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

時值九月,朝鮮半島正瀰漫着秋意。

金剛山是半島第一高峰,順應四季變換,卻是各有美稱。

春天的奇景像純淨透明的金剛石,名爲金剛山;夏季因它與蓬萊相媲美,名爲蓬萊山;秋日漫山紅葉如丹,名爲楓嶽山;冬天奇巖怪石,瘦骨零丁,名爲皆骨山。

此時金剛山是漫山紅葉,山腰有白霧繚繞,仿若是一處人間仙景,所以金剛山由蓬萊山變爲楓嶽山。

一匹快馬從北邊遠來,無暇欣賞此處的美景,從金剛山之側直接奔向王都。

大明收復建州的消息傳到漢城,普通的百姓倒沒有太強烈的感覺,但朝鮮的當權者頓時變得人心惶惶。

王越所統領的東征軍雖然進度緩慢,但軍隊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建州女真的大本營直接搗毀,卻是證明大明軍隊的無比強大。

雖然脫羅成功逃走,但已經失去雙腿,別說號召殘部反攻大明,恐怕連自身的安危都未必有保障。

正是如此,朝鮮北面的建州已經落入大明王朝之手,強大的東征軍現在宛如一把懸掛在朝鮮國上空的利劍。

“敗了?這樣就敗了?”

“建州女真不是很強嗎?”

“雖然建州女真很強,但大明更強!”

……

得知建州女真被大明輕鬆擊敗,主和的官員一時間無法接受,但一些官員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強大的大明軍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建州女真是一股很強的勢力。

且不說建州女真擅長騎射,由於他們是由遊牧民族演變而來,所以擁有很強的機動能力。

當年朝鮮響應憲宗的號召,亦是出動大軍助大明掃蕩建州女真這位鄰居,但因建州女真極強戰力和機動能力,致使他們的大軍最終無功而返。

現在大明軍隊想要清剿建州女真,憑藉他們的經驗判斷,自然跟當年的情形一樣。雖然大明軍隊會有所斬獲,但最終還是退兵返回山海關。

卻是誰能想到,此次的情況跟大家所想的截然不同。大明的東征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勝,更是順利地搗毀了建州女真的大本營,從而收復了整個建州。

正是如此,現在的形勢朝着極不利朝鮮的方向發展,建州女真這個原本算是他們跟明朝的緩衝地帶消失了。

“現在咱們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自然是繼續臣服大明!”

“若是大明王朝追究咱們此次不出兵,當如何是好?”

……

由於建州已經落入大明之手,而今朝鮮跟大明接壤,卻是難保大明的東征軍會不會突然進入朝鮮半島,故而大家都已經開始擔心大明軍隊南下。

自從朝鮮實施新政後,朝鮮的兵力已經削減至十萬。

哪怕僅僅只剩下十萬,這軍隊的質量堪憂。十萬的軍隊戰力幾何,從軍隊打幾個土匪都十分費勁來看,綜合實力恐怕連建州女真都不如。

事實亦是如此,從朝鮮軍隊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別說是要跟大明王朝相抗衡,恐怕無法抵擋得住東征軍。

在整個漢城人心惶惶之下,亦是有不少官員開始“另謀出路”。

很多朝鮮的官員已經作出最壞的打算,一旦大明軍隊進犯朝鮮,那麼他們是選擇投降還是投降呢?

所幸,朝鮮跟大明有着極深的淵源,甚至一些重臣本就是漢族血脈,故而亦是紛紛準備抱上大明的粗大腿。

一些異常聰慧的朝鮮官員另闢蹊徑,當即派遣心腹前往參治島跟東海總督徐世英取得聯繫,從而爲自己準備一條後路。

消息傳來的幾天時間裡,整個朝鮮的上層顯得人心惶惶,出於對戰事的擔憂,所以紛紛找尋自己的出路。

朝鮮人獨愛鬆,故而一些供人觀賞的松林走進各個大宅之中,亦是走進了王宮。

今年的秋意顯得比往年更濃,即便是王宮後院最蒼翠的幾棵松樹,在松樹下面亦是落下了幾根枯針。

漢城,景福宮。

這一座明制規格的王宮顯得十分的吵鬧,以領議政尹弼商和左儀政李克培爲首的黨派正在脣槍舌劍。

左議政李克培原本是堅定的主和派,早前一直堅持不出兵相助大明清剿建州女真,更是揚言大明軍隊必定無功而返。

只是現在啪啪啪被打臉,大明軍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場大勝利,更是將整個建州納入大明版圖。

現在朝鮮無疑是站錯了隊伍,由於這個錯誤的決策,卻是鑄造了一個不良的後果。

左議政李克培深知自己犯了錯,卻是安撫大家的情緒道:“明太宗已經稱咱們朝鮮是不徵之國,即便弘治帝再如此殘暴,那亦不能因此便要征討咱們朝鮮!”

