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

在隴州短留兩天,與隴右衆官員們進行了初步的接觸後,落在後方的輜重隊伍也追趕了上來。於是李潼便通過隴關,直往隴右而去。

在通過隴關的時候,李潼心中是頗有感慨。隴關即就是大震關,作爲關中西方門戶,其地勢險峻自不必多說。

讓李潼感觸最大的,則就是聯想到後世安史之亂後,隨着吐蕃出兵侵佔隴右,原本作爲拱衛關中的大震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不能給關中的大唐子民們提供保護,反而成爲吐蕃肆意進出的門戶之一。

爲了防備吐蕃的入寇,朝廷不得不在大震關以東設置重兵,每年的秋防都是壓在大唐朝廷身上一個沉重的負擔。

後世不乏人以吐蕃本身是一個農耕政權、不會在農忙時大舉出兵外掠爲理由,以此論證中唐時期的所謂秋防是言過其實。但他們卻忽略了吐蕃所控制的衆多附庸僕從們。

後世的吐蕃逐漸壯大,也漸漸有了內外的區分,其所控制的衆多胡虜人口,纔是對外寇掠的主力。

畢竟吐蕃本土潛力實在有限,僥倖迎上了一個利於農耕發展的回暖氣候,但其本土能夠供養的人口仍然有其上限,兩百多萬人口算是這片土地能夠供養人口的一個上限,這還是在政通人和、風調雨順的情況下。

所以與吐蕃對戰的一個重點,就是封鎖其外出通道,將其封鎖在高原上。

在正式登上隴右土地後,李潼也並沒有再繼續巡察各地,而是直往河源軍所在的鄯州而去。穿秦過隴,用了十多天的工夫,大軍前鋒便抵達了鄯州的鄯城。

速度之所以這麼快,還是得益於道路的便捷通暢。在正式入隴之前,李潼本以爲隴右之地溝壑縱橫,道路肯定也是頗不通暢。

可當真正行上隴道的時候,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隴右道路非但並不曲折蜿蜒,路況之好甚至都不遜於作爲大唐核心府邸的關中。

“隴右行道,上承故隋之際。煬帝廣當年率大軍親征吐谷渾,發衆幾十萬掘嶺開道,雖然此番用兵未竟全功,吐谷渾不久後便得以復國,但所留下的這條兵道,卻是我大唐得控隴右、兼通西域的要道。隋末亂定之後,我大唐精軍再出隴西進,多循隋時故道,舊轍微改……”

隨軍出行的劉幽求行走間,向雍王殿下講述起眼下所行這條兵道的由來。

“隋帝尚功,確是不俗,憾其諸事用切啊!”

李潼策馬行走在這開闊平坦的隴右兵道上,聞言後也忍不住感慨道。

隋煬帝好大喜功,這已經是出了名的,而且各種戰略佈局都具有極高的前瞻性,這一點不服不行。但李潼覺得,因此就爲其人感到惋惜,這大可不必。

身爲一個帝王,格局宏闊,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稟賦,但學會節制自己的慾望,同樣至關重要。跟隋煬帝生活在同一時期,無論敵人還是朋友,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這傢伙真是莽,動輒跟你賭上身家性命,又是古今中外可以說最牛逼的富二代,就問你怕不怕?

生活在隋煬帝的統治下,無論士民、都不算什麼愉快的體驗。可是與隋朝系出同源、並繼承了大量隋朝遺產的大唐,無疑要幸福得多。

別的不說,就隋煬帝搞出的這些大規模基建工程,那足以讓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都羨慕得眼光發綠。

古代的道路並沒有進行路面硬化,每年都要進行必要的養護維持,這同樣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據劉幽求解釋,隴右每年單單爲了養護這一條兵道,便要投入起碼十萬人次的勞役。

就算如此,這條兵道也不可毫無節制的使用,基本上只有朝廷直接遣派的大規模且對戰機有着極高要求的行軍,才能使用這條兵道。

至於其他程度的行軍,還有徵發勞役、以及諸胡僕從,則就只能使用其他的道路了。

李潼聽到這裡,越發有感於古代戰爭真就是燒錢,不考慮戰爭的勝負和將士的犒賞賑濟、包括戰爭過程中的資糧消耗,僅僅只是把戰士投放向戰場,對於國力微弱的朝代而言,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所以說,先民們爲後人開闢出了此方天地中最適合繁衍生息的土地,這既是先民們的豐厚饋贈,也是對後代子孫的一大考驗。這樣的富饒膏腴之地,自然引人垂涎,周邊豺狼虎豹無不垂涎三尺,一旦國力不繼,便要遭到侵奪。

也因此在許多歷史時期中,一直存在着一種論調,那就是諸夷之地蠻荒瘠薄、收之不足以養,實在不值得投入大量的國力去攻伐,這也算是一種基於現實的考量。

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加以驅動,對外的擴張實在很難長久維持下去。反而神州赤縣得天獨厚,一直都是諸邊蠻夷眼中的大肥肉,大凡只要力量增長到一定程度,總是難耐貪婪之心,一定要出兵搞上一搞。

