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

潼關西境的桃林驛,近日突然人馬匯聚,幾至萬衆。如此大規模的人馬匯聚,自然只能是陝西道大行臺的手筆。

暫被徵作軍用的桃林驛驛館前,潼關守將曹仁師早早的便等候在此,眼見長安內衛旗幟出現在西面道途中,便連忙率領一干將校策馬迎上。

距離儀仗隊伍還有裡許,曹仁師等人便下馬站立在道左,視線一番尋找,很快便在隊伍當中發現了雍王身影,趨行至前,叉手恭聲道:“末將等恭迎雍王殿下,館驛內外俱已鋪陳完畢,請殿下頓足洗塵!”

“辛苦曹將軍並諸將士。”

李潼勒馬而立,稍作頷首,又擺手示意後方內衛甲士牽來行伍中的閒駒,等到曹仁師等換乘坐騎,便示意繼續上路。

一邊策馬緩行,李潼一邊詢問道:“諸軍匯聚演武潼關,此境錢糧役力等諸儲備可還足使?”

“行臺錢糧厚給,向無拖延。月前受命以來,末將便督令潼關守備人馬勤力鋪陳,東西諸塬營壘加設,足供大軍於此留頓演武一月耗支。另有潼津縣令田歸農於境招撫關東亡人,聚民已達三千餘戶,當中丁壯亦隨教令而待揀用……”

曹仁師簡單的交代了一下潼關周邊的情況,語氣之間隱有興奮。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又說道:“軍事之重首在於勤,潼關雖天中門戶,無邊夷胡虜之侵擾,但既然甲兵常設於此,也不可士力久弛、武力荒廢。桃林驛勾連東西、地當要衝,正合演武宣威、震懾不法。於此張設營陣,演武競勇,自今以後,將成定式。”

曹仁師聞言後又是連連點頭,並身後潼關衆將士們俱是神情振奮。

雍王西進以來,多有健武行跡ꓹ 但各類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隴右、河曲之間。潼關這裡雖然也武力常設,但在行臺的軍事規劃中卻始終不屬於重點ꓹ 這難免讓潼關衆將士們心生愁困之感,只覺得熱鬧都是別人的,而他們則無人問津。

既已披甲投戎ꓹ 自然渴慕武功,眼見到諸邊捷報頻傳ꓹ 殺賊獵奴不勝恣意,而他們卻只當門下犬用ꓹ 多多少少是有些失落。

諸如曹仁師ꓹ 雖然也當行臺十大督軍使之列。但他這督軍使卻少功勳傍身,跟諸邊其他地位相當的大將相比,總是有些底氣不足。

往年代北道諸軍編入雍王麾下,曹仁師與契苾明同投雍王,如今契苾明已經是河曲獨當一面的行臺要員,特別迎擊突厥可汗默啜一戰,更讓其名動陝西。

而曹仁師久鎮潼關ꓹ 雖無臥雪飲冰之苦,但也乏於事跡表現ꓹ 此前便幾請赴隴ꓹ 就是不甘心一身勇力長久閒置。

行臺雖然一直沒有調動ꓹ 但好在今年用事的重心不再只是一味的側重邊務ꓹ 而是開始向國內傾斜。特別月前行臺傳令,將要在潼關集軍演武。姑且不論這一指令所釋放出來的政治訊號有多豐富ꓹ 對於潼關一干鎮守將士們而言ꓹ 絕對是一大喜訊。

儀駕進入桃林驛後ꓹ 李潼先是沐浴更衣,然後才行出會見諸將。

行臺這一次於潼關演武ꓹ 參與的主要是諸州團練,預計規模是兩到三萬人之間,所覆及州縣主要是隴州以東、潼關以西的關內區域,時間將會持續到六月中旬。觀察成效之後,不排除延誤時間繼續延長直至入秋。

去年行臺內外軍事結構淺成,於京畿長安設有中外十二軍,諸邊十名督軍使各爲鎮戍,這是行臺第一序列的戰卒。除此之外,諸州還有十名團練使,負責徵募健勇,爲後備武裝。

去年年尾,吐蕃再次躁鬧於青海,使得原定京畿演武推遲。新年之後又有春耕並備邊諸事,所以行臺也乾脆就沒有再做演武計劃。

畢竟從前年長安定亂至今,行臺所隸一線甲卒便一直處於高強度的攻伐戰事中,衛戍長安已經成了久戍邊士們難得的休養時間,也就不必再作勞擾。

可是行臺想要休養甲士卒力,有人卻不樂意。神都朝廷風波再起,長安行臺無論如何都得拿出一個反應出來。

所以在經過短日商討後,行臺便決定舉行這一次演武,操練諸州新募團練。除了政治上的意圖之外,也在於行臺軍事改建較之舊法頗有差異。諸州團練雖然不屬於第一線的武裝,但是作爲後備的力量,也必須要儘快接觸並適應這一新的變化。

所以這一次的演武也沒有準備什麼高強度的對陣攻防之類,主要是磨練行止、營宿、進退等等基礎的軍事項目。

由於今次今次演武本就臨時起意,諸州受令各有先後,演武的地點也非京畿長安,而是偏東位置的潼關。可以說諸州從受命開始,演武便已經開始了,營伍的調集、糧草的籌給、行軍的節奏等等。這些考驗的內容,倒也比較符合行臺目下對於諸州團練的定位。

也因爲今次演武並非行臺主力人馬,所以跟隨衆將也都以年輕少壯爲主,黑齒常之的兒子黑齒俊、李千里的大侄子李禕,以及李潼在隴右挖掘的郭知運,包括故衣社干將李陽、李葛等,包括鷹苑、豹坊等少壯將校,俱赫然在列,不唯練兵,也是練將。

潼關演武標誌着行臺軍事所重一定程度上從邊塞轉回國中,這具體的政治考量,李潼自不會與諸將詳談,只是交代了一下演武流程,各自分給使命,便着衆將各自歸營,準備正式的演武項目。

其餘諸將離開後,李潼將曹仁師單獨留了下來,然後才問道:“神都一行已經行至何處?”

