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捧殺

經過一番折騰,皇帝的病情再沒什麼波瀾,修養了一個多月,便告大好。原本浮動的人心,也因他重新在常朝現身而安定了下來。當時序入秋時,精力再無人發病,宮中徹底結束了警戒,宮人的生活,也漸漸地恢復了正常。

這一次皇帝生病,太后和皇后都是元氣大傷,太后不說了,皇帝好了以後,她反倒是沒了力氣,起碼歇了一個月才恢復舊日的精氣神。皇后當時蠟燭兩頭燒,兩邊擔心折騰,幾年養出來的底子,一個晚上全賠進去了。徐循還算是高層裡身體比較挺得住的一個,再加上宮務本來就歸她管,此時自然是順理成章地接過了庶務的運轉。好在這一陣子,除了中元節以外,也沒什麼大事了。

宮裡的節日不少,認真計較的話,每個月都有那麼兩三個特殊的日子。之前皇后管家時,太后怎麼搓摩她的?每個月這兩三個節日都要過,而且還都要過得有新意。這不僅僅是燒錢的問題,而且還燒腦子。——還好,等到徐循來當家的時候,情況就有改變了,她搞節儉麼,大部分時候,各種節日也就是按文皇帝年間的做法,大家聚在一起樂呵一下也就完事了。要熱鬧就叫宮裡自養的女班來唱唱戲,別的花頭那就一概全免了。不過今年中元節情況又不太一樣,宮裡剛出過事,去了不少人。這祭祀鬼魂的節日,是要過得盛大一點。

民間習俗,若是當年有新喪的家人,今年中元節是一定要去上墳的。而今年去的那些人,多數都是人填枯井裡了,頂多是各自的親朋好友私下祭祀一番,唯獨一個主子羅嬪,還在景山停靈,墳還沒建好呢。徐循便做主,今年七夕別過得太喜慶了,中元節辦得盛大點。

本來七月的主角是乞巧節,不但要搭乞巧山,而且人人都要穿戴鵲橋補子,二十四衙門裡的兵仗局還給送特製的乞巧針。不過今年宮裡幾個主子都欠安,此時狂歡噱浪似非其時,再說瘟疫才過,宮人多數也都驚魂未定,徐循的決定並未激起多少埋怨,反而個個都誇獎她仁慈賢惠。——在瘟疫過後,她本來就高的人望,彷彿更登上了一個高峰,做什麼都沒人反對不說,而且還多有人給補充上特別高大全的理由,人們還往往深信不疑,交口讚頌。

徐循雖覺得哭笑不得,但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別人說她好話,對她是沒什麼實際上的影響,但也能讓她心情暢快不是?直到這天韓女史來回報壯兒的學業時提起此事,才讓她感覺到了一絲不對。

“……竟是捧得過火了。”韓女史道,“如今多有直接就說,您比皇后娘娘甚至是老孃娘更賢惠的聲音。直白至此,甚至都沒一點遮掩。”

徐循昔年爲她說一句話,不過是一念之仁,韓女史倒是記在心裡,這些年來心心念念,都是要報答徐循。她也是聰明靈慧之輩,起碼早早看破殉葬陷阱,又有足夠勇氣試圖改變自己命運,已經和尋常女子有所不同,一開始可能還存了些名利之念,以爲徐循是那等心機深刻的人物,讓她到壯兒身邊,是爲了提防齊養娘云云。但在永安宮生活了幾個月,哪有不知自己謬誤的道理?此後調整做法,倒是和身邊人都處得極好,她又有見識,又有學識,和徐循的關係也漸漸拉近,如今就是無事,徐循也常召她來談天說地,而韓女史對壯兒的教育又很上心,時常也過來回報,倒算得上是永安宮裡的紅人了。

今日她提出的這一點,便是幾個嬤嬤都有所遺漏的,徐循聽了,也是眉頭一皺,哭笑不得,“怎麼就到這地步了?——都是怎麼說的?”

“其實也都是實話。”韓女史嘆了口氣,“唸叨得最多的,就是內安樂堂的事了。”

藉着瘧疾的肆虐,宮城中的醫務工作的確迎來了不小的改變,太醫坐診這條,如今算是確定下來了。原來的兩名庸醫已經被攆出宮城,疫情緩解以後,每日裡過去坐診的多數都是太醫院中的年輕大夫,他們官位還低,威望也不足,也正宜多加歷練。再說,如今世道,女子得病,能夠延請名醫的終究只是少數,大部分大家女眷在就診時講究也多,能確實‘望聞問切’的很少。宮女子沒這麼多講究,倒成了很好的鍛鍊對象,日後這批醫生再給后妃診脈,那就有經驗了。

在這件事上,徐循的確是有功勞的,衆人要誇她比太后更賢明,不算是過獎。但問題是太后老人家聽說了可未必會如此想,徐循唯有苦笑道,“這竟是要害我呢?”

