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遼主天祚

遼主天祜皇帝耶律延禧這一年正好二十六歲,他自幼喪父,雖然後來得祖父道宗耶律洪基愛寵,但是,父死母亡的慘景仍舊時時在他夢中呈現,因此即便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道宗身體日差,自己權攝南北樞密院事的時候,他仍舊是時刻戰戰兢兢。只有等祖父駕崩的消息傳到他耳中的這一刻,他才真正感到了一股輕鬆。

此刻,他正立在上京開皇殿中,凝望着面前一幅幅列祖列宗的遺容遺像,心底不由掠過一絲悵惘。若是父親還在的話,興許此刻繼承皇位的就不再是他了。儘管事隔多年,他卻仍舊能夠想象到,耶律乙辛派人鴆殺父親的往事。那樣英武的父親,就因爲祖母的自縊而受到牽累,以至於讓自己再也沒了可以依靠的親人。所以,他一登基便下詔大赦天下,爲耶律乙辛所誣陷者,復其官爵,籍沒者出之,流放者還之,一時間天下大快。

“耶律乙辛,你雖然已死,但是,哪怕九泉之下,朕也要讓你看着你的子孫後人世代受苦!”他突然形同賭咒發誓地撂下一句話,眉眼間露出一絲狠絕的意味。此時,他的背後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

“皇上!”

耶律延禧倏地轉過身來,見是蕭芷因,臉色方纔緩和了下來。對於這個自幼陪伴自己長大的心腹表弟,他自然是十萬分的信任。此刻,他瞥了蕭芷因一眼,見其神色多有惶恐,便直呼其字道:“弘辛,事情辦好了麼?”

蕭芷因剛剛在門口聽到了那幾句內心獨白,情不自禁地出口喚了一聲,自知多有失儀之處,這時他連忙躬身稟報道:“羣臣對皇上分賜張孝傑家屬之舉大感快意,都說皇上處置得當。”

“張孝傑黨附耶律乙辛,貪贓枉法無數。光是處置他一人自然太便宜了!”耶律延禧冷笑一聲,目光又落在了開皇殿中新增的道宗遺像上,“祖父一生做了三件錯事,第一件是聽信讒言錯殺了祖母,第二件是讓耶律乙辛那廝鑽空子鴆殺了父親,至於這第三件,便是任用了耶律乙辛和張孝傑這兩個奸佞!”他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幾近咆哮。“雖然我那時被冊爲燕國王,一應待遇形同太子,但因爲擔心再出現猶如耶律乙辛那般的臣子,我不得不時時刻刻提防小心,生怕蹈了父親的覆轍!”

“皇上,雖然先皇已逝,但請您慎言!”對耶律延禧突然之間的真情流露,蕭芷因卻有些不以爲然。“如今大好河山已經由皇上掌握,一言九鼎無人敢不遵。聖上若要追究耶律乙辛的家屬族人,也只是一句話的事。”

耶律延禧方纔轉怒爲喜。含笑點了點頭:“弘辛。還是你最懂朕的心思。等時局稍定,朕便下旨追究耶律乙辛餘黨。對了,法頤大師已經到了麼?”

“已經來了。只等聖上一句話,便可以開始放戒了。”

“對了,蕭烏納地事查得怎麼樣了?”對於這個曾經教導過自己的老師,耶律延禧並不是沒有一絲好感,畢竟,當初耶律乙辛勢大的時候,就只有蕭烏納等寥寥數人敢於挺身而出。可是,他仍舊記得自己當初爲燕王時,蕭烏納屢屢直言忤逆自己的心意,所以登基後不久。他就設法將其調離了身邊,豈料如今又冒出人來指斥其借內府犀角,他一時間自然犯了躊躇。

蕭芷因沉吟片刻,最後還是決定如實回答。“奉旨詰問的人已經回來了,蕭烏納說,先朝時,道宗陛下曾經許他在內庫中取錢十萬以作私費,但他卻不取一文,決不會會做出借內府犀角的事情。他堅稱此事乃奸人構陷。所以……”說到這裡,他突然停住了,在他看來,儘管此事未必屬實,但朝堂被這些老一輩的人佔據已經很久了,若不能趁機清退蕭烏納這樣的老臣,自己這樣地年輕人又要到何時才能掌握大權?

“狂妄!”

耶律延禧頓時勃然大怒,他最厭憎的便是那些口口聲聲抱着昔日功績的老臣,因此蕭烏納這句話無疑是觸動了他心底的隱痛。

“若是照他這麼說,朕是應該像祖父那樣,把國庫裡的錢都送給他不成?”他來來回回走了幾步,神情愈加氣急敗壞,“既然他這麼說,那麼,朕也不必像祖父那樣禮遇他!下詔,奪他太傅之職,降寧邊州刺史!”

這種直線式的黜落讓蕭芷因嚇了一跳,但他隨後便醒悟了過來,急忙躬身領旨。橫豎他和蕭烏納之間沒什麼過往,不必爲了這種執拗的老頭求情。“臣明白了。聖上,既然法頤大師已經到了,不如就去放戒吧,莫要爲了這些小事褻瀆了佛法。”

“你說得對,爲了這些瑣事壞了佛法,豈不是朕的罪過!”