“不錯,咱們是不徵之國!”

“因鹿筋而討徵建州,本就是暴君所爲!”

“咱們朝鮮崇孔道,不出兵亦是符合聖道!”

……

在場的官員聽到李克培這個話,便紛紛進行點頭附和。

大明皇帝固然十分強大,但歷代的皇帝都不敢無視祖制。現在他們不出兵固然不對,只是因這個原因便要征討他們朝鮮,亦是有違祖制。

何況,弘治此次對建州的征討本就是有違孔道,故而他們朝鮮的做法並沒有做錯。

“你們可不要忘了,早前脫羅派人過來的時候,咱們給他們一份國書!”兵曹李寔看到這幫主和派其樂融融,忍不住潑冷水道。

雖然這幫人口口聲聲是爲了大義,恐怕他們自己都已經信以爲真,但本質是一羣貪生怕死又唯利是圖的鼠輩。

在跟建州女真的交涉過程中,僅僅是爲了一點蠅頭小利便跟建州女真簽訂國書。

若大明無功而返還好,但現在大明已經一舉收復建州,一旦那份國書落在大明皇帝的手裡,又怎麼可能善罷甘休呢?

這……

在場的官員似乎纔想起這件往事,不由面面相覷起來。左議政李克培面沉似水,卻是帶着幾分僥倖地道:“且不說國書恐怕不知所蹤,未必能落到大明的手裡。建州女真一直是善鄰,今主動要歸附朝鮮,我們朝鮮沒有拒人千里之外的道理,相信大明不會如此斤斤計較。”

“對,他們一直自詡是禮儀之邦,又怎麼可能如此斤斤計較?”

“若是因這個事情便征討咱們朝鮮,那大明便愧爲宗主之國!”

“我相信大明定有容人之量,不可能糾着這個事情來怪責我們!”

……

禮曹金昖等官員卻是有着自己的邏輯判斷,當即便紛紛附和地道。

李寔看着這幫人如此厚顏無恥的邏輯,臉上露出自嘲的笑容,自己果然是叫醒不了一幫故意裝睡的人。

若是國書沒有落入大明皇帝的手裡還好,一旦國書被大明皇帝得到,那麼那位大明皇帝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且不說那位皇帝壓根不可能被祖制所束縛,而今朝鮮這般忤逆大明皇帝的意志,定然會遭到那位皇帝的“整治”。

領議政尹弼商並沒有搭理這幫小丑,卻是向上面的國王李娎進言:“大王,此事恐生戰端,不可不慎也。臣以爲可向大明皇帝主動說明緣由,相信大明皇帝必定理解大王苦衷,屆時便無戰事之憂也!”

“不可!天下誰人不知弘治帝殘暴,今主動向大明承認事實,便給其興兵之由,此舉分明是要朝鮮遭受兵禍!爲今之計,可派一支精英小伍潛入建州,從脫羅那裡拿回國書。”左儀政李克培跟尹弼商並不對付,便站出來強烈反對。

朝鮮國王李娎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亦是擔心主動承認招來兵禍,當即便決定道:“此事如李卿所言!”

兵曹李寔看到國王李娎再度選擇相信自己的老師,卻是無奈地嘆息一聲,知道朝鮮正在給自己埋雷。

九月底,金剛山漫山的紅葉顯得紅紅火火。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大明皇帝派遣使臣前來王都頒旨。

李娎雖然是朝鮮半島的主宰者,但面對大明皇帝的聖旨,亦是恭恭敬敬地跪迎:“臣朝鮮國王李娎敬請聖安!”

“聖躬安!”

頒旨的人是新任遼東巡按張遂,當即便開始羅列朝鮮國王李娎的種種不當之舉。

末了,聖旨的最後內容是:“朕知朝鮮國王跟大明有修萬年同好之心,然朝鮮國王種種之舉已讓人不得不生疑,以至朝中有重臣勸朕興刀兵。今爲息兩國之嫌,共築萬年之好,故請朝鮮國王即刻前來京城跟朕一敘,向朕當面道明緣由,以化君臣之嫌,欽此!”

