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

石堡城就是位於赤嶺山脈中的一座烽堡,之所以名傳後世,就在於盛唐天寶年間,名將哥舒翰攻拔此城,犧牲數萬大軍而只俘獲吐蕃四百餘衆的驚人戰損比。

正因爲如此誇張的戰果,所以關於石堡城此戰該不該打,後世也是爲之千古磨牙。甚至就在當時,詩仙李白就作詩譏之: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認爲石堡城一戰只是哥舒翰博取功名利祿的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當然,文人墨客的說法,聽聽就算了,哪怕他是詩仙。須知就在此前,李白還有詩吹捧哥舒翰“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在哥舒翰面前,衛青、白起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這也就是在古代詩歌文學自有其崇高地位,如果放在後世,這就是標準的說啥都會、幹啥都廢,只會瞎蹭熱度的流量大V。

說他品格高吧,他跟隨永王東巡作亂,還唱歌助興,說他能力強吧,造反還他麼失敗了,他到底在亂軍中幹了啥也不清楚,反正那組《永王東巡歌》成了他從亂的鐵證。

圍繞石堡城一戰的議論數不勝數,後世就還有種說法是哥舒翰應該對怛羅斯之戰的失敗負重要責任。因爲就在石堡城之戰的第三年便發生了怛羅斯之戰,有人認爲當時不打石堡城而將犧牲的幾萬隴右將士投入怛羅斯,此戰便不會失敗。

這說法也實在不好評價,大概認爲怛羅斯就在隴右隔壁,幾萬隴右軍擡擡腳就能到達參戰。這要是可行,直接把安祿山提溜過去驅虎吞狼,不獨怛羅斯之戰能打贏,安史之亂都避免了。

石堡城之戰,以後世眼光而言自然不該打,因爲就算打下來了也沒能完全挖掘出此戰的重要戰略價值。

因爲就在之後幾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的爆發徹底打亂了大唐帝國的各種佈局,諸邊大軍回撤平叛,甚至就連整個隴右都被吐蕃趁機吞沒,更不要說區區一座石堡城。

但人生來就是等死,也總不能說由生到死的任何行爲都全無意義。

石堡城的戰略意義絕對至關重要,經過盛唐多年持續不斷的打擊,大唐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嶺南到中亞、對吐蕃綿延近萬里的戰略封鎖,石堡城的奪取就是爲下一步反攻吐蕃而所作的準備。

這樣一座重要的烽堡,李潼自然很關心,可是當他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自黑齒常之一下諸隨同的河源軍將校們俱都一臉迷茫。沉吟半晌後,黑齒常之纔開口道:“殿下所言這處烽堡,不知何處聽來?其位居地勢如何?”

見衆人如此反應,李潼隱隱感覺他這個問題似乎是鬧了烏龍,但還是循着自己的記憶,將石堡城相關的地勢環境講述了一下。

如此諸將又是沉默片刻,突然纔有一名兵長舉手發言道:“殿下所言地勢,似乎是東北處的白水溝,但那裡地勢雖險,卻並無烽堡設置啊!”

大唐與吐蕃邊境鬥爭激烈,局勢須臾百變,當李潼見到河源軍諸將都沒有聽過石堡城之名,便意識到可能這座烽堡眼下還不存在。

因此在聽到那兵長所言後,他也並不感到意外,但還是忍不住詢問道:“或許是言者口誤,聞者記錯,不過白水溝那裡,方不方便去看一眼?”

有了具體可知的地點,黑齒常之的記憶就鮮活了起來,聞言後便點頭道:“白水溝地處赤嶺東麓,本非吐蕃遊弈之境,較之嶺內還要更安全一些,自然可以去看一看。”

說完後,他便擡手示意剛纔答話那名兵長頭前帶路,也算是給這個機警博識的兵長一個在雍王殿下面前表現的機會。

那兵長頭前帶路,對周遭地形非常熟悉,儘管山嶺之間諸多崎嶇岔口,甚至李潼都被繞暈了,他都能不假思索的擇道而行。

再見對方身高七尺有餘,比黑齒常之都要高大,哪怕在一衆威武悍勇的河源軍將校當中都頗爲醒目,攀高躍澗如履平地,李潼一時間也心生愛才之心,於是便開口問道:“校尉名何?”

那兵長聽到這話,神情略顯激動,頓足立住、回身叉手道:“卑職名郭知運,秦州軍府果毅,現事河源軍西鄉嶺烽堡營主。”

“郭知運?”

李潼聽到這個名字,不免驚了一驚,大感這個身在與吐蕃對戰前線的河源軍真是藏龍臥虎,隨手指認一個兵長,居然日後就是名震河隴的大能!

爲了更作確認,避免重名之人,李潼連忙又作好奇的詢問了一下這個郭知運的具體身世,這才確認眼前這個長得五大三粗、且還不乏憨厚姿態的年輕人,的確就是在開元年間數敗吐蕃的隴右節度使郭知運!

得知這一點,李潼愛才之心不免更加熾熱,又接連詢問這個郭知運參軍以來的履歷。郭知運一邊帶路,一邊恭謹作答,因彼此之間身份差距懸殊,所以顯得有些拘謹忐忑。

“勿以位卑爲恥,嶺西蕃賊如河谷雜草、割刈不盡,俱我大唐勇士功業所出!”

