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

眼見自己幾句評價,竟讓陳子昂反應如此激烈,李潼也感受到其人那股強烈的想要獲得認同的心情。

這也難怪,拋開眼下的政治際遇不談,陳子昂在整個唐代文學史上雖然具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一地位卻並不是在他有生之年確立的。

一個人牛逼不牛逼,自己說了並不算。初唐這個文化氛圍,詩則推崇沈宋,文則以蘇李稱雄。跟這些主流文人相比,陳子昂則更像一個遊離於主流圈子之外的邊緣人士,所能獲得的也僅僅只是小圈子的認可。

單單拿詩來說,陳子昂三十八首《感遇》詩,在整個初唐詩壇,可以說是獨一份的存在。正如李潼所言,其辭深邃古拙,換一句話說就是寫的實在不夠漂亮,雖然傳世度不高,但卻將初唐詩歌的題材、風格與意境大大擴展。

初唐詩風深承齊樑競繁巧豔,幾無風骨可誇,以初唐四子爲首的初唐詩人們雖然各有探索,但走的都不如陳子昂這個四川佬遠。或者說陳子昂從啓蒙受業伊始,便不是在主流文化圈子中完成,所以其人一出,登時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如果對初唐詩文略有涉獵,可以明顯感覺到,陳子昂簡直就是詩文領域中的一個獨行俠客,憑其一身才情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其詩啓李杜,文發韓柳,李潼稱其一代先河也的確不是過譽。

李潼這個大文賊欺世盜名,於當世已經頗受推崇,與時下文化圈子也都有着密切的互動。李嶠、沈佺期都是他的舊友,蘇味道更直接掛職行臺。至於盛唐所推崇燕許大手筆的張說,這小滑頭更是仗着擅搞交際,在他門下出出入入。

即便如此,他對陳子昂的期待感仍然不減,只因爲陳子昂的確是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陳子昂詩文字裡行間都有一種豪縱的開創氣象,這是旁人所不及的。

只不過,這種風格、這種性格,未必能夠獲得統治者的認可。李潼還記得,甚至就連將陳子昂賞識提拔起來的武則天,當年李潼想要將陳子昂召入府內,他奶奶對陳子昂的評價是蜀人好奮聲、不堪爲賓友。

如今李潼自己當家做主,用人選士自然少了許多顧忌。但其實就連他自己,對陳子昂的欣賞也止於個人的情感,並不會因愛其詩文,便授其機樞。

喬知之見雍王對陳子昂評價如此正面,賞識之情溢於言表,心中也爲好友感到高興,便又連忙說道:“陳伯玉所稱者,不惟詩文,於政於事,亦頗削刻之見。舊年同袍戎行,軍機涉獵,或無大器之跡可稱,但伏而受用,於事無虧。”

李潼聞言後點點頭,但還是說道:“陳伯玉因言獲罪,甚是可惜。但行臺佈政於陝西,亦非化外之邦國。雖有拾遺補闕之責任,但徵牧之使,亦不敢悖於皇命。”

陳子昂聞言後俯首再拜:“子昂才、性孤僻,無雅正以稱。能得殿下片言勉勵,感恩肺腑。不敢恃此錯幸,反陷殿下不義之中。能得片瓦容此五尺之身,官爵不敢期於懷內。”

神都皇帝陛下對陳子昂的判詞實在是太嚴重,以至於到了羣衆側目的程度,以至於李潼也不得不稍存忌諱。眼下彼此人物雖然並不流通,但朝廷也沒有合適的藉口禁絕民間的往來。

可如果李潼無顧皇帝對陳子昂的指摘而大用其人,這就是在公然挑釁。只憑這一點,原本朝廷許多不能公開去做的圍堵之計,都可以直接宣令以禁,乃至於直接插手行臺的人事任命。

這樣的風險,李潼自然不會去冒,聽到陳子昂如此表態,也讓他頗感滿意,於是便又笑語道:“唐家立業以雄壯,宇內四極,豈不容一二才異之士。若確有捐用之意,擇日將行歷遞給行臺,以供錄取。”

陳子昂聞言後又是大喜,連連叩謝雍王殿下知遇解厄之恩。

談完了這一樁事情,接下來氛圍更融洽許多,不知不覺,天色漸晚。

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李潼基本上不會留宿於外,眼見天色不早,於席中向李千里稍作致歉,並安排喬知之接下來幾天時間負責招待其人,然後便起身告辭。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在喬知之的安排之下,李千里的日程自被安排的滿滿的,或在曲江池觀戲,或在平康坊聽曲,頗有一種樂不思歸的狀態。

陝西道諸州縣貢賦,絕對是一筆數量龐大的財貨,朝廷念念不忘的遣人催討,自然不可能只使李千里一人。可李千里在行臺安排下每天在長安城中悠遊快活,完全將這件事拋在了腦後,那些隨從屬官們幾乎都找不到他。

正使不問正事,就算那些屬官們與行臺接洽商談,可想而知行臺對此是什麼態度,無非極盡敷衍,甚至連正經的職事官他們都見不到,貢賦補運之事自然更加的無從談起。

如果完不成朝廷所交代的任務,這些人歸都後自然要遭到訓斥乃至於貶謫。

李千里對此自然有恃無恐,他如今在朝中的遭遇可謂是跌進了谷底,幾乎沒有什麼下降的空間,否則不至於剛一入京便向永王獻計迎回廬陵王。就算這一次無功而返,大不了繼續養閒都中。

