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官上任

王太后臉色一沉,說道:“說說你的看法。”

聞言陸玉秀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只是他不敢表露出來,繼續低頭看着地面,說道:“東南道乃是進士派的地盤,他們在江南勢力很大,如果讓他們的人當了縣令,必然會更加勢大難制,如果能夠給他們的地盤裡安排一個世家派的人,必然能夠打破進士派在江南的獨尊局面,這乃是制衡之道。”

王太后聽了之後點了點頭,默然不語,眼睛看向宮殿之外。

這裡的宮殿高大巍峨,十分壯觀,王太后看向外面,心中思索,應該如何安排這個縣令的事情。

陸玉秀由於拿了世家派的賄賂,所以願意爲世家派說話,按照一般的慣例,王太后應該會聽從他的意見,做出有利於世家派的決定,但是王太后心思難測,陸玉秀也只有五成的把握。

“皇帝,你的意見如何?”王太后轉頭問小孩子皇帝。

皇帝不安地扭動了一下身體,用稚嫩的童音說道:“全憑母后決斷。”

王太后聞言點了點頭,繼續思索起來,過了片刻之後,王太后說道:“國家已經經不起更多的紛爭了,如果挑起世家派和進士派的爭鬥,對朝局不利,我看還是選擇梅晚秋吧,讓進士派繼續爲國家把守好東南的財源之地。”

陸玉秀聞言心中暗暗失望,只是他不敢表露出來,只好應是。

王太后提筆在奏摺上寫下自己的意見,然後就交給陸玉秀蓋印發下去執行。

按理說中書省纔是王太后的秘書部門,有幫助王太后草擬旨意的權力,但是王太后不信任外廷的官員,所以任用了宮裡的太監作爲秘書,陸玉秀這纔有了在奏摺上蓋印的權力。

朝廷的旨意很快就下發了,梅晚秋聽說自己得到了高隆鎮縣令的職位,心中也是十分的驚喜,他通過孫思秀的信件得知,高隆鎮鄉勇頗爲善戰,曾經兩次剿殺了倭寇,到高隆鎮任職很容易立功,升遷自然更快。

因此,梅晚秋還是高興的,很是期待高隆鎮的任職經歷。

一場涉及到各方勢力角力的官場紛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其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愁,進士派一方贏得了勝利,自然是歡欣鼓舞。

此時已經是六月末了,秋收即將開始,高隆鎮裡,劉宇田地裡的番薯獲得了大豐收,三十五畝田地裡,收了三百五十石的番薯,劉宇讓人全部收到倉庫裡保存,準備擴大種植的規模。

雖然劉宇有心購買更多的土地來種植番薯,但是由於他銀根比較緊張,所以暫時推遲了此事。

高隆鎮也在秋收的氛圍之中,迎來了新任的縣令梅晚秋。

梅晚秋帶着幾個僕人,騎着高頭大馬緩緩而來,高隆鎮的主簿率領衆人在十里之外等候迎接,主簿是一個舉人,通過舉薦爲官,雖然官小,但是主簿還是有能力的,組織了一對舞獅隊助興,還有鑼鼓隊奏樂,又有十米長的鞭炮,可謂是十分充分了。

正當衆人翹首以待的時候,只見遠處來了梅晚秋,梅晚秋騎在馬上,自然能夠看到這裡衆人聚集,早有信使通知了此事,梅晚秋對高隆鎮的職責倒是比較期待。

梅晚秋來到十里長亭之外,翻身下馬,主簿率領衆人上前鞠躬說道:“恭迎縣令大人。”

“各位免禮。”梅晚秋擡手虛按,說道:“今日本官上任,能得衆位同僚的迎接,深感榮幸,本官出事公平公正,在任期間希望能與各位同僚精誠合作,共同創造輝煌的功績!”

衆人很給面子,紛紛鼓掌喝彩。

“起鼓!舞獅!點燃鞭炮!”主簿聲嘶力竭地大聲喊道。

旁邊舞獅隊就在激昂熱烈的鑼鼓聲中舞了起來,鞭炮被點燃了,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紅色的鞭炮不斷炸裂,爆出一朵朵紅花來。

衆人站在旁邊觀看,覺得氣氛弄得還不錯,至少比較熱鬧。

當然,比起別的高官下來視察,要黃土鋪路,清水灑掃,儀仗衆多,僕人隨從上百,當然是遠遠不如,畢竟只是一個小縣城的縣令就職而已,不需要那樣耗費巨大精力。

舞獅慢慢停歇,鞭炮也燃燒殆盡,衆人紛紛拱手作禮,然後讓縣令先行,衆人尾隨其後,朝着高隆縣城走去。

衆人一邊走一邊交談,梅晚秋來之前做過功課,閱讀過吏部關於高隆鎮官吏功績的檔案,知道前一任縣令是因爲剿匪有方而升官的,這次來他自然是希望複製這個功勞,讓自己也升官發財。

所以,梅晚秋在與衆人交談的時候,十分重視收集關於鄉勇的信息,他知道高隆鎮兩次立功,都是鄉勇做出來的,按理說鄉勇戰鬥力不是很強,但是高隆鎮的情況或許出人意料。

“鄉勇現在由誰負責?”梅晚秋抓住機會問道。

典史走了出來,說道:“下官負責。”

“你是?”梅晚秋還不認識典史,故而問道。

“下官乃是典史周玉行。”周玉行拱手說道。

梅晚秋略微皺眉,在他看過的高隆鎮檔案裡,可沒有周玉行這個人,梅晚秋不想過分表現出自己渴望功勞的嘴臉,所以他故作矜持地說道:“你訓練的鄉勇?”

