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

第二天一早,李潼出榻落地,自覺腳步有幾分虛浮,但還是強打起精神,與王妃一同入舍拜見娘娘房氏。

這一次神都風波,朝廷與行臺倒也了斷的乾淨,不獨潞王李守禮外遣,雍王家眷一併使西。潞王太妃房氏本應與李守禮一同生活,但李潼自知接下來的陝州絕對不稱安全,行臺軍旅雖盛,但也不可明目張膽的駐紮在陝州,自然不放心娘娘房氏留居陝州,索性接入長安定居。

久別重逢,房氏望着少子的眼神也滿是關切並欣慰,似有千言傾訴,又不知從何說起。倒是隨行而來的小妹李幼娘可憐巴巴說道:“三兄,我往後可真要傍你生活,你要待我好!”

李潼聽到這話,忍不住便笑起來,屈指敲在這小娘子腦門兒上,笑斥道:“這話說得,彷彿阿兄此前待你多麼刻薄!你們小夫妻安在西京生活,門外的喧擾不必掛念太多,諸事都有兄長們關照。但也不要使權任性,謹慎約束家人。”

他是見李幼娘隨從之衆不少,足有幾百家丁僕傭跟隨,所以纔有此說。

日前神都朝廷將薛紹追授汾國公、光祿卿,其子薛崇訓得襲此爵。薛崇訓仍在行臺就職,今次李幼娘隨家人西來尋夫,太平公主雖未阻止,但也配給了大量的家人儀仗。

“我是阿兄教養長大,什麼樣的秉性,阿兄還不清楚?庭門給我已經足夠享用,更懶於外求。如果真有家奴仗勢橫行,違觸了阿兄的律法,該是怎麼懲罰ꓹ 就是怎麼懲罰。一家人骨肉情深,相扶捱過苦難ꓹ 全仗着阿兄奮鬥纔有今日的生活。難道還能因爲家奴的狂妄,傷害至親之人的情義?”

李幼娘聽到這話,頓時板正俏臉說道:“兄長們愛我ꓹ 不忍把我獨棄神都。不能晝夜侍問阿姑,已經有薄婦行ꓹ 阿姑給我張羅的行仗,實在不好推卻。但既然已經來到這裡ꓹ 諸事當然還要依照我家規矩。”

“我家阿妹ꓹ 真是性情長成!”

聽到李幼娘這一番話,李潼半是欣慰,半是憐愛,拍拍這小娘子肩膀,很是高興:“旁的不必多說,安在生活,來年添丁有喜ꓹ 阿兄贈你一份豪業!”

房氏聽這兄妹對話,也是一臉笑容ꓹ 只是視線一轉又指着李潼說道:“生人大事ꓹ 你也懂得教導妹子ꓹ 自家還是要重視起來。往年或說夫妻久別ꓹ 但如今已經是親近同居,操勞外事之餘ꓹ 門庭也該要充實起來!”

聽到娘娘催生ꓹ 李潼尷尬一笑ꓹ 王妃鄭氏雖也一臉的嬌羞,但還是連忙說道:“妾一定份內勤奮ꓹ 不負娘娘所望。”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不免又是一蕩,大覺得王妃言行如一,是個純人。

接下來房氏又問起西京有關家事,問起漢王孺人待產如何,並不無感觸道:“漢王身世悽楚,較你們兩個少弟更受情義的刁難,難得是能初心不違,今次入京,珠娘送來我處,孩兒並此生養,絕不讓他忍受什麼世道的非議。”

人的心境如何,總是隨處境改變。舊年一家人困居於神都大內,房氏怨恨李光順的母親薄情,繼而對這個庶長子也不怎麼待見。處境好轉起來,心境也隨之豁達,念及前事,不免便存一份愧疚。

一家人於此閒話,享受着重逢的喜悅,到了午前時分,風塵僕僕的李光順並薛崇訓便抵達了潼關。李守禮也打着哈欠匆匆而來,及見三弟已經精神奕奕坐在席中,忍不住湊過去嬉笑道:“佩服、佩服!”

舊年西京服闋回到神都,不久後李光順便遠事蜀中,一直到現在家人們纔再得團聚,自然又太多的話要說。偶或言及前塵,自是不勝唏噓。

李潼也抽出兩天的時間,專心於此陪伴家人,也算是數年以來難得的放鬆。

不過眼下終究還有行臺演武的大事,隨着諸州團練陸續抵達,李潼也不好一味貪享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光,兩天後便着長兄李光順護送家人繼續西行前往長安。

他與二兄李守禮自然留了下來,讓李守禮也隨同觀看一下行臺演武狀況,熟悉一下行臺的軍事運作,之後前往陝州,遇事也能不失配合。

潼關西側的陂塬上,戰旗獵獵,諸州團練於此劃分營伍。關中民風尚武,儘管這些團練壯卒只是新募,但氣象已經頗爲可觀。

“都內禁軍,近來也頗有整頓。諸軍府籍簿細察,番上之卒也可稱精銳,典兵者王孝傑等俱知兵大將,都下演武我也列席觀看,但總是覺得氣象有差。當時場景仔細想來,竟還不如眼前,這真是諸州新募團練之軍?”

李守禮策馬於諸營盤之間,忍不住開口問道,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疑惑。

聽到李守禮這一番評價,李潼也忍不住笑起來。他們兄弟情深,李守禮自然沒有必要踩一捧一的奉承。更何況舊年他也曾歷事南北兩衙,對於兩衙禁軍是個什麼狀態,自然也有一番瞭解。

“周世以來,軍簿創設,諸府長爲武備,甲員養於鄉野,番期輪役,積勳授田,且耕且戰。此法不可謂不善,但近時以來,征伐漸糜,番期歲時有逾,農節長久不守,籍田泰半撂荒,勳功難有授給。時久成弊,更言何氣象啊!”

