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

跟後世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時代不同,而今生鐵的生產效率極低,而且還受到地方官府的嚴格管制。

現在大明王朝生鐵的總體產量四萬噸,這還是這些年政策放鬆的結果。

按以前的法規,一個鍊鐵的作坊僅僅只能僱工五十人,而且這五十人還不能是外鄉人,牢牢地管制着生鐵的產量。

這四萬噸生鐵主要供應於兵部製作武器,而後纔是交由民間打造農器和竈具,至於其他行業用量相對比較少。

現在朝廷想要修建兩百多公里長的京津鐵路,這都是需要用到計劃外的鋼鐵,自然要設法解決生鐵的產能。

只是想要將生鐵的產能提上來,而且還要將如此之多的生鐵運到北京和天津之間,這無疑是一項大工程。

最爲重要的是,這生鐵從何處而來,又得通過什麼工具將生鐵運到指定地點,這都是需要着手解決的問題。

工部左侍郎陳政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想當然般地道“沒有鐵可以煉,沒有礦可以找,這些問題咱們大明都可以進行解決!若是真能建成京津鐵路,此事功有千秋!”

“鐵自然可以煉,但這需要採礦,更需要將礦運到北直隸,這些事可有考慮周全?”兵部尚書劉宣連連發問。

工部左侍郎亦是反應過來,這個事情似乎是疏漏了。

“何尚書,在你們戶部的預算表中,並沒有此項!”兵部尚書劉宣輕瞥了一眼啞口無言的劉宣,又是道。

戶部尚書何琮心裡暗歎一聲,卻是向着閣樓上的朱祐樘見禮道:“陛下,此事確實是臣的疏忽,還請治罪!”

尹直扭頭望了一眼何琮,卻是知曉生鐵的事情是皇帝栽掉的,而今何琮其實是在爲皇帝扛下這個“過失”。

朱祐樘通常都不會表態,但現在亦是發話道:“京津道路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未有之事,而今咱們想要提高運力,這是摸着石頭過河,免不得有些過錯。劉卿今憂生鐵不足,此事確實得着手解決,諸位愛卿可有良方?”

原本他確實是有意淡化生鐵不足的問題,畢竟京津鐵路是自己想要力推的事情,故而自己需要一些“技巧”。

只是現在的朝廷終究不全都是馬屁精,而執掌兵部的兵部尚書劉宣看到了生鐵的問題,而今亦是將這個問題擺到了臺前。

賈俊面對這個被拋出來的問題,亦是發表自己的觀點:“陛下,既然劉卿提出生鐵一事,臣以爲可選用喬頭鎮唐山鐵礦,另外亦可從海外進口!”

由於近些年工部用鐵一直居高不下,亦是已經在周邊物色鐵礦,而在喬頭鎮鎮北的唐山馬蘭莊發現了大型的露天鐵礦。

至於從海外進口的想法,則是天津港的存在,同樣可以花點成本從日本、朝鮮等地區購進鐵礦石。

“唐山鐵礦的礦石夠嗎?”兵部尚書劉宣是對事不對人,當即進行質疑道。

賈俊深吸一口氣,而後儘量用平衡的語言道:“劉尚書,我對生鐵的質疑並沒有問題。只是你貴爲兵部尚書,若真如此關心生鐵,亦該親自前去瞧一瞧這個新礦,馬蘭莊唐山鐵礦的儲蓄量遠超乎想象!”

“老夫早前親自前去巡視,當時便預計兵部今後數十年的生鐵均可由此礦補足。若是朝廷花費力氣開採,想要解決京津鐵路的生鐵需求,亦是不在話下。”戶部尚書何琮亦是參與進來道。

“此事確實是本官沒有調查清楚,近期本官亦會抽時間前去唐山鐵礦查證!”兵部尚書劉宣認真地檢討,而後對着衆人道:“既然賈閣老和何尚書已經都說唐口鐵礦可解決京津鐵路的生鐵需求,本官亦是相信兩位大人所言,但這個工程預算是多少呢?恐怕已經不止800萬銀元了吧?”