周玉行聞言略感尷尬,按照道理來說,鄉勇並非經制之師,不歸典吏直接管理,而是由鄉勇的團練使管理,這是孫思秀、劉宇和崔文龍的事情。

“鄉勇並非下官訓練。”周玉行黯然退後。

梅晚秋看了看衆人,就看到孫思秀,梅晚秋點了點頭說道:“孫大人,鄉勇是你訓練的?”

孫思秀雖然與梅晚秋有交情,畢竟雙方都是進士派的人,但是交情不深,現在看到梅晚秋問起,孫思秀就說道:“老夫身爲鄉勇團練使,並不實際負責鄉勇的訓練,負責鄉勇訓練的是團練副使劉宇、孫再香和崔文龍。”

聽了這話,梅晚秋心裡知道這三個人必定是關鍵人物,有了打算之後,梅晚秋就說道:“今天我設宴款待各位,請各位賞臉吃一頓便飯。”

主簿立即說道:“豈敢讓縣令大人破費,我們大家已經集資好了,用這筆錢去支付宴席的費用,請縣令大人不要推辭。”

梅晚秋微微一笑,不再多說。

第152章 報功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99章 新船下水第268章 勝利第173章 造船廠第131章 付錢第32章 對比第135章 提親第59章 王大將軍第55章 偵查第61章 新官上任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83章 新的欽差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31章 付錢第39章 獎勵第195章 劫掠地方第173章 造船廠第53章 謀劃第86章 伏擊第83章 新的欽差第48章 海盜出擊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162章 崔世勳第87章 大肆宣揚第70章 情報系統第88章 接戰第66章 賣蠶繭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151章 激戰第194章 談判失敗第258章 買鐵第139章 獻計第90章 調查第243章 羅九堯的視察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123章 出發第163章 鬥詞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45章 運貨第56章 計劃第112章 流言第15章 帝國形勢和發展方向第214章 密探第132章 刺殺第240章 葛長虹的野望第169章 劉宇的解釋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147章 單雄的報復第215章 收網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86章 風暴的前夕第42章 番薯收穫第88章 接戰第77章 練兵的秘訣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60章 趙無極第39章 獎勵第137章 陷害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220章 艱難的談判第113章 商議第121章 苦戰第56章 計劃第33章 刻苦訓練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87章 大肆宣揚第146章 成親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第89章 獎賞第212章 滅族第53章 謀劃第202章 商隊出發第107章 比詩第54章 利誘第127章 談判第275章 激戰第184章 制衡之術第11章 新的力量第225章 懸賞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188章 硬碰硬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3章 通緝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80章 欽差第55章 偵查第193章 落敗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40章 賣蠶繭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12章 滅族第164章 突襲第188章 硬碰硬第147章 單雄的報復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
第152章 報功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99章 新船下水第268章 勝利第173章 造船廠第131章 付錢第32章 對比第135章 提親第59章 王大將軍第55章 偵查第61章 新官上任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83章 新的欽差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31章 付錢第39章 獎勵第195章 劫掠地方第173章 造船廠第53章 謀劃第86章 伏擊第83章 新的欽差第48章 海盜出擊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162章 崔世勳第87章 大肆宣揚第70章 情報系統第88章 接戰第66章 賣蠶繭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151章 激戰第194章 談判失敗第258章 買鐵第139章 獻計第90章 調查第243章 羅九堯的視察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123章 出發第163章 鬥詞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45章 運貨第56章 計劃第112章 流言第15章 帝國形勢和發展方向第214章 密探第132章 刺殺第240章 葛長虹的野望第169章 劉宇的解釋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147章 單雄的報復第215章 收網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86章 風暴的前夕第42章 番薯收穫第88章 接戰第77章 練兵的秘訣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60章 趙無極第39章 獎勵第137章 陷害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220章 艱難的談判第113章 商議第121章 苦戰第56章 計劃第33章 刻苦訓練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87章 大肆宣揚第146章 成親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第89章 獎賞第212章 滅族第53章 謀劃第202章 商隊出發第107章 比詩第54章 利誘第127章 談判第275章 激戰第184章 制衡之術第11章 新的力量第225章 懸賞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188章 硬碰硬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3章 通緝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80章 欽差第55章 偵查第193章 落敗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40章 賣蠶繭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12章 滅族第164章 突襲第188章 硬碰硬第147章 單雄的報復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