朝廷對隴右這條兵道的保護實在是無微不至,甚至具體到不準隨意砍伐沿途樹木、不準在兵道左右十里之內進行方牧,由是也使得兵道兩側植被覆蓋率極高。

眼下已經到了初春時節,天地之間逐漸回暖,草野漸露青蔥。由於兵道上禁止常人同行,李潼一行也少覽隴右風物,趕起路來甚至感覺比關內還要更加愜意。

畢竟兵道路況良好,兼之一路也是傍河而行,水汽不弱,很少有沙塵朔風。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前鋒部伍就抵達了鄯州。

鄯州的湟水城外,河源軍大使黑齒常之早率衆多將官並當地那些城傍武裝的酋長們於此等候。得見雍王旗幡出現在視野中時,黑齒常之也忙不迭引部趨行迎了上去。

“末將黑齒常之,率河源諸將官恭迎雍王殿下!”

黑齒常之年紀五十多歲,面相英武、身材高大,身着明光鎧、大腹便便,幾乎沒有什麼老態顯現,一部髯須垂在頜下,看起來與中國人士全無二致,倒是頗爲符合李潼想象中的名將形象。

既入河源軍,他也不作倨傲姿態,策馬出列而後翻身下馬,行至黑齒常之面前半丈,微笑着對他點點頭,並環視後方諸將官們一眼,開口說道:“燕國公不必多禮,還有諸位將官,小王今次登隴,非爲滋擾。既得朝廷使命,領掌隴右軍務,則殿中敘階、營前同袍。性命彼此託付,榮辱俱爲一體!”

“殿下仁謙,臣等恭領教令!”

衆將士們眼見雍王風采卓然又謙虛有禮,各自也都印象頗佳,施就軍禮之後,分作兩班立定。

身在諸將面前,黑齒常之對雍王也沒做更多表達,彼此寒暄幾句後看了一眼身在雍王近衛部伍中的兒子黑齒俊,又轉回頭來對雍王點了點頭,並說道:“郊野非久立之地,請殿下且入鄯城,容卑職細稟河源軍務。”

於是一行人便又簇擁着雍王隊伍,直往後方的鄯城而去。

及近鄯城,視野中人煙稠密起來,雖然主要的大道早已經被肅清淨街,且沿途都有河源軍騎兵們往來巡弋。不過周遭的輔道上,還是有許多行人、車馬並駝隊往來行走,得見河源軍擺出如此大的陣仗,也都不乏好奇,在輔路上停頓張望。

“河源本鎮,還在西境的湟源城。至於鄯城這裡,因是州府,又當東西同行的要害之地,一旦禁絕往來通行,此境民生物儲都要大受損害,所以並未嚴令約束。”

黑齒常之擔心雍王殿下不熟悉邊務、見到鄯城人來人往或要責怪監管不夠嚴密,因此便低聲解釋着。

李潼聞言後只是點點頭,也沒有輕易發表什麼意見,隨便質疑黑齒常之這個久鎮河源的名將、宿將。

作爲隴右大鎮,鄯城城池規模不小,幾乎頂的上三分之一的長安城,也是李潼西行以來所見除了兩京之外最大的城池。

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周遭的坡嶺谷底之間還設有多處大片的馬場,州城城門處也排着長長的出入隊伍,服色雜異,很是豐富多彩。

眼見到鄯城仍是如此繁榮熱鬧,李潼也隱隱有些放心。這表明了來自吐蕃方面的壓力仍然不大,戰爭的陰雲並沒有完全籠罩在鄯州上空,起碼並不足以阻止民衆們繼續往來此間、爲生計而奔波。

鄯城同樣是與兩京一般的坊市格局,所不同的是,作爲城池核心的州府並沒有如兩京大內一般位居北面,而是位於城池的中央,獨成一體。

這座內城地跨數坊,並引湟水入城,直通城外。此時的州城內外,甲士陣列林立,單單李潼所見一面便有兩千多名的鎮卒,足見諸河源軍將官們對雍王此行入城的重視。

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445 死不入黃泉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18 從子昌嗣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055 一人而敵一族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027 南衙北衙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24 朔邊良才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109 仗義屠狗輩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011 仁智院家人們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008 聖母神皇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399 行驛命案0223 軟飯香糯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20 願此心同我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241 秀姿動人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161 宰相薦才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439 踏破白馬寺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056 金吾衛大將軍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207 李氏名駒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088 貌類乃父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381 媽寶裴光庭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062 禁中亡命徒0290 懼親如仇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123 兵事再興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204 誰都別惹我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240 少陵原逢故0050 太平公主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94 大酺禮畢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
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445 死不入黃泉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118 從子昌嗣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055 一人而敵一族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027 南衙北衙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24 朔邊良才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109 仗義屠狗輩0403 凶逆作惡,宰相罪大0011 仁智院家人們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942 生死事小,血債血償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008 聖母神皇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399 行驛命案0223 軟飯香糯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20 願此心同我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241 秀姿動人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161 宰相薦才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439 踏破白馬寺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056 金吾衛大將軍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207 李氏名駒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088 貌類乃父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381 媽寶裴光庭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062 禁中亡命徒0290 懼親如仇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123 兵事再興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204 誰都別惹我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240 少陵原逢故0050 太平公主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094 大酺禮畢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