朱祐樘在聽到兵部尚書劉宣提出質疑後,亦是重重地嘆息一聲,默默地接過韓幼英遞過來的熱茶。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跟後世某些小說所描繪的完全不同,這時代的建築成本十分高昂。即便發明了蒸汽火車,但想要修建一條鐵路都不是易事,更別說將鐵道鋪向全國了。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而世界上第一條鐵道註定是難上加難。

且不說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註定要面對無數的技術難關,亦需要走很多彎路,特別這個時代的工程造價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華夏第一條鐵道爲例,京張鐵路的建設費用最終花費了693萬多銀兩,這條鐵路聯接北京豐臺區和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多公里,於1905年9月開工修建,1909年建成通車。

現在京津鐵路大約長245千米,雖然兩條鐵路的長度基本一致,但所需要動用的工人起碼要翻上數倍。

最初預計的800萬銀元其實並不夠,加上各種費用的話,恐怕還得再提高五成,甚至是要翻倍了。

正是如此,若加上採礦和鍊鋼的話,總投入其實已經大大超出了800萬的預算。

“不管是800萬,還是1000萬,我們戶部都掏得出!發展纔是硬道理,而今天津的運力不足,京津運河到了冬季便停擺,即便夏季亦會受到汛期的影響。若是能夠建成京津鐵路,不僅是功在千秋,而且僅需運營幾年便可收回本錢!”戶部尚書何琮深吸一口氣,亦是拿出財政重臣的魄力道。

“雖然投入是大了些,但確實值得一投!”

“既然是功在千秋之事,老夫自然是要支持!”

“天津的運力確實是要解決,此次是一舉兩得!”

……

農業部尚書劉忠等官員在一番權衡後,加上而今的朝廷執政思路不再守舊,於是紛紛站出來表示支持道。

其實他們都意識到1000萬銀元都未必能夠打造出一條全新的京津鐵路,但想到京津鐵路的劃時代意義,所以還是決定選擇這一場冒險。

若是真的能夠打造京津鐵路,這個事情註定是青史留名。

“既然戶部和工部都沒有問題,那麼我的兵部亦會全力支持!”兵部尚書劉宣並非要反對京津鐵路,更多是要三思而後行。

若是生鐵能夠解決,戶部擁有足夠的財政預計,他亦是無條件支持這個利在千秋的京津鐵路項目。

今天的最高會議一共有五個議題,除了京津鐵路外,還有再次削減漕糧北上的數額、各項重大工程開支和元旦大朝會等事情。

只是到了最後,話題最終指向了美洲大陸。

有關美洲大陸的真相,隨着那晚劉璋開口,一切都已經是真相大白。

在印加三王子率領八萬大軍歸來,身處於印加王城蘇燦等人被圍之時,本以爲蘇燦是在劫難逃,但事情朝着戲劇性的方向發展。

八萬大軍像是紙糊的一般,在蘇燦利用印加王要挾三王子的時候,三王子竟然帶着幾個隨從便進了王城。 蘇燦在殺掉三王子的時候,八萬大軍竟然向蘇燦臣服,更是送來了無數的金銀珠寶和印加的美女。

面對着這種前所未有的待遇,包括蘇燦在內的大明將士都陷於溫柔鄉中。

原本他們只計劃享受幾天,但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誰都不願意返回大明,何況橫跨太平洋的風險太大了。

蘇燦被手下上演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後,便將大明王朝徹底忘記了,而是正式繼承了印加帝王的王位。

劉璋跟蘇燦並不一樣,儘管是一個從小學習孝道的儒者。

且不說,他是享受過榮華富貴的人,心裡始終放不下家裡的老母和妻兒,故而一直還是堅持返回大明。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後,劉璋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加印帝國丞相的誘惑,帶領駐紮在海邊的船員揚帆返回大明。

其實他亦是存在一定的私心,同時受到蘇燦的威脅,最終他同意了蘇燦給出的方案。

劉璋率領一艘明遠寶船橫跨太平洋,在將寶種帶回京城交了皇差,亦算是完成了他的神聖使命。

如果沒有阻撓的話,他接下來會辭掉官職,打着回家養老的名義,最後悄悄帶着家人及蘇燦的家人重返印加帝國。

只是可惜,一切都因爲那場刺殺而發生了改變。

劉璋說出了整個事情的經過,而他想要將家人和蘇燦家人帶回印加帝國的計劃,註定是不可能實現了。

蘇燦的叛變是意外,但亦是情理之中。

在印加帝國充滿奴性的國家裡,即便幾十萬人的軍隊亦是可以十分輕鬆地臣服,誰又能不心動呢?

