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千年之殤,國有內疾(月票6)

據後世統計,金融業利潤佔據所有上市公司總利潤的一半。

縱觀華夏兩千年封建歷史,金融業始終牢牢佔據一席之地,而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放貸。

早在東周之時,便出現了華夏第一起“天子違約”的事件,便衍生了沿用至今的成語——債臺高築。

話說,公元前256年,秦國奪取韓國的陽城、負黍,逼近周王城。於是,周赧王起草詔令,分發六國,約定時間集中兵力攻秦。因當時周天子國庫空虛,只好向富商大賈借債來籌集軍費,許諾以滅秦後的戰利品來償還,並付利息。

後來,秦國派大軍打進周王城,周赧王降秦,被趕到伊闕南邊的新城。

衆債主趕到新城向赧王討債,已是窮途末路的周天子就只好逃進一處築在高臺上的驛館內躲債,這處高臺就被稱爲“逃債臺”、“避債臺”。

由此可見,放貸從封建社會產生便已經存在了,甚至成爲很多當權者的斂財手段。

像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豢養了三千多位食客,其經濟來源主要是靠放債賺取利息,而和坤的富有離不開金融產業的收入。

據《後漢書龐參傳》記載,漢安帝劉祜永初四年,東漢帝國與羌人作戰,軍費大增,加上連年欠收,官方積欠私人的債款達幾十億之多。漢順帝劉保永和六年,皇帝下詔向富裕的百姓借錢,詔假民有貲者戶錢一千。

作爲皇帝都成爲了借貸者,可見放貸早已經融入了華夏的歷史洪流之中。

到了元朝,放貸成爲國家的惡瘤,爲此元廷還推出了一項措施。

大定十三年,因爲民間質典利息太高,金世宗完顏雍下令在中都、東平、真定等處設置質典庫,稱爲“流泉”,抵押款照抵押物的七成估價,月息一分,過了二十五個月不贖回,就下架質押的物品出賣。

只是這種措施註定無法阻止民間放貸業的發展,而將金融業務推向頂峰正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票號。

有數據表明,僅喬氏一家的票號,一年的流動資金就達到了白銀八百萬兩到一千萬兩之多。喬致庸擁有票號、店鋪等不下二百多處,總資產在幾千萬兩白銀以上。

朱元璋奪取天下的時候,亦是意識到金融放貸業務的危害,故而《大明律》明確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物,每月收利不得超過三分,每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

只是這個法律阻止不了金融業的發展,單是明朝當鋪的名稱便有解庫、解鋪、典庫、典鋪、解典庫、解當鋪、當鋪、質庫、質鋪、印子鋪等十幾種,而僅河南省便有230家當鋪。

當鋪最重要收入來源其實並不是利息,而是典當人到期沒有將錢還回來,當鋪便可以得到幾倍乃至十倍的利潤。

至於當輔和錢肆的現銀放貸,這終究是治民不治權的時代,不然白銀不可能成爲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所以壓根沒有受限於《大明律》。

在《金屋夢》當中就有記載:新官取京帳,俱是六折,六兩算十兩,每月十五利。不消一年,只六十兩,連本就該三百兩。

時至今日,京債和當鋪已經成爲權貴階層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朱驥、重慶公主和會昌侯便是其中的得益者。

只是讓誰都想不到,剛剛登基一年半的弘治,竟然在所有人都沒有防備之下,揮出一棍打向了京城最大的利益集團。

城東,駙馬府。

“查封了?本公主這便進宮面聖!”

城東,襄城侯府

“怎麼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速速將其他幾位侯爺請過來商議對策!”

城西,瑞安伯府

“快……快備轎,本伯即刻進宮,一定要太后做主!”

城北,尹府。

“老夫都退隱三年了,這是要翻舊賬嗎?”

城北,某座宅子。

“查封了?難道是雜家的小金庫被陛下知道了?”