近來都畿之內南衙禁軍的整頓方略,李潼也有所瞭解。諸軍府籍簿嚴查,番期軍令重新審定,的確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南衙諸衛番上兵員有了一個相當程度的增長。

但這一系列的整頓,都沒有觸及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府兵的經濟地位。往年之所以能維持下來,是因爲有均田制這一基礎,但隨着均田制被破壞,府兵的經濟地位便再也無從談及。不排除有的人胸懷大志,唯以建功立業、豹尾封侯爲己任,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古來練兵稱善,歷代名將各有各的技巧,各有各的法門,但講到最根本,無非錢糧給夠、令行禁止。

今次參與潼關演武的,的確是諸州新募團練,若說氣象較之朝廷禁軍還要雄壯有加,這其實也並不準確。就李潼一路行來所見,許多士卒連基本的營伍陣列、旗令辨識都還有問題,諸處場面不乏混亂。

但之所以給人這樣的錯覺,應該是具體到每一個士卒身上,他們各自的精神面貌不失積極與樂觀,從而整體上給人一種氣勢雄壯的感覺。

行臺募軍同樣新行未久,但圍繞於此所做的準備卻是非常充足。諸州募取多寡,基本上是遵循一個有田則必有甲的原則。無論寬鄉窄鄉,不分軍戶、民戶,在籍有多少土地,則就按照比例徵募多少甲兵。

諸州長史審定籍地,然後交由司馬揀核兵員,呈送行臺團練使,然後彙總行臺兵部,按照這一兵力配比,給予諸州一定的財政回款。

這一部分款項並不直接用於發放兵員俸料,而是設立一個甲田倉,諸州各自劃出一批田產,使用官奴、徒役進行耕作,所收物料直入倉儲,由行臺兵部度支調度,以支付軍資。

這一系列的章令安排,看起來是週轉複雜,有些繁瑣。最開始如此制定,主要是爲了迴避朝廷的貢賦徵取,一旦朝廷就此追究,行臺也不是截留貢賦養兵自重,貢賦該是多少就是多少,至於行臺養兵所用,則在行臺自身度支內。

但在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這樣的週迴處理無形中就解決了幾個相當重要的困難。

關內諸州,寬鄉窄鄉差異明顯,有的州多達數萬民戶,兵員倒是充足,但卻患無田可授,大量失地民衆已經嚴重威脅到社會治安。有的州地廣人稀,勞動力本就不足,一旦再出一丁,直接就影響到一戶人家的生計問題。

行臺募兵,不限軍戶、民戶,不限土籍、客籍,諸州因田募甲,兵員選擇的自由度更高。在確保本州民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優撫亡戶、客籍等來滿足行臺派給的徵兵要求。

諸州甲田倉的設立,可以確保行臺軍費用計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構架系統,但又不失於整體的統籌,可以極大程度的避免權專一州的情況,同時大軍又不失所養。

甲田獨立運作,這又極大的省簡了行臺對於諸州武備的審計、督查等工作量。諸州也完全不必以養軍爲患,畢竟養軍的支出是按照籍田多寡來劃分規定,籍田就是一州租調財政之根本。

至於這些招募的甲兵們,也無患功無所給,又或因兵役沉重而荒廢耕事,竟年無收。在諸州甲田創設、倉廩充實的情況下,行臺大可以錢糧厚給,恆有所得。

如今關內亡戶過半,寬鄉、窄鄉參差不齊,無論招撫亡客,還是編戶給田,想見成效都需要極大的工作量。究竟是行臺使員專事,還是大權授給州縣,這又需要深刻的討論。

但是行臺的軍事創建卻不容拖延,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快速擴充甲伍都是當務之急。究竟要把民力使用多少,也需要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如果放及州縣討論,怕是又少不了蠻長時間的扯皮。

所以直接審計籍田數量,從而確定甲伍規模,是一個快速、有效得方法。

而這也給接下來繼續打擊關隴勳貴那些大地主們埋下一個引子,等到行臺武裝有所規模並儲備,接下來自然而然就是檢擴籍田,抄沒蔭庇。

你們各自莊園隱匿多少客戶佃農,我是很難逐一追查,但是這麼大塊田明晃晃擺在當面、產究竟有沒有入籍,那就值得說道說道。

你們各自耕織爲生、興家置業那沒得說,可老子因田募甲那也是丹心爲國,你們大肆的圈田瞞報,究竟是不是爲吐蕃之崛起而努力?

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102 少王神都行0096 勇宦楊思勖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103 府佐諸衆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287 靈前敲詐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119 伴遊金吾衛0068 食心婢子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98 狄公出手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113 荒園生妖異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133 太平歸邸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095 東宮舊人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065 人情難測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007 上陽宮官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103 府佐諸衆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022 萬古愁難銷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002 又一個才人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306 魏王不壽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43 進學內文學館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23 兵事再興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04 王居大不易
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1030 請賜麟種,宣教西康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102 少王神都行0096 勇宦楊思勖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739 廬陵不動,潼關慎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575 戰獲雖豐,歸途莫測0778 爵人於朝,刑人於市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103 府佐諸衆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287 靈前敲詐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119 伴遊金吾衛0068 食心婢子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98 狄公出手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113 荒園生妖異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133 太平歸邸0640 玄暐橫死,殺機四伏0095 東宮舊人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065 人情難測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007 上陽宮官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0103 府佐諸衆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022 萬古愁難銷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002 又一個才人1045 籬牆築定,打掃廳堂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306 魏王不壽0127 少王有毒(求首訂!)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043 進學內文學館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123 兵事再興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04 王居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