蘇燦選擇留在那裡做國王,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完全將自己的家人和國家置之於腦後。

朱祐樘在知曉事情的全部經過的時候,卻是並沒有因此而大動肝火,反而心裡感激劉璋的最後選擇。

現在紅薯、玉米和土豆得到了推廣,大明的糧食產量註定能夠突飛猛進,亦將能夠成爲四萬萬人的國家。

正是如此,朱祐樘即便知曉劉璋已經有意攜帶家眷偷偷前往印加帝國,還是保留了他新土伯的伯爵。

只是針對蘇燦這個叛徒,大明王朝自然不可能毫無作爲,亦是早已經着手準備了一套全新的方案。

由於蘇燦已經接管了印加帝國的軍隊,所以今年前去的艦隊並沒有討伐,而是僅僅進行了一場交涉。

禮部尚書張升是負責外交事宜,亦是將最新交涉結果彙報道:“蘇燦希望我們大明封他爲印加王,承認他藩屬國的身份,同時將他們的家眷通通送過去,諸位怎麼看?”

“這個叛徒想得倒挺美的!”

“若真顧及自己妻兒,便不該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陛下,此等叛徒絕不姑息,請讓本侯領軍前去滅了他!”

……

面對這個最後一項議題,在場的重臣顯得出奇一致,卻是紛紛將矛頭指向那個自稱印加王的蘇燦身上。

兵部尚書劉宣猶豫了一下,卻是突然發表自己的看法道:“雖然老夫亦想興兵征討,但美洲大陸着實過遠,此次不宜興兵!”

戶部尚書何琮的眉頭蹙起,正想要跟不合羣的劉宣針鋒相對,結果閣樓上的那位皇帝的聲音傳了下來。

“印加王不能給,但無須爲這種人而大動干戈!年後的第三次遠航,明遠寶船會增加到十艘,而此次將如同呂宋那般,前往美洲是要築城開採黃金了!”朱祐樘的聲音驟然響起,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態度道。

雖然他很恨這種叛徒,但終究還是一個務實的帝王。

蘇燦的事情可以先放到一邊,而今最重要還是解決帝國的自身問題。

自從打造全新的金融體系後,弘治銀元已經成爲了官方貨幣,亦是整個大明乃至東南亞所流通的主要貨幣。

在後世的米國中,正是得益於其成功的貨幣體系,結果足足印了51萬億美元,每個公民平均可以享受15萬美元。

只是貨幣一旦失去信譽,那麼前期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明緬公路的500萬銀元砸下去很爽,年後準備動工的京津鐵路1000萬銀元亦是豪邁,還是不計成本的明遠寶船和重炮,這其實已經超出財政收入。

特別軍事和科研持續投入,國子監人才培養的負擔,種種開支都需要帝國開動印鈔機。

朱祐樘知道現在擁有國民的依賴還能超支,但一旦事情出現了變動,那麼就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是大明寶鈔的翻版。

有鑑於此,他迫切需要美洲的黃金爲現行的貨幣體系背書。

他並不是一個貪財的人,但知道想要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只有帶回大量源源不斷的黃金,通過黃金來換得他們持續生產力。

原本徭役是可以做到的,可以光明正大地逼迫百姓免費付出勞力,但這種方式註定生產力低下,而且不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

即便是後世,國家還是放棄了大鍋飯,而是選擇了一種更加資本化的市場競爭模式,從而大大地刺激社會的發展。

正是如此,朱祐樘決定將蘇燦的事情拋到一邊,而是目標十分明確地指向了美洲的黃金,需要將源源不斷的美洲黃金運回來供大明王朝支撐貨幣信譽。

“陛下,臣願前往美洲,誓爲陛下和大明帶回源源不斷的美洲黃金!”工部左侍郎陳政等青年官員眼睛微微一亮,卻是進行表態道。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揚,顯得早有決斷地道:“朕心裡已有美洲總督人選,今日的會議便到這裡吧!”

啊?

兵部尚書劉宣等官員不由得面面相覷,卻是不曉得皇帝心儀的美洲總督人選是誰,此人會不會如同蘇燦那般背叛呢?

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74章 餘波6第206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贏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2章 何以治國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69章 餘波1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
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74章 餘波6第206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30章 人生如棋,掌局者贏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2章 何以治國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69章 餘波1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