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

蘇元老的到來固然給高俅帶來了一時的喜悅,但是,他的更多精神卻只能放在遼東戰局上,就連原本想尋機找蔡攸麻煩的心思也淡了。就在昨日,遼東傳來了最新戰報,遼國大軍慘敗於女真奇襲之下,主將蕭嗣先非但沒有身先士卒,反而頭一個逃跑,結果戰局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女真竟有兵發黃龍府的態勢。

福寧殿中,趙佶望着底下的幾個宰執,臉色中顯露出一股說不出的焦躁。太快了,實在是太快了,即便是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人數至少也有五六萬,竟然就這麼快敗在女真的手底下?一想到戰報上描寫的“丟盔棄甲一敗塗地”這八個字,他就禁不住捏緊了拳頭,堂堂契丹鐵騎,什麼時候竟然淪落到了這樣的地步?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爲一個強敵的失敗而驚心。

若是換作以前的蔡京,也許根本不會計較這種無關己國的事情,但是,如今大宋要的是一個被硝的遼國,而不是一個滅亡的遼國。倘若遼國真的兵敗如山倒,那麼,今後再談什麼方略便全都是空的。此刻,蔡京也無奈地嘆息了一聲:“遼人實在敗得太快了。”

高俅突然想起了前幾日的情景,那時最新戰報仍未送到,嚴均送來的信上卻已經斷言了遼軍的失利,如今看來,他說的確實是對的。不是契丹鐵騎大不如前,而是遼國沒有大將之才。倘若不是派出蕭嗣先這麼一個飯桶,倘若不是輕敵之下只發東京道之兵,倘若遼主和那些契丹貴族不是那麼驕橫。那麼,一切也許不會進展得這麼快。

“據前一次傳回來的消息,遼主耶律延禧原本是準備大發諸道之兵的。結果卻被蕭奉先等人一力勸阻※以說,此次與其說是兵敗。不如說是**。”高俅見御座上地趙佶似乎心有所動,又出言補充道,“若不是蕭奉先害怕他人趁機出頭而舉薦了弟弟蕭嗣先,那麼,這一次至少不會敗得這麼慘。蕭嗣先今年不過二十出頭。又是紈絝子弟,一上戰場見勢不妙自然會想到臨陣脫逃。不過,遼國雖然此次大敗,但是,只要遼主因此事而疏遠蕭奉先這樣的小人,重用以往蕭烏納之類的賢良,未必會一敗再敗。畢竟,女真和遼國地實力對比相差太大了。”

由於這番話一半是嚴均的分析,一半是高俅從後世角度上做出地總結,因此聽在趙佶耳中自然覺得分外有理←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坐回了御座,但須臾之後便開口問道:“依照伯章的意思,女真挾新勝之威。肯定會不依不饒繼續進兵?”

“恐怕未必。”這一次接口的卻是蔡京,他對高俅頷首一笑,從容答道,“女真確實一直都在籌備反遼。但是,這一次畢竟是倉促起事,所有準備都不足。數敗遼軍之後,他們的內部一定會分裂成兩種意見,一是乘勝追擊,二是見好就收。前者固然有巨大的誘惑,但是,女真卻動輒就有滅族地危險;而後者則不失爲息事寧人的一條路子。要知道,女真的背後還有高麗,高麗可是遼國的屬國,對女真也絕不友好,若是關鍵時刻被高麗人插一刀,那麼,他們腹背受敵,恐怕就難以爲繼了。”

高俅聽得暗暗稱道,誰說蔡京只是個權臣,只要這傢伙能不把心思都放在爭權奪利上,未必就會輸給那些名臣。史書上女真在數敗遼軍之後便繼續進兵,演出一場直搗黃龍的好戲,但是,這一次的女真起事卻比歷史足足早了七八年,準備當然不那麼充分。更重要的是,那個號稱謀略出衆膽識過人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還不是生女真節度使,如今掌握女真大權的是其兄烏雅束,那麼,事情走向真正如何就很難說了。

想到這裡,他便附和道:“聖上,元長公所言極是,女真人並非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戰局未必一定向全面化發展。換言之,只要遼主耶律延禧同意和女真和談,那麼,說不定兩邊會暫時停戰也說不定。”

他剛剛說到這裡,曲風便拿着一份文書匆匆忙忙地走到趙佶身邊,雙手呈了上去:“聖上,這是剛剛送到政事堂的西北急報。因諸位相公都在這裡議事,他們便送了過來,說是嚴大人送來地。”

趙佶眼皮一跳,見其他人也全都露出了鄭重的神色,連忙接過打開了火漆封口,只看了一眼,他便大笑了起來:“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永興軍路戰報,洪州龍州城如今都已經爲我軍所下,大敗西夏嘉寧軍司、祥佑軍司人馬三萬人,繳獲戰馬數千,斬首五千餘人,夏人已經逃回兩監軍司固守。洪州龍州附近堡寨數十,已經全數落入了我大宋之手!”

