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

城外營盤的修築效率驚人,畢竟只是用來臨時收容亂民的場所,也不必過於考慮堅固性與攻防優劣。

築土爲壘,設木爲界,近來少有風雪,甚至都不必太過考慮防寒性。

不過這方面也並非沒有考量,西京城周邊還設有許多故衣社的倉邸,收存有大量的麻貨,就算髮生什麼驟然降溫的氣候變化,也可以組織亂民中的生產力,快速趕製一批禦寒的麻氈等物。

營壘的規模每天都在擴大,最開始民衆們還需要登上城樓去觀望。可是漸漸的,哪怕只是站在城門口的平地處,也能看到地平線上所鋪設開的諸多營壘,使得民衆們心中的惶恐越來越少。

但也並非所有的人心緒都漸趨穩定,像是朱雀大街東側那些坊區中的勳貴人家們,心情卻是越來越焦躁憂悵。

這一次王師入關定亂,可以說從一開始就大悖於他們的想象。

如果說雍王遣人入城訪問諸家、勒取物貨,雖然讓這些人家不滿,但總還屬於正常操作。

那麼接下來其他的舉動,可就都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設想,就算還沒有感覺到什麼明確的惡意,但心裡卻忍不住生出一股危機感,一股不能控制局勢的惶恐與無力感。

特別是此前當他們盛載酒食準備前往灞上迎拜雍王、卻在剛剛離城便被雍王麾下將士喝退後,這種不妙的感覺便越發強烈。

“雍王這是什麼意思?薰蕕不同器,他卻仗恃軍威,不辨良莠,直接便將我等國爵門第也一同堵在長安城中,莫非在他看來,咱們這些顯赫門庭,竟與城中那些寒傖歸於一類?真是豈有此理!我等祖輩追從高祖,創業建勳之際,那小兒尚且胎息未成,竟敢如此小覷開國元從!”

當一衆人被堵回城中的時候,故爵黎陽郡公的一個于姓老者已經忍不住頓足喝罵出聲。

周遭共此情緒者不乏,畢竟他們對雍王到來可謂是熱情十足,不獨捐輸大量物資,甚至還準備親自入營犒勞,結果在城門口便被直接喝退,甚至連營中大纛都沒有見到,雍王態度之倨傲已是畢露無疑。

心中雖然羞憤至極,可是真正敢將不滿宣之於口的卻不多。因此那于姓老者話講出口之後,響應者卻寥寥無幾。一羣人相顧無言,只能各自散去。

但事情卻遠未結束,這些人各自歸家後,卻又面對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官庫中的剩餘物貨該要怎麼處理?

通濟坊、敦化坊等幾坊的官庫,已經被就近這些人家們完全搬空。而這些官庫,有相當一部分是儲存着隴右與安西邊軍的物資,除了穀米等基本物資之外,還有許多專門供給軍用、甚少在市面流通的禁貨,比如野馬皮、弓弦、弩臂、槊鋒、散矢之類。

其中那些通用的物資,自然都用來應付雍王的索取,一早便運送到了灞上。可是其他的軍用禁物卻不好處理,交出來的話就是不打自招,銷燬的話又不好處理,而且這些器物品質都頗爲精良,本身就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

因此,各家在商議一番之後,決定私下將這一批禁物給瓜分了,各自藏匿在家中,準備過了這一陣風頭之後再通過別的渠道處理掉。

隴右、朔方之間有衆多的羈縻胡部,他們不敢與大唐爲敵,但彼此之間爲了爭奪牧區和人口,惡鬥兇狠,所以對這些械物需求量也都很大,一定不會吝惜以牛羊換購。如此一來,既處理了這批燙手的物貨,又能確保這些物貨不會出現在與大唐交戰的戰場上。

可想要達成這些交易,渠道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悄無聲息的把物貨運出城去。收藏在家中,每多一天,便多一分風險。

可現在雍王大軍封鎖全城,根本就不準民衆隨意出入。所以那些藏貨的人家們,也是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備受煎熬。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涉事諸家也都頻頻碰頭議事,商討計策。

“要不要再嫁禍一次,將那些物貨潛運到西城去,更坐實亂民罪證?”

