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幾窯上下品,文思有驚雷

唐典和唐資這次過來,當然不是單純的拜訪,而是有着明確的目的,其根源正是那日在刑場邊上,陳止當衆許諾的獎賞。

實際上,這兩天在唐家內部,也是經歷過激烈的爭論和爭執的。

唐家作爲一個老牌大族,雖然因爲前任太守的關係有所衰落,但整個家族的人數還是衆多的,內部利益也複雜異常。

之前那白紙的販售,被分配給唐家,這個家族也是看出了裡面的價值,內部有過一輪爭搶,通過唐太公的威望,最後劃分了利益分配。

同時,在大戰之前,他們就安排了不少人手,進行推廣工作,並且開闢了幾條商路,同時還做好了兩手準備,若是陳止得勝,自然要繼續合作,即便陳止敗亡了,他們也已經聯繫好了一些人,想着直接接手紙坊,將陳止踢開,自己掌管白紙生意。

爲此,在那些商路上,他們處處安插人手,並且不讓陳家的人干涉,就等着大戰過後,能收穫利益。

沒想到陳止卻將這些拿出來,作爲蜜棗,給其他家族一同均沾,這可是讓唐家內部好一陣混亂和爭執,雖然陳止當時也拿出了新的獎賞,或者說補償的方案,但在沒有得到確切的內容之前,唐家還是持謹慎態度。

“還望太守能夠理解,唐家畢竟是一大家子人。”

唐典承認了來意,並且出言請求諒解。

陳止則道:“要尋求諒解的人該是我,本來是與唐家說好的事,卻又有所變化,這是我的錯。”

唐資這個時候開口道:“太守不必如此說,畢竟這紙其實是陳家之物,不是我唐家的,又怎麼能自認爲理所應當?當初太守並未承諾,此事只給我唐家一家來做,只是說先讓我家承擔,更何況,我等也知道情況,這些天來,各家心中皆有不滿,這未來就是隱患,若是亂了,我唐家也逃脫不開,一樣要被牽扯其中,倒不如找些東西安撫。”

他上前兩步,拱拱手道:“這代郡的各家,我唐家當然清楚,如果不能拿出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是絕對不會甘心退讓的,而代郡的各種升級,早已近乎被幾大家族籠統,也就是太守新開闢的這代郡紙了,此物已經證明價值,各家都能接受,換成了其他的東西,又或者太守再拿出什麼來,其他家族未必相信,必然不會有當下的效果。”

唐典一聽,點頭應和:“正是此理。”

陳止則不由打量起這個唐資來。

眼下的這種情況,唐資的話不能說是最好的選擇,但絕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既然已經是既成事實,無法改變,那麼與其埋怨陳止,不如以退爲進,表現出深明大義的樣子,畢竟今日不比以往,陳止不再是那個初來乍到,略顯手段,拿捏住代郡世家的太守,而是經歷幾場大戰,蕩平一郡、集軍政於一身的主宰者,唐家說話也得有所收斂,小心爲上,以無過爲首選。

不過,這唐資在最後還是隱隱點出來,陳止臨時拿出來的方案,其他家族未必能信,那同理,唐家一樣也是在承擔風險。

這樣的提醒,無疑是在強調唐家對陳止的心意,激發陳止的愧疚之心。

很自然的,陳止雖然知道唐家在背後的一些小動作,卻也不得不承認此法得當,點頭後,就道:“你們放心,我提出的兩個選項,無論哪一個,都不會讓你們失望。”

唐典聽到這裡,終於放下心來,隨後斟酌了一下,才問道:“太守提及的兩事,那窯洞之說我等明白,不過如今有名的陶瓷,無非就是越窯的青釉瓷,此乃上品中的上品,但那都是江左之地出產,若非會稽所出,其他地方的瓷器,皆被列爲下品。”

唐資則在旁邊補充道:“朝廷供奉所需之瓷,多數皆爲越窯所出,而達官貴人喜好的,也是江左窯窟爲主,如那甌窯、婺州窯等地的也爲上選,是爲中品之器,觀此幾者,土質乃爲關鍵,又有其技,秘而不傳,其他各地便也燒製,亦不受洛陽等地追捧,價值大打折扣。”

短短几句話,便體現出這唐家叔侄對陶瓷事業的瞭解,明顯是在來之前做夠功課的。

陳止點點頭,說道:“兩位所言不假,這燒製之法本就是這幾地的立世根基,不會輕易泄露,因而我這燒製之法與這幾家皆有不同,乃是出於一門新法,自信可以凌駕於上!”

他的話中有一種不容質疑的味道,更蘊含着強大的自信,這源自領先成百上千年的技術差。

這燒製陶瓷的方法,在亂世之中都有一定的用處,更何況是此時。

“不過,”唐家叔侄卻還有着擔憂,那唐資看一開口,馬上回過神來,解釋道:“我等自然不會懷疑太守的本事,只是看代郡紙就知厲害,可這陶瓷好壞,有時候不光是本身決定,還要旁人追捧才行……”

“不錯,”陳止點點頭,“但那是差別不大的情況下,要通過名家、行家來辨別好壞,但若是有着明顯的差異,自然就不同了,況且這代郡紙不也是如此麼?短短時間便聲名鵲起,到時候代窯之名,亦可效仿!”

