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

“若說辦法的話,其實有一個!”

坐上馬車,薛朗方纔猶豫的道,心底有些爲難:“只是於這個辦法來說,心裡不太有底。”

平陽公主鼓勵的看他一眼,微笑道:“且說來聽聽,爲妻與你參詳參詳。”

薛朗點點頭。

天氣對戰事的影響,在現代似乎也沒什麼辦法解決。雖然在網上聽說過所謂的氣象武器,然而,因爲不是身處其中的人,也無從知道真假,自然也就不知道在現代用的是什麼手段。

不過,現在是在唐朝,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薛朗的知識儲備,顯然,他造不出水泥,也造不出瀝青,甚至組織人手修建一條碎石路都做不到。

在這個一切工程全靠人力的年代,生產力低下,也沒有什麼機械可以幫助勞動,更沒有多餘的人口。勞動人口連溫飽都沒解決,若是要修路,必然要抽調民夫,帶來的後果就是生產力的損失。

遠的有秦始皇徵調民夫修建萬里長城,近的就是隋煬帝楊廣徵調民夫修建京杭大運河,大興賦役,死人無數,民不聊生。剛成立的唐朝,顯然也沒能力和底氣做這樣一件大工程。

所以,薛朗的辦法只能從最簡單處着手。薛朗道:“最好的辦法顯然是修路,但是,修路花費頗大不說,耗費的工時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的辦法就是徵集人手,提錢在路的兩邊堆上一些沙石摻土的土堆,多堆積一些,覆蓋上茅草或是乾的樹葉之類的東西,等雨天行進的時候,遇到路不好的地方就現時鋪墊一下。這樣一來,雖然路途上耗費的時間會比平日慢一些,但是,起碼路能通不是?並且,這個事情做起來也簡單,就地取材就行,只是提前準備,算是個笨辦法。”

平陽公主眼睛一亮,似是經過這個提醒,也打開了思路,道:“幼陽此法勝在提前準備,若是依此而行,兵械、糧草都可提前準備。與突厥接壤且會被突厥進攻的州縣就那麼幾個,朝廷若

提前選好統帥,提前駐紮,趁着雨季未到來之前,把糧草、兵械囤積好,戰事起時,纔不致後繼乏力,士氣不振。”

薛朗笑着點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這是個笨辦法。”

兩人又商議了一下,補充一下細節方面的東西,等回家再寫成疏奏呈遞聖人。至於薛朗擔心的抽調民夫而帶來的生產力的損失,平陽公主道:“邊關久受突厥時時侵擾之苦,幼陽之法,就地取材,與生死存亡相比,算不得什麼。”

薛朗點點頭,覺得這就是兩人眼光差別所在,平陽公主更有大局觀,而他還習慣性的着眼於細緻的地方,格局不夠啊。這是所站立位置的差異。平陽公主出身極好,又有大量的實務經驗,自然看得更廣更深。薛朗即便有後世資訊發達,知識儲備廣博的優勢,在眼界上,還是有差距。

糧道可以用薛朗這個辦法,但兵器的防鏽上,薛朗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以後世的工藝來說,鐵器防鏽一般採用的手段就是鍍膜和塗油或是上漆等手段,在唐朝,幾乎都不可能,有技術上的難題。最後,只能採用改建馬車的辦法,提議運輸的時候,加一個斜頂的蓋子,或用草扎,或用毛氈,使雨水順着斜頂滑落,不至於沾溼兵械。

加上平陽公主讓統帥提前駐紮的提議,回到公主府,由平陽公主執筆,兩人聯名上疏,把辦法呈遞給聖人,交由政事堂的諸位大臣們商議定奪。

因爲事情緊急,聖人看了疏奏便緊急召了政事堂的大臣們進宮議政,經反覆商討和完善後,在薛朗的提議基礎上,形成最終方案。

徵突厥的統帥,羣臣屬意秦王,唯獨太子李建成推薦了安國平陽公主。太子道:“若論統兵屯駐,有葦澤關之事蹟在,即便是秦王,在平陽面前,也不敢說必勝。秦王已奉敕點兵征討楊文幹,唯有平陽閒賦在家,是故我推薦安國平陽公主爲行軍總管,總領後方,以應對突厥之侵擾。”

薛朗

聽得目瞪口呆,只有一句話想問太子——

你還是人嗎?

這根本不是人說的話!他的公主殿下剛新婚有身孕,別人在他們兩口子這個年紀,若是第一個孩子站住,已經打了議親的年紀。而他與公主膝下猶空,這樣的緊要時刻,居然推薦公主出征……如是有個萬一,這豈不是要他和公主的性命嗎?

薛朗面色鐵青的看着太子,無論如何也忍不下這口氣!

聖人看太子一眼,斷然道:“平陽非適合人選,另薦他人便是。”

太子有些不甘,不過還是應道:”喏。“

太子再不甘,最終,爲了長安城的安危,衆臣及聖人皆屬意秦王爲行軍總管,只待楊文幹叛亂一事平定,秦王便改道,提前駐防幷州。

七月初五,秦王帶領的軍隊還沒到寧州呢,已然傳來楊文幹被部署所殺,連人頭都被人割下來,送往京師長安。楊文幹叛亂一事,平息!秦王被封爲行軍總管,帶着人馬直接轉道幷州,提前開始準備應對突厥的入侵。

京師長安,聖人望着案頭的疏奏皺眉頭疼——

悔不該當日失望於太子建成的失策,一時衝動之下許了二郎太子之位。待他出徵歸來,此事真不知該如何是好?所謂金口玉言,身爲帝王,說出來的話若是不作數了,於他的名聲及後世評價,定然有損。

聖人很頭疼!

這事兒吧,主要錯在他,元吉明顯是支持太子的,平陽……若是找她商議,只怕少不得一頓勸諫。聖人思前想後,對宮人道:“去宣駙馬薛朗進宮,就說我有事與他相商。”

這小子在對待女子上笨拙,然做事卻既有機變,又有原則,實是難得的人才。前幾日方纔出主意解了一大難題,不知在此事上,可否會有中肯的建議或是辦法!何況,當日脫口而出時,薛朗也在場,與他商議也好說些。

聖人摸着鬍鬚,打定主意,等着薛朗前來。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78章 萬民送行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一卷_第2章 醒來世界變了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
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78章 萬民送行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四卷_第388章 共商大計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三卷_第169章 預定任期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一卷_第2章 醒來世界變了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