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

李湛本以爲今次多半是要無功而返了,所以打算在西京城內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出城歸告雍王殿下。

可清晨時分,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動身,昨日走訪的那些西京人家們便各派子弟來到他們的臨時住所,而且態度較之昨夜已經大爲不同。

“李將軍昨夜所告,倉促之間未能仔細應答,今日親長特遣少輩們入此相告,即便不論鄉事憂困,既然雍王殿下教令下達,我等鄉士門戶也不敢不應。只是西京賊亂擾人,倉促之間不能從容收聚積貨。但請將軍放心,大軍兵臨城下之後,必有食料物貨供奉王師諸軍。特具薄簡,請將軍歸奉殿下!”

說話間,幾名勳貴子弟便將一份籍冊遞了上來,裡面便記錄着他們打算捐輸的各類物貨名目與數量。

李湛接過那籍冊一覽,眉梢不免闇跳,沒想到西京這些慳吝倨傲的人家居然真捨得大出血,這一份名單又比昨日西京留守府所進獻的多了數倍。

拋開心中的詫異不提,李湛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失望的。他倒是能猜到雍王殿下要對西京這些勳貴人家們下手,只是並不清楚殿下心中尺度如何。

但如果西京這些人家果然能夠按照名單將物料備齊的話,想來殿下應該也會對他們客氣一些,或許接下來會有所收斂,自己怕不好借勢報復這些人家昨日輕視他的怨氣。

但他自己感想如何還是其次,終究是要完成殿下的命令纔是正事。

李湛不動聲色的收起名單,臉上擠出一絲笑容,並說道:“諸家有忠勤之心,也是難得。我會將你等言行心意如實稟告殿下,也希望你等不要虛言誤事。至於物料足不足用,那就不是我能揣測,且安待殿下回信吧。”

說完後,李湛也懶於再與幾人糾纏,轉頭便吩咐兵士們整理行裝,準備出城。

幾名勳貴子弟們見狀後便也不再久留,告辭然後退出了坊區。及至春明門橫街上,纔有一名年輕些的子弟奇怪道:“十六兄,長輩們還給那位李將軍準備了一份禮貨,剛纔怎麼不說?”

聽到這話,剛纔負責與李湛交涉的那名中年人冷哼一聲,直接低啐一口:“禮貨?那胡奴也配!你們不要因他就事雍王帳前就以爲他是什麼了不起人物,這小子根腳醜陋,各家肯讓他登堂,已經是顧及雍王顏面,否則直接亂杖逐出……”

中年人這麼一說,旁側其他人也都紛紛開口,講起李湛身世,心中多有不屑。

他們心裡或許多多少少對李湛這麼年輕就能追從權貴、統率精兵有些羨慕,但若講到家世,自有瞧不起對方的底氣。尤其有人講起李湛之父李義府舊年附籍趙郡李氏然後又被除名的舊事,神態言語間更是充滿了輕蔑。

待一行人行至平康坊附近時,突然又幾人勒馬停住,望向平康坊那同樣緊閉的坊門笑語道:“賊民弄亂,攪得城中全無寧日,坊中那些嬌弱娘子們怕是更加心慌。此前禁足家中,不能抽身來撫慰家人。雍王大軍不日即至,長安歸治不遠,諸兄弟難道不想趁此良時入坊告慰佳人,把玩芳心?”

聽到這番話,不少人臉上都露出頗有默契的笑容,雖然家中親長們還在等候消息,但他們大可以推說李湛其人驕狂不好交涉、或者行途遭到什麼阻撓,一兩個時辰還是能抽出來的。

當然,還有一些人品性方正,不敢誤了正經事務,卻被人拉着勸告道:“雍王本就好弄風月,之後更將久鎮關內,坊裡或許就藏匿着貴人知己恩物,咱們先作一番告慰交心,來日或還有薄情可恃呢!”

大軍新肅軍紀,接下來也並沒有繼續行軍,而是留駐在藍橋驛繼續穩定軍心、蓄養軍勢。與此同時,後續還陸續有人馬追趕上來,併入大軍之中。

雖然大軍不前,但李潼也並沒有閒着,除了日常召見將士、以示恩撫之外,也抽出一些時間來,在左近鄉境之間進行一番巡察。

藍橋驛地在藍田縣中,已經屬於傳統的關中核心區域,所以也是人煙稠密所在。儘管眼下西京長安鬧亂譁噪,但遠在百數裡外的鄉野之間還是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李潼行出軍令一段距離之後,再放眼望去,深冬的郊野雖然沒有什麼草木繁盛的畫面,但也能看到大片修整整齊的田地,桑園果林同樣也是隨處可見,視野所及,幾乎沒有什麼撂荒的土地。

哪怕是坡嶺上,都能看到精心修理的坡田。從這一點,也足可見關中人之勤懇,不愧是蘊養了兩大帝國世系的天府之國。

他這裡還在感慨關中足爲王業基礎,親隨隊伍中的張拙卻下馬抓了一把道邊田業中的土塊,在手裡把弄片刻後便用手指捏碎,並嘆息道:“今冬霜淺,來年農事怕是要艱難。”

“怎麼說?”