有人如此提議道,可話剛剛講出口,旁邊便有人搖頭嘆息道:“若是前段時間,或還可行。但此前亂民在朱雀大街被猛殺一番,如今大軍又在城外聚合,諸坊嚴守,實在很難避人耳目。”

“是啊,那些亂民們都受雍王虛仁蠱惑,安待賑撫,甚至兩縣衙官都已經能在坊間從容活動,無人敢害。現在官庫已經被縣員接手,再想原物奉還都不能。雍王還未入城,城中亂象已經不復……”

又有人說道:“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的方法,畢竟哄搶官庫的匪徒,本就是被各家聯合逐殺。咱們大可以託言爲了防止這些禁貨流入坊市,所以各家才暫時收集起來,如此也算一功……”

這番話倒是讓人頗受啓發,覺得未嘗不是應付危機的一個好方法。但很快又有人冷哼道:“此前搬取官庫,諸位以我家坊居臨近,便於掩人耳目,多寄禁貨,並讓我家補貨穀米,因是諸家共計,我家連春種都不敢留私,現在又將禁貨交出,誰補我家?”

“此事若發,那是殺身滅族之禍,竟還作這種家財得失的私計!蠢不蠢?”

有人聽到這話,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指着其人怒喝道。

“好、好!我是蠢拙,不足爲謀,那請諸位補足我家多出的糧貨,那些禁物,任你們拿取!我若一言有阻,任由諸位屠戮!這是諸家共困,憑什麼要讓我家多損?”

那人遭到喝罵後,頓時也忍不住拍案而起,指着對方怒聲道:“趙九公既有如此鄉土大義,當年奪我家澧水故磑何以完全無顧鄉土情義?”

那被喚作趙九公的老者聞言後也怒聲道:“眼下所論眼前之困,是追究陳年故事的時機?奪磑之仇可追,那你陰氏舊年發掘唐家祖陵之惡行是否也成今日族誅之罪?”

“老狗該死!先祖舊事是盡隋臣之忠,貞觀舊年早成定論,太宗特旨寬恕,准許後人繼力忠唐。老賊揭此舊事,莫非是要與我堂中角鬥生死?”

那陰姓族人聽到這話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直接抽出配刃指向老者趙九公。

眼見雙方口角要成鬥毆之勢,衆人忙不迭上前將兩人拉開,七嘴八舌進行勸解。那趙九公還倒罷了,但陰姓族人則咬定若不補償他家的損失,休想讓他同意將家中收存的禁物交出來。

如此一番僵持,最終衆人決定各家分別認領一部分份額,補償陰氏的損失,但前提是必須要將那些禁物交出來,集中上繳,以應付眼前殺身之禍。

但陰氏族長還是不肯罷休,一定要讓衆人落筆留下字據,預防他們事後不認賬。

可這一要求卻讓衆人犯了難,如果留下字據,那無疑是留下鐵證,因此便有人不悅道:“陰公如此不能信任,那又何必相謀?既如此,索性各自歸家,束手等待雍王甲士叩門罷!”

“大惡已經行出,諸位難道以爲我會以此反挾?閤家性命要爭活,寸帛亦是族人辛苦攢成,不容有失!片紙亦不肯舍,我又如何相信諸位肯在事後還我穀米千斛?”

那陰公無顧衆怨,只是冷聲說道。

衆人眼見其人如此倔強,也只能各退一步,各自留下了一份字據。于姓老者見陰公認真將字據收起,頓足恨聲道:“陰某計狹,真是不足謀事!”

“老物不必恨聲,你家黎陽公爵早已停封一代。若非祖蔭殘餘,你也配與諸國爵門第相坐論事?哼,大柱國?子孫不肖至斯,唯有祖聲可賣。可嘆、可嘆!”