……

自己的金融店鋪突然被朝廷查封,頓時震驚了整個京城的權貴圈,亦讓這些人當即紛紛行動起來。

只是幾個衙門秘密行動,又有十二營的統領親自帶人協助封查,致使京城最大的一百間金融店鋪無一倖免。

一時間,整個京城顯得哀鴻遍野,甚至有人選擇即刻逃離京城了。

養心殿,一股檀香從銅爐中嫋嫋升起。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端坐殿中,雖然知曉外面的權貴們是人心惶惶,但對外界的騷亂顯得完全不放在心裡,正在認真地處理着手裡頭的事務。

原本心情還算不錯,但跟那幫權貴的煩惱相比,在看到朝廷即將要撥付的一些開支後,自己同樣感到十分的頭疼。

很多人都以爲只要管理好朝廷的稅收,那麼大明便可以開創一個全新的盛世,從而成爲一代明君。

只是身處在農耕社會中,其實始終需要面對兩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是糧稅和鹽稅的收入甚至連正常的朝廷開支都解決不了;另一個則是百姓的消費能力如何提升。

中興、盛世,從來都不是文人寫幾首詩就行了,而是需要打造健康的財政,同時要切入到百姓的消費力中去。

像現在,即便自己已經將飛梭織布技術帶到了這個時代,但不得不面臨一個扎心的問題,底層的很多百姓仍舊穿不上飛梭機織出來的棉布。

至於大明財政,朱祐樘自認爲去年已經做得足夠好,但僅僅只有三百萬兩白銀可供自由開支。只是大部分白銀撥給天津皇家造船廠生產海船後,剩下的銀兩已經不多了。

雖然朝廷一年有三千萬石稅糧的收入,但朝廷雖然揹負軍餉、官員俸祿、宗藩祿米和勳貴的祿米等,同時還得負責水利工程以及漕運等。

由於冰河已經解封,去年的秋糧通過十餘萬漕兵正在運糧北上。

只是爲了每年運送四百萬石糧到通州糧倉,單是一年的成本便接近二百萬兩,達到了八成的損耗。

據朱祐樘所知,漕運系統的貪腐十分嚴重。像生產漕船的船廠總是偷工減料,致使漕兵的死亡率逐年走高,甚至漕船都要成爲快速消費品。

另外,十幾萬漕兵遭到層層盤剝,不僅從漕運衙門拿不到該有的餉銀,連過水閘都要花給水錢。雖然攜帶土特產前來京城賺點外快,但一些漕兵爲了生計只能將漕船的船板進行變賣。

朱祐樘看到漕兵總督衙門請求撥付三十萬兩生產漕船,二十萬兩徵徭夫維護河堤,眨眼間就要從太倉中撥付足足五十萬兩給漕運總督府。

身兼河道總督的漕運總督周鼐因漕運請求五十萬兩後,黃河方面亦是獅子大開口般請求撥款五十萬兩,共計需要發放一百萬兩。

朱祐樘從來都不是一個吝嗇的人,只是看到進項像是擠牛奶,而開支像是打開水龍頭,不由得暗暗感到肉疼。

只是事關四百萬石漕糧的漕運不得不花錢修護,畢竟北方的糧食仍舊無法完成自給自足,卻是需要東南漕糧供給京師保障百萬軍民的生活所需。

至於黃河更不容有失,這關乎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各地百姓的生計。

朱祐樘雖然感到十分肉疼,但這兩件事關係京城和九邊軍民的糧食安全和水利工程,卻是不得不將一百萬兩撥下去。

“陛下,各個大臣都來了!”劉瑾從外面進來,顯得畢恭畢敬地道。

御書房,衆大臣齊聚一堂,只是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誰都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將京城一百家產業全部查封,這恐怕是有明以來朝廷對商戶的一場最大打擊行動。

萬安和劉吉顯得老誠持重,坐在前排閉目養神。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雖然心裡焦急,但更多是在揣測皇帝的用意,畢竟這一次簡直是要跟整個京城權貴圈爲敵。

不過從最新的消息是來看,皇帝僅僅讓各個衙門進行封查店鋪,但並沒有做出查抄錢財的舉動,所以並不知曉皇帝的真正意圖。

戶部尚書李嗣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雖然知道一些內情,但作爲皇帝所信任的臣子,自然不會輕易開口。

工部左侍郎陳政等官員頻頻朝着門口張望,由於紛紛被人主動找上門,而今只想探知皇帝現在的真實想法。

若皇帝真要盯上這些當鋪、錢肆和錢莊的財富,憑着皇帝現在牢牢掌握着十二京營,還真沒有人能違抗皇帝意志。

終究而言,登基一年半的皇帝已經徹底掌握了朝堂,卻是可以按着他的意圖做任何事。

今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門口突然出現一道黑影,衆臣紛紛站起來對着進來的朱祐樘行禮。

朱祐樘剛剛進門的時候,便已經將一些臣子迫切的表情看在眼裡,卻是知曉這查封的一百家產業恐怕跟這些人有干係。

他終究來自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卻是知道在場的官員根本沒有真正乾乾淨淨的大清官,甚至有頭腦靈活的重臣像和坤那般早已經涉及放貸業務。

朱祐樘讓大家歸座,自己直接走向那邊的樓梯:“王愛卿!”

