瓊恨不得立馬給自己兩個大嘴巴。母親曾經提起過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很難聽進別人的不同意見。尤其是在順境的時候,心胸也有些過窄的嫌疑。自己怎麼只圖痛快了,還是最終沒有管住自己的嘴,什麼話都說出來了。

儘管自己這番話,並非是什麼言過其實,也更不是什麼危言聳聽,最多也就算是實話實話而已。這些話也許在平常的時候無關緊要,可現在皇帝本身就已經不是很痛快,自己這番實話實說,可不成了火上澆油,典型的沒事找抽嗎?

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九十章 結盟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着實該殺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着實該殺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二十二章 範劍的歪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
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八十三章 少林寺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七百三十八章 刺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九十章 結盟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着實該殺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五百六十六章 此人着實該殺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二十二章 範劍的歪招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