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

“殿下!”

天已黑,將軍府偌大的正堂燈火通明,柳女官走進來。

平陽公主長髮披散,穿着襦裙,端着一杯熱水,緩緩地喝着,眼神落在身前的案几上。聽到柳女官的聲音,也沒轉開注視案几上圖紙、匕首、望遠鏡的眼神,只問道:“安排妥當否?”

“已讓人收拾好聽風院,僕從等如圭也已安排妥當。”

柳女官恭聲答着,說完,看平陽公主還在看案几上的那幾樣東西,輕聲問道:“殿下在想什麼?”

“無事。”

平陽公主擡起頭,眼神平視前方,似乎看得很近,又好像很遠,手指輕輕拂過案几上的圖紙、匕首、望遠鏡,最後落在圖紙上:“明日上書長安,派幾個手巧的匠人來,越快越好。”

“喏。”

柳女官應完,擡頭看看公主,欲言又止。平陽公主察覺:“何事?”

“殿下可是要重用薛朗?”

平陽公主點頭:“此人有才,有才之人皆可用。”

“阿柳以爲此人來歷可信七分,出身只能信一分。”

“一分?”

“正是。這一分還是因爲南北朝已來,世家譜系遭受嚴重損毀,記錄不全的緣故。奴家祖父在時,曾有幸借得崔氏的譜系本閱之。薛乃是大姓之一,最大的一支乃是東漢末年遷入蜀中,被稱做蜀薛;兩晉南北朝時期,匈奴漢化改姓爲薛,還有鮮卑拓拔部叱幹氏族也改姓薛。天下薛氏多出於這三支。薛幼陽言家族自永嘉之亂遷居,按此推斷,應該是出自蜀薛,只是每每說到出身,薛幼陽只說遷居日久,已不可考,皆拿不出確鑿的說詞,故而只信一分。蜀薛乃是河東望族薛氏的祖先,如能向河東薛氏求證,或可確定。”

柳女官侃侃而談。平陽公主靜靜聽着,待她說完,讚歎道:“阿柳的譜系學的好,柳公有好女,泉下有知,當能告慰。”

柳女官斂衽行禮:“殿下過譽。”

平陽公主笑着搖搖頭,拍拍她的手腕,道:“我用薛朗,無關其出身,只用其才幹。世家固然多

有才德兼備之士,可平庸腌臢之貨也不少。薛朗有才,出身……本宮連罪人、盜者都用過,還講究什麼出身呢!阿柳,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才幹,囿於出身,只會侷限你的眼界。”

柳女官漠然道:“眼界侷限就侷限吧,起碼,世家出身之人,比之貧寒之徒要麪皮。”

說到後面,語氣森然。

平陽公主明白她爲何如此,安然笑笑,拍拍她的手背:“不要囿於出身,也不要囿於過去,人終歸應該向前看。”

柳女官道:“殿下是主,自當心胸寬廣,奮勇向前。阿柳是下屬,自然應當合適的時候提醒您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給出自己的建議。阿柳只是在盡下屬之責。”

平陽公主神情坦然:“如阿柳一般念念不忘,我是否應該先痛恨爲何生來是個女子?”

“殿下!”

阿柳單膝跪下。平陽公主擺擺手,把她拉起來,眼神清冷地望着前方:“本宮是女子,即使如今貴爲公主,也不過是一個地位尊崇的婦人。那些人等當年跟隨本宮起事,不過是爲求生。至於後來再無性命之憂可博富貴之時,自然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不過是人之常情。親如夫妻,大難來時,不過也是各自飛,更何況一羣烏合之衆。”

“如無殿下,那些人活命都難,哪裡還能博什麼富貴!有殿下,他們是虎狼之師,沒殿下……呵呵。”

柳女官的語氣十分刻薄。

平陽公主道:“他們出身貧寒,無有增長學識、見聞的機會,自然只能看到眼前之利。一個人能走多遠,只取決於自己,只靠旁人終究行不通。”

柳女官重重點頭,神情倒是略緩了些。

平陽公主道:“我觀薛幼陽此人,可說是德才兼備之人。”

柳女官:“請殿下解惑。”

平陽公主:“薛幼陽此人,待人接物如何?”

柳女官回答:“謙和有禮。”

“言談舉止如何?”

“言談不俗,言之有物;舉止雖與我中原子弟有不同,但也算舉止有度。”

平陽公主雙目微闔,道:“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表明此人受過良好的教育,腹內有乾坤,此其一。”

受過教育,必然知禮。柳女官點頭,表示認同。

平陽公主繼續道:

“其二,薛幼陽異國成長,歷時四年方纔來到中原。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人腹內有才,又有廣博的見聞,必然不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輩。”

書本與見聞兩相印證……柳女官恍然。

平陽公主目光灼灼:

“其三,薛幼陽言談間,衣食住行皆有了解、涉獵,顯然不是目下無塵之輩;其四,觀薛幼陽行事,對待劉正春也好,甘草也罷,皆是真情實意的感激,顯然是知恩圖報、重情重義之人。”

說完,看向柳女官:“於我來說,薛幼陽此人還有其他優秀之處,但只此四點,也已足夠。如此之人,我爲何不用?”

柳女官心服口服:“阿柳明白了,天色已晚,殿下該安寢了。屬下再去看看讓人給薛主薄趕製的衣物。”

平陽公主頷首,目送柳女官出去,方纔讓人熄燈就寢。

柳女官回首望着黑下去的寢殿,微微嘆了口氣,才轉身往府中唯一燈火通明的地方去。裡面一羣侍女正在裁布縫衣,你負責裁剪,我負責縫製,忙而不亂。

“柳姐姐。”

見柳女官進來,侍女們都斂衽行禮。柳女官擺擺手:“不用多禮,趕製出幾件了?”

有個侍女出來回話:“回柳姐姐,已經縫製出兩件,裁剪好第三件。”

“這樣,如今天氣尚冷,殿下的庫裡還有些上好的皮子,第三件就做成皮裘吧,先讓薛主薄有上身的衣裳,不夠的,接下來幾日再接着做就是。”

“喏!”

侍女們齊齊領命。柳女官正待走,突然想起薛朗那一頭短促的頭髮,連忙道:“帽子!還有帽子,也得趕製一頂出來。”

要做的事情太多,柳女官去庫裡挑了皮子來,乾脆多挑了幾個人來,連夜給即將上任的薛主薄趕製衣裳。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
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