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

四月上旬,洛陽城西郊野旌旗招展,關西兩萬甲兵抵達都畿,這無疑給秩序已經逐漸恢復的洛陽城再次注入一劑強心針。

但這其實仍然是虛張聲勢,眼下距離李潼正式監國過去了僅僅十多天的時間,就算兩京之間聲令馳驛傳遞,大軍從聚集到開拔行軍也需要一個過程,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抵達洛陽。

所以趕到的這一路人馬,並不是從長安出發,而是此前留守途中潼關的李守禮與河東蒲州的黑齒常之部,即便是加上隨軍的力役僕伕,也僅僅只有一萬出頭。

不過俗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沿,哪怕是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大將,如果行伍駐營不合規令,也很難準確判斷一支大軍的具體數量。至於普通的民衆們無非看個熱鬧,人好多啊。

更何況,行臺究竟有多少人馬、軍隊調集行軍的效率如何,對洛陽時流來說也是難以細緻瞭解。所以李潼也就無懼被拆穿,明目張膽的說大話。

隨着新來的大軍次第有序的入駐城內城外的軍營中,南市刑場上便再次迎來了一個行刑的高峰期。

雖然李潼放棄了把事情搞大了來做的打算,但在此前幾日便也稍作鋪墊,削減了諸坊鹽米供給的份額,同時放棄了對兩市谷價的壓制,短短兩三天時間內,都畿谷價陡增,一度達到鬥米千錢的驚人價格。

所以當那些犯罪人員被押赴刑場、公佈罪狀後,南市那些觀刑者們對他們無不咬牙切齒的痛恨。一場殺戮後,原本被隱藏在都畿周邊的衆多贓物也陸續向城中運輸。一時間,整個洛陽城兵強馬壯且糧草充足的印象算是深入人心。

在這一場風波中,李潼沒有過多提及他姑姑、甚至在判詞中刻意抹去太平公主的參與痕跡,但太平公主府家臣被殺十幾員,甚至就連幾個小玩具都被直接砍了頭,也算是給出了一種強烈的暗示。

有時候,這種無言的警示甚至比明令禁止的宣稱還要有效,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平公主都會被朝臣們列作不可接觸的對象。畢竟公主再怎麼作死,有皇家血脈兜底,可被砍了的十幾個家奴,連基本的罪名都沒有,死的不明不白。

朝廷這一次力量激增,也終於將時勢推進到了下一步,不僅僅只是囿於河洛一地進行清洗或是重建。而這其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河東方面。

儘管李潼在監國伊始,朝廷便做出了針對河東最大人事問題的決定,那就是罷免相王嫡子李成器一應官爵,以嗣相王歸都服喪,扶柩前往關中。

但實際上誰也不會相信李成器就會乖乖服從朝廷的指令歸都,其人雖然還沒有正式的入主春宮,但身爲相王嫡長子,按照事態正常發展、繼嗣國統是理所當然。

可現在,不獨君父慘死於都畿,自身前程也被人雀佔鳩巢,一旦服從朝廷的安排,不獨大位無望,生死只怕都將不由自主,這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能忍受的。

更何況李成器還手握河東十萬大軍,就算他自身軟弱、不敢抗爭,軍中將領以及隨軍大臣們只怕也不會答應,所以河東方面必然會有一番波折。

不過有關李成器的安排,是太皇太后旨意,羣臣縱然隱覺不妥,當時那種情勢下,也實在不好出聲反駁。在一些人心裡,其實是希望繼續與河東方面接觸交涉,尋找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

之後這段時間裡,朝廷諸司雖然陸續恢復運作,但也只是埋頭做事,並沒有一個寬鬆的議政空間,對於河東問題具體該要如何解決,監國元嗣不談,也只能暫時擱置。

隨着關西大軍入援,特別是燕國公黑齒常之這樣戰功赫赫的大將入朝,羣臣一方面欣慰於朝廷的格局越來越穩,另一方面則就不免爲遠在幷州的嗣相王李成器擔心。

如果說在此之前,朝臣們對於監國元嗣的認知還不乏淺顯、模糊,但在共事這短短十幾天時間裡,他們各自對監國元嗣的行事風格可謂有了一個堪稱深刻的感受。

其行事作風之老辣、恩威獎懲之自如,特別是對羣情統合之迅速,實在是讓人驚歎有加。短短十幾天執政時間裡,上至朝堂、下至坊曲,都深深烙刻下自身的印記,相王長達數年身居寶位的統治影響幾乎蕩然無存。

羣臣明明都身在其中,但卻完全感受不到當中的漸變銜接,似乎僅僅只是一晃神,朝野局面就成了這個樣子,既讓他們倍感陌生,身處其中卻又感覺不到半分違和。

人事格局雖然變化迅速,但感情上的見異思遷則就沒有這麼快的轉變過來。

如果說羣臣此前擔心同室操戈會直接影響到社稷存亡,所以不得不相忍爲國、維護朝廷的正統所在,那麼現在他們則就單純的比較擔心嗣相王李成器了。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朝廷已經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並且已經具有了據河一戰的力量,而監國元嗣原本的關中底盤還沒有完全發動起來,已經給人一種不可撼動之感。

