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

隨着朝廷軍令下達,冀北道兩萬大軍先期兩萬人馬便陸續出都,奔赴戰場。

這其中一萬五千人由孟津直接渡河,與河陽的黑齒常之合兵之後便直赴河北。另有五千人馬則沿河東行,水陸並進,沿河收取漕糧並清剿河道兩側的蜂盜,維持漕路的暢通。

如今的朝廷雖然換了話事人,但原本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且較之此前還要更加嚴峻,那就是物資的短缺,特別是糧食的缺少,已經到了一個極爲危險的程度。

河洛秩序重新恢復,短時間內是難以再作大量的物料徵集,甚至於妥善安置天兵道歸卒們都還需要極大的物資投入。

關內道雖然在四月裡完成了上半年的物料徵調,但除了給補隴右與河朔方面之外,同時還承擔了河東道大軍歸國的物料支出,本身還積攢下了不少的虧空,需要逐步的從蜀中調運填補。最起碼在入秋以前,也難以再向天中輸送物資。

“今朝中諸司官倉所儲,錢帛之類尚還有餘,唯穀米已經連日告急。冀北道此次行軍提走軍糧三萬斛,都畿所儲更有不支……”

尚書左僕射李元素在將諸司籍簿勾計一番後,望着那可憐巴巴的數字,一時間也是愁眉不展。

早前前往行臺,財政上便一直緊巴巴的、遊離在將要破產的邊緣,如今好不容易捱到有所好轉,接着便又回到了朝廷,所接手又是這樣一個天坑,李元素也是倍感無奈,臉上的皺紋都深刻了幾分。無論在西還是在東,他也算是位極人臣,結果每天過的都是數米度日的光景,簡直比失地佃租的老農還要更憂苦幾分。

集英館直學士陸景初也翻動着今日有司地上的文書,一邊翻閱着一邊奏報道:“兩市昨日米麪菽谷諸類糧價,也都再攀新高,胡餅一張竟達百錢。唯諸商賈倉邸積貨也已不多,若真封市控價,市中怕將更加的無物可售。”

商人逐利,賤買貴買,這是一切商業行爲最基本的邏輯。就算政府管控嚴格,也很難做出違背事物基本規律以及人性的政令操作。特別在經過幾番耙梳後,眼下的洛陽城基本已經可以杜絕囤積居奇、捂盤惜售的現象。

其實物價橫張除了物資短缺這一個基本原因之外,李潼也要背上不小的鍋。

入城之後他雖然重刑頻施,但也給予了民衆們頗爲優厚的補貼,最開始市場買賣還沒有恢復的時候,就給予基本的生活物資,確保人們不會飢寒交迫以至於無以爲繼。在兩市買賣恢復後,便轉爲補貼錢帛之類,畢竟眼下朝廷也沒有充裕的物資。

所以如今洛陽城中,哪怕小戶之家也都擁有數量比較可觀的錢帛,就市購買各類物資,使得物價逐日攀升。

“眼下情況確有艱難,然洛陽位在天中,水陸暢通、四面開闊,擁此地利,辦法肯定要比長安舊時更多。”

在聽完臣員們訴苦之後,李潼慣例的打個氣,然後才又問道:“河南諸州,消息都遞迴沒有?”

李元素聞言後便點點頭,翻到相關的內容接着彙報道:“鄭州、卞州、許州、豫州等州境倉糧計點完畢,合有儲糧七萬斛有餘,唯州內腳力告急,需朝廷使員於嵩南轉運,這一批糧月中可以入都……”

“鄭州糧不要動,儲於滎陽,以供河北大軍支用。另沿河諸州,距都千里以內穀米封存州境,千里之外則半輸半存。”

李潼聽到這裡又表態道,冀北道大軍雖然帶走了三萬斛的軍糧,但這些軍糧也不過堪堪可用旬日。雖然朝廷派有御史隨軍就道徵發物料,但考慮到河北人心惶惶,不知幾州會被鬧亂席捲,也不可完全做樂觀之想,還是要在河南準備足夠的軍糧向北輸送。

李元素聞言後便點點頭,將此事記錄下來,接着便又問道:“請問殿下,冀北道軍糧籌備限量多少?”

