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

得知雍王抵達並使人來召見自己,喬知之自然頗爲興奮。興奮之餘又實在不忍見好友如此消沉,決定帶挈一把,引陳子昂去見雍王。

曲江池周邊今日羣衆聚集、品流複雜,喬知之也不敢將雍王至此的消息更作泄露,只是向衆友人告罪一聲,便強拉着陳子昂退席。倒也不是親疏對待,只是覺得眼下明顯陳子昂更需要提攜幫助,至於其他在場友人,也只能等雍王離開後再作解釋道歉。

陳子昂一身酒氣,被喬氏家人拉入舍內強行換衫,本來還有些抗拒,可在聽到喬知之解釋後,已是一臉呆滯驚容,片刻後纔開口道:“左司要引我去見雍王殿下?我能見雍王……”

喬知之聞言後點點頭,並笑着安慰陳子昂道:“雍王殿下雖然威震陝西、名動宇內,但私下與人交際溫和有禮,並不倚勢凌人,今次像是趁興閒遊曲江。伯玉也不必過分緊張,尋常應答,風采不折即可。雍王殿下雅重才士,李、蘇之流常爲座中賓客,對伯玉你的文名也有聞已久,長憾緣慳一面……”

講到這裡,他更湊上前低聲道:“神都判言,誠是傷人至深,但此境終究不是天中,能助伯玉你洗刷恥辱者,當世唯雍王殿下一人而已。一定要把握今次機會,可保滿身才氣不至於荒擲於野!”

陳子昂聽到這話卻有幾分不自信,整個人都陷入一種焦躁中,兩手頻作攥握,身體更不斷的在房間中徘徊遊走:“雍王殿下令譽傾世,文武各有所彰,於此尊者當面,誰人敢作自誇?往者所以自美,只因不見時之英雄……我、我實在沒有信心,不知能憑何邀得殿下賞識,恐要辜負左司美意……況神都已得惡名,即便捐用行臺,恐未得助事,便先惹謗言滋擾……”

陳子昂如此一副不自信的模樣,就連與之交情深厚的喬知之都是第一次見到,明顯在神都的遭遇對其信心摧殘至深。

喬知之一邊心中嘆息,一邊上前拉住陳子昂勸告道:“伯玉舊時豪壯,諸友自嘆不如,豈片言能折?若實在不能自饒,不如只作尋常文會。即便無有大得,但能近睹名王風采,也是一幸。”

陳子昂長長的吐出一口酒氣,然後纔有些不好意思的對喬知之說道:“如此失態,讓左司見笑了。”

喬知之見陳子昂恢復了幾分冷靜,才又笑道:“雍王殿下名高權重,只聞聲跡已經讓人心折,我每與對面交際,心懷也不失忐忑。伯玉你新失意神都,守此敬畏之心是好,若仍滿懷自矜、倨見王侯,我反而不敢輕易引你入見。”

“左司良言,伯玉深有受教。”

陳子昂又是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才退往屏風之後,冠帶整理整齊之後闊步行出,向喬知之示意現在可以出發了。

兩人行出小園,自有中軍甲兵引領護送,很快就來到了菡萏園裡。通過幾處崗哨之後,抵達了雍王所在閣樓下方。稍作通稟,自然有人下樓將他們引入樓上。

此時廳堂中,歌舞優雅。在跟李千里講完了青海王慕容忠的事情後,李潼纔有閒情欣賞伶樂,及見喬知之等兩人身影出現在門前,擺手示意歌舞暫停,伶人暫退。

“臣正居私邸與諸友閒聚,得聞殿下傳召,無暇細修儀表,匆匆來見,請恕簡陋。”

喬知之入前作禮,並笑語說道。

“打擾喬君燕居閒趣,奪你地主之誼,是我輕率了。”

說話間,李潼指了指側席李千里向喬知之介紹一下:“今日宗家德長鬱林王入京,恐我簡席禮慢,適聞喬君居邸,召來同樂。”

且不說喬知之又向李千里見禮,介紹完畢後,李潼視線則轉向與喬知之同行登樓的陳子昂。雖然喬知之還沒有當面介紹,但親衛們自然不會將身份不明之人隨便放入樓中,所以李潼與陳子昂雖然素未謀面,但已經知道其人身份。

“蜀人陳子昂,拜見雍王殿下,拜見鬱林大王。”

陳子昂登樓後還有幾分拘謹,入前垂首見禮。

喬知之這會兒也將視線轉回,又對雍王說道:“此前與殿下閒論時流,殿下偶有提及陳伯玉之名,恰伯玉今日在邸做客,所以冒昧斗膽爲殿下引見。”

李潼聞言後微笑着點點頭,擡手示意陳子昂免禮,並請二人入席,視線自然在陳子昂身上多作打量。

老實說,這第一面相見,李潼是不乏失望的。當代時流名人,他對陳子昂興趣可是不小的,可因爲種種因緣巧合的錯過,始終不得一見,已經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怨念,同時也是期待感大增。

可是今天這一見面,卻覺得陳子昂個人形象有些不符合他的期待。不說儀容端莊、高大魁梧,單單那份“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蒼茫氣質,似乎都有些欠缺。