眼見郭知運頗有不自在,李潼便也不再表現的過於外露,拍拍對方肩膀以示勉勵。

接着他又懷着期待的心情詢問一下同行者其他人名號,倒是沒有再發現像郭知運如此知名者。不過他也並沒有因此而感到遺憾,人究竟能不能功著當時、名傳後世,自身素質很重要,但機會也很重要。

河源將士多健勇,自己既然已經得掌隴右諸軍,當然要給他們創造機會,不遺餘力的發掘將帥之才,不讓這些健兒們志力空捐!

翻過一道山樑,衆人席地休息的時候,李潼見到許多將士還不顧疲憊,披甲巡弋於左右,警惕遊蕩在赤嶺山中的吐蕃遊弈部伍,忍不住感慨道:“丈夫不惜志力、捐身爲國,朝廷又怎麼能吝嗇再造凌煙閣、揚功表事!誇誇其言或是失於荒誕、不能切實,但使我執隴右一日,絕不讓披甲之士飢餒備戰!”

周遭衆將士們聽到這話,無不面露笑容,紛紛叉手謝恩,望向雍王殿下的眼神則更有敬慕之色。

但對於衆將士的敬意,李潼卻自感受之有愧。他所爲尊貴出身、榮華享用,便是建立在這些邊疆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鬥中,否則隴右、關中都幾爲賊寇,又怎麼能安心在神都搞政變?

相對於這些將士們的付出,自己給他們做的仍少,但餘生仍長,既感此義,當奮力而爲,不負彼此!

一行人在赤嶺山麓中繞行了將近一個時辰,行出溝嶺縱橫之地後又在附近烽堡取了戰馬繼續趕路,才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了一處山口,也就是郭知運所言的白水溝。

及至在山下、嶺巔觀望一陣,李潼才明白爲什麼那個令得大唐、吐蕃兩國大軍磨盤絞肉爲戰的石堡城還未修建起來。

赤嶺山勢突兀,峰嶺之間驟起驟落,白水溝此處地境尚算開闊平坦,而所面對的赤嶺山口也頗爲開闊,可容數車並行,很明顯是一個出入赤嶺的通道。

按照黑齒常之的說法也的確如此,此前朝廷幾次大舉用兵,此處山口都是重要的出入通道。而在這山口兩側,則有峰嶺兀起,人馬難登,觀其地勢,應該就是李潼記憶中那座讓大唐拋撒數萬將士性命才攻克的烽堡。

至於眼下,山嶺上卻並沒有烽堡設立。並不是黑齒常之罔顧此處地險,而是因爲山嶺險地所在位於赤嶺東麓,此處山口仍然在大唐的控制之中,即便是要防備吐蕃入叩,也要在峰嶺背面的西麓設防,高峰峻嶺上設置烽堡,本就勞民傷財,更沒有窮使人力物力,來防備自己的道理。

瞭解到這一點之後,李潼先是頗感欣慰,但繼而又感到很大的壓力。

赤嶺作爲橫隔兩地的天然壁壘,誰若得知便掌握了戰場上的攻守主動權。眼下石堡城所在還位於大唐控制中,不過只是一處根本不值得設防的山口險峰而已。

可是到了盛唐天寶年間,此地已爲吐蕃所有,唐軍甚至要付出數萬人的代價,才能叩開這一烽堡,重新奪取進出赤嶺的通道。

由此可見,圍繞着赤嶺,大唐與吐蕃究竟展開了怎樣慘烈的爭奪,又有多少兩國將士在此屍橫遍野、骸與天高!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近年欽陵回鎮青海,對赤嶺更作逼壓、逐步滲透。往年河源諸堡七十餘座,尚可保赤嶺防備周全。但如今,所增烽堡已達一百五十餘處,但仍難免會有吐蕃遊弈繞嶺而出,寇掠無算!”

講到這裡,黑齒常之忍不住再次嘆息一聲,並又講出了今日不知講過幾次的那句話:“若吐谷渾不失,吐蕃居高難下、不足爲患,邊情不至於如此疾困啊!”

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235 義伎捐金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08 等你長大0236 蜀商楊麗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說幾句話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133 太平歸邸0247 血脈的力量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029 李氏爲上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018 跋扈宗王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說幾句話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39 踏破白馬寺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289 竇七入彀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036 身不由己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28 野狐宰相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081 少王險計0036 身不由己0222 吐谷渾王族0399 行驛命案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79 飛錢承兌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037 春官武承嗣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065 人情難測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142 就怕有壞人0446 白刃不相饒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117 權門惡事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050 太平公主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212 獨不見,自惶恐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
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235 義伎捐金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108 等你長大0236 蜀商楊麗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說幾句話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876 情若不復,生無可戀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133 太平歸邸0247 血脈的力量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187 立筆爲聘,定此良緣0859丈夫無勢,何異禽獸0029 李氏爲上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018 跋扈宗王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說幾句話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39 踏破白馬寺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289 竇七入彀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036 身不由己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328 野狐宰相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081 少王險計0036 身不由己0222 吐谷渾王族0399 行驛命案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79 飛錢承兌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037 春官武承嗣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065 人情難測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889 人間遠我,我親人間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142 就怕有壞人0446 白刃不相饒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117 權門惡事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050 太平公主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212 獨不見,自惶恐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