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

葉阿黎這一番投獻的舉動,讓接下來宴會的氛圍變得歡快中又透出一些古怪。

歡快主要是武攸宜在那裡積極的暖場,只要有雍王在場,他便沒有什麼矜持和架子可言,甚至主動入場與衆伶人們唱跳起了一些雍王舊作。

這也讓在場其他人放下了架子,李潼甚至都操弄幾種樂器,領銜衆人演奏了幾曲,也算是繁忙的公務之餘一點難得的恣意消遣。

至於古怪,那就深刻得多了。在場賓客,男女俱有,各自身份格局不同,也都從剛纔發生的事情當中各生感悟。

行臺的官佐們通過雍王接受蕃國公主投獻一事,意識到雍王殿下在處理番邦蠻夷的問題上,迫切需要更大的自主權,以至於都不再怎麼關注朝廷的看法。

可以想見,未來的大行臺在這方面的政令措施必然會更加的強硬有力。拋開諸邊蠻夷對此是何態度,大行臺與朝廷之間的矛盾也必會因此而變得更加深刻。

對於這一點,幾名行臺官佐們心中既不乏憂慮,同樣也有着隱隱的期待。朝廷雖然格外開恩、特加殊榮,讓雍王正式的分陝而治,但對大行臺的態度卻遠談不上友好。

此前大行臺初創,人事繁蕪、沒有頭緒。面對朝廷在方方面面的掣肘與壓制,都沒有足夠的精力與勢力去應對。

可現在,行臺政務局面已經基本理順,內外軍事結構也已成雛形,雍王終究沒有讓追隨他的人失望,即刻便通過這樣一件事向世道人衆表示,他仍然是鬥志昂揚。

男人們考慮的是朝情大勢的影響,在場一些命婦們感想則就更加的細膩複雜。

雖然那蕃國公主口口聲聲無涉私情,但雍王權勢、風采如此,憑心而論,如此人物當於面前,世間有什麼樣的年輕女子不會動心?

雍王回鎮長安後,隨着青海大勝,關內情勢越發穩定,下半年以來,遷居於長安的官宦人家陡增。

拋開男人們對大行臺統治的信心與熱切,婦人們則敏銳感覺到長安城中年輕女子越來越多,以至於兩市脂粉價格都逐日上漲,雍王坊居外的長街上,常有花枝招展,香風陣陣。意圖如何,不言自喻。

其實對一些恪守禮法的大戶命婦來說,她們對雍王的擇偶標準真是不怎麼感冒。

仍然留守神都、出身中原名門的王妃鄭氏且不說,如今追隨在長安王邸的兩位女眷,唐孺人只是關中小戶出身,楊孺人則更加寒酸,竟然是蜀中商戶的出身。

儘管兩位孺人各有姿容動人之處,但這出身明顯是不能讓人敬重起來。這也顯示出雍王門風微墮,不夠嚴謹,是一個貪戀表象的好色之徒。

如果說兩位孺人出身不高,但起碼還是真真正正的唐人。但現在就連這樣一個出身蠻夷之地的蕃女都對雍王熾念流露,這就讓諸命婦們有些接受不了。

雍王雖然小節不持,但如此名望、勢力與風采,那也是瑕不遮瑜,引人傾慕。即便內庭虛席待充,自有唐家女子殷切盼望,豈容番邦外者妄作貪求!

所以接下來的宴會氛圍雖然歡快熱烈,但此間的主人、番邦公主葉阿黎卻倍遭冷遇。男人們關注點在雍王,同樣也不便與這位公主熱絡攀談。

至於婦人們,則就是明顯的排斥與孤立了,全都聚在兩位孺人席側,談論着各種兩京風尚與權門軼事,對那蕃國公主全不理會。

宴會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蕃國公主孤身在京,家無男丁主持招待,也不好竟夜叨擾。隨着雍王起身表態歸邸,宴會便也進了尾聲。

臨走前,李潼又問了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並安排一名西大內內常侍暫領公主家相。

當然不是楊緒,這老小子就是一個典型的小人,心思咋多、失於尺度,真要讓他留在這裡,憑這蕃國公主的心機手段,轉天可能會連西大內宮苑格局路徑都打聽的清清楚楚。

同時,李潼也示意蕃國公主擇日前往行臺,正式討論一下其封邑處置措施問題。他雖然私人接受了這位公主的投獻,但也並不能真的以家臣視之,一些後計問題,仍然需要行臺跟進處理。

不過李潼針對蕃國東域的設想,是有着很濃厚的個人風格,行臺官佐們未必能夠完全領會認可,所以真正實施起來,仍然需要這位蕃國公主大力配合。

送走了雍王殿下並一衆賓客後,葉阿黎返回了邸中,人散席空,華貴的廳堂中不免寂寥。她在廳堂門口站了片刻,見到僕役們正在忙碌的收拾殘席,便也不再入內,徑往居室而去。

整座府邸,風格以奢華爲主,居室也同樣如此。只是相對於中堂的貴氣逼人,居室的陳設要更加內斂,器物並沒有太多的珠光寶氣,但無論材質還是工藝也都是珍惜異常、匠心滿滿。

沒有了外人在場,居室中唯幾員葉阿黎從蕃國攜來的心腹隨員,葉阿黎也終於完全放開了心防,縱身撲臥於香榻軟衾上,長長的伸了一個懶腰,然後才用蕃語感嘆道:“今日經歷諸多,才明白大論欽陵爲什麼對唐國生涯念念不忘。這樣的起居,這樣的享用,纔是世間貴人真正的處境啊!”

