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

公主殿下手微微一頓,神色未變,只淡然的提醒一句:“薛幼陽,直視本宮,視爲冒犯,乃是逾越失禮之舉。”

看樣子不像生氣,似乎真的只是提醒。薛朗趕緊低頭,雙手握拳高舉於頭頂:“對不起,殿下。我只是心中不安,我什麼都不知道,明明只是在公主殿下這裡做事,連周圍方圓一百里內都沒逛過,爲什麼外面會有人這麼惦記我?我想不明白!”

薛朗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

是的,他是在不安。

如果是明年,他做出一些成績後,有人這麼惦記他,他只會說人慧眼識英才,有眼光!但現在,他還在公主府裡做主薄,什麼成績都沒出來,只區區一個曲轅犁,還不足以讓人這樣關注他!就算加上牀弩與神臂弓,也還不夠。

所以,薛朗覺得不安。他對外面的世界與外面的人是深懷戒心的。有一點他說的是真的,目前整個大唐,他只信任公主殿下一人。

薛智送來的禮,讓薛朗震驚,可是信息的閉塞和不對等,讓他想推理也無從下手。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平陽公主。

公主殿下雖然城府深重,可待他的用心,薛朗不是傻人,自然能感覺到。公主殿下以誠心待他,薛朗是知道的。而且,公主殿下心胸寬廣,並不是那種讓下屬動輒獲罪的上司,薛朗相信公主殿下的爲人。人生能遇到一個值得信賴的上司,其實並不容易。

公主殿下沒做聲,室內安靜得落針可聞。薛朗低着頭,也看不見公主殿下的表情,不過,以那位公主的養氣功夫,就算看見只怕也看不出什麼來。

只看見公主殿下素色的衣角,輕輕擺動,向他的方位移動而來,然後,一隻溫暖的手扶住他高擡的手腕,公主殿下的聲音一如以往般沉穩淡然,輕輕地在他頭頂響起:“本宮猶在,你有何可震驚的!”

奇異的,薛朗波動劇烈的內心就這麼被安撫了!

順着公主殿下的一扶,重新坐好,再度擡頭才發現公主殿下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讓侍女拿了個蒲團過來,就在他對面的位子上坐下。

平陽公主似乎有些神思不屬,眼睛望着門口,不知在想什麼。薛朗下

意識的覺得公主應該是在想什麼,也不出聲打擾她,默默地等着。

沉默了一會兒,平陽公主才道:“這禮是何人所送?幼陽可方便告知。”

這有什麼不方便的!薛朗直接就扔出答案:“是薛智送的!”

“薛智?井州長史薛智?”

公主殿下追問。薛朗道:“沒錯,就是他。屬下今天早上出去巡視工坊,回家吃早飯的時候,萬福來報說接到他的拜帖,執意非要今天拜訪我,留下拜帖,約好午時會見。我下午沒什麼事情,又好奇爲什麼不認識的人會來拜訪我,我就留在家裡會見他,誰知以爲只是簡單地會見,會見出這麼大一個驚嚇!”

公主殿下莞爾,道:“幼陽說話還是一如既往的有趣,這樣纔是幼陽,方纔那樣不安的樣子,可非我熟悉之幼陽。我阿孃曾教我,遇事莫慌張,已勝五成矣。”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道:“先皇后智慧過人,薛朗受教。我剛纔是受到驚嚇了。那個薛智到我院中做客,先是要跟我論譜,可憐我家的家譜早就在遷徙過程中丟失了!”

如果柳女官在,聽到這話,一定也會像薛智般抽嘴角。世家重譜系,居然還有人能把家譜遺失,在柳女官、薛智他們聽來,簡直覺得不可思議。

公主殿下倒是沒什麼表示。薛朗繼續道:“跟我論家譜論不上,就給我宣揚了一番河東薛氏的光榮歷史,然後又跟我講什麼長幼有序、遵守禮制、守規矩的話,說什麼那樣纔是一國一家興盛之道。”

“哦,幼陽是如何搭話的?”

公主殿下追問。薛朗想了想,道:“周公定禮是天下禮法的基礎,大家都贊同的,我覺得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存在的道理,就贊同他了。然後不知道戳到他哪個心思,居然要給我說親!”

“說親?”

“是啊!弘農楊氏女啊!就算是我這種剛來的,也知道關西六大姓的盛名,像我這樣的人,居然能有弘農楊氏的女子看上我,雖然是偏房的,不是正支嫡女,可這不也是瞎扯淡嗎?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

薛朗毫不客氣的吐槽。公主殿下失笑,上下打量一番薛朗,調侃他:“

我觀幼陽儀表堂堂,莫說弘農楊氏的旁支女,就是正支嫡女也是配得的。”

薛朗一臉“殿下你在逗我”的表情,拒絕與公主殿下說話。公主殿下又是一笑,略頓了頓,方纔道:“說來,我要給幼陽倒不是纔對。”

薛朗不解:“爲什麼?殿下。”

公主殿下道:“幼陽今日受這驚嚇,想來是因我的緣故。”

薛朗搖頭:“殿下,屬下還是不明白!”

公主殿下眼睛微眯,意態幽遠的望着門口:“薛智出身於河東薛氏,河東乃是太子的故地。”

薛智是太子建成的人?所以,那個在背後運作,要給他與弘農楊氏女保媒拉縴的就是太子李建成?

知道背後是什麼人,薛朗反而不震驚了!這位太子殿下顯然不像他以爲的那麼草包嘛,看他收買人心的手段,也不是沒成算的人。

如果薛朗是一個真正的古人,那麼,太子的禮物顯然是極周到的。田產農莊,在古人來說,土地就是生命,有了土地,纔有了家族血脈延續的根本;而東市、西市的鋪面,就是增加收入的營收,對薛朗這種缺錢缺根基的外來戶,可謂是一擊即中。

土地有了,收入有了,可不就是缺一個女主人嗎?於是,太子還按照古人的標準,給薛朗保了一樁好媒!弘農楊氏女,以薛朗的出身來歷,這樁婚事要是成了,可不就是高攀了嗎?

世人嘗以能娶世家女而歡喜自豪,如果薛朗真是一個古人,聽到能娶世家女,只怕睡覺都能笑醒!可惜,太子李建成腦洞再大也算不到薛朗是穿越來的!

薛朗問道:“殿下,太子爲何對屬下投下如此大的本錢,不合算吶。”

這話說的,公主殿下莞爾一笑,道:“應該是因我上疏聖人之故。”

“上疏的原因?”

“正是!我曾上疏聖人,異人薛朗獻上新的作物,暗示聖人該作物產量驚人,想來聖人是心中有數,已開始準備對幼陽的封賞,故而驚動了太子。”

公主殿下倒是坦誠,沒對薛朗隱瞞。

可薛朗反而更加不解:“一個高產的農作物,就能讓太子這麼下力氣收買我?”

(本章完)

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六卷_第542章 諸般安排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七卷_第553章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
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一卷_第12章 出仕公主府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六卷_第542章 諸般安排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七卷_第553章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四卷_第406章 流言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