“臣在!”王越出列,顯得恭敬地道。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紛紛望向王越,而後疑惑地扭頭望向正在上樓梯的朱祐樘,不明白皇帝爲何突然讓都察院參政了。

朱祐樘淡淡地掃了下面一眼,便一本正經地道:“都察院不屬六部之列,按說是不能出席這場會議!只是王愛卿想知曉大明最新政策動向,這樣便於他監察百官,故朕特允他前來旁聽!”

旁聽?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望向坐在邊上的王越,這才恍然大悟地張了張嘴。

卻是不得不佩服這位帝王的智慧,在給都察院莫大權力的同時,亦對都察院的權力進行了一些限制。

如今他們六部掌舵帝國的方向,由王越主管的都察院則盯着他們六部,這樣便能確保大明順利航行。

朱祐樘將目光重向王越,亦是認真地告誡:“王愛卿,你雖然在這場會議中,但今後不可參與討論!”

“臣只帶耳朵不帶嘴巴!”王越深知自己能進來已經是天大恩惠,便認真地保證道。

朱祐樘知道王越是懂規矩的人,又是望向在場的官員:“朕在這裡宣佈一件事情!杜銘已經告老還鄉,彈劾杜銘工程貪墨一事,那些捕風捉影的劾章可以停一停了。若沒有真憑實據的劾章,朕不可能會查朕的重臣,更不可能無緣無故查抄家財!”頓了頓,又是認真地保證:“朕知道你們有些人在擔心什麼,總是害怕朕聽信捕風捉影的劾章,便通過查抄家財來證明有無貪墨。朕現在不會這樣做,將來亦不會這樣做,你們都可以安心了!”

刑部尚書杜銘離開了,宛如樹倒猢猻散般,不少科道言官紛紛彈劾。其實這種彈劾無疑帶着一種試探,恐怕是想要看自己會如何反應。

朱祐樘不願意用“人性本惡”去揣測這些大臣,但當年掌握西廠的汪直對憲宗說過:“天下文官不貪者只有楊繼宗一人”。

一個不貪的官員就已經是大明第一的清官,這個門檻已經降到多低了?

朱祐樘相信杜銘在主持工部期間,很可能是從工程中拿了點銀子,但僅僅因爲這個猜測就查抄臣子的家。

不說自己做不出這種事,亦不能這樣去做。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將大明打造成世界紡織中心,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其他國家獲得資料,從而給華夏百姓帶來實惠。

若一直專注於查抄官員的家財,不說抄了和坤一千萬兩的嘉慶並不能給國家帶來興盛,而且很容易導致下面的官員會離心離德而幹不成事。

朱祐樘知道現在還不是大力治腐的時期,單靠這種農業社會的生產力壓根支撐不了自己想要的盛世,所以現在最重要是集結這幫臣子的力量一起推動大明王朝前進。

這……

工部左侍郎陳政和工部右侍郎劉璋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頓時感到一陣安心。

他們知道眼前這位帝王從來都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現在皇帝不因捕風捉影的劾章去查杜銘,那麼將來亦不會無憑無據就查抄他們的家財。

像原錦衣衛指揮使朱驥,誰都曉得朱驥已經失寵,而朱驥明顯存在經濟作風問題,但皇帝在沒有拿到罪證前確實沒有無憑無據對朱驥嚴刑拷打。

一個講規矩的帝王,無疑讓他們安心不少。

禮部左侍郎劉健並不關心這種事情,畢竟他一直呆在清水衙門中,卻是帶着幾分憤恨地望向查封妻弟當鋪的朱祐樘。

“朕今天叫你們過來,實質是要跟諸位愛卿商議該如何整頓京城的金融業!”朱祐樘說出了自己的意圖,而後對下面的劉瑾道:“將宋澄帶進來吧!”

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308章 小驚喜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70章 餘波2調整通知!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機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72章 餘波4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37章 早朝奉天,君臣陌路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20章 揚州夢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
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308章 小驚喜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70章 餘波2調整通知!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機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72章 餘波4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37章 早朝奉天,君臣陌路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20章 揚州夢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