炙烈的陽光之下,兩個人離開了開皇殿,那拖在日頭下的長長影子,卻不管怎麼看都有一股蕭索的意味。

和宋朝崇尚道教不同,遼國對於佛教地崇尚已經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道宗年間,號稱一歲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者三千人,足可見佛教之盛。此風一長,權貴之家無不篤信佛教,即便有知道情弊的人,迫於形勢也不敢上書指斥,因而虛耗國庫錢糧無數。耶律延禧自幼父母雙亡,對於佛教地信仰秉承乃祖耶律洪基,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佛教而言,放戒乃是了不得的大事,依照所有規程下來足足要百日左右,中間有迎師禮、演禮、考偈、審戒、誦皇經、禮斗懺等諸多名堂,更不用說此次是在皇宮中放戒,規模更加宏大。所以,皇宮中不僅權貴仕女雲集,就連應該在南北院中處理國事的一些官員,也紛紛來到了皇宮中聽講,全然不顧四月間波及了遼國大片土地的大早。

直到六月,耶律延禧纔有空定下心來接見來自大宋、西夏和高麗的使節,但是,匆匆在大殿中正式見了這些使節一次之後,他便懶得再應付這些官樣文章,直接把一應事務都丟給了一羣大臣。而蕭芷因又和宣徽院衆人打了招呼,悄悄兼了此事。那些官員樂得輕鬆,自然無話。

由於蕭芷因是耶律延禧的心腹,因此,儘管他的經驗資歷還不足以鎮壓局面,但由於耶律延禧的一力堅持,他還是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入主南大王院,以海陵郡王的身份知南院大王事。遼國向來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蕭芷因如今領地職事,便相當於大宋的戶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爲此次擔任弔祭的副使,嚴均早在五月便抵達了上京,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遼國新主,悄悄打聽之後,他方纔得知內廷正在放戒,不由瞪目結舌。以佛事而冷落國事者,梁武帝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遼國政事居然荒怠至此。實在令他這個大宋官員不敢相信。

儘管使臣每逢外出便有人跟隨,但嚴均卻並不在意,和那些負責接待的遼國漢官打得火熱。盡顯文人本色。哪怕是偶爾面對位高權重的蕭芷因時,他的行事也是不卑不亢,因此博得了遼國上下不少漢官的好感,只有正使王潛爲此悶悶不樂。

這一日,蕭芷因接遼主耶律延禧詔命,在府中宴請三國使節,嚴均和王潛再次受邀前去。與會地西夏使節是御史中丞蘇愈,禮數嫺雅風度翩翩,因此一直被遼國官員稱讚禮敬,至於來自高麗地則是明孝王王熙的堂弟王榮。爲人沉默寡言,問三句話的回答常常不是嗯就是啊,裝聾作啞的本事連遼國官員也覺得詫異。

由於正在國喪期間,因此一應禮樂盡罷,這宴請便頗有些四國對峙的意味。高麗使節自知國小,始終退避在後,而西夏則新近和宋議和,更不會與大宋相爭,久而久之。宴席上不免便出現了遼宋針鋒相對的情況。

“嚴大人,本王昔日也曾作爲使節前去汴京,那時候似乎並沒有見過你。”蕭芷因笑吟吟地打量着嚴均,眼中卻閃過一絲譏誚。“本王聞聽大宋人才濟濟,想不到如今遣使弔祭也能啓用像你這樣的年輕俊才。”

嚴均裝着沒有聽出蕭芷因話語中的譏諷之意,略略欠身道:“海陵郡王過獎了。下官不過是微末之身,在朝中更是位卑職小,決計當不得才俊兩個字。郡王當年出使我大宋,那幅宏大的場面下官至今仍然記得。”

“你……”蕭芷因登時雙目光芒大盛,對方這語帶雙關地口氣他怎麼會聽不出來,嚴均刻意自貶地同時,不外乎是諷刺他蕭芷因以郡王之尊親自出使宋朝乃是自貶身份。望着這個被不少官員都稱作鐵齒銅牙的大宋官員,他陡地生出一股殺機,面上卻大笑了起來。“想不到貴使竟如此謙遜,也罷,今日本王是奉天子詔命擺宴爲各位送行,在此便敬各位一杯!”

宴席事畢,在回館的路上,王潛突然開口說道:“嚴大人,海陵郡王蕭芷因如今乃是遼國重臣,適才你在宴席上地話實在有些過分了。爲使節者固然當據理力爭,但總得有個限度,若是蕭芷因惱羞成怒藉機發兵,則……”

嚴均一向不把那些口口聲聲拘泥於祖宗成例的朝官放在眼裡,見王潛只不過比自己年長數歲便做出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自然心下不快。

此時,不等王潛把話說完,他便淡淡地答道:“多謝王大人提醒,只不過遼國如今早已不復當年強勢,就算蕭芷因在背後推波助瀾,也要問過他們朝堂上的其他大臣才行。”言罷便不動聲色地轉過了頭。

盯着嚴均遠比自己年輕的身影,王潛心中冷笑不已。畢竟是年輕人,只憑藉着一時盛氣爲人處事,又哪裡知道什麼叫不得已的妥協?他裝作眺望窗外風景,心裡卻轉過了一個又一個念頭。)

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5章 三喜臨門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6章 慘淡收場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16章 初次交鋒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29章 揚帆出海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第18章 喬遷之議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19章 婚慶日貴客盈門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32章 隱門弟子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隱門弟子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
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5章 三喜臨門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6章 慘淡收場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16章 初次交鋒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0章 權臣能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29章 揚帆出海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結姻親各有喜憂第18章 喬遷之議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19章 婚慶日貴客盈門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32章 隱門弟子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隱門弟子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