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

薛朗看了統計上來的糧產量,較之往年,蘇州、徐州兩地減產近乎五成,其餘地方,占城稻種得多的,減產的便少,占城稻種得少的,減產的便多。

最突出的是台州、越州,這兩地種植的都是占城稻,雖然因爲雨水太多有些澇,但影響並不大,加之占城稻的特性,產量糧較之往年居然還略有漲幅。

越州是因爲裴雲昭,台州是因爲平陽公主!這於二人皆是政績!心中這麼想着,面上卻不顯,問道:“今年的稅糧已然徵收完畢了吧?”

李襲譽也不是蠢人,聞言驚訝道:“薛御史是想用稅糧用作賑災?”

薛朗道:“只靠府庫的存糧,不過是杯水車薪,現在已經是秋天,入冬後當如何?還有開春之後呢?青黃不接之際,最是熬人!若是等外面調糧進來?從哪裡調?道路呢?在歷經暴雨沖刷之後,道路是否還通暢都是一個大問題!綜合考慮,唯有調用稅糧一途!”

薛朗說得斬釘截鐵,李襲譽略作躊躇後,面現堅毅之色,道:“此事下官願與御史一同具本上疏。”

薛朗讚道:“李少尹一片爲民之心,很好,如此,我們便一起上疏吧。”

李襲譽躬身拱手道:“下官不過是東施效顰,御史方纔是一片爲民之心。”

“罷了,我倆兒也不用互相吹捧了,如此,我們便約定,你回去也速速寫好疏奏,我這裡也儘快弄好,使人八百里加急送上去。”

“喏。”

正說着,尉遲寶琪步履匆匆的進來:“薛叔……”

見李襲譽也在,立即端正顏色,改口:“下官拜見御史。”

李襲譽裝死當做沒聽見,薛朗倒是不以爲忤,笑道:“寶琪,有什麼事兒?”

尉遲寶琪道:“稟御史,門外來了許多民衆,一路敲鑼打鼓,說是來感謝御史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

薛朗有些懵逼,這是從哪裡說起的?怎麼對別人有救命之恩他自己都不知道!倒是李襲譽這個唐朝土著有古人的思維,下意識的就皺眉道:“御史豈是人人可見?無論何等緣由,皆不可在府門口聚集!派人驅散便是!”

尉遲寶琪豈會聽他的,只望着薛朗道:“叔,小侄已讓人阻攔他

們,驅趕過數次,只是,這些人仍不願散去,已然等了一個多時辰。小侄看着,裡面有貧有富,擡着謝儀,也不好強行驅趕,以免壞了薛叔您的事!”

薛朗苦笑道:“這救命之恩的說法來的蹊蹺,也罷,左右現在沒有緊急的事務,出去看看吧。”

“薛御史!”

李襲譽一臉的不贊同,道:“值此抗災之際,御史當保持威嚴,以震懾宵小,御史位尊,豈是閒雜人等可見的?若因爲等候的時間長便能面見御史,之後若有人效仿,御史當如何處之?是故,下官以爲,莫若不見爲好。”

這倒是一番老成之言!也對,這年頭可不講究走親民路線。不過,薛朗自是想法、觀念都與別人不同,笑道:“多謝李少尹,不過這所謂的救命之恩來的蹊蹺,不弄明白我心裡放不下。再者,我覺得,所謂的震懾與威嚴並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看我的德行而來的,我不見這一面,也不會有多少的影響。莫不如見一見再說。”

李襲譽張了張嘴,看薛朗已然邁開腳步往外走,只得閉口不言——

陛下派來的這位巡察御史,確實與旁的不同。從不畏艱畏難,頗有一股實幹精神,言行如一,德才兼備,陛下以他爲史,實是知人善用之典範。

薛朗決定接見府外等候之人,尉遲寶琪立即當先出去,率領軍士維持秩序,以免有人不知輕重,衝撞了薛朗,那便是他失職了。

“諸位聽了,巡察御史聽聞諸位一直在府外等候,決定撥冗見一見大家,所有人注意了,凡事須依禮而行,斷不可無禮,否則,小爺我手中之刀可不是吃素的!明白否?”

“喏!”

衆人臉上隱隱現出振奮之色,雖然打的參差不齊,不過,俱都聲音響亮。在尉遲寶琪喊叫之後,還自覺地圍在一起商議,選派出代表來,其餘人等則自覺地站立於後,等着薛朗出來。

薛朗在得到尉遲寶琪已控制局面的報訊後,方纔舉步出府——

也沒穿官服,就普普通通的圓領袍,戴着冠,眉目疏朗,因近日常在野外行走巡察,人曬黑了許多,也瘦了,但精神矍鑠,目如點星,加之常年的歷練,爲人行事愈加沉穩,倒頗有一番別樣的氣質與氣度。

人羣中傳來

一陣騷動——

“這邊是巡察御史嗎?好生年輕!”

“應該就是,前些日子巡查大堤時候,我曾遠遠見過,穿着官服,樣貌未曾看分明,只是,這個子卻較之常人不同,十分高大!”

“我還以爲堂堂的巡察御史應當是位長者!想不到竟然比少尹還年輕!”

……

一時間,議論紛紛。被推舉爲代表的那人,實在聽不下去了,連忙重重的一咳,身後之人方纔沒了聲音。

被推舉爲代表的那人約莫四十出頭,看衣飾雖不是特別華貴,但也不是什麼貧苦人家,倒是比他身後的許多人看着條件還好些。

薛朗出來站定,尉遲寶琪立即朗聲道:“這位便是朝廷御封的巡察御史,還不行禮?”

民衆立即行禮道:“草民拜見巡察御史!”

薛朗雙手略擡了擡,道:“諸位鄉親免禮,不知何事聚集於府門前?不凡說出來,有問題、有困難不怕,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便是,怕的反而是發現問題還不說,那於時局、實事全無裨益。”

這話說的可謂誠懇。代表連忙恭聲道:“多謝薛御史關心,大災當前,人人皆有困難,但目前尚能克服,若不能之時,草民等自會向朝廷求救,想來以御史與長史的一片爲民之心,當不會置草民等於不顧纔是。”

薛朗點點頭,道:“本官身爲巡察御史,代天子巡察四方,掌治災一事,便是陛下掛心鄉親們之故,鄉親們但凡有事,皆可到御史府來稟報,朝廷上下定然會盡力幫助大家,朝廷願與大家共渡難關的心是不變的!”

府門口不知圍着求見的人,也有看熱鬧的,薛朗這番話,倒是聽得衆人心裡一陣激動與燙貼。

代表道:“陛下愛民如子,草民等已知之。今日,草民等前來,乃是爲了感謝御史救命之恩。”

“對對,薛御史,草民等是來相謝救命之恩的!”

衆人紛紛出聲道,顯然是看薛朗和藹,心頭的懼意散了些,膽子大了些,方纔敢開口說話。

薛朗問道:“救命之恩?我並不曾搭救你等,何來救命之恩的說法?若說抗災,此乃我份內當爲之事,論不上恩情,也談不上救命之恩。所以,還請這位仁兄解惑!”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六卷_第542章 諸般安排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
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六卷_第542章 諸般安排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七卷_請假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二卷_第82章 論軍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