李潼聽到這話不免上了心,他也翻身下馬,走進那田業間,用靴尖碾碎凝結成塊的泥土,低頭看去,只見土地乾硬凍裂,的確只有一層淺淺的積霜。

但他淺薄的農業知識,倒不足以將之與來年農事聯繫起來,甚至還有些慶幸關中少雪,與神都洛陽偏向於溼寒的氣候不同,沒有給大軍行宿帶來太大的影響。

張拙聞言後垂首行至雍王身後,擺開掌心露出滿手的塵土,一臉憂色的說道:“農事興不興旺,全靠水汽滋養。如果冬日過於燥寒,田土幹散,落種也難出苗。春前若是再無降雪,春麥難種,谷麻不長,就連發出的冬麥,怕也要餵養了蝗蟲……”

李潼聽到這裡,臉色也不免嚴肅起來,他雖然在神都時已經給經營關中準備了頗爲充足的物資,只待平定西京動亂之後,便可陸續起運。

但這些物資既要供應隴右、安西與朔方,還要用來恢復生產,防備旱澇災害,乃至於要做好大河漕運被神都朝廷封鎖數年之久的準備,總不能坐吃山空,自然是希望關中能夠儘快恢復造血能力。

“既然已經如此苦旱,民間爲什麼不多種一些耐寒的麥物?”

他又有些好奇的問道,這也是他長期的疑惑之一。早在前次來關中的時候,他便察覺到關中所種植的作物只以粟谷爲主,小麥雖然也有,但是種植的面積並不大。

單單眼前所見這些農田,只有坡地上那些田畝覆蓋着草糠穀殼,保墒護苗,應該是種植着冬麥,面積實在太少了。特別跟河洛之間相比,麥類在農作物當中所佔比例更小。

李潼倒是記得,小麥相對而言是比較抗旱的作物,如果農事安排好,還能錯開與其他作物的耕收期。而且如今飲食比例中,胡餅、湯餅之類的麪食也佔了很高的比例。

照理來說,小麥種植在關中應該非常容易推廣開。就算他對農事一竅不通,也記得那些穿越前輩們誰不是一碗臊子面端在手。

張拙聞言後便嘆息道:“麥雖然耐寒抗旱,但價實在太低,一斗粟二十錢,一斗麥不過價十錢。就算豐年廣收,所得也實在不多,只有收作曲料。麪價雖高,但碾磑卻不是小民能用。麥飯粗礫磨腸,久食體虛燥悶,只能做救時之糧,不能做日常食料。更何況,麥類耕收農事又與演武相沖,故關中少種……”

聽到張拙講述的這些原因,李潼纔有些恍然,原來他心裡這樁疑惑,真的是何不食肉糜了。若非聽到張拙的介紹,他真是不知道限制關中小麥種植面積的還有這麼多深刻原因,甚至都能扯到府兵制的身上來。

小麥優點雖然多,但其種植程序相對也更多,而且往往集中在秋後春前這段時間。而秋冬時節恰好是府兵冬集訓練演武的時候,與小麥的種植期相沖。

且小麥的收割還有嚴格的農事限制,一年時間中往往只有那七八天,如果恰好這一時節府兵被徵發,那麼一季辛苦就要白費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原因,將小麥加工成麪粉必須要用到碾磑等工具。可這些工具的動力都是水,關中水源本就不充足,且往往都被豪強把持。

因爲灌溉條件不足,所以種植小麥,但又因爲水源被把持,即便種了小麥也不能獲得可觀的收入,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沒有經過加工的小麥蒸煮出來的麥飯粗礫得難以下嚥,長久食用對身體還不好,這就是所謂的熱毒。李潼在嵩陽道行軍的時候還想發揚風格,跟營士們吃了幾頓麥飯軍糧,真的是頂不住只能作罷。

如果不是因爲釀酒的酒麴還要用到小麥,使得農人們還能收到一些經濟回報,否則小麥也只能作爲救荒的口糧被少量種植。人人頓頓臊子面,那真的是幻想了。

張拙本來並不覺得雍王殿下會對這種瑣碎農事感興趣,可是見雍王殿下不只聽得認真,而且聽完後還是一臉沉思,稍作權衡後又叉手道:“卑職有一鄉野寶器欲引見於殿下,不知殿下可願前往?”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帶路吧。”

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319 巽郎才壯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327 南省氣象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076 祈求長生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114 友誼的河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230 過平康款轡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81 媽寶裴光庭0192 太平公主登門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27 名馬梨花落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48 橫財浸金汁0235 義伎捐金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33 雕蟲與公賞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108 等你長大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399 行驛命案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76 倒黴的獨孤氏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81 少王險計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437 新授殿中監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
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319 巽郎才壯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327 南省氣象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076 祈求長生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114 友誼的河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230 過平康款轡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81 媽寶裴光庭0192 太平公主登門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227 名馬梨花落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148 橫財浸金汁0235 義伎捐金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033 雕蟲與公賞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07 命許社稷,半生兇橫0108 等你長大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399 行驛命案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176 倒黴的獨孤氏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081 少王險計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437 新授殿中監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