這道聖旨看似很客氣,但亦是透着赤裸裸的威脅。朝中重臣勸大明皇帝興刀兵,這恐怕是大明皇帝杜撰,但誰敢排除大明皇帝不會這樣做呢?

且不說大明擁軍幾百萬,而今東征軍還在建州逗留。

只要一聲令下,東征軍南下,朝鮮方面又拿什麼來抵抗呢?

雖然大明每年給朝鮮一百五十副的弓箭採購額,但遠遠滿足不了十萬將士的需求,而這支早已經腐化的軍隊恐怕能對陣大明軍隊的勇氣都沒有。

何況,大明最近已經將弓箭升級了,他們對雪楓刀是求而不得。而今大明的武器處於絕對的優勢,一旦對他們朝鮮興兵,簡直是一場降維打擊。

時隔小半個月,景福宮正殿重新吵鬧起來。

“我們的情報獲悉,大明方面已經取得國書!”兵曹李寔怨恨地望了一眼左議政李克培,卻是直接戳穿所有幻想道。

左議政李克培等官員知道闖下了大禍,只是並沒有準備將這個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而是選擇了沉默。

朝鮮國王李娎看到事態的發展,卻是知道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

從登基至今,他一直想要做史書上的賢臣,故而很多事情都依仗自己的老師李克培,但沒有想到自己落得如此下場。

朝鮮國王李娎深吸一口氣,便認真地詢問:“諸位愛卿,今大明皇帝的聖旨已經下達,你們說本王當如何迴應大明皇帝?”

這……

在場的官員面對這個問題,不由得面面相覷。

雖然朝鮮一直都是以藩國自居,王位亦是需要大明皇帝冊封。只是朝鮮國王親自前往大明都城。卻是等同於將自己的性命送到大明皇帝手裡,這無疑是一次冒險。

作爲朝鮮半島的實際掌舵人,何時做過如此危險的事情,卻是將自己高貴的性命交由其他人來掌握。

偏偏地,弘治帝還是一位有名的暴君,誰都不敢保證弘治帝會不會擺下鴻門宴。

若是朝鮮此次拒絕前往,且不說早前的國書已經給大明出兵的藉口,而今更是讓大明出兵的理由更加充分。

哪怕大明不出兵征討,單是大明王朝宣佈跟朝鮮王室斷絕關係,那麼朝鮮王室的地位在國內亦會變得岌岌可危。

要知道,朝鮮王室現在的掌控力並不強,偏偏他們又是武將奪位,卻是難保在軍中將領趁機起事。

其實朝鮮國內有不少士族十分親明,爲了恢復兩國的友誼,這幫人很可能會支持武將推翻李氏王朝。

“大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臣懇請大王拒絕!”

“一旦大明興兵南下,你是要親自領兵對抗大明軍隊嗎?”

“即便身死又何妨,反正爲臣者,豈有讓大王涉險之理?”

“大王,今大明皇帝沒有直接興兵,便是給咱們機會,臣懇請大王前往京城!”

“大王,此次不可一錯再錯!今國書之事錯在我方,唯有大王前往京城方能阻止刀兵!”

“大王,世人都知道弘治是暴君,然今大王若忤逆其意志,其勢必興兵南下,屆時誰能擋?”

……

面對這一個難題,在場的朝臣各抒己見,雖然以左議政李克培爲首的官員仍舊反對,但主張前往的官員佔據了上風。

事到如今,他們若是違抗大明皇帝的意志,整個國家必定毀滅。卻是隻能推動朝鮮國王李娎前往,那麼他們朝鮮纔有一線生機,而他們才能保住現在的富貴。

朝鮮國王李娎顯得有所不甘地詢問:“當真沒有既可以阻止戰端,又無須本王前往京城的良策嗎?”

面對這個問題,包括左議政李克培在內的官員都默默地搖頭,卻是知曉要麼給大明送人頭,要麼只能乖乖前往大明帝都。

至於朝鮮國王李娎,要麼做一個亡國之君,要麼認清現實乖乖跑到大明帝都認大哥。

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279章 千年之殤,國有內疾(月票6)第564章 五年後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58章 京山風波5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48章 帝膝難跪,終是抱歉。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論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315章 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142章 收網行動4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
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279章 千年之殤,國有內疾(月票6)第564章 五年後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58章 京山風波5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48章 帝膝難跪,終是抱歉。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論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315章 日不落帝國的第一步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142章 收網行動4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