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給事真幹才

在周允元官廳前抖了一把威風,李潼便又被楊再思引回了正廳裡。

楊再思對李潼的要求還是頗爲上心,一邊命人前往尚書秋官官署去討取樂思晦有關的卷宗,一邊也在旁敲側擊的將此案始末稍作講述。

一般上升到宰相這樣量級大臣的禍福榮辱,其原因都絕對不是表面上呈現出來的那樣簡單。

樂家也不是什麼周朝鵲起新貴,父子兩代爲相,特別樂思晦,既掌門下要省、還監典選重事,其人死在天授二年朝中鬥爭最爲激烈的時刻,原因其實不言自明。

楊再思言語中還隱隱透露,其實樂思晦與竇家關係匪淺。

這些人情曲隱,李潼勢位達不到便難了解到。不過此類人情故事,即便了解到,意義也已經不大,反正人都已經死了,兒子都被牽入宮中一刀割了,可見餘勢已盡。

當卷宗送來的時候,李潼小作翻看,雖然朝中樂思晦已經被平反,但其涉案遠徒的其餘家衆相關卷宗、果然都被抽起,沒有發赦放免。

這其實只是一樁小事,畢竟平反基調已經定下來,只需要關鍵位置上的人一句話敦促,有司自然會加緊辦理。但對那些遠流的罪人們而言,可能就是生死兩種局面。

樂思晦榮顯半生,最後卻連這一句話的交情都沒有遺留下來,也不知是可悲還是可嘆。

李潼喚來樂高,隨手寫了一張便箋,吩咐由剛剛從司宮臺返回的楊思勖領着他前往尚書秋官敦促此事,甚至連正式的公文都不需要下達。

這件事本來就該做,無非刑司怯於來俊臣兇威、加上朝內也無人發聲才耽擱下來。

樂高見狀,已經是淚水漣漣,撲在李潼席前不斷的叩謝,可憐模樣讓人覺得心酸。

李潼也懶於憑此賣恩,只是擺手讓其速去。人情冷暖、世道常有,所以才顯得不忘故義那樣可貴。

“巽郎真有仁人風範,恩及微庶。這樂家小子能夠入事府下,也算是苦盡甘來。”

楊再思又微笑着吹捧一句,李潼則看他一眼,心裡不免唸叨:要不你把鸞臺侍郎位置讓給我,到我家來做奴僕,我也待你一樣好?

經過這樁雜事,才又講起李潼署中官廳位置所在。楊再思所安排的是正廳左側第三個小廳,這座小廳跟李潼還有淵源,原本是他故友李嶠在署官廳。李嶠年初複審狄仁傑等案事,也受牽連,被放爲外州司馬,所以歸都至今,李潼都還沒有見過他。

李潼對此自無不可,私屬的官廳更多隻是一個臨時的休息場所,真有什麼臺省大事,都要通堂辦理。靠近正堂的譁噪所在,睡個午覺都不踏實。

這時候,時間已經過了正午,也到了官署放飯的時間。於是楊再思又領着李潼前往食堂用餐,一路行走間,遇到的那些鸞臺官佐們,對他態度就顯得端正許多。甚至在食堂用餐的時候,還有人主動上前致禮。

對於這些變化,李潼泰然受之。他也是混過機關的人,明白職位與威嚴雖然相輔相成,但也並非絕對唯一關係。比如對案的楊再思,便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例子。

他自有一系列的立威計劃,眼下還只是牛刀小試,總要給人一個循序漸漸接受的過程,不要真把他當作一個窮極無聊的宗枝紈絝來糊弄。

朝廷提供的伙食還是不錯的,應季時蔬、包括各種蛋肉食材,品類豐富又足量。當然味道是比不上王邸中廚下精心烹製,但對工作餐而言,已經是非常的豐盛。

李潼舊事麟臺,所提供的工作餐就要遜色許多,他都不稀得吃,正好那段時間跟他奶奶關係好,可以去禁中蹭飯。

不過其他官佐們自然沒有他這種賤矯情,吃得還是很開心。而且還有人直接將食盒帶進食堂裡來,一邊吃着一邊將一些食材收進食盒裡,是打算連吃帶拿。

李潼注意到這些官佐們收揀的食材,大多是魚、肉之類的葷腥,然後才突然意識到,年中五月朝廷剛剛頒行禁屠令,禁止民間一切屠宰行爲。

他自己飲食是向來不受此困,偶爾就忘了這一節,此時見到鸞臺這南省要樞也公然違禁,就不免好奇,開口詢問楊再思禁屠令已經廢止?

“司農等諸司所轄近畿場廄,難免會有牲畜傷損,自然收入有司,助補百官食料。”

楊再思一邊解釋着,還一邊眨眼,大概是覺得這樣顯得親切又俏皮。

李潼聞言後則不免一嘆,這就是亂政害世啊,就連牛馬豬羊都過得不踏實。那些畜生們活此一生,無非是爲了供人驅使、飽人口腹,結果現在卻連個正常死亡都落不到,還要死於非命。

不過他所關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官員們連吃帶拿的行爲。他向他奶奶提出本錢公營的設想,雖然主體是將諸州百司公廨本錢集中經營,但一項重要目的,也是爲了節省各項行政雜耗。

這項目標,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那就是別談什麼社稷大計,每一個在職官員都會關心落袋的錢財、入口的飲食。

譬如眼前,哪怕是鸞臺這種南省要樞,官員自己享受便利的同時,還要惦記家中妻兒久不食肉,我拿半拉羊腿,大周社稷就因此垮了?老子辛辛苦苦、兢兢業業,不值這半條羊腿?真要拿垮大周,我還是大唐忠臣呢!