“還有些更過分的,竟有人說,還好娘娘在年後接過了宮務,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又降下了災異,又安排了救星。若是還由老孃娘主事,只怕此番宮中人要死得多了。”韓女史也有些無奈,“奴聽說以後,已經斥責了幾個說話的宮人,然而人多嘴雜……”

這一次宮裡得了瘧疾的人不少,死的人相形之下也不算太多了,起碼五個裡面能有四個痊癒,確實是多得了內安樂堂的專業救護,要還是那兩個蒙古大夫,死的人的確要多一些。徐循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頭疼了,她道,“只盼着這話能歇一歇,別傳到老孃娘耳朵裡去。”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但是說害處,而且也說難度,宮裡的輿論讓人如何去控制?徐循要真把這當事來辦,傳令各宮注意,反而是把事鬧大,直接打了太后的臉。韓女史點頭道,“此事的確也沒有什麼辦法,不過,如今清寧宮喬姑姑和您好,想必,也不會亂嚼舌頭的。”

徐循失笑道,“她們對我好,無非是希望我能繼續推行放人出宮的方略。似幾位姑姑這般人物,難道還真能貼心對我嗎?”

不過,既然沒辦法,徐循索性也就不去想了。她也不是第一次觸怒太后,老人家的脾氣,也是變幻莫測,上次誰也沒想到她會生氣的,她來了個大怒。這回她還以爲老孃娘會爲羅嬪多爭取幾句的,她又一句話也沒說,就接受了淑妃的嘉號。要擔心太后對此的反應,那她還不如閒着多吃幾碗飯。這件事知道了也就知道了,頂多就是傳令六局,重開女學堂時,多講些女子少言、慎言的道理,她自己還是主要把精力放在中元節的活動上。

宮中慣例,每年中元節都在西苑放焰口、做法事、放河燈。因是皇城裡,用二十四衙門的人力更多些,做法事和放焰口主要是花錢,規模擴大,多花點錢也就是了。倒是放河燈比較特權,畢竟宮裡人多,能在當天伺候主子去西苑的終數少數,有體面和主子們一起,在太液池上放河燈的那就更少了。每年中元節前後,都有不少人偷偷摸摸地在偏僻角落裡放幾盞燈,管事的多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今年有所不同,徐循許了去世那些人的親朋,等放完焰口,主子們回宮以後,她們可以過來給逝者放燈,更有體面的,放焰口時還可以加燒一些器具、牲畜過去。

僅僅是這一句話,已經在宮人中掀起了一場風暴:要知道宮人是不許祭祀祖先的,逢年過節,又或者是到了祭日,自己找個揹人的地方,一碗清水念念說說,都要提心吊膽,生怕被人發現。如今可以名正言順地前來放燈——那些得了體面的都人,如今哪個不是大有面子?手裡隨時攥了有十多人的請求,求他們到時多放一盞,代他們放個念想出去,至於能燒點包袱過去的,自不必說,人氣更是旺得不行了。

不過,和宮人們的興奮比起來,主人們的情緒就要低調得多了。皇帝剛痊癒,太后和皇后都不舒服,往年都來看燒焰口,自己也放燈的,今年卻都不來了。徐循身爲皇貴妃,已是壓軸最大牌,她不敢坐主位,到底是虛了正位,在偏位上坐着,看完了那精巧盛大的焰火,膝下點點、壯兒指指點點的,倒是都歡笑了一回。

看過焰口,衆人便服侍着她到河邊放燈,徐循道,“你們都去吧,不必擁着我了,只養娘看緊了孩子們,別滑進水裡就是了。”

夜裡昏暗,又在太液池邊上,歡兒和韓女史年輕力氣大,都是緊緊地握着兩個孩子的手,點點和壯兒對放燈沒興趣,聽徐循一說,都要去看那邊燒紙錢和各色包袱。衆人素知徐循性子,此時也都一發散去,只留下花兒跟隨。

太液池邊上,此時四處都是燈籠,不時都有精巧河燈被點亮了,送到河中往下游漂去。燭火、星光輝映間,河中是異彩連連,渾不似人間境。徐循往碼頭邊漫步過去,走到近處,才發覺惠妃早站在那裡,她不禁笑道,“我說呢,這裡這麼適合放燈,怎麼人卻不多。”

