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

“臣拜見安國平陽公主!”

蘇博士剛要拜下去,平陽公主眼睛往身旁一瞥,如圭已然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沒讓他繼續往下拜——

這是江臨的岳父。江臨與薛朗是兄弟,說起來也是平陽公主的長輩,雖說以她的身份受這一禮無礙,不過,平陽公主顯然並沒有這個打算。

薛朗只是情商低,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平陽公主的用心,心中全是感動的暖意。互相見禮後,平陽公主被迎上上座。江臨府上的傢俱是搬家的時候薛朗送的。

本來冠禮應該請個德高望重的長者來加冠。但是,加冠應該在婚前。江臨年輕,於禮俗上懵懵懂懂地,薛朗又是外來戶,更加的不懂。如果不是平陽公主提起,江臨的打算是等歲數到了請薛朗幫忙取個字就成。所以,今天的冠禮便只有自家人蔘加,沒有外請。丟臉犯錯自家人知道便好。

取字的是平陽公主,戴冠的長者是江臨的岳父蘇博士。到了吉時,江臨穿着采衣進來,立於席下。

平陽公主溫和的望着他,道:“阿臨,我今日爲你取字浩歌。出自《楚辭》,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望你做個瀟灑磊落之偉岸男兒!”

《楚辭》薛朗讀過,浩歌便是縱情放歌的意思!江臨,字浩歌……江浩歌,聽來確實有股瀟灑倜儻的感覺。公主殿下果然比他有學問!

江臨臉上略過一絲喜色,旋即滿臉鄭重的向平陽公主行禮,響亮的應了一聲:“喏!”

“戴冠!”

蘇博士上前,爲他戴上發冠。

“禮成!”

加冠之禮便算完成。唐朝時的冠禮比較簡單,行的人也少,不像宋朝,司馬光專門寫了一套禮儀流程。唐朝的冠禮,一般都是由自己家族的人決定,也有許多人根本就不行冠禮,年紀到了,成親之前取字加冠便行。江臨今天是補的。

但凡中國人行事,總是跟吃分不開關係,行完冠禮,自然便是吃吃喝喝慶祝一番,江臨府上早已備妥。正待開席,平陽公主道:“今日之宴,大家一起即可,不用避嫌。”

唐朝雖說民風開放,但是,宴飲之時,女眷與男的是要分席避嫌的,越是身份高貴的越是講究。當然,也有不避嫌,男女同桌,那一般只發生在不見外的親朋之間,分與不分,全由人自己拿捏。

於是,江臨行冠禮的這一日,在屋裡擺了兩桌,中間無有屏風隔開,女眷們坐一桌,男的坐一桌,桌上還行了幾輪酒令,氣氛十分愉快。

薛朗笑眯眯的坐着,心中明白,今日公主殿下主動提出不分席,顯然是因爲與薛朗名分已定,知在場的全是薛朗的親朋好友,是公主不與大家見外的意思,公主殿下這是給薛朗面子。薛朗簡直要感動死了,滿臉滿眼的笑,滿臉滿眼的自豪,胸口燙呼呼的地——

這便是他愛的公主殿下!

行了冠禮,江臨便要回軍營去了。薛朗原想從部曲中挑選人手跟着江臨去,被平陽公主阻止,平陽公主道:“阿臨之親兵,當從軍中選,無須從家中帶去。”

兄弟兩個都不是笨人,先前也是沒想到,被平陽公主點了一下,倒是都明白平陽公主的用意,自然也就不再堅持。

江臨取了字,蘇寒便開始準備出門去收購糖塊回來。要論奢侈品市場,自然是長安最大,消費者最多。

薛朗熬出的糖,主要面對的市場便是長安。爲了不給市場造成動盪和警覺,收購糖塊的行動只能去周邊,長安城內只打算少少的收購一些,畢竟,長安城內,達官貴人多,薛朗只打算低調的進行,並不打算給長安的糖類市場造成太多震盪,唐朝的御史可不是吃素的。

恰好傢俱店的頭期利潤已經到手,薛朗從部曲裡挑選了一隊人馬護衛蘇寒,開始掙錢之旅。

長安周邊,哪裡有製糖的作坊,哪裡有蔗園,諸如此類的消息,薛朗已拜託平陽公主收集好,一併交給蘇寒——

薛朗不是迂腐的人,也不避諱讓平陽公主知道他的侷促之處,何況也無從避諱起,他缺錢是平陽公主早就知道的事情。

身爲男子,如果連給媳婦兒的聘禮都要女方填補,那他也沒臉見人了。薛朗

不介意借用平陽公主的力量去收集需要的信息,只介意平陽公主插手聘禮的準備。好在,目前雙方溝通良好,並沒有出現這樣的分歧。

把蘇寒送出長安,薛朗便專心忙碌起紅薯和土豆的種植來。除了朝廷方面試種的,他和平陽公主莊上的紅薯種植,也要一同進行。

從葦澤關帶過來的紅薯藤很多,紅薯又是高產的東西,平陽公主聽從他的建議,兩人的莊子只各自種了三畝紅薯。土豆則是能種多少便種多少。

種紅薯和土豆都是做慣的活兒,有了經驗,再次種植自然更加順捷。薛朗的精力,除了公事,便是花在農莊的規劃上。

在葦澤關時,爲了軍糧,採用的蓮池養魚,兼得魚、藕的方式。到了長安,這個方式便不適合了,兩人的府裡都有蓮池,每年採收的蓮子、蓮藕只有多的,沒有不夠的。

所以,在長安的農莊,薛朗便不採用蓮池養魚的模式了,而是採用桑基魚塘的立體養殖模式。就是魚塘邊栽種桑樹,加上養蠶,多餘的桑葉,蠶的糞便可以餵魚,魚塘裡的塘泥可以做肥料,循環利用,生態環保。

薛朗初來,根基薄弱,農莊只有兩個,其中一個還是公主殿下送的。自己的兩個莊子,薛朗特意去逛了一圈,因地制宜的設計了養殖模式。然後便忙着幫公主殿下設計。

平陽公主就像她自己說的一樣,在長安經營日久,根基深厚。且不提裡坊裡有多少宅子,只東西兩市的店面便有好些。

這些容易隱藏的,平陽公主有許多,農莊明面倒是隻有三座,但是,規模很大。薛朗特意抽空去實際看了看,因地制宜的幫她設計農莊的經營模式。

忙完這些,蘇寒採買的第一批糖塊也運到長安。熬糖的作坊便建在薛朗的農莊裡,莊子上居住的都是部曲,不虞泄露機密。府裡東南角那裡只是他的實驗室,做不了大規模生產。

待制出第一批霜糖,給平陽公主送了十斤,其餘的便悄悄在長安城東市內的鋪子裡上市,還沒等市場反應出來,秦王府的人來給薛朗送帖子,秦王請他飲宴。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六卷_請假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
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二卷_第78章 爲了一致的目標努力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四卷_第389章 著書立傳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六卷_請假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