唐典和唐資對視一眼,兩人都是頗爲心動。

不過,他們卻不願意立刻決定,畢竟還有一個選擇沒有搞清楚。

陳止看出了兩人的心思,笑道:“當然了,你們若是覺得陳某空口白話,也無需擔心,只要你們決定要參與燒製之事,那我當然會先讓你們先看看成品,再做決定,更不要說,除了此事,你們也可以選擇那印法。”

唐典立刻順勢就問道:“這燒製之法,我等皆能明白,不過這印法到底有何玄機,還望太守能夠明言。”

陳止便笑道:“這印法,其實也不算什麼稀罕事物,不知唐君可曾見過那道教的大木印?”

“太守說的,可是道家真人用來印下符籙、符篆的木印?”唐典點點頭,“我是曾見過的,此印頗大,其下雕刻有紋路,看着就是一個放大的印章,聽說現在也有佛家之人,學者將木刻的佛像和團,用墨印印在經卷首或者經文的上方。”

“唐君果是見多識廣,”陳止點點頭,“我說的印法正是與此有關。”

“難道是刻印這種大木印?”唐資想了想,卻搖搖頭,“恕在下愚鈍,便是刻印再多,恐怕也只有那真人與佛家之人才會需要,尋常的士人自有其章,斷然不會用上這般巨大之物。”

這說法很委婉,說白了,就是這東西太大了,又不美觀,看起來太土,用着掉價,在士人圈子裡根本沒有市場。

這也體現出了唐資對市場趨向和航行的敏銳。

陳止卻道:“並非如此,而是利用相似的印法,將文章拓印下來。”

“哦?”唐典聽到這裡,終於來了一點興趣,“願聞其詳。”

“兩位應該知曉,如今城中有不少北上的南客,”陳止也不囉嗦,直接說出了關鍵所在,“這些人所需的,無非便是陳某的通典,但以人力書寫,便是思路再通常,寫成一本至少也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這還只有一本,可過來求索之人卻遠遠超出這個數字,事後讓人謄寫,又要花費諸多時間,還有可能有錯漏,因而便可用這拓印之法,迅速且快捷、準確的拓印下來。”

“原來如此,但是此法到底有何特異之處?”唐典皺起眉頭,覺得地方無法想通。

這也是正常的,畢竟是過去未曾接觸過的東西,而且還是提前了幾百年接觸,哪裡能想通其中關鍵?

不說幾百年,就是後世,十年前後的科技成果,都有着巨大差異,而陳止所提及的赫然便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改變知識版圖的恐怖大殺器——

印刷術!

在後世的人看來,或許印刷術不過是稀疏平常的技術,隨處可見,乃至在一段時間內,紙質圖書都有要被滅絕、取而代之的趨勢,但在古代,這個技術的誕生,卻足以稱之爲驚雷。

以至於,在之前,陳止權柄不穩、沒有足夠實力的時候,他都是將這個想法深深隱藏起來,半點也不泄露出來,最多就是動動造紙術的心思。

而如今,隨着局勢的改變,整個代郡已經落袋爲安,而後續計劃也已經建立,整個幽州都被他視爲目標。

既然有了立身的實力,那下一步當然就是進行人道改造,卻不是單純的疆域改造,而是思想、知識上的拓展。

印刷術正是第一步。

不過,印刷術的起源時間雖有諸多說法,甚至都有東漢的提及,但陳止來到這個時代才發現,東漢誕生之說並不可信,因爲有太多的條件制約。

果然,在經過最初的驚異之後,唐資立刻憑着經驗,提出了疑問:“太守之思果然不凡,我等不及,但這大木印之法缺陷不少,以來是難以凝墨,而且常有磨損,更不要說,那經書首頁也就罷了,畢竟是一整頁,只是拓印一個符號,但按着太守您的說法,您口中的印法確實要拓印諸多文字於一頁,那這紙張本身就很難承受,可能木印一落下,墨跡滲透,字字影響,那就模糊難辨了。”246

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四百五十五章 開工!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龍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九十四章 咳,本將早有預料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得遠,傳得慢,錯的多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東已傳其名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邊談笑亦橫屍,三軍可立武悼陣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七十三章 樓沒了,字還在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
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四百五十五章 開工!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第三百章 洛陽京畿在眼前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八十一章 惡名養望,快馬尋品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四百七十章 他還能翻了天不成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九百零五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還來個什麼勁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九十八章 城外書院院中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泥塑如真龍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九十四章 咳,本將早有預料第八百四十八章 斷首而亂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得遠,傳得慢,錯的多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還有一本!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九百八十二章 光明大道,指導思想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東已傳其名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一百一十八章 同去!同去!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五百五十六章 國都事擾不得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一百五十四章 武鄉侯北上鎮匈奴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二百六十一章 棋邊談笑亦橫屍,三軍可立武悼陣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第七十三章 樓沒了,字還在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