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 不是一路人

李潼真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到,那個隱在暗處、有膽量在武則天眼皮底下搞小動作的人,居然是一個黑二代。

不過想想也屬正常,幾年前徐敬業揚州作亂,聲勢鬧得不小,但卻很快被撲滅。

自此之後,即便還有什麼權貴人家對李唐宗室心存同情,也很少再有膽量敢於弄險。

像是眼下作亂的李唐宗王結局就是一個證明,基本上就是越王李貞父子倆的一場作死自嗨,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實力人物的相應。

如果這個郭達所陳身世是真的,還真不排除其人有膽量弄險的可能。

小人物不乏大夢想,就在垂拱三年也就是去年,還有弘農人楊初成詐稱郎將,假傳太后武氏命令在都市招募亡命,想要前往房州迎回被廢黜的中宗李顯,只是還沒來得及成行便被誅殺,以至於後來中宗復位,還下詔追贈這個民間義士。

這個郭達爲何選擇自己一家,那也很好理解。雖然眼下他們一家算是時局中的透明人,但是身爲故太子李賢的血脈,身份擺在這裡,絕非尋常。至於更加顯眼的皇帝李旦一家,那個郭達就算是想要用謀只怕也聯繫不上。

自陳身世之後,這個郭達又在信中略述他的計劃:如果接到這封信的大王願意接受他的幫助,那麼可在明日吩咐宮人往仁智院送入五枚生梨,那麼他便會着手安排潛逃出宮的路線。

十三天後的夜裡,大王可密藏在仁智院北側的廊舍中,他自往接應,趁着番期結束撤離玄武城之際,護送大王離開大內太初宮,而後便可護送大王逃離河洛、直往豫州而去,匯合豫州的越王李貞,共同起兵反攻洛陽。

且不說這個郭達有沒有能力安排自己成功外逃,但在看到對方這一系列的計劃安排之後,李潼也是忍不住感慨真是無知者無畏。

大概在對方看來,天下苦武久矣,特別是那些朝不保夕的李唐宗王們。只要能夠將李賢的血脈引出宮去,振臂一呼,李氏諸王羣起謀事,反攻河洛,功成只在旦夕之間。

這一思路,倒也不能說是愚蠢天真,但在李潼看來,的確是充滿了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切實際的奇思狂想。李潼真是腦袋抽筋成麻花,纔會覺得投靠越王李貞是一條出路。

李氏宗王爲了自保而起兵造反,且不說實力嚴重不對等而造成旋起旋滅的鬧劇結局。但諸王之中唯越王李貞和他的兒子琅琊王李衝真正起事,表現得最爲急切,目的絕不單純。

越王李貞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諸子在世最爲年長者,瞭解了這一點,便能明白爲何他父子如此急切。

背後的動機,除了反武之外,還有要將武則天的血脈統統幹掉的一層意思,包括如今的皇帝李旦,自然也包括李潼一家,使皇統再歸太宗,李貞自然也就有了問鼎大位的資格!

武則天當國履極的過程中,有兩次兵變比較著名。

第一次便是徐敬業造反,徐敬業先是打起了扶李顯的旗號,大概之後覺得一呼百應,聲勢鬧起來了,結果又找了一個相貌酷似李賢者,目的不再純粹,無非扶立一個傀儡,進則窺望天下,退則割據江左。

可惜這小子志大才疏,給他爺爺徐茂公提鞋都不配,八字還沒一撇,自己先做起了美夢,首尾兩顧,鬧劇收場,只是捧紅了駱賓王。

第二次越王李貞父子,本來諸王約定起兵,時期未至,李貞的兒子琅琊王李衝先動起來了。背後意思,大概是以他爺爺李世民爲榜樣。

之後諸王反應冷淡,乏於默契配合,大概也是李貞強調他太宗長子的身份,窺望大位,使得原本出於自保的單純訴求出現了撕裂。

在諸王看來,既然你想做皇帝,那就應該你先動,我們大家在後邊架秧子順風仗可以,但絕不給你賣命奪位。

在這一場鬧劇中,表現比較亮眼的反倒是高祖李淵的女兒常樂公主,一番發言激勵可謂振聾發聵。但真要說什麼巾幗不讓鬚眉,那也談不上。

常樂公主之所以那麼熱切反武,還是私仇居多。她本來是武則天的親家,女兒嫁給李顯,結果武則天將這個兒媳婦關在內侍省牢獄中生生餓死。

且最後常樂公主一家也不是死在造反的沙場上,而是被酷吏直接捂在了官邸中,最終身受極刑而死,口嗨之餘,反倒不如李貞父子敢想敢幹的果決。

想這些,只是搞清楚一個問題。

雖然同爲李唐宗室,但在武后當國之後,李唐宗室就天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武則天的血脈兒孫,一部分是其餘。

他們雙方之間,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李貞等人即便造反成功,李潼一家也討不了什麼好,大概率是給他奶奶武則天陪葬。

這一場造反之後,武則天大肆清洗李唐宗室,背後也有一個邏輯,那就是跟她沒有血緣關係或者關係不大的,大凡稍具威脅,統統幹掉,以確保即便她代唐不成,李唐國祚也只會在她的兒孫之間傳承!