“先以十萬斛爲限,後續再計量增補。”

“十、十萬斛?還要增補?”

聽到這話,李元素頓時一愣,繼而便有些爲難的說道:“冀北道此出並非大行軍,籌支這麼多糧用……”

“十萬斛也只是約數,不必一時具給。魏州收復之後,即刻向北輸送。諸州兵事需速戰速決,另有契丹擾亂若不氾濫則可,一旦賊胡肆虐開來,必以迎頭痛擊。”

想到歷史上契丹所造成的混亂與麻煩,李潼也不敢作過分樂觀之想。原本的歷史上,在平定契丹叛亂的過程中,雖然有武家一羣蠢貨壞事的因素,但契丹本身的力量也不容小覷。

儘管李盡忠、孫萬榮等主謀先後身死,但他們被招降的部將諸如李光弼他外公李楷固等也確是不俗。包括因契丹這一次叛亂而產生的渤海國,都顯示出東北諸胡韌性不弱。

更何況,像李多祚、沙吒忠義等與東北諸胡部關係深厚的胡將們或死或叛,也讓朝廷一時間不便瓦解、引用當地胡部勢力,這對朝廷本身的定亂大軍要求就更高。

有關這次與契丹的作戰,李潼的計劃是起碼投入五十萬斛的糧草,這還僅僅只是一個基礎的約數,至於更加完整的戰備計劃,集英館諸學士還在進行商討制定。但無論最終計劃如何,憑朝廷眼下的錢糧狀況,連基礎的要求都遠遠達不到。

打仗就是燒錢,就算做不到一場戰爭就將東北胡患趕盡殺絕,但起碼也要打痛打殘,以贏得一個相對長期的和平,以保證對河北加強統治。

後世安史之亂的發生,以及河北悍藩林立,除了制度上的問題,東北的胡患問題也佔了相當高的比例。所以這一次的戰爭,真的不能因爲錢糧問題便作束手束腳之想。

眼下吐蕃因爲君主與權相的矛盾,朝廷於西線還能將現狀稍作維持,一旦吐蕃完成了內部的權力整合,大唐也勢必要加強軍事的投入。屆時若顧此失彼,所帶來的危害又遠非眼下的戰爭投入可比。

但無論再怎麼有雄心計劃,基本的錢糧問題不做解決,一切也只能流於紙上談兵。就連李元素這個宰相,在聽到要往河北戰場投入十萬斛軍糧時都難免一臉憂色,可見朝廷想要進行這種規模的戰爭,的確是有些力有未逮。

眼下地近洛陽的河南幾州,能夠在短時間內向都畿輸送的糧食不過七萬多斛。哪怕是範圍擴大到整個河南道,一直到六月,能夠向都畿輸送的糧食也只有三十多萬斛而已。

這三十多萬斛糧食,也不可能完全投入軍用。要知道整個洛陽城也是擁有着幾十萬人口的大都市,每天需要消耗的糧食數量都是驚人的。而且朝廷百官祿料所給、各類役用的穀米消耗,在財政中同樣佔了極大的比重。

三十萬斛糧食看似數量不少,可能在實際的情況中甚至都不足以維持都畿的基本消耗。儘管都畿周邊仍在進行大規模的編戶授田,以用來增加河洛周邊的糧食自產能力,但也絕不是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能見效的。

因此眼下朝廷最需要的,就是來自江南的漕米,這是一筆高達百萬斛的收入,越早運入都畿,那朝廷眼下窘迫的財政狀況就能越早得到緩解。

江南漕米如此事關重大,所以在冀北道大軍出兵的同時,朝廷又遣五千精軍沿運河南下,就是爲的確保這一批漕米的安全萬無一失。

但這種事急也急不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江南安定與否、漕運效率如何等等,有很多因素都是眼下的朝廷尚不能完全控制的問題。

李潼感到遺憾的,還是他此前有關漕運的改革沒有一直堅持下去。朝廷只在河南幾州設置了倉儲系統,且針對倉邸的管理沒有繼續深入下去,僅僅只是作爲入都錢糧臨時的轉運節點,沒有與常平倉系統完全對接起來,這就喪失了倉儲改革的最大意義。

