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

作爲吐蕃如今權勢最大,同時對唐作戰功業最高的大臣,實際的欽陵卻與許多人所聞所知大有不同。

大非川、承風嶺兩場大戰鑄就了欽陵在國內與國外的赫赫威名,甚至在軍事領域遠超其父兄。所以許多人也就想當然的認爲,欽陵內心應該對唐國充滿仇恨,有一種勢不兩立的決然氣概。

但事實上,大凡對欽陵稍有了解、或者夠資格接觸他的人,都能體會到這個人從骨子裡對大唐流露出來的那種敬仰與傾慕。

“國中論事,好做輕妄驚語,以其無知而小覷天下。龐然大物,所見止於一斑,便狂論強弱,奮言必勝,也實在是可笑!”

欽陵永遠記得,年輕時隨父入唐,道途所見隴右之富庶、長安之雄壯。當時的他已經忍不住從內心深處迸出懷疑,如此一個強大的帝國,真的是人力能夠築成?

“困居一隅者,不可語於天地之大!天下四極,你生人所見不過只是一鄉。男人胸懷大小,要用見聞撐起。此次入唐,雖然性命寄在別手,但身在唐國的見識,卻非你在蕃土能見。

世上的事物,人眼能見的,全都各有因由。我國人事淺薄,已經不能讓你的智力更進一步。該要讓你看一看,那更強更大的國度,他們的君主是如何管制其子民、治理其國家。”

老父雖然去世多年,但其言猶在耳邊,欽陵將此銘記於懷,並珍惜他在唐國爲質的每時每刻。不能理解他胸懷的人,是很難理解他當年的各種感受。

譬如你胸懷大志,想要創造一番偉大的事業,但對前路多有迷茫。但卻有那樣一個對象,它不只做到了你所設想的那番偉業,甚至成就比你窮極想象還要更偉大得多!

所以身在唐國爲質那幾年,欽陵也是窮其智力的汲取他在唐國能夠接觸到的一切,對他而言,這裡的每一樁人事、每一個道理,都有着極大的借鑑意義。

而越瞭解,欽陵就越震撼,他不再懷疑大唐這一份帝國基業究竟是不是人力能夠鑄就。因爲這是長達千數年以來,這一片天地中,人間所出現所有深具智慧的人共同努力所締造出的一個成果!

跟大唐相比,他們吐蕃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不幸之處在於,早在遠唐之前,這片土地上便活躍着強大的國都與人事,並有文字將所有先人的智慧記錄下來,以供後人汲取借鑑。而那時他們吐蕃仍是一片蠻荒之地,甚至在松贊干布之前,仍是結繩記事的野蠻風俗。

幸運之處則在於,他們吐蕃並沒有一直野蠻下去,霸業崛起的基礎已經有了,而且身邊就有這樣一個霸業的完成體以供借鑑。

“創業並不難,凡我所見,俱爲我有,只要勇力不匱,就能一直獵取下去。但這並不值得誇耀,山林的野獸都有其領地、獵物,可一旦老弱下來,就會遭到驅逐、殺害。繼起者從頭開始,再作圈獵。但是終其世代,卻都不能開拓出這一片山林。看似山林的霸主,但卻只是被這一方天地拘禁起來的囚徒!”

講到這裡,欽陵擡手敲了敲腰際所懸、代表大論權位的符印,望着兒子凝聲道:“生而爲人,終究還是要異於禽獸,要像人一般活着。雅礱小子以爲我貪圖他的權位,那是小覷了我,也高看了他自己。既見識過天地之廣大,只有等而下之的人才會退守貪望那一處舊窠!”

不說外間之人對欽陵是如何看法,但就連其嫡子弓仁聽到這番話,都頗感心驚肉跳,垂首低聲道:“贊普終究是主上,還是不能失禮。”

聽到兒子這麼說,欽陵既有幾分失望,但也有幾分欣慰,嘆息道:“志向不足,沒關係,只要懂得敬畏,就不會犯出大錯。”

說話間,他又擡手指了指堂下翩然作舞的諸舞姬們,微笑道:“國人譏我熱衷唐人戲樂,只是一條慕唐的走狗,這就是小不可語大。唐國的強盛不止於一面,我不畏懼人言的滋擾、只擔心人事的艱難會消磨了我的志向,置備這些戲樂,則是爲了磨礪自己,不要因爲眼下所有便知足,諸事仍有進步的餘地。”

若這話從旁人口中說來,難免會讓人覺得不過只是給自己貪圖享樂尋找一個藉口,但言出於欽陵,卻給人一種野心勃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這一番話,欽陵也只在兒子面前說起,至於旁人會有多深的誤解、多刁鑽的非議,卻也不值得他去解釋什麼。無論那些人理不理解,擺在他們面前無非兩條路,要麼順服,要麼敗亡!

擁有這樣一位父親,對弓仁而言既是幸福,也是一種負擔。他也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雄心,又恐父親失望,索性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言道:“阿父此前傳信要提問的舌頭,人已經引到了伏俟城,是否要見一見?”