本身就是在體制內動刀,而且涉及面覆蓋上下,李潼也明白,無論政策好或不好,都不可求訴急功。該要怎麼由小及大的推動改革,也是非常考驗人。

一個搞不好,給時局帶來的觸動還要甚於他奶奶所施行的酷吏政治,畢竟酷吏們所針對的只是少數,羣衆當中有壞人,百僚裡面有奸臣。雖然看着心慌得很,但如果頂頭上司被搞掉,興許還能給我騰位置呢。

李潼心裡想着這些,吃完飯後也沒有返回官廳,只是讓楊再思給他安排一名熟知典故的書令史,揹着手一路溜達到鸞臺官署門外,也不急着離去,只是在門前往復徘徊,好像在飯後消食。

時下雖然由唐入周,但官員們基本待遇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往往只有上午坐衙在堂。而到了午後,基本上就是放羊狀態了,前來鸞臺辦事的官員們也是驟減。

鸞臺雖然事務繁重,不同於其他諸司,但省中本身事務也有多寡輕重的差別,也是有着一些閒署存在。諸如諫議大夫、拾遺補闕這些本就沒有定事的官員,如果沒有分判省事與待制的職事,那麼午後基本上也就沒有正事了。

李潼在這裡溜達未久,便有幾名官員結伴由署中溜達着走出來,待見這位新給事在官衙之外散步,自然上前小作見禮。

“你們幾位是有雜使離衙?”

李潼微笑頷首,上前隨口問道。他也是明知故問,早在衙門外便聽到這幾人談笑要去喝花酒,其中兩個還絮叨着先把手裡食盒送回家順便拿錢。

但有的事情是能做不能說,幾人聽到問話,神情俱是一滯,片刻後連忙搖頭道是並無雜使。

李潼聞言後只是點點頭,也不說話,就這麼揹着手看着他們。幾人被盯得有些發慌,一會兒之後纔有機靈些的拉拉同僚的衣袍,示意先返回官衙。

人的名樹的影,這位新給事勢位如何先不說,單單來俊臣都遭其毒手、險被當街勒死,也讓這些官員們不敢小覷,自知這俊美無儔的皮囊下,是隱藏着一個不可輕觸的暴虐靈魂,實在不可當面交惡。

見幾人行回官廨,李潼才露出滿意的神情,並揹着手繼續向左近溜達。

幾人退回官廨,也並未歸署,只在門後暫避,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人探頭看看給事去遠沒有,這一探頭,恰好又看到給事走回此間,並問他:“有事嗎?”

那人連忙搖頭,訕訕退後並向同伴們做了一個無奈的表情,見這位給事溜達的挺過癮,一時半會沒有離開的打算,只能垂頭喪氣的先退回本署。

看着幾人背影,李潼冷笑一聲,新人新作風,你們連吃帶拿的,還想早退?沒門!就算是磨洋工,也得給我滾回去坐衙坐滿八小時!

崔元綜這個鸞臺官長去了政事堂便不回來,也沒給他安排具體的事務,楊再思則不好越俎代庖。但治理國家終究是自家買賣,李潼是不打算白拿工資,索性先抓紀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識趣,畢竟常年積習哪能一朝更改,有人一臉急色行出,道是家中兒郎有病,需要儘快回家。

李潼也不阻止,只是轉頭吩咐書令史將其人其事記下來,並一臉關心的表示,稍後一定奏報官長,捐助醫藥,自己也將親自登門探訪。

見其不依不饒,有人訕訕退回,有人似乎真的有事,道謝離開,李潼也不強阻。

也有人不乏忿色的分講此爲百司故俗,給事新入,故不知也。李潼對此也不強爭,只是微笑表示來日可以就此通堂辯論。

如此到了傍晚時分,宰相崔元綜歸署,意外發現滿衙官佐幾無早退,簡直前所未有的整齊。問明緣由之後,他一時間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知該要如何評價,只能嘆息道:“給事真幹才也。”

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07 李氏名駒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113 荒園生妖異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61 宰相薦才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14 友誼的河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08 聖母神皇0192 太平公主登門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265 順水推舟0229 心似雙絲網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26 幼宦可養0035 嬌花藏毒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78 鉅富驚人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80 寶利行社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307 南望老人星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006 人盡敵國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059 生人探幽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076 祈求長生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116 不是聶隱娘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065 人情難測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
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07 李氏名駒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113 荒園生妖異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366 鷹犬之用,飽腹則怠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895 恪守門儀,宜家宜室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786 欲圖中興,仁術難仰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161 宰相薦才0010 悲慘的一家人0114 友誼的河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0008 聖母神皇0192 太平公主登門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296 通泉縣大街痞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265 順水推舟0229 心似雙絲網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26 幼宦可養0035 嬌花藏毒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78 鉅富驚人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280 寶利行社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307 南望老人星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006 人盡敵國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192 太平公主登門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059 生人探幽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076 祈求長生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0116 不是聶隱娘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065 人情難測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