最終事實也證明,武則天這番舉措卓有成效,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最後拍拍屁股繼續做她的太后,乃至於最後與高宗合葬乾陵,後世李唐皇帝對她仍是隻能敬奉。

這是有史以來,任何一個謀朝篡位者都沒有獲得的待遇,身前身後,這個女人可謂千古一人。

所以,雖然眼下的李潼自己也是處境堪憂,但只要心裡還稍存逼數,都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給他奶奶添亂。

在越王李貞父子作亂的風波中,他們一家也都是被武則天的強大羽翼保護起來。而李貞父子,根本就算不上他的同路人。

李潼更作險惡之想,如果這個郭達一面之辭不足爲信,甚至不排除其人乃是李貞父子所安排的死間可能,爲的就是鼓動雍王一家出逃,讓武則天后院起火。

當然這個可能很小,因爲如果李貞父子真在洛陽大內有閒棋佈置,去勾搭皇帝李旦效果無疑會更好,哪怕謀事不成,也足以令人心驚肉跳,讓武則天更加疑神疑鬼。

他們一家雖然身份也不尋常,但講到一舉一動能給時局帶來的影響,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根本不足以造成什麼大的震盪。

既然已經往壞處去想,李潼索性更加放開思路,如果這個郭達不可信,還有什麼人會惡意滿滿的引誘構陷他家?有什麼人恨不得要將他們一家置於死地?

講到仇人,直接促成他亡父李賢被廢的裴炎算是一個,不過裴炎早數年前便已經被武則天給收拾了。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奉命前往巴州逼殺李賢的酷吏丘神勣。

丘神勣這個傢伙還不是一般的酷吏,本身乃是大唐開國功臣之後,可惜濃眉大眼的居然叛變革命,甘心去做武則天的爪牙。

此前率軍前往博州平滅琅琊王李衝亂軍的便是他,可惜李衝志大才疏,太不能折騰,起兵七天而亡,以至於丘神勣無亂可平又不甘心白走一趟,索性殺良冒功,殘害博州生民千數戶,回朝後升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可見其人之心狠手辣。

丘神勣本身兵權在手,與李潼一家又有血仇,李潼甚至嚴重懷疑天授年間李光順所以慘死,就在於丘神勣的推波助瀾,擔心李賢的後人們鹹魚翻身而秋後算賬,索性斬草除根。

以丘神勣的權柄,想要在北衙百騎中安排一個人引誘李潼一家外逃從而獲罪受刑,這是一件不難操作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親自坐鎮操作。

身在這樣一個處境,對人對事心存謹慎,有所保留,李潼並不覺得是多疑。眼下已經得知對方的意圖,無論是真是假,也算了卻一樁心事。反正無論真心也好,假意也罷,他是不考慮私自出逃的。

眼下的他,好歹還是武則天的孫子、大唐郡王,一旦出逃,小命真的就被人捏在手裡,半點不由自己。

更何況眼下大唐軍制還未完全崩潰,幾十萬府兵須臾可徵,以地方抗衡中央談何容易,除非遠逃海外,佔個島、當領導,否則也只能東躲西藏、朝不保夕。

白龍魚服,本身又沒有自保之力,需要考慮的只會是選擇被紅燒還是醋溜,死都死的不體面。

這一封信,李潼在細讀幾遍後便用小刀裁成細條,湊在燭火處燒成點點灰燼,開窗放煙,然後才脫下衣袍,上牀睡覺。居然真就入睡了,可見他心理素質之強悍,即便做賊就算人贓俱獲,也能抵死不認。

第二天一早,晨鐘響起,李潼無精打采的起牀洗漱,還沒來得及出門,李光順已經匆匆趕來,兩眼中血絲暗結,一臉欲言又止。

李潼見狀,更覺得昨夜不讓他一同前往是對的,心太細,存不住什麼東西,也就決定不再實情詳告,免得李光順更加睡不着。

清晨入拜請安,太妃房氏聽到李潼說話略帶鼻音,一時間又是緊張的不得了,要派宮人去請御醫診斷。

李潼一再保證只是小感風寒,一碗薑湯回房捂汗就好了,這才勸住房氏不再小題大做,因此得了幾天假期,在李守禮幽怨羨慕的眼神中回房補覺,路過廚下看到尚食局宮役要離開,順便吩咐傍晚送十枚生梨過來。一點小惡趣,他要給人加倍的驚喜,順便試探一下對方的應變與容錯能力有多高。

真要泄露,他有託辭,百騎巡弋在外,他不知弄奸者多寡,不敢貿然舉報,打草驚蛇之餘枉送性命,故而倍增梨數以示絕不同流合污:我是大唐乖孫,弄奸陰謀之類,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一覺睡到午後,李潼才起牀開始思考該要怎麼迴應那個名叫郭達的百騎軍士。

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024 神皇鑑詩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94 大酺禮畢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028 禁宮異兆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321 來君珍重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378 坐皇帝,立皇孫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028 禁宮異兆0102 少王神都行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105 人間滋味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61 宰相薦才0084 具位庸臣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07 李氏名駒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326 幼宦可養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078 死而無憾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60 祖孫情深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101 出閣河東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091 恩賜瑞物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39 羅網常設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
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024 神皇鑑詩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094 大酺禮畢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028 禁宮異兆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321 來君珍重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378 坐皇帝,立皇孫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028 禁宮異兆0102 少王神都行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105 人間滋味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161 宰相薦才0084 具位庸臣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207 李氏名駒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326 幼宦可養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078 死而無憾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716 義無親疏,有感而發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60 祖孫情深0919 賊佔西康,大戰在即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101 出閣河東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091 恩賜瑞物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039 羅網常設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