“昨日告信已經抵達陝州,行程估算三日之內可以抵達關前。”

曹仁師心知殿下所問乃是其家眷一行,連忙稟告道:“殿下雖言不準甲衆出關,但末將冒昧、仍遣兩營袍服持杖以迎。畢竟陝州情勢怪異,殿下家眷西來,不唯內庭情專,行臺方面局勢也頗受影響,還是需要謹慎周全。”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並說道:“有費職外思量,多謝曹將軍關照及微。”

“殿下言重了,若非得庇殿下門中,末將恐亦難專情於事。方今朝情板蕩再生,唯陝西之境幸託王教之下得守安寧。”

曹仁師抱拳再言,語調不無感慨:“末將在職,當此東西門戶,所見所感東西風物之差尤深。匡正以來,朝廷政治尤先於行臺創設,但直到如今,關前遊食之衆唯東來西向,父老相扶於途、渴慕王教。民生已經失於料理,朝士唯以反覆爲能,長此以往,不復言治。若殿下歸朝……”

“此事不可輕議,唯皇命是望!”

李潼聞言後便擡手說道,不準備就此深談下去。

他心裡當然也明白,行臺衆官佐們盼他歸朝。畢竟行臺再怎麼聲勢雄壯,較之朝廷終究有欠大義。只要他歸朝,從事諸衆便有大幅進步的機會。

但老實說,朝廷雖然昏招迭出,看起來他四叔毛毛躁躁、纔不當位。不過就算眼下李潼歸朝,其實也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去鎮壓住蠢蠢欲動的各方。

隋唐兩世,特別是在安史之亂前,在位者可以說沒有一個庸類,甚至包括李潼不怎麼看得上眼的他三叔李顯。

此世上承魏晉南北朝長達幾百年的大分裂,乃中古一大變革之始,下啓千年世道,當中所蘊含的各種衝突、碰撞與嘗試、妥協、磨合,可謂複雜至極。

能夠在這樣一個世道當中登頂至尊,本身已經殊爲不易,若再要有所創建,則就更加艱難。這當中所蘊藏的暗潮涌動,人眼所見不足一二,李潼也是入世越深、心中越存一份對世道的敬畏。

今次潼關演武,與其說是向朝廷示威,不如說是對行臺內部的一次統合。

他四叔這一把火燒的太大了,把時流許多陰謀、慾望都給勾動起來,李潼身在關中,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僅僅是什麼時候打起靖難旗號,還要防備着別讓這股邪火竄到陝西來。

最初定計演武潼關的時候,李潼是不打算親自前來的,準備留守長安,以確保長安不會士情擾亂。可是當得知朝廷安排護送他家眷的人員後,他便不得不來。

朝廷今次護送雍王妃等人員衆多,單單南衙大將就有兩人,分別爲左千牛將軍程政與左衛親府中郎將楊知慶。

這其中程政乃是太宗皇帝的外孫,盧國公程知節的孫子。楊知慶則出身弘農楊氏觀王房,算起來還要給皇太后叫一聲表姑,而且其人還有一個更顯赫的身份,那就是唐肅宗李亨的外公,當然這一身份眼下還無從提及。

但如果只是這兩人,還不值得李潼從長安動身來到潼關等待。護送雍王妃一行還有一個更顯赫的人物,那就是介國公、太常卿宇文庭立。

宇文庭立之所以牛逼,不在於他的官位,而在於他的爵號。介國公爲國朝二王之後、北周宇文氏直系子孫,號爲國賓,政治影響不同凡響。換一個說法,介國公家就是關隴勳貴們的精神圖騰!

這樣一個人物居然被使派出朝、護送雍王家眷西來,李潼哪怕再託大,也不敢在長安等着。當然還有另一層心意,那就是搞清楚哪個王八蛋出的這個餿主意,老子早晚弄死他!

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202 大唐帶貨王0260 分頭入洞房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04 王居大不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073 春江花月夜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105 人間滋味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05 再愛我一次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184 洛陽女兒行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52 潛龍怒音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58 薛師懷義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175 索性以身相許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118 從子昌嗣0081 少王險計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楔子0069 大麴《萬象》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94 門人遇襲0058 薛師懷義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028 禁宮異兆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289 竇七入彀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094 大酺禮畢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161 宰相薦才0049 莫厭金盃酒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14 一窩小雞崽兒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
0471 先謁聖皇,再論後事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91 趨炎附勢,名門羞恥0202 大唐帶貨王0260 分頭入洞房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04 王居大不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073 春江花月夜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105 人間滋味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05 再愛我一次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184 洛陽女兒行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852 取爾首級,彰我刑威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52 潛龍怒音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058 薛師懷義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175 索性以身相許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989 重修故道,參天可汗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820 傳法遠邦,教化外民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118 從子昌嗣0081 少王險計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楔子0069 大麴《萬象》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94 門人遇襲0058 薛師懷義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028 禁宮異兆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705 亂起宸居,妖氛再興0289 竇七入彀1026 倭使入朝,懇請封命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094 大酺禮畢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401 恭喜狄公,後繼有人0161 宰相薦才0049 莫厭金盃酒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962 祖宗功偉,萬世不祧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14 一窩小雞崽兒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10 巨資分授,各有所得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