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路德一世上位到退位整個過程存在許多詭異的地方,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對這件事也是衆說紛紜,首先,在保羅一世死後,對於繼承人的問題,教會各方勢力也是爭執不休,當時最有力的競爭者分別是紅衣主教溫勃第爾和宗教審判第一法官尤利烏斯,溫勃第爾以博學著名且是前任教皇保羅一世對血族政策的最堅定的反對者,而尤利烏斯是保羅一世得以對血族發動戰爭的最大盟友並且是血月慘案的主要執行者,當時的路德在教會裡以不作爲著稱,無論是對內教會各勢力的紛爭還是對於外部的異端問題上路德都是含糊其辭無所作爲,曾經有一個笑話說有教會的異端裁法官和血族敵人在路德面前決鬥,路德手中剛好有一棍子,你說路德會幫誰?不,我們偉大的路德會用棍子把自己砸暈,來個眼不見爲淨。
找一個完全不作爲的人來任當時幾乎是塵世間最有權力的職位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對此也一直迷惑不解,後世的歷史學家也注意到路德一世宣佈退位的場合也非正式的偶合時機,在一次外出的某公國對教皇路德一世歡迎的宮廷舞會上,退位後的路德一世直接回到其家族領地,而後的日子裡,終其一生,退位的路德再也沒有踏進教會聖都,哪怕他的接任者庇護三世繼位,路德一世之後,對於教皇的繼承人人選在教民及教會內部呼聲最高的就是溫勃第爾,如果溫勃第爾繼任,百年聖戰的歷史也許會被改寫,也許不會進行得如此激烈和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可惜的是繼承教皇之位的是尤利烏斯,那個在後世史書上稱爲鐵血教皇的庇護三世,而溫勃第爾出乎意外的在競選前夕被刺身亡,當時刺殺現場除了面目全非的溫勃第爾屍體外還有血族一少女,據教會事後調查宣稱有充足的證據表明溫勃第爾正是血族少女所殺(而百年聖戰後血族否認了這一指控聲稱他們從來沒有對溫勃第爾下手),儘管溫勃第爾曾想結束教會和血族全面戰爭,但是還是無法解釋一血族少女如何通過層層防衛並毫無聲息地殺死溫勃第爾的,基於溫勃第爾被血族所殺這一事實,庇護三世上臺後的鐵血政策得到全面的支持與實施,首先其壯大了異端裁判團的人數和權利,由原來八萬人壯大到五十多萬人,宣佈對於異端懷疑對象異端裁判團有無需審判即可行刑的權利,由於這一法令的實行,上百萬百姓在百年聖戰中被以異端之名裁決,上萬個貴族世家遭到清洗,三十九位國王被以異端或是通敵之名被裁決,十五個公國滅亡,各國中被裁決的皇室成員或是大臣更是不計其數,當然,其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著的,血族幾乎無所遁形,當時也是人人自危,鐵血政策是使教會實力和影響力達到巔峰但同時也是最後巔峰的獨舞,由於鐵血政策的實施,出現了不少教會仇視者,血族加大了對教會的報復,幾乎每一教堂隔三逢五遭到血族或是教會仇視者的血洗,忠實的教徒受到滅家也每每發生,由於教會的殘酷清洗及血族可能的報復,許多人放棄了對神的信仰,出現了無信仰主義,而在百年聖戰結束後的九十年後,由石夫大帝牽起的無信仰之戰更是把無信仰主義推到高峰,可以說百年聖戰極大的削弱了教會的實力及影響力,如果說血族是教會的藏在黑暗裡的敵人,那麼,隨着魔法潮汐的到來,魔法公會的崛起更爲教會樹立一個明面上的對手,而揭開這場魔法狂潮劇幕的正是卡里特洛。
暗夜歷115年,也即魔法潮汐爆發後的第五年,一代魔法大師卡里特洛帶着他三個魔法學徒周遊到都奕公國境內的雁落山下,其時是庇護三世的統治時期,鐵血政策造使上萬人流離失所,破碎了無數個家庭,無數的父母失去兒子,無數少婦成爲寡婦,更有無數的孤兒在乞丐小偷或是殺人犯之間變換身份,卡里特洛來到雁落山時,其時正值秋末,不少孤兒和乞丐爲了躲避北方即將來臨的寒冬及教會的壓迫而來到南方這個遠離教會的當時還是小村落的地方,而雁落山,以每年秋天南飛避冬的火雁落於此山而不再南飛而聞名於世,沒人知道卡里特洛基於什麼樣的理由留下來並收留當時在雁落山下停留的四十一位孤兒,並且出乎人意料的是:這四十一名孤兒中,有二十八名有魔法天賦,這二十八名孤兒也因此成爲雁落山魔法學院成立之初的第一批魔法學員,六年後這當初的二十八名魔法學徒中其中的八名在都奕公國王都保衛戰中一戰成名,以八人之力幫助都奕公國的五萬守衛軍完勝黑格王國的十二萬大軍,這是魔法師第一次如此大規範介入世俗戰爭,其時,雁落山魔法學院已招生六屆,除了第一屆的二十八人,第二屆招收五十四人,第三屆更是達到了一百零八人其後的每一屆都超過百人的人數,雖然如此,當時的魔法屆除了當事人卡里特洛外幾乎沒人把之看做一回事,因爲根據以往關於魔法潮汐的唯一的記錄:這是一種類似於短暫時節的風調雨順, 未必年年如此,沒人期待可以獲得長久的豐收,對於許多一生都致力於魔法研究的魔法師而言,這種一時的運氣性收穫,許多自認爲抱長遠目光的魔法師還不屑爲之,或者說他們多少還沒有走出傳統時期一個魔法師帶一個或是兩個魔法學徒的傳統學徒制。但是漸漸地一些魔法師發現情況不是他們所認爲的一回事,十年後,空氣中的魔法元素非但沒有變少反正逐漸增多起來,一些魔法師驚奇了,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他們意識到,但是當時魔法屆的焦點完全集中在大規模殺傷型魔法武器研究及開發上,沒人在意卡里特洛所作所爲,直到五年後,也就是魔法潮汐爆發的十五年後,雁落山魔法學院的第二屆畢業學徒,畢業後在雁落山任教師十一年的施內恩魔導師回到其故國莫斯利建立黑山魔法學院,作爲卡里特洛名下最出色的學徒之一,其建立的黑山魔法學院在其後石夫大帝牽起的無信仰之戰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當時石夫大帝座下的大將及謀士許多都出身於黑山魔法學院,在那段時期,黑山魔法學院風頭甚至蓋過了雁落山魔法學院,當然,此是後話,學院制的魔法教學方式真正引起魔法界矚目的是在魔法潮汐爆發的二十五年後,當時的魔法公會的會長梅林•格蘭,這個視卡里特洛爲一生對手的人,力排衆議在古歷比侖公國即今奧匈帝國安西行省寒林鎮建立魔法公會第一學院,其後,魔法學院雨後春筍地陸續在各地建立起來,在百年聖戰的後期,基於魔法公會的逐漸擴張(因爲衆多學院的建立成爲魔法師的人逐漸增多,基本上魔法師都加入魔法公會),教會出於自己的考慮,在聖都聖德歌也建立自己的魔法學院名曰聖會魔法學院,一般而言,出身於聖會魔法學院都不加人魔法公會,至此,在魔法世界裡,學院制逐漸代替學徒制,直到現在,庚洪大陸的各地的魔法學院或是有學院性質的魔法教學機構總共有近百所,而曾經弱小的魔法公會因此成長爲一個令教會無法忽視的非敵非友的權力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