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

“啪啪啪!”

除了秦王,李綱、蕭瑀等也以笏板擊掌以表贊同之態。薛朗沒動,而是繼續向聖人勸諫:“請聖人移駕!”

太子看薛朗一眼,躬身舉起笏板道:“聖人一身安危,身系國家社稷,凝聚民心民望何時不能,何必以身犯險?如果有那居心叵測之徒混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薛朗,敢問是聖人的安危重要還是凝聚民望民心重要?”

薛朗道:“世間事哪裡有萬無一失的?就是喝水睡覺都有嗆到、悶到、冷到的危險!只是,大丈夫行事當有所爲有所不爲,所謂因噎廢食,難道聖人當初自太原起兵反抗前隋暴政就沒有危險嗎?不過是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啪啪啪”——

“好!”

又是一陣笏板擊掌的聲音,斷斷續續的有人喝彩。薛朗繼續道:“民衆聚集,人事繁雜,爲免發生踩踏事故,好事變壞事,還請聖人派出南衙諸衛兵維持秩序,登上內城城門,讓百姓朝拜之後,可讓百姓推選出幾個代表,聖人與之一敘,以傾聽百姓心聲,表我聖人仁愛親民之形象。”

秦王當先附和:“薛諮議之言,言之有理,臣附議,請聖人移駕!”

大臣們多數也附議:“請聖人移駕!”

李淵臉上露出個淡淡的笑容,頷首。太子隱晦的看薛朗一眼,神情看不出喜怒,躬身道:“稟聖人,外面百姓聚集,爲安危計,請先派南衙諸衛維持秩序,並通告百姓推選代表一事。”

李淵點頭頷首:“可。”

當即寫下手令,着人傳令調集南衙諸衛,出宮維護秩序。北衙元從禁軍當然是跟隨在聖人身邊,護佑聖人的安全。

李淵滿意的看薛朗一眼,問道:“薛卿所上之疏奏於明日日朝時再議。平陽我兒識人、用人之能,一如既往之精準,薛卿有膽有識,博學多才,棟樑之才也。”

薛朗連忙謝恩:“臣才疏學淺,才學簡陋,不敢擔聖人此言。”

李淵道:“昨日李卿進宮奏報時曾向我舉薦薛卿,言道薛卿通農事、懂四時,精於數算之道不說,還通兵事,乃是品德兼備之士。我今日

觀之,薛卿於政事一道也不弱於人,如此人才,何忍放過?即便朕身爲阿耶,也只能厚着麪皮向平陽要人也!”

薛朗正待推拒,小黃門來回報,南衙諸衛已經到崗,在內城門口維持秩序。忙不得再說留不留在長安的話題,薛朗奏請道:“請聖人移駕!”

李淵朗聲笑道:“準了!薛卿一再陳明利害,我自當移駕,不然,豈不是成了糊塗皇帝耶?來人,擺架內城城門。”

“喏!”

一身袞冕之服的李淵走在前頭,一衆大臣跟在其後,魚貫而出。殿外,披甲執戟的元從禁軍已然隊列整齊、軍容整肅的侯在門外。

待李淵出來,立即有身強力壯之內侍擡來肩輦,擡着李淵去內城門口。不止聖人李淵,還有那幾位上了年紀的老臣們,李淵也讓人擡了肩輦來,擡上他們一起去內城門。

至於年輕的臣子們……除了太子、秦王地位尊貴,可以乘肩輦,其他人……不好意思,大家跑步前進吧。

還好,只需要跑到下馬橋。到了下馬橋,聖人與太子、秦王換乘馬車,大臣們武官騎馬,文官坐轎,一起向內城門去。

薛朗跨上馬背都還在喘氣,只跑到下馬橋就已經氣喘如牛,如果再跑到內城門口……臥槽,馬拉松都沒這麼遠的!畫面簡直太美,只是想一下都覺得闊怕。

薛朗騎的馬是特意挑選的溫順母馬,就算薛朗騎術不咋滴,慢慢的小跑着跟上隊伍還是沒問題的。

一路跑馬到內城門口,聖人還未下車輦,兩個做將軍打扮的中年男子上前來:“拜見聖人,聖人萬福。”

聖人掀開車輦布簾,問道:“順德,弘基,事態如何?”

薛朗一聽名字就知道了,原來這兩位就是長孫順德與劉弘基,兩人這時一人領着左驍衛,一人領着右驍衛,領將軍職。

長孫順德道:“稟聖人,經過兩衛士卒維持秩序,民衆已有序許多,只是仍在央求朝見聖人,末將已讓人傳訊,命百姓推選代表出來聖人接見。”

李淵讚了一句“善”,下得御輦,等待着百姓代表來覲見。門外聚集的百姓,嘈雜聲突然大起來,似

是知道了聖人的到來。隱隱約約中,似乎聽到有人在喊聖人萬歲、聖人萬福之類的話。

不止薛朗聽到,李淵與衆臣都聽見了。李淵面上神色不定,連聲問:“衆卿家可聽見否?門外百姓在喊什麼?”

衆臣對望一眼,門外的喊聲已經越來越大,越來越整齊,也越來越清楚——

“聖人萬歲!聖人萬歲!聖人萬歲!”

這下,大家都聽清楚了。羣臣面上皆有不敢置信之色,與聖人面上的表情基本一致,李淵又驚又喜,又帶着點兒不敢置信的意思:“來人!速去查探,可是門外百姓在喊朕萬歲!”

“喏!”

衛兵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就來回話:“稟聖人,城外百姓知聖人蒞臨,感於聖人恩德,齊齊朝拜聖人,三呼萬歲!”

秦王立即道:“臣請聖人登城門,讓百姓以瞻聖顏。”

“請聖人登城門!”

衆臣立即附議。李淵也不是純粹的草包,自然明白其中好處,笑意盈盈的頷首:“準。今日盛事,非是朕一人之榮耀,當與衆卿共享,衆卿家,與朕一起登城門,讓我大唐之百姓看看諸位英傑。”

“喏!”

衆人皆一副喜氣洋洋、與有榮焉的樣子,跟隨在聖人李淵身後,一起登臨城門——

這年代雖然沒有高音喇叭、擴音機這樣的設備,卻有古代自有的方式。聖人李淵剛一登臨城門,立即有士卒拉弓射出響箭,一連射了九箭!

九聲箭嘯響徹天空,引得城下聚集的民衆皆擡頭觀看——

一身帝王袞冕服飾的李淵現身於城牆之上,十分顯眼。擡頭的民衆馬上就看到了,嘈雜片刻後,竟自發的跪拜於地,用更大、更響亮,更恭敬的聲音一起齊聲呼喊:

“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聖人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聲接一聲,一聲大過一聲,連連喊了三聲!

“好!好!好!”

聖人激動得滿面紅光,連鬍鬚都遮不住的紅光,笑得皺紋都出來了,下意識的就喊了一聲:“平身!諸位子民們平身,免禮!”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七卷_請假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二卷_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
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四卷_第343章 感情從互相信任開始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六卷_第491章 醒悟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三卷_第164章 忍讓一二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卷_第331章 黑豆有主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七卷_請假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二卷_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