惠妃看來,康康健健,就是在燈火中也能分辨得出來,她着實沒有幾分病態。不過之前皇帝生病時,她卻是臥牀‘病’着,壓根沒來侍疾。這樣大的事,徐循根本無計遮掩,還好,太后、皇后要煩的事情很多,竟然都忽略了此點,沒來查惠妃的底。不過惠妃自己好像壓根都無所謂了,今日就這樣大剌剌地過來,好像絲毫也沒有一點心虛。

見徐循來了,她點頭笑了笑,徐循看她手裡捧了燈,雖點燃了,卻還沒放入水中,便道,“怎麼還不放進去?”

“話還沒說完。”惠妃低聲說,“再過一會吧。”

徐循便也不多言了,她自己也帶了幾盞花燈,此時和花兒分了,兩人都在默禱。也還沒點燈時,身後又傳來了腳步聲,徐循也有幾分詫異:惠妃是站在暗處,看不出來,但她立在這裡,還有誰敢於過來打擾不成?那這人的膽子,未免也太大了。

“皇貴妃娘娘。”正這樣想着,輕輕的行禮聲,倒是詔告了來人的身份。徐循回過身子,道,“栓兒也來了?”

往年中元節,栓兒也一樣過來,不過都是和兄弟姐妹們在一塊看焰火,今年皇后沒來,但他帶着乳母也沒缺席。方纔一樣在徐循身邊坐着,只是寡言少語,很少和姐妹們說笑,也不知是否還爲羅嬪的事怏怏不樂。

此時他手裡,赫然也捧了一朵精巧的蓮花燈,雖是小小年紀,但顏色沉肅,看來竟又要比平時成熟了幾分。

兩大一小,三人對視了一會,栓兒低聲行了禮,“惠妃娘娘。”

惠妃對他點了點頭,又轉回去望着河面,幾人都不再說話,而是看着那星星點點的燈火,緩緩往東流去。

過了半晌,惠妃似是喃喃自語夠了,便晃了火摺子,親自將花燈點燃,彎下腰緩緩放入水中。她站了好一會,目送那一團黃光遠去,偏過頭對兩人略一示意,便提起燈籠,緩緩行去。

儘管身爲妃嬪,但她仍是煢煢獨行,細瘦身形,不片晌便融入了流淌的夜色裡。徐循回望她一會,輕輕嘆了口氣,見花兒猶自默禱個不住,便站在一旁等她。眼望水面之上,萬千思念東行,心中又豈是沒有一點感慨?

“皇貴妃娘娘。”栓兒的聲音,將她從迷思中喚醒。他仰着頭看她,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甚瞭然的情緒,“你有火摺子嗎?”

徐循自己卻未帶此物,只好讓花兒摘下荷包,尋給了他。她要爲栓兒點,栓兒卻不肯,拿過小竹筒握在手裡,“我會用。”

“仔細別燒着手。”徐循看那乳母只是作難,並未阻止,心知少了羅嬪,只怕坤寧宮除皇后外,能管住栓兒的人不多。也就不費勁了,只叮囑了一句。

栓兒嗯了一聲,取下竹筒套子,微微一晃,火光頓時亮了起來,他將自己的花燈點燃了,又爲徐循和花兒點了燈,方纔把竹筒扔進水裡——雖然年紀小,又一貫養尊處優,但到底還不算沒譜,行事也挺體貼,只是把竹筒扔進水裡,有些敗家了。宮裡的火摺子和外頭都不一樣,也頗爲費錢的。

徐循本無特別要祭祀的人,以前放花燈時,想的多是些去世的熟人,昭懿貴妃去世後,纔算有特定目標。不過昭懿貴妃是久病得解脫,年紀也大,悲傷程度畢竟和惠妃不同,說聲放也就放了。花兒也跟她一道放下,倒是栓兒,站在碼頭邊上,似乎找不到平衡,搖晃了一下,徐循看了懸心,乳母更是連忙要代他放入河裡。他雙肩一振,斥道,“我自己來!”

雖然還小,但說這話時的神態,竟和皇帝是如出一轍。

乳母不敢說話,只是拉着栓兒,小心翼翼地看着他彎□去,將燈體放入水中。徐循也冷眼看着,隨時準備出手幫忙,等栓兒直起身退了一步,幾人方纔鬆了口氣。站在碼頭邊上看了一會,徐循便道,“好了,該回去啦。”

栓兒素來聽話,此時也不例外,被乳母牽着,跟在徐循身側走了幾步,又問道。“娘娘?”