皇帝如今優待宗親以示恩德,李千里在宗中血緣親近,只要不是有什麼確鑿的謀逆大罪,皇帝也不方便直接加他嚴懲。如今他跟雍王搭上了線,則就更加的混不吝,東都不容那就住西京,多大點事。

李千里有破罐子破摔的底氣,但那些跟隨他前來西京的官佐們則沒有。

皇帝還未出宮的時候,素以仁恕而見稱,可是隨着其人履極掌權,行事則大悖於前聲。

最顯著就是前宰相李昭德、魏元忠等老臣的遭遇,而在清洗與雍王有關聯的官員時,所表現出來的君心決絕更是令人凜然生畏。大量官員無故遭貶,反倒是武週一朝本有酷吏之名的徐俊臣之流,卻仍然能享恩用。

可以想見,他們這一次無功而返,往小了說,朝廷會訓斥他們辦事不利,往大了說,可能就要懷疑他們與行臺暗通款曲、合謀敷衍朝廷,甚至於要往洛陽推院走上一遭。

因此,這些人心中焦灼可想而知。

不過,無論這些人心情如何,行臺做事自有章程,也不會對他們各自前程安危有什麼體恤關照。

上巳節後,李潼專程抽出一天的時間來接待李千里,之後便又返回行臺忙碌政務。眼下行臺除了基本的軍政事務之外,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儘可能多的招攬錄用從神都來到長安的士人。

如今行臺雖然框架完備,但在人才方面自然是多多益善。特別去年的冬集銓選,朝廷並沒有將陝西道諸州縣闕員納入銓選補充的名單中來。

這也並非朝廷小氣,只是爲了避免因此再跟行臺產生衆多人事糾紛,畢竟銓選前夕,皇太后伸了伸腿,使得朝野震盪警惕,實在不想因此再橫生枝節。

行臺的人事權雖然因此大漲,但相應的人才選錄途徑卻難以匹配,沒有一個大的提升。

而且陝西道所轄諸州縣,民情複雜,當中還存在着許多邊州,凡所錄用使任官員,才能上的要求就更高,不唯政治。真要遇到外敵入寇,或是胡民譁噪鬧事,甚至還需要披甲作戰。

眼下陝西道諸州縣官員缺額已經達到百數之多,而且未來行臺還要逐步的將一些羈縻州府加以取締,設立正式的州縣進行編戶管轄,人才缺口已經極大,人才儲備同樣要求不低。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以來,李潼包括一些行臺大員,最近也都在就此進行討論。行臺並不像朝廷,擁有完整的吏選章程與機構,也沒有科舉這種選才大計可以大規模的補充新鮮血液。僅憑徵辟與在事職官各自推薦,是遠遠不足以彌補這一缺口。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從神都到長安的落第選舉人是不少。但這當中有多少人有意加入行臺,有此意向的人才能又如何評判,這都讓人大感頭疼。

想要大規模錄取合格的人才,考試是最公平也最能服衆的一種方式。雖然朝廷針對選人有銓選,針對舉人有科舉,而且還有針對所有士人的制舉。不過行臺在這方面也不是沒有漏洞可取,無非另擬名目而已。

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是,究竟有多少人有意向參加行臺所舉行的選才考試?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想要搞清楚卻很複雜,並不是說我到了長安就一定有加入行臺的想法。

如果行臺貿然舉行選試,參選的人數卻不如預期,一則選出來的人才水平沒有保證,一旦輕率使任,就是累人累己。

二則直接顯示出來行臺在士人羣體中的認同度是高還是低,如果參選人數太少,士心向悖清晰可見,這會給行臺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會讓朝廷在處理行臺事情上更加的不留餘地。

所以李潼這段時間與僚佐們討論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在不露聲色的情況下進行一次民調,或者通過一些事件加強士人對行臺的認同感,心裡有底,然後再舉行一次選士。

本來陳子昂文名不低,際遇離奇,但卻因爲太離奇了,反而不好作爲一個雍王愛才的標榜加以宣傳。

這一天清晨,李潼在親兵們拱從下離開王邸、返回行臺。可是在經過戶部官署的時候,道左突然衝出一人,直向他們一行而來。

“來人止步!”

貼身拱從的親衛郭達眼見來人是個生面孔,抽刀怒喝,其餘親衛也各自亮刃,將雍王團團保護起來。

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13 王的起居日常0350 艱難皇嗣0014 一窩小雞崽兒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029 李氏爲上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224 名寺可藏重兵0107 坊居閒趣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7 搶位政事堂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070 頌聖臺閣體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90 懼親如仇0073 春江花月夜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50 俱入彀中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099 宰相危矣0095 東宮舊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107 坊居閒趣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003 前途堪憂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238 洗劫武攸宜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020 願此心同我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53 勿謂新王不死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
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013 王的起居日常0350 艱難皇嗣0014 一窩小雞崽兒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029 李氏爲上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224 名寺可藏重兵0107 坊居閒趣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373 君恩浩大,九死難報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457 手中有劍,可斬兇惡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7 搶位政事堂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070 頌聖臺閣體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290 懼親如仇0073 春江花月夜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150 俱入彀中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099 宰相危矣0095 東宮舊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107 坊居閒趣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298 坐地抽利,更勝劫掠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003 前途堪憂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238 洗劫武攸宜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020 願此心同我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53 勿謂新王不死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