陳子昂身高不及六尺,中等的身材,面相上略顯嚴肅,但眉間黯淡,使得整個人都隱隱籠罩在一股暮氣當中,實在看不出絲毫身爲文豪的氣概。

如果不是有喬知之在一邊作身份證明,哪怕當面見到,李潼都怕要錯以爲這是哪裡來的落第下僚,實在不像他多有惦記的富二代、大文豪。

不過李潼倒也不會以貌取人,更何況他也聽說了有關陳子昂的遭遇。

這種富二代千里做官可是不爲求財,更在意自身的政治抱負能否實現,結果在神都被皇帝李旦一言判了死刑,如果還能逢人就眉開眼笑、精神無比,那李潼反而要懷疑他大逆不道、視唐家功名爵祿爲糞土。

李千里對這兩人的到來並不怎麼在意,心裡還在盤算着歸都之後要怎麼勒索欺詐青海王慕容忠。他不只將此當作充實私囊的一個機會,更將之視作雍王對他的一次考驗。

雖然雍王並沒有明確表態要不要接受他的建議,但想必也是動了心,唯因彼此交情仍淺,仍不足以心腹相托的授計,所以安排這樣一樁任務給他,以此考察一下他的心意與能力。

他對此自然不敢怠慢,一通盤算下來,甚至將今次前來長安的使命都完全拋在腦後。就憑皇帝對他的刻薄,反正這錢就算討要回來,也不會分潤給他多少。

喬知之既然引見陳子昂,自然不會任由冷場,籍着剛纔的聲樂尾音,便主動將話題向文辭方面去引。雍王自是此道聖手,陳子昂也是當世豪筆,再加上喬知之這個老文青的暖場,自然不愁沒有話題。

“當世所推律聲,沈宋各自稱美。但世道公論,殿下雖於此着墨不多,但於此已是先達,若以工整擇篇,時流所出者,仍然無過《萬象》之辭!”

詩歌古已有之,唐詩之所以獨成一格,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律詩的出現。後世如何評價鑑賞且不說,有唐一代,律詩就是劃分今古的一個重要標誌。

沈佺期、宋之問對律詩的發展有定格之功,所以就算這二者詩名不如盛唐詩人在後世名氣那麼大,但只要論唐詩,這二者就不可忽略。

當然這是在沒有李潼這個掛逼的情況下,李潼來到這個世界數年之久,文賊也做過不少次,拋開詩歌意境文采不談,他的《萬象》曲辭所引明代臺閣體,簡直就是律詩公式化的作品。

聽到喬知之如此評價,李潼也只是淡淡一笑:“《萬象》之辭成於格律,亦囿於格律,或工於辭技,但仍遠不可稱以典範,文士遊戲而已。倒是陳伯玉《感遇》之篇,上承魏晉古義,一掃六朝靡態,或謂辭拙意晦,但唯此拙晦,四子所不及,氣象以論,承前啓後,一代先河。”

陳子昂本來懨懨於席,即便談到他所精擅的文辭領域,也只是勉強敷衍而已。

可是聽到雍王如此評價,陡自席中驚立而起,有些不敢相信的凝視雍王,眼眸中漸有神采迸出,片刻後俯身長嘆並作深拜:“能得殿下如此稱許謬讚,子昂感入肺腑!非爲貪命好譽,人間得於殿下,誠是大幸。縱離羣絕衆之徒,無患無立身之境!”

陳子昂之所以如此激動,自有其緣由。女皇好雕蟲,文士皆附之,陳子昂自然也在其列。

往年因一篇《諫靈駕入京書》而得幸於上,也爲今日際遇埋下了禍根。但拋開自身際遇不談,他的文才、詩才也是頗受爭議。

雖然的確是有一批文士如喬知之等,對他推崇有加。但是主流的文士羣體,對他的文風、詩風仍是接受度不高,認爲他是孤僻誇奇,本質上仍是鄙鄉不文之人。

此前他之所以表現的那麼消沉,就是當今皇帝“強辭孽才”這四個字,從做人到作文對他一概否定,可以說是完全剝奪了他生人至今的所有尊嚴,幾乎淪爲行屍走肉。

然而雍王對他如此崇高的評價,卻彷彿爲他這一軀殼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僅只是知己、知遇那麼簡單,簡直就是將他拯救於崩潰邊緣!

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327 南省氣象0120 諸用仰於國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38 洗劫武攸宜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097 壯力當賞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281 牡丹花下死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19 伴遊金吾衛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12 神都水深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30 百騎軍士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028 禁宮異兆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087 蓮生獻經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279 飛錢承兌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371 爲王先驅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040 內教坊伶人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050 太平公主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327 南省氣象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02 少王神都行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
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327 南省氣象0120 諸用仰於國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38 洗劫武攸宜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097 壯力當賞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281 牡丹花下死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19 伴遊金吾衛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309 無人如我待你好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158 親席乏人,王能補此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12 神都水深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30 百騎軍士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985 四十蔭授,科舉早達0028 禁宮異兆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087 蓮生獻經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279 飛錢承兌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371 爲王先驅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175 索性以身相許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520 關中帝宅,且鎮且撫0055 一人而敵一族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961 七廟六室,昭穆難序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040 內教坊伶人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050 太平公主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327 南省氣象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詔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102 少王神都行0964 王邸門高,俗流難入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