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

蕃國公主如此舉動,倒讓李潼忍不住愣了一愣。

番邦君主、豪酋向大唐進獻版籍以表示臣服效忠,這是常有的事情。而大唐也不會真的接受他們的版圖與籍口,無非優加撫慰、賞賜奉命,以維持一個羈縻秩序而已。

但即便是這樣,那也是直接需要與大唐朝廷進行對話,更或者向大行臺遞書也可。但也絕對不存在於這樣的私下場合裡,單獨向某一人獻表效忠。

所以李潼也並沒有第一時間接過那蕃國公主兩手奉於眼前的版籍,而是擺手笑語道:“今日等邸,只爲告賀公主喬遷之喜。餘者公事,來日自有行臺官吏與公主進行接洽。”

他以爲這蕃國公主並不清楚相關的禮規問題,所以才做出這樣稍顯冒失的舉動,因此便稍加點撥。

葉阿黎眉眼未施黛青,仍是稍顯張揚的細眉,深跪席前,揚起一張明豔嬌美而又不失英氣的俏臉,這畫面落在何人眼中,都不免讓人怦然心動,自豪之餘更不免急欲將之悉心呵護。

“葉黎雖入國短時,但大唐禮令也略有所知,情知此請不合規制。但今日所獻,也並非邀求名位,只是深感殿下恩恤厚重,苦困無有報答。蕃女身有,無可稱珍,唯此一樁、可堪表獻。”

葉阿黎又頓首凝聲道:“大唐雖天中雄國,威加諸夷。但蕃女久居蠻土,於國朝恩威無感。今所以奮身入唐,全因殿下恩威招撫,此情郭參軍亦可爲證。

大唐雖雄壯,但蕃女能感恩威者,殿下一人而已,更不知朝廷人物氣象如何。臨此陌生人間,求歡於新,不如託命於舊。今日席中作此表獻,自此之後,凡殿下王命所指,俱葉黎此身並領邑部曲性命所用!”

蕃國公主如此一通表態,自令滿堂羣衆驚訝,至於其言辭提及的郭元振,本是身形魁梧,但此時坐在席中,大半身軀沒於案下,以至於肩與案齊。

至於與雍王並席落座的兩位孺人,唐靈舒暗裡戳了戳楊麗腰肢,轉頭對她無聲作言道:“奇貨可居……”

楊麗則眨眨眼,擡手握了握唐靈舒袖裡的犀角小刀,視線又掃了一眼深跪殿下席前的蕃國公主,同樣低聲耳語道:“恐是我見猶憐……”

且不說這兩人耳語以及在場旁人感想如何,武攸宜瞪大眼專注的打量一下雍王殿下神情,見殿下眉頭微蹙、一臉沉吟的表情,便當先起身、入前拜道:“殿下宗家名器,恩威隆於此世,唐祚存續已仰殿下先功,如今更播威蕃遠,使諸夷感義來投,此誠宇內衆望所歸。名王大器,何不可容!”

武攸宜語調稍顯誇張,但也讓堂內衆人各自醒覺,紛紛開口附和。

李潼這會兒之所以沉默,心中所想還不是要不要接受蕃國公主投獻的問題,而是由此聯想到未來的行臺在處理番邦問題上,究竟該採用怎樣的態度。

陝西道大行臺所轄境域,所覆及的蕃胡領域着實不少。無論隴右、河朔還是西域,都存在着大量的胡虜部落與邦國。

這其中,一些羈縻州府還倒好辦,大行臺本就有統管他們的權力,而且在態度和手段上較之朝廷還要更加強硬與細緻。

但是除了這些羈縻州府,還有一些邦國,本身仍然具有不弱的獨立性,其國君仍受大唐朝廷的冊授以領掌其民。這一類的邦國君主,大行臺對之管束力就要小得多。

畢竟他們各自王爵是直接受朝廷所冊封,大行臺並沒有權力予以調整或者直接廢除,甚至就連對他們各自人身、財產進行懲戒都不乏顧慮,需要上表朝廷。

如此就造成了這些番邦君主的有恃無恐,對大行臺政令不夠順服,或是陽奉陰違,乃至於公然牴觸。畢竟大行臺本身沒有權利管轄他們,他們聽不聽從大行臺的號令,就憑他們各自是否自覺,能不能夠正視雍王恩威。

像是此前不久,李潼着令寄居靈州的吐谷渾遺民準備回遷青海,配合隴右唐軍爲繼續收復青海的軍事行動。這其中的重點自然就是吐谷渾王氏,這一代的青海王慕容忠。

但就在河朔總管契苾明將這一指令傳達給對方的時候,青海王慕容忠非但不遵命令,反而直接從其所部安樂州逃走,繞道河東去往神都,據說還在朝堂上對雍王跋扈一通控訴。

且不說收不收拾慕容忠的問題,單單這件事情發生,就讓行臺在河朔方面搞得有些灰頭土臉。其中一些胡部酋首也以慕容忠爲榜樣,對於行臺過於強硬、侵害到他們各自利益的指令配合度都不高。

面對這一情況,契苾明也不敢一味的強硬逼迫。雖然此前突厥可汗默啜大敗之後遁回漠南,據說已經再次返回了南牙黑沙城,短期內對河曲不成威脅。

但河曲之間胡情複雜,在行臺眼下並無充足兵力備戰的情況,還是不宜貿然做什麼強硬指令,所以原本一些已經有所計劃的調整,也不得不暫停實施。

因爲青海王慕容忠一人的抗命出逃,使得行臺在河曲方面略顯被動。儘管李潼心裡也因此惱怒不已,就當慕容忠這人已經死了,哪怕還活着,只要再敢進入行臺控制區域,也一定要弄死這個傢伙。