那陰公收起字據,然後冷眼環視衆人,並沉聲道:“我也不是狹計逼迫,但請諸位知曉,就算稍後哪家露了行跡,也不要牽連我家。若我入刑,則在場諸家一個都逃不掉!

你們也不必厲態望我,若我今日受害於此,自有子孫鳴聲!最好各家能相安無事,事後各家再聚,我自會將此焚於諸位當面,補償之類,只是戲言。”

衆人聽到這裡,才明白這個陰公是要給自家多加一層保險,一時間也是心情複雜。他們就算心中暗恨,也的確不敢將這陰公殺在當場,只能望着其人揚長而去。

接着各家便開始緊張的將那些禁貨收集起來,做事的同時,半是心疼,半是悔恨,悔恨自己沒有忍住一時貪念,與這樣一羣滿腹算計、彼此猜忌的傢伙合謀重罪。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到了第四天的清晨,王師幾路人馬開始入控各方城門,城外鼓聲喧天,指引着城中亂民們依次出城入營受撫。

與此同時,灞上軍營中,李潼也將中軍將士們召集起來,告令他們入城巡查事宜,其中重點就是巡查西京勳貴人家所聚集的東城坊區。

此時的李潼,雖然已知城中官庫遭劫的消息,倒也還沒有將之與西京這些人家們聯繫起來。

一則先入爲主,認爲憑西京人家多年積累,拿出那樣一筆物資並不困難,實在犯不上冒那麼大的風險。二則朱雀大街那場暴動鬧得非常大,種種跡象的確也符合亂民哄搶的情況。

“此次巡城,重點是土、客隔離,分別安置。特別是西京諸勳爵豪貴人家,各有蔭庇之風,他們各自府邸,一定會收藏着大批客民壯力。一日不清查乾淨,城禁一日不除!城中籍民,各守本坊,擅出者,三警殺之!”

豪強蔭庇客民,將人口納作自家莊園生產力,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此次西京鬧亂,可以說是將長安城周邊的大多數客民都吸引到長安城中,省去了大肆搜索鄉野的稱許。李潼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將這些客民整合起來,將那些豪貴人家所蔭庇的人口同樣搜刮出來。

控制住碓碾等重要的生產工具,控制住人口,土地就擺在那裡,也不能打包收走,西京這些人家自成板上的魚肉,不怕他們玩花活兒!

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036 身不由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255 肥羊難宰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097 壯力當賞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73 春江花月夜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04 誰都別惹我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247 血脈的力量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34 刑威如玩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376 紈絝衛府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65 人情難測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115 倩女幽魂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089 賢賢易色0038 水漲船高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159 皇孫李寶雨0060 唯望生,不望死0067 協律頌今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238 洗劫武攸宜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437 新授殿中監0065 人情難測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306 魏王不壽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52 潛龍怒音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24 寶藏仍未枯竭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52 潛龍怒音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371 爲王先驅0036 身不由己0399 行驛命案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61 不欺少年窮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238 洗劫武攸宜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
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036 身不由己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255 肥羊難宰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097 壯力當賞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073 春江花月夜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204 誰都別惹我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247 血脈的力量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907 忠魂貞烈,刀鋒難屈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34 刑威如玩物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696 關西父老,與王共罪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376 紈絝衛府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065 人情難測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115 倩女幽魂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1044 生無所恃,唯自謹守0089 賢賢易色0038 水漲船高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159 皇孫李寶雨0060 唯望生,不望死0067 協律頌今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342 懷義說親,結怨於人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238 洗劫武攸宜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437 新授殿中監0065 人情難測0599 赤嶺爲界,阻敵阻我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306 魏王不壽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152 潛龍怒音0812 開元名臣,次第入朝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324 寶藏仍未枯竭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551 鎮國雍王,隴右軍使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52 潛龍怒音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371 爲王先驅0036 身不由己0399 行驛命案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277 官拜司禮,攸宜託財0261 不欺少年窮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238 洗劫武攸宜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