“嗯?”

“這花燈,漂到哪兒去呢?”

“漂到下游去。”

“下游是哪兒?”

下游就是池水通往通惠河的水閥,如果水閥沒開的話,估計天明後會有人過去打撈河燈。不過徐循何忍破壞孩子的幻想?她道,“百川東流入海,自然是漂到海里去吧。”

“海的盡頭是哪兒呢?”栓兒一句跟着一句,刨根問底處,又似點點。

徐循看了他一眼,暗歎了一聲,“海的盡頭……是黃泉吧。去世的親人收到我們燒去的燈啊,紙錢呀,就知道我們的思念了。”

栓兒過了一會,又問道,“那……我對燈說的話,她能聽到嗎?”

他聲音有些不穩,明顯透了哽咽。徐循心裡,對這孩子忽然生出了深切的同情,雖說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自小被羅嬪帶了長大,就算不知是親生,情分又何嘗會淺?

“一定能的。”她說,“傻孩子,安心吧,人去了就有靈了,你想說什麼,她全能知道。”

“我……我沒說出口,只是想着的話呢?”栓兒還有點不肯定。

“也能知道的。”徐循信口胡言——忽然間,她理解了當年昭懿貴妃騙她的心情。“信我吧,我知道的,就是這麼回事。”

栓兒便不說話了,過了一會,他把臉往乳母裙子裡一埋,伸出手悶悶地說。“要抱。”

便是那乳母,都要嘆息了聲,她彎下腰將栓兒抱起,又掏出手絹,爲他擦起了雙頰。

也不知道是選婿的確就要花那麼多時間,還是金英消息靈通,反正京城鬧瘧疾鬧得兵荒馬亂的時候,他沒有什麼消息,等到京城這邊的疫情緩下來,發病浪潮開始往南邊轉移時,他就恰到好處地給京城捎信,開始稟報選婿的進程。等到過了中元節,皇帝也終於大好時,金英便把合適的人選都帶回了京裡,在皇城中暫住着,也如同選秀女一般,令人教導着候選駙馬們種種宮規,一面也有各種宦官不着痕跡地觀察着候選者們的人品秉性,並不時往主子們身邊回報。

按往年慣例,公主選婿,全都由宦官操辦,並沒這一步,頂多宮裡派些女官登門相看而已。若是藩王家的郡主,那就更沒主動權了,都是由宗人府內出人採選,選中便罷,甚至連藩王本人都沒有發言權。今次因在京外選擇,女官長途跋涉蔚爲不便,再加上徐循也存了些小心思,要爲點點打些伏筆,她便下令將人選帶入皇城中再挑。

當然,以天家權威,只要皇帝不發話,自沒有人會不長眼地多說什麼。而這批人選入城以後,清寧宮、長安宮甚至是乾清宮,都不時派人前去查看——如此看來,徐循的做法,也算是獲得了高層的肯定。畢竟怎麼說都是親女兒、親孫女,不管阿黃是否行差踏錯,親人們總還是希望能親自爲她把把關的。

和皇帝選秀比起來,阿黃選婿的排場要小得多了。進入終選的不過四人而已,其資料經過東廠周密調查,祖先三代的履歷都是擺在徐循案頭,全是世代清白的耕讀之家。休說有操持賤業的,連經商的親眷都不多,家人身體均康健,無惡疾。祖上均有過五品以下的小官,家境不說富足,也算殷實,頂上都有兄長,不是傳宗接代的宗子……

這還是背景篩選,至於人品的話,那標準就更多更復雜了。金英也算是個能人,居然能找到四個背景清白、長相英俊、正派忠厚、談吐有物的候選人。連徐循都要佩服他的能耐。她也連番派了好些人去查看那幾位候選者,回來就沒有不誇的。每一個都可說是一時之選,簡直都不知該怎麼挑了。

皇帝和徐循談起來時,都覺得難下決定,還開玩笑說道,“若是圓圓再大兩歲,乾脆就把挑剩下的給圓圓留一個了。”——雖然是玩笑,卻也可以看出他的態度。至於靜慈仙師,更是猶豫不決,這都一個多月了,也沒個主意。

眼看就快過年了,總不好讓人家在皇城裡過年吧,這該怎麼安排身份啊?這爹媽都沒法下決心,徐循也沒轍了,再說,十月不定下來。十一月是栓兒的生日,去年開始千秋節就大辦了。臘月過年,這婚事拖過年了,誰知道又會生出什麼變數?因皇帝這幾日忙碌,她不便打擾,便索性去清寧宮給太后請安,有心和她商量商量。

