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

夜中,崇仁坊王邸,濃情如火,趣滿香閨。

良久之後,李潼仰躺在榻上,楊麗側伏於身畔。眼見殿下並無睡意,她纔開始講起今日前往平康坊的目的。

“這是好事情,人閒則廢。娘子本有經營之能,若只閒守空庭,難免精神不振。”

聽完楊麗的講述,李潼便微笑說道。他庭中幾個娘子,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意趣,若只因委身於他便閉門不出、困養庭中,他也感覺很可惜。

眼下身在長安還沒有站穩,王妃等暫時不宜接到長安來,否則他倒願意家人們聚集於此,給他們各自施展才能意趣的空間。

“殿下不反對,那就太好了!妾也並非不耐寂寞,執於牟利。不過舊年殿下在長安,戲弄盛會,長安羣衆響應,聲辭感人,既能安慰人心,也能宣揚政治。”

聽到殿下對她頗爲支持,楊麗也是欣喜不已。

李潼聞言後點點頭:“是這個道理,那位莫大家也是一位端莊體面的藝人,人事託付給她,不愁回報。明日我吩咐蘇約一聲,藝社報備、批建園業都可行方便。芙蓉園都可圈用起來,現在此處試營,效果好的話,京內諸坊都可以再造分場。”

“眼下還只是初計,怎麼能勞煩官府人物使用?”

楊麗本以爲殿下口頭上的支持,卻沒想到自己提了一嘴,殿下居然要用到官府之力來幫扶,一時間半是驚喜半是惶恐的拒絕,同時又說道:“殿下暱愛,止於帷私,妾已經感恩不已。少來執掌家事,妾也並非不通世務之人,舊年行走卑賤尚能勉力維持。如今得列門中,世道已經敬重許多,行事更加方便,實在不必因爲這些風月閒情再妨殿下公務。”

聽到這娘子言語間不乏自信,李潼也笑起來,但還是說道:“幫扶這藝社,可不是爲了私情。公門私邸還是要分開,用到官府之力,自然要有回報。民生寡歡,生人無趣,悲喜無從消遣,難免要求告神佛。娘子若能播樂坊曲,予民新戲,稅物遞增之餘,來年整頓寺剎之所,也能更少阻力。”

精神信仰層次的鬥爭,終究還是要從這方面解決。唐宋之交,是社會一大變革,國力或有消長,但在民生方面,大體上呈現一個上揚的趨勢。

世家大族逐步瓦解,他們所把控的社會資源也在一定程度的向下擴散,民生環境較之中古時期的莊園經濟肯定是有所改善的。所以在精神層面上,也是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其表現形式就是宗教的發展越來越繁榮。

佛教與道教,不僅僅只是外來與本土的區別,佛教的世俗性更高,宗教市場的擴大也滋長其斂財能力的牟利性,嚴重的時候,就會影響到民生,影響到國力的增長。

人誰無有三分隱私,或求善果、或消孽惡,人心強大的畢竟只是少數,求神問佛獲取慰藉是一個常態。後世民智普開,還不乏論調三武滅佛無一善果,好像是因滅佛召來的惡果報應。

但是,能夠逼到最高統治者以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有腦子的都能意識到當時的宗教勢力已經多麼猖獗。不滅可能就死在當時,也就不存在後報不後報的問題了。

更何況,崇佛侫佛的下場就好?後趙石勒斷子絕孫,梁武帝陰溝翻船,武則天老來被叛,那可真是死不瞑目。

初唐民風,基本上還是昂揚向上,長安雖然新經鬧亂,但只要有合適的引導,也不至於一味的就苦大仇深。所以對於楊麗開設戲坊,李潼是非常支持,市場就擺在這裡,你不爭有人爭。

佛教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市井俗戲發展史,到了唐中後期,許多佛寺開設的經場、戲場甚至就連達官貴人都吸引過去,成爲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就連印刷術的推廣和飲茶習俗的擴散,與佛教發展都休慼相關,和尚們在古代可都是真正的營銷大師。

李潼眼下並不打算直接對佛寺下手,但也時刻在準備着,搶佔民衆們娛樂時間也是一個手段。藝社俗樂深入坊裡之後,先拆掉那些佛寺的附屬產業,然後逐步剝離其斂財手段,壓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中。

別的不說,你哪怕聽聽秦王破陣,也比聽目連救母要更有愛國教育的意義啊!

楊麗倒是沒想到雍王殿下對她這事業如此看重,且提供了許多大受啓發的建議,一時間也是欣喜難當,趁着思路活躍,索性披衣而起,就着燈火開始整理更詳細的經營計劃。

李潼也不阻止這娘子,翻個身酣然睡去。他可是沒有什麼就此不早朝的資格,明早幕府還有一大攤事務要處理,還是要節省腰力,保證睡眠。

幾日後,社監署正式成立,官廨就位於長安西市東側的延壽坊。雖然是新設的官衙,但幕府給予的配置卻極高,雍王殿下親領社監,平陽公武攸宜坐堂直案。

官衙新設,自然要先頒行規章。這一天,雍王殿下親自入衙,而長安並周邊地區的衆多行社社首們也都紛紛入坊拜見。

許多人甚至爲了能夠見上雍王殿下一面,臨時結社備案。當然,給這些行社歸籍存檔並不是免費的,視其社徒多寡收取一定錢財,但封頂也就是一萬錢。

長安城中想要求見雍王殿下的多了去了,往常投帖獻禮、輸入極多都未必能見上一面,如今只需要交上幾千錢便能得見,這對不少人來說,也是一大誘惑。

“前日報社者激增,單單所收筆資就得錢八千餘緡。”

及至殿下入衙,負責官署組建的萬年縣尉蘇約便匆匆入前稟告道。

李潼聞言後也是一愣:“這麼多?”