聽到這個消息,饒是在座地宰執都是城府深沉的人,也禁不住流露出了十分喜色。如此一來,整個橫山便幾乎全都落入了己方之手。而在遼國無暇他顧的時候,可以說,西夏要重取故地是絕對不可能的。拓地固然是一喜,而挫了敵方士氣,讓敵方有生力量得到了重重地打擊,這又是另外一喜。可以說,經此一役,大宋西軍的士氣便會空前高漲。

“天佑我大宋!”趙佶失態地揮了揮拳頭,隨即才醒悟到自己的失態,連忙擺出了一幅鎮定自若的態勢。十九歲即位,短短數年便開疆數百里,可以說,他已經在史書上留下了重重一筆,這如何能不讓他感到欣喜若狂?北面的強敵遼國剛剛經受重挫,西北的西夏再不復當年之威,同樣是青年君主,對比下來,他的政績無疑是異常驕人的!

強自壓下心頭興奮,趙佶沉穩地開口問道:“朕準備謎召見西夏和遼國的使節,諸卿怎麼看?”

這個時候召見兩國使節,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衆人對視一眼,當然沒有一個人會掃興地提出異議。要知道,早在四月間,遼國便以樞密直學士高端禮爲使,諷罷伐夏兵,並歸還侵夏之地,國書雖然言辭平和,其中深意卻是咄咄逼人,當然令趙佶不喜。那高端禮本就是漢人,通習漢語自不在話下,前次覲見時,話語間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彷彿大宋禮儀之邦,不歸還所侵之地就如強盜一般,自然是把一干宰執都氣得夠嗆。

禮儀之邦?

從心底來說,高俅對於這四個字並沒有多大感觸。但是,打着禮儀之邦的旗號卻把大片將士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城池土地拱手送人,他自忖沒有那心胸。一句禮儀之邦就想訛詐大宋,可想而知,腐儒誤國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正當他出了福寧殿,心中腹謗連連的時候,後頭突然傳來了一個叫聲←回頭一看,只見曲風急匆匆地從殿內跑了出來,行至高俅面前方纔低聲道:“高相公,剛纔聖上吩咐,讓你找幾個通達經籍能言善辯的人,去和高端禮辯一辯。此人到了汴京之後,自恃儒學深厚,時不時和館吏爭辯。要知道他乃是北地大家,那些人如何辯得過,所以……”

高俅暗道趙佶還有些孩子氣,但是,這種做法無疑卻對他的胃口,所以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大宋官員可以對他高端禮客客氣氣的,不過,在館吏上做文章總可以吧?此人既然奉遼國爲正朔,稍稍挫一下其銳氣自也無妨!

只不過,當他對宗漢等幕僚提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們竟全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原因很簡單,這是意氣之爭,而國與國之間,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意氣之爭。當然,能在他高府安然呆着的沒有一個腐儒,所以雖然他們不同意找幾個市井之徒去充當館吏,卻提出選幾個讀書有成而又年輕善辯的去試一試。

就這樣,五個精挑細選出來的年輕人便被安插進了客省。結果,第三天下午趙佶召見高端禮的時候,只見這位自負才學的北地高官臉色鐵青,分明是受了氣。而趙佶偏偏在照例寒暄了幾句之後,漫不經心地提起了遼東戰事。

由於奉命出使大宋,高端禮自然不會招搖過市地和本國潛伏在汴京的密探聯繫,所以對遼東戰局並沒有多少了解。由於上一次從正面渠道得知遼主已經派出十萬大軍,因此他想當然地認爲區區女真自然是手到擒來。

“陛下,遼東不過是區區女真蠻子作亂,吾主已經派出了十萬大軍,相信此時早已傳來了捷報,陛下無需掛心。”他用極爲嫺熟的禮節回敬道,“女真不過蠻夷部落,不服教化,所以纔會不懼天威。而宋國乃是禮儀之邦,無故侵犯夏地卻不肯歸還,豈不是有傷陛下聖明?”

趙佶聽對方依舊是這幅口氣,不由眉頭一挑,但下一刻卻哈哈大笑道:“貴使未免太小覷我大宋了,西夏原本就是我大宋的屬國,卻自李元昊之後一再反叛,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朝佔了西夏的土地便要歸還,那麼,西夏擄奪我朝西北的子民牛馬又該如何計算?要我朝歸還夏地可以,只要李乾順歸還西夏這百多年來搶奪的子民牛馬,那麼,朕立刻歸還所佔城池!”說到這裡,他突然露出了一個值得玩味的笑容,“還有一件事朕忘記知會貴使了,貴國十萬大軍東征,似乎已經敗於女真之手,主將蕭嗣先臨陣脫逃,至今仍舊不知所蹤!”

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8章 擊掌爲誓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大遼密諜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4章 重若千鈞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9章 遼使告哀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9章 人面獸心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章 尋人有果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16章 初次交鋒第18章 鉅商雲集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1章 另有定計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0章 巧舌如簧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18章 御前交鋒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9章 遼使告哀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3章 美人高人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章 計議將來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5章 暗潮洶涌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3章 晴天霹靂
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8章 擊掌爲誓第14章 除夕紀事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大遼密諜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4章 重若千鈞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19章 遼使告哀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9章 人面獸心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3章 尋人有果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16章 初次交鋒第18章 鉅商雲集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1章 另有定計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0章 巧舌如簧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18章 御前交鋒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9章 遼使告哀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3章 美人高人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章 計議將來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5章 暗潮洶涌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3章 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