“把人帶上來吧。”

欽陵聞言後便點了點頭,及至兒子行出,便擡手吩咐堂中伶樂們轉奏新曲《洛陽女兒行》。

唐國的洛陽,他並沒有去過,這首盛寫神都繁華的詩傳入蕃國時,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只憾有辭無調,也不是他所知的燕樂故調,索性自己依照沙洲曲新作編擬,配辭歌唱。

此時閉眼聆聽自己編著的曲辭,欽陵心中自有一份滿足並淡淡的失落。

唐國雖然強大,但唐軍也並非戰無不勝,特別在青海附近取得兩場大勝後,除了真正戰略層面的大創舉,單純戰場上的碰撞取勝已經不能讓欽陵感到太多愉悅。

他深浸唐風,尤其享受那種方方面面都將唐國碾壓的滿足感。往年需要仰望的,盡皆匍匐足下,這是他始終鬥志昂揚的原因之一。

雖然有此雄心,但欽陵也明白憑其一己之力、終其一生也難完成這樣的偉業。他雖然是蕃國權傾一時的大論,但在這條道路上卻殊少同行,曲辭中所描繪的那神都風物,此生大概也很難親眼去領略一番。

弓仁離去不久,很快就引回一個三十出頭、形容憔悴的唐國年輕人。這年輕人雖然面貌上是唐人,可衣着打扮卻是蕃人模樣,大概是想憑此取悅蕃國貴人。

但也不知聽從了什麼人的指點,打扮的不倫不類,特別插在前腰的刀柄直抵胸前下巴附近,這在拜見貴人的時候,是極爲僭越冒失的行爲,因爲有雖是抽刀行刺之嫌。

入堂之前,弓仁劈手奪下那佩刀丟在了一側,但也懶得解釋禮儀問題。

那唐人只是一臉惶恐的連連哈腰致歉,及見弓仁行出數丈,才又壯着膽子舉步邁入堂中,可是眼見到堂中那種唐風濃郁的風格,以及正在表演歌舞的伶人們,他卻愣了一愣,繼而更加的不知所措。

欽陵並沒有第一時間接見那年輕人,及至一曲終了,才睜開眼、開口微笑道:“故人楊中郎子息何在?”

“卑……小、小民楊巳,叩見大論!多謝、多謝大論簡懷故誼,收留包庇窮途之人!”

那年輕人楊巳總算不失機靈,雖然早已經向當地蕃人請教拜見貴人的禮節,但到了堂上眼見如此,還是換上了唐人見禮的禮節。

欽陵垂首看了看他,微微頷首,卻又笑語道:“方纔所聞歌調,不知你國中是如何唱揚?與此際堂中所奏有何異同、優劣?”

入見之前,楊巳早已經想好了滿腹說辭,但卻沒想到甫一見面,欽陵問起的竟是這樣一個問題,頓時僵在了當場,過了好一會兒,才顫聲道:“小、小民幼學嚴謹,不近律呂,實在、實在不能辨……”

“這倒是有些遺憾了,舊年在宿唐國大內,你父楊中郎是我兵長,其人可是雅趣得很。還記得某年入春大酺,你父指我斥言,番邦蠻夷,能賞華國宮商?不准我靠近大殿,只能在廂左抱戈巡弋。”

欽陵眸光閃了一閃,繼續說道,語氣中沒有太多忿意,倒是緬懷居多。

然而這話聽在年輕人耳中,卻猶如驚雷一般,頓時驚懼顫抖,匍匐在地叩首乞饒。

欽陵見狀後則嘆息一聲,擺手道:“倒也不必如此驚懼,我與你父自然談不上什麼舊誼,但他仍記得將此故事面授兒郎,可見對我是有幾分懷念。你既然途窮來投,那就安心留下生活。今日招你來,是想問一問,何者窮困,竟逼得你弘農楊氏子弟奔逃遠鄉?”

年輕人楊巳匍匐在地,幾作窺望發現欽陵的確沒有要繼續追究的意思,忐忑心情才微微平緩,繼而便開始泣訴家族慘事。

年輕人出身弘農楊氏分支,其家門正牽連進幾個月前關內長安那場清洗,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盜竊官庫的罪行中,但也在別的方面違抗了雍王幕府的規令,因此遭到屠戮。

當時這個楊巳正在隴右,得訊之後本來打算潛逃到神都尋求庇護,但不久後卻知雍王親率大軍西行,只道雍王是要對他們這些漏網之魚趕盡殺絕,萬念俱灰之下,自洮州翻山越嶺投向吐蕃。

此時講起家門慘事,自是滿口忿言,更對雍王這個劊子手怨毒咒罵。

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324 寶藏仍未枯竭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112 神都水深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445 死不入黃泉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17 權門惡事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59 皇孫李寶雨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39 踏破白馬寺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142 就怕有壞人0264 色是殺人刀0255 肥羊難宰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207 李氏名駒0261 不欺少年窮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068 食心婢子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122 枯禾逢甘霖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36 蜀商楊麗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264 色是殺人刀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110 託事獻命0381 媽寶裴光庭0154 宰相入刑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049 莫厭金盃酒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223 軟飯香糯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304 待罪慈烏臺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015 仁智院掌直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45 曲江櫻桃園0014 一窩小雞崽兒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62 禁中亡命徒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
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324 寶藏仍未枯竭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112 神都水深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445 死不入黃泉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117 權門惡事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59 皇孫李寶雨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39 踏破白馬寺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467 攸寧命絕玄武門0142 就怕有壞人0264 色是殺人刀0255 肥羊難宰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207 李氏名駒0261 不欺少年窮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068 食心婢子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433 代王威重,徇私竊功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122 枯禾逢甘霖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36 蜀商楊麗0619 跳蕩之才,不堪任大0264 色是殺人刀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110 託事獻命0381 媽寶裴光庭0154 宰相入刑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049 莫厭金盃酒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223 軟飯香糯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304 待罪慈烏臺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015 仁智院掌直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245 曲江櫻桃園0014 一窩小雞崽兒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62 禁中亡命徒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