如果嗣相王李成器出於交涉談判的目的、拒絕朝廷的指令安排,希望能夠爭取到一個更加優渥的際遇。羣臣們擔心嗣相王可能自己都還沒想好要爭取什麼,便已經被朝廷給解決了。

所以當黑齒常之率軍入都後,在朝諸司主官們也難得停下案頭忙碌的事務,各擬奏章遞入政事堂,希望朝廷在解決河東問題上,能夠持寬大包容的態度,儘量不要付以刀兵。

這樣的羣聲表達,除了一部分出於對故主相王的回報之外,也不失大局考量的因素。

眼下朝廷秩序雖然已經恢復起來,但整個天下都還沒有撫定,河東只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即便是朝廷能夠摧枯拉朽的解決掉河東問題,姑且不論當中會產生多大的戰損,起碼會給其他地域重新入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當諸司奏章遞入政事堂後,李潼將這些奏章翻閱一遍,繼而便笑語道:“朝情人心已定,接下來是該要更作大計了。”

羣臣奏章或是情真意切、或是據理力爭,但無論怎樣的筆調、怎樣的態度,其背後顯示出來的心態就是,羣臣們已經覺得朝廷眼下已經具有了足夠的力量,能夠在河東問題上有更加從容的選擇。

這一次跟隨大軍入都的還有李元素、楊再思等諸員,既然入朝受職,自然也有揀閱這些奏章的權力。

他們對監國元嗣目下的力量自然瞭解更深,閱過幾篇奏章後,楊再思便忍不住感慨道:“殿下入都前,朝情局勢崩如散沙,區區旬日之內,衆情聚成一體。臣等受令之後既晝夜兼程,渴此匡輔之功,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啊!”

終究還是老部下拍起馬屁來聽着舒服,李潼聞言後呵呵一笑,繼而便正色道:“相公等俱政治大才,無需以危爲功,後續興治,仍需繼力。河東事宜該要如何解決,朝情已有趨示,想要罷干戈而寧紛爭,並不容易啊!”

講到這裡,他指着李元素說道:“此前才位簡用、缺員實多,尚書都省竟無主持,以至於省寺之間頗失協調。李相公居此統合時位,接下來是需要勞碌一番。”

李元素聞言後便點點頭,並未多說什麼,實際也沒有時間,入堂之後已經有幾大箱的尚書都省積事等着他接手處理了。

同樣列席的黑齒常之起身叉手道:“殿下用功以來,胸中深有成計,臣等唯伏領計策。臨事不敢表決,惟將士情遞告,諸營將士凡知殿下以元嗣而掌國機,無不歡欣鼓舞,渴於驅策!但有使令,絕不畏戰!”

李潼聽到這話,也是滿意的點點頭,東行問鼎本就是他鼓舞士氣的手段之一。唯有大權在握,纔有信心將關中十數萬甲伍拉出來威震天下。雖然眼下限於時間,仍然還需要虛張聲勢,但只要到了五月,他就真正的誰也不怕了!

“燕國公無需留步洛陽,短歇幾日即率三千甲渡河直赴懷州,駐守河陽!”

朝情局勢雖然越來越好,但外界形勢卻是急轉直下,此前限於通訊條件的約束,外界的變故還沒有第一時間反饋回來,但現在十幾天時間已經過去,外州的第一波反饋也已經入都。

講到這個問題,李潼神色也變得嚴峻起來:“北衙叛賊沙吒忠義渡河北走,入懷州襲殺州刺史張柬之,收懷州人物繼續北行。相州刺史孫佺亦於州境作反,欲跨太行以合河東。西軍五月才能真正抵都,在此之前,我要燕國公你嚴守河陽,不準一卒穿陘東入!”

“臣謹受命,必誓死以守河陽!”

黑齒常之聽到河北形勢已經如此嚴峻,頓時也是肅容說道,接着又略有遲疑道:“那河東方面……”

“河東之事本就難以常情化解,朝廷也會即刻進行解決。”

李潼講到這裡,又充滿信心的笑語道:“西疆蕃國大賊尚且飲恨海東,國中區區幾員跳樑小醜,亦不足爲慮!”

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55 大河漕幫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050 太平公主0287 靈前敲詐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34 狄公滿腹荊棘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067 協律頌今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081 少王險計0227 名馬梨花落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043 進學內文學館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295 無妄之災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212 獨不見,自惶恐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46 白刃不相饒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224 名寺可藏重兵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240 少陵原逢故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105 人間滋味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121 徐敬真引誣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371 爲王先驅0060 唯望生,不望死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253 勿謂新王不死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327 南省氣象0050 太平公主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117 權門惡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005 再愛我一次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
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443 軍器難竊,武庫可奪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55 大河漕幫0140 豪氣干雲傅主簿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050 太平公主0287 靈前敲詐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34 狄公滿腹荊棘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067 協律頌今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081 少王險計0227 名馬梨花落0149 舊事再起波瀾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043 進學內文學館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295 無妄之災0754 權勢之內,概不容情0212 獨不見,自惶恐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46 白刃不相饒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224 名寺可藏重兵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240 少陵原逢故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105 人間滋味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121 徐敬真引誣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371 爲王先驅0060 唯望生,不望死0836 長安百姓,競備佳節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253 勿謂新王不死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327 南省氣象0050 太平公主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117 權門惡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軍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005 再愛我一次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