如此滯後的物流狀況,對於新經動亂、亟待恢復的都畿都嚴重的拖後腿,對於瞬息萬變的河北戰場形勢當然也是更加的不適用。眼下的朝廷就像是一個空有力氣卻不能靈活運用的大胖子,一兩個局部的小問題就能讓人難受不已。

眼下朝廷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若貿然展開如此重大改革,會讓人無所適從,反而會拖慢本就不算高的漕運效率。

所以在一番權衡後,李潼還是將視線落在了民力的挖掘調用上來。河東問題平息後,雖然短時間內也沒有給朝廷帶來直接的、可觀的錢糧收益,但卻讓一項重要的資源回到朝廷手中來,那就是河東的衆多鹽池。

眼下的朝廷還沒有進行鹽鐵轉賣的改革,河東鹽池雖然歸屬朝廷所有,但卻又轉租給畦戶即就是鹽戶進行經營,朝廷專收鹽租。這樣既給朝廷增加了極大的管理成本,同時也不利於食鹽統籌銷售,各個地區鹽價差異懸殊。

食鹽作爲必須的生活資料,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以此作爲改革的切入點,必然能收奇效。

河東鹽池收回之後,李潼便打算將畦戶進行重新分配,每三年進行榷賣招商。這一招商並不以錢帛進行交易,而是按照各地商賈參與官買的糧食數額進行覈計,通過商賈將民間的糧食收購到各地的官倉中,從而再給他們發放一個產鹽的畦戶資格。

同時河東的產鹽也不再散貨任銷,而是劃區包銷,一個區域內只允許幾戶分銷,從而制定一個相對統一的鹽價,將鹽稅直接並在鹽價中。

至於銷鹽的資格,則暫定以向都畿輸入的糧食數量爲標準,以此來刺激商賈們的運銷熱情。

所謂千里不販糴,糧食雖然是必要的生活物資,但卻並不屬於長距離運輸的大宗商品,再加上朝廷租庸調的稅收形式也讓民衆們沒有售賣糧食的強烈需求。

因此大糧商往往就是大地主,以劃片銷鹽刺激他們將家中儲糧向外輸送,對鄉土秩序也是一種管控方式。眼下朝廷還只是求糧救急,等到這一難關應付過去,未來便可以此爲基礎,逐漸加強鄉序管控。

眼下整個洛陽朝廷,都圍繞着錢糧籌措的大事來運作着。而在這忙碌的氛圍中,河北方面以告初捷,興兵作亂的相州刺史孫佺敗亡於太行山東麓的滏陽。

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打敗孫佺的並非黑齒常之所率領的冀北道大軍,竟然是本該待在河東潞州的王孝傑。

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316 鸞臺給事中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10 託事獻命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30 過平康款轡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240 少陵原逢故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321 來君珍重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321 來君珍重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294 門人遇襲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447 嵩陽道大總管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017 兄弟殊異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095 東宮舊人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169 酷吏授首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234 刑威如玩物0039 羅網常設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235 義伎捐金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175 索性以身相許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202 大唐帶貨王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133 太平歸邸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280 寶利行社0220 如意元年0220 如意元年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399 行驛命案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247 血脈的力量0176 倒黴的獨孤氏0287 靈前敲詐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439 踏破白馬寺
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41 遊戲鞠場,羣衆趨望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316 鸞臺給事中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110 託事獻命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230 過平康款轡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240 少陵原逢故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321 來君珍重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321 來君珍重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294 門人遇襲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447 嵩陽道大總管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017 兄弟殊異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095 東宮舊人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169 酷吏授首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234 刑威如玩物0039 羅網常設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93 殿下高潔,淺俗難蔽0235 義伎捐金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764 皇命驅使,殺賊有功0175 索性以身相許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202 大唐帶貨王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133 太平歸邸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280 寶利行社0220 如意元年0220 如意元年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399 行驛命案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247 血脈的力量0176 倒黴的獨孤氏0287 靈前敲詐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439 踏破白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