站立榻前的女將軍也忍不住感慨道:“唐國的這些貴人們,也不必操心牧莊裡牛羊膘肥毛短,無事之際怕是整天都在思索該要怎麼巧用人間物料。”

葉阿黎聞言後哈哈一笑,並點頭道:“這話說的不差,一路途行所言,唐國境中沃土綿延,生民鄉邑聚居,更有長安這種聚戶十萬餘的雄大都邑,只要掌權治世者不是昏聵蠢人,田畝恆有所出,勞力恆有所用,又能有什麼生機困難?

更不要說中國土地所傳不只唐國一代,王朝或有興衰,但禮儀法規卻能長久傳承下來,又怎麼是我國乍興能比擬上的?悉多野家領國短年,已經不能遏止國中的各種紛爭,若是往年還可以託幸於廕庇,小心求活。但如今四邊都知我國秉性兇悍,一旦唐國掌權是雄才之主,便不會再容忍我國優居高原之上。”

“主上對唐國似乎也高看了一些,其國富足不假,但我國發跡於艱難,人力兇悍能用。只憑大論欽陵一人,便幾敗唐國。大論青海戰敗,只是因爲國中分兵不援,否則勝負還是難測。”

女將軍對本國還是頗有認同感,聽到主人盛讚唐國,卻將本國貶低得一無是處,還是忍不住反駁道。

葉阿黎聞言後又是一笑,嘆息道:“桑姆你只道大論勢弱而敗,難道唐國不是如此?他國中權位更迭,這位雍王殿下所領的也僅僅只是帝國一隅罷了。唐國還有更加廣闊的河北、中原、江南與嶺南,這些方面人物之力也都沒有投用青海啊。更何況,雍王在於大論交戰之前,同樣也分兵去攻漠北的突厥,一樣都是大勝……”

聽到主人歷數種種,女將軍無從反駁,她對唐語並不精通,入唐多時也如耳聾口啞,對唐國的瞭解實在不深。

不過聽到主人言必稱雍王,女將軍還是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開口悶聲道:“主上今天宴席上,是要把封邑、領民全都獻給唐國的雍王?東域雖然不是主家固有的世領,但也是用葉茹換來,主上就這樣獻給外人,子孫何以爲家?

往年主上在國中那麼剛強,樹敵頗多,甚至被逼得在國中不能立足,不就是爲的要保家業不被人侵奪?怎麼眼下到了唐國,不待旁人索要,反倒主動贈送給別人?”

女將軍講到這裡便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那唐國確是樣貌出衆,遠勝國中青年,待主上也和氣有禮。可、可他終究是一個外人,是唐國萬衆追捧的大王,即便有一時的情歡,也絕不會長久的專情包庇主上。他今日來訪,還攜了兩位娘子,樣貌也、也都不差主上多少……那些唐人的貴婦,她們待主上是什麼態度?唐人、從心底裡就是瞧不起咱們蠻夷,主上就算領邑捐獻,又能守得幾分好?”

這位女將軍一旦打開話頭,便講得滔滔不絕,可見這番話在心中也是積壓多時。

葉阿黎聽其一通言語,一時間也是默然良久,眉眼間也稍露悽楚之態,好一會兒後才低聲道:“桑姆你說的這些,我又怎麼會不懂?見到那位雍王殿下,我真從心底覺得,若此生需擇一配偶,這必是當然之選。但且不說我只是一個蠻夷之種,單單家門那份殘忍的倫情,我又有什麼資格、有什麼臉面去向這樣的人物自獻?

國中封我東域,本就不存善心,不要說贊普、大論不能容我,只怕我那母親也難以忍受我割取她的孫波。就算不獻,單憑我能守住東域幾時?我不與國中人家交涉,是因爲我所有的還要遠勝過他們,他們一旦有了佔有的希望,就一定會用力竊奪、加害於我。

但唐國富領四極,我所有的在這位雍王殿下看來,其實不算緊要。國人是野中的兇徒,爲了一頭羔羊就能拔刀殺人。可圈廄牛馬成羣的牧莊主人,丟了一匹犛牛甚至都懶得尋找。我託獻給雍王殿下,纔能有更多的從容。至於說私情的心意,我自知不配,甚至就算那位雍王有意,都要自慚躲避,更何況這本就不會……”

女將軍本以爲自家主上心智被迷惑,所以作此勸言,可是聽到葉阿黎這番回答後,又忍不住頓足道:“主上如何不配?那唐王再如何出色,總也是人間人物,只要是人間人物,我家主上就配得上!”

葉阿黎聽到這話又是一樂,修長體態側臥榻上,又忍不住幽幽一嘆:“唐國不可輕入,我如今能體會大論心態,大凡對自己有所要求,既見人間至美,絕不再屈意就次。此方水土養人,桑姆你要好好保養,我也只與你相守終老了。”

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202 大唐帶貨王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13 王的起居日常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77 永昌元年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278 鉅富驚人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080 豬狗之才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113 荒園生妖異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191 少王竟知有我0184 洛陽女兒行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031 不是一路人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040 內教坊伶人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330 給事真幹才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130 少王邪才妖異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12 獨不見,自惶恐0360 祖孫情深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047 向陽而行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032 君子滿朝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047 向陽而行
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202 大唐帶貨王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013 王的起居日常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007 釋奠禮成,齒胄爲繼0849 昭德有力,驪山伴駕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77 永昌元年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278 鉅富驚人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080 豬狗之才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113 荒園生妖異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191 少王竟知有我0184 洛陽女兒行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031 不是一路人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040 內教坊伶人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330 給事真幹才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933 半生功業,壯極青海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130 少王邪才妖異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212 獨不見,自惶恐0360 祖孫情深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978 封衙鎖庫,勾檢察奸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706 家賊國賊,插標之徒0047 向陽而行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032 君子滿朝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047 向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