可問題是慕容忠沒有死,而且還在神都活得很滋潤,雖然行臺措辭嚴厲的上書朝廷要嚴懲慕容忠,但朝廷對此還未有正式迴應,想必也不會有什麼正式的迴應。

沒有了慕容忠這個吐谷渾王作爲配合,行臺眼下能調用的唯隴右諸州所分散的吐谷渾遺民,而且由於沒有青海王這個正式的王命配合,也讓許多計劃都存波折。

除了內逃的慕容忠之外,在別的方面朝廷也略存針對的意思。比如說在去年神都政變當中,配合李潼奪取北門的左羽林大將軍麴崇裕,此前病重不治而死。

麴崇裕是高昌國王裔,入唐後襲領交河郡王爵,其人既死,按理來說應該是由其嗣子襲爵。但如今大半年時間已經過去,朝廷對此仍然沒有給予正式的封授。

當然也不好就此就判斷是因爲麴崇裕與雍王親厚的關係,朝廷便刻意爲難,畢竟麴崇裕本身在武周代唐的過程中所充當的角色就不甚光彩,對李唐宗室友好度不高。如今唐業再興,難免是要面對一個秋後算賬的問題。

但李潼所不忿還在於,當他自隴右返回,麴崇裕妻兒登門哭訴時、他也上表朝廷就此發聲,但朝廷對他的表奏同樣不甚看重,只回復朝廷處事自有章程原則,雍王專事行臺事宜就好,直接就暗指他多管閒事。

朝廷在這方面非但不予配合,反而還隱有針鋒相對的味道,給李潼造成的困擾還是不小的。像他的老朋友高句麗遺民們,對此就憂慮不已,以泉男產爲首的高句麗貴族們就幾次表示,希望他們能夠轉赴長安,直接進入行臺任事。

李潼對此還沒有回覆,因爲考慮到幾年後東北或許多事,特別契丹人反叛的問題,還是需要用到這些高句麗遺民力量的。他跟朝廷不對付是一方面,但也不能真的釜底抽薪,讓朝廷沒有足夠的力量應變,任由契丹人禍亂整個河北。

這些困境,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行臺不具備大義,在一些番情處理方面,既不能盡付武力,本身所具有的限制又頗多,一些問題的處理上難免就顧此失彼。

眼前這蕃國公主葉黎直接表態要將封領獻給雍王而非朝廷,若排除其人受蕃國權貴指使、以此挑撥自己與朝廷鬥法這一可能,對李潼而言倒是一個頗爲難得的聲援。

李潼也明白,如果他眼下接受了這蕃國公主的投獻,那麼接下來就不是他要向朝廷耍窮橫的問題了,而是朝廷要直接找他的麻煩,這位蕃國公主雖然身份有點水,但畢竟也是蕃國王命承認的公主。

如果李潼邁過朝廷,私自接受其人投獻,那可是要比娶了這位公主還要惡性的事件。

行臺與朝廷不睦是不假,可等閒時節,李潼還是不想因番邦外力去直接挑釁朝廷權威,他甚至頗爲反感大唐體制之外的力量干涉他與朝廷的糾紛。

但也不得不說,這蕃女選擇的時機很巧妙,起碼眼下的李潼是需要讓朝廷感受一下他在番邦羣體中的恩威之著。

慕容忠眼裡沒有行臺,所以受到你們的包庇。現在老子就要直接收留一個目無朝廷,眼裡只有雍王的蕃國公主。若朝廷還要對慕容忠繼續包庇,那也就不要怪我讓西面朝貢絕跡,統統都做我的家奴!

“公主盛情相許,我若拘禮不允,反傷此番遠奔來投的情義。封邑公主自領,但蕃國東域禍福安危,則我與公主共擔。彼鄉人衆,無需彷徨前程生機,行臺施政治民,自是無分內外彼此。”

一念及此,李潼擡手接過蕃國公主兩手奉上的版籍,並對之後如何兼併與經營這一份領地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這蕃國公主新入長安,未必能對行臺與朝廷之間的糾紛深入瞭解,但此番投效的舉動,也確顯示出其人擁有頗爲敏銳的直覺。這更讓李潼堅定了要將其人久系國中的打算,他自不會一番辛苦勞計,只爲他人作嫁衣。

0263 娘子隨戲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17 尚方少監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84 禍水東引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03 奔跑的大王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07 南望老人星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217 西京可守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289 竇七入彀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343 女人的報復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047 向陽而行0016 大唐潑婦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063 明月暫未有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96 通泉縣大街痞0116 不是聶隱娘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043 進學內文學館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71 爲王先驅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084 具位庸臣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08 等你長大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258 曲江盛會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059 生人探幽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12 神都水深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17 西京可守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221 窺望河西0278 鉅富驚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086 曲樂動人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
0263 娘子隨戲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317 尚方少監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84 禍水東引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596 霸業成敗,功在土渾0203 奔跑的大王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307 南望老人星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217 西京可守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289 竇七入彀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343 女人的報復0157 女主居陽,山變爲災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047 向陽而行0016 大唐潑婦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063 明月暫未有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96 通泉縣大街痞0116 不是聶隱娘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043 進學內文學館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371 爲王先驅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084 具位庸臣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108 等你長大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258 曲江盛會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059 生人探幽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112 神都水深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217 西京可守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221 窺望河西0278 鉅富驚人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086 曲樂動人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97 海西伏俟,大論欽陵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