一緡一千錢,八千多緡就是八百多萬錢。李潼根本沒打算要在這方面牟利,收取一定費用,真的就是筆墨加上人工等管理成本,卻沒想到長安民衆太熱情,就這還爭着入錢求見。

且不說羣衆們眼下的熱情,李潼倒是能夠想到,之後他的名聲肯定會更壞。入學國子監要交錢,住大屋、飲清水要交錢,現在見個面還要交錢,雍王真是索求無度!

蘇約搖搖頭,也是有幾分苦惱:“單單今日入衙各社社首們,便足有兩千多人。”

聽到這個數字,李潼感覺更虧了,特別在翻看那些新進備案的行社,則更加哭笑不得。得知雍王殿下親領社監,民間結社成風,甚至一個西市胡商編了兩頭驢、三頭駱駝,結成一個腳力社,自認社首,交三百錢來見雍王。

雍王殿下的名聲啊,就被這些畜生給敗壞了!

人民羣衆的智慧是無窮的,李潼也沒想到大家都這麼會玩,集思廣議之下,原本編擬自以爲周全得當的規令章程,直接就被鑽成了篩子。

“要不然殿下還是回宮吧,卑職在此直案召見即可。小民奸猾嘈鬧,何勞殿下親臨宣教。”

武攸宜上前一步請示道。

李潼倒是挺樂意讓武攸宜分攤一些貪鄙惡名,但想了想之後還是擺手拒絕了,新創行署總不好朝令夕改,他此日入衙宣教已經是羣衆俱知,既然來了,還是見上一面爲好。

不過他還是吩咐蘇約道:“日後再有此類集衆事宜,先查參衆人數,再擬資費定額。”

此風不可長,不來點狠的,李潼擔心下次大家可能真牽着一羣牛馬駱駝來見他。

入衙參見人數過多,幕府又增調千餘甲士入坊控制秩序,開衙時間到了後,衙門大開,等候在外的諸社首羣衆們魚貫而入。排在最前方的,則就是田少安、李陽等幾名故衣社直案。

社監署新創,對於備案行社只是記錄了社衆人數,分成甲乙丙丁四等。至於行社資產以及所涉行業,都還沒有進行細緻的分類。

講到人勢,故衣社乃是長安乃至於整個關中地區的第一大社,這還是因爲長安、萬年等幾個大的分社分別記錄的緣故。

跟隨在故衣社身後的,則是幾個長得很有異域風情的胡人,他們多是早期內附的胡部酋長。趁着幕府組建社監署之際,索性族人結成行社,來見雍王殿下。

李潼坐在衙堂,等待諸行社社首登堂來見。社衆超過萬人,便是甲等行社,這些行社社首足有十幾人,當然故衣社直案與那些胡部酋長們就佔了大部分。

剩下的還有木炭、瓦窯、石匠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社。這一類行社,倒不是從業者們抱團取暖的產物,而是此前官府爲了徵收課錢方便,勒令他們結成行社。

甲等行社社首們登堂叩見之後,不待餘者開口,田少安等故衣社直案們再次下拜,神情激動道:“小民等故衣社徒,與雍王殿下前緣深刻。故衣義社,本就感於先王仁恩才得創建。如今殿下牧治關內,小民等案前俯首,惶恐呈獻社譜社籍,恭推殿下行爲社首!懇請殿下無棄蟻民卑情,收此先王遺澤!”

此言一出,在堂那十幾人,特別是一些討巧來見雍王的胡酋們,一時間嚇得臉都綠了。

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011 仁智院家人們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15 仁智院掌直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368 薛郎鐵頭0227 名馬梨花落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001 大唐宗王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121 徐敬真引誣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049 莫厭金盃酒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78 坐皇帝,立皇孫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445 死不入黃泉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37 好生是天德0137 好生是天德0247 血脈的力量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015 仁智院掌直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260 分頭入洞房0065 人情難測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05 再愛我一次0130 少王邪才妖異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69 大麴《萬象》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118 從子昌嗣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296 通泉縣大街痞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
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011 仁智院家人們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15 仁智院掌直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368 薛郎鐵頭0227 名馬梨花落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001 大唐宗王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121 徐敬真引誣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049 莫厭金盃酒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78 坐皇帝,立皇孫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445 死不入黃泉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37 好生是天德0137 好生是天德0247 血脈的力量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015 仁智院掌直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260 分頭入洞房0065 人情難測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05 再愛我一次0130 少王邪才妖異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069 大麴《萬象》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118 從子昌嗣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296 通泉縣大街痞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