到得清寧宮偏屋——也是素來后妃候見的地方,喬姑姑卻是接出來歉意道,“皇貴妃娘娘要等一會了,襄王現在老孃娘屋裡呢。”

襄王自從就封以後,很少回京,但還是和皇帝的交往並不少,時常也互致問候。這一次入京,還是皇帝病危時,太后召他進京坐鎮。不過長沙很遠,他走到北京,皇帝的病都好了,因難得來一次,也沒就回去,而是在十王府裡住着,時不時入宮陪母親和兄長說話,也探望一□體日趨虛弱的二哥。

叔嫂不相見,徐循從未見過襄王,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她耐心等了近一個時辰,方纔被叫進了裡屋。給太后請過安,便說起阿黃的婚事,“……也該定下來了。”

太后對此倒是很贊成的,她也知道一直沒定的原因。“她親爹孃都難下決心,咱們倆瞎着急,似乎也不是辦法。”

徐循道,“妾身倒是有個主意,不知老孃娘如何看——既然大哥和仙師都沒法定,阿黃素來又是個有主意的——”

太后人老,卻沒糊塗,徐循話說到一半,她已經猜出來她的意思了,不禁色變道,“這成何體統!”

眼看反對的話就要出口,可不知如何,自己想了想,卻又搖了搖頭,反而冷笑道,“罷了、罷了,我如今老了,管家又不如你。你辦事,素來有口皆碑,既然你覺得好,那便這麼辦好了。”

居然是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徐循卻無甚喜悅之情,一聽太后口氣,便知底細。

——難怪太后明知她來有事,分明可讓襄王暫避,說完事情照舊進來的,仍令她足足等了一個時辰……原來,她是已經聽說了宮中的輿論。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了。

本來可以提早起碼半小時的,都怪我的貓!

她今年冬天成功攻略了我的牀,以前不讓上牀的,但是今冬好冷,我又佔據了它的窩打字(它以前睡我椅子上),所以我就特許她在牀上睡覺。一直延續到現在,她開始掉毛了,我決定給她鋪個浴巾做牀單,也免得毛掉一牀。

爲了這事我倆搏鬥了超過一小時……她就是不肯躺在浴巾上!氣死我了!

等我更新完繼續去訓練她!

PS 昨天的茉莉花,是《鮮花調》,這首歌已經流傳超過六百年了嘿嘿嘿。還有今天的放河燈有部分典故出自宮女談往錄。不過明宮的確也有放河燈習俗的。

至於皇帝的髮型是我惡趣味XD

92 定計82 駕崩31 本分第151章 陽謀137 渾水43 美差第244章 尋死第194章 深喉第196章 復出107 孃家61 惱火第199章 富貴第142章 富貴第267章 權柄第148章 踏實26 藍寶第150章 對戰68 抄檢第232章 疫病第209章 送禮第199章 富貴第144章 猜疑第262章 母愛32 內媚第162章 精分45 疼寵第196章 復出嫁妝第235章 輝映第260章 風格第278章 佳媳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10章 人品137 渾水第282章 胡鬧51 喜事108 震怒27 二次第181章 妙人第265章 愚笨第287章 抗爭61 惱火初見第144章 猜疑體面第277章 快意204 孤寒92 定計108 震怒第199章 富貴32 內媚131 重輕盛會第289章 頭疼第271章 顧慮第302章 繞樑第202章 番外:童夢21 疼嗎第163章 涸魚21 疼嗎第294章 太后第246章 害死71 大殺第248章 差一小段134 離奇第206章 冬夜培訓129 沉浮第223章 早熟第258章 複雜第182章 風浪第164章 神展125 雙元第200章 呵呵123 喘氣130 炎涼第223章 早熟第200章 呵呵75 索要第141章 對策第243章 想死187 壓制61 惱火28 寵愛第167章 黑點136 忠奸第302章 繞樑107 孃家第149章 糊弄第225章 同病76 操心第234章 病魔第242章 先別看太孫第234章 病魔第174章 評委第237章 捧殺127 不爭第191章 願意
92 定計82 駕崩31 本分第151章 陽謀137 渾水43 美差第244章 尋死第194章 深喉第196章 復出107 孃家61 惱火第199章 富貴第142章 富貴第267章 權柄第148章 踏實26 藍寶第150章 對戰68 抄檢第232章 疫病第209章 送禮第199章 富貴第144章 猜疑第262章 母愛32 內媚第162章 精分45 疼寵第196章 復出嫁妝第235章 輝映第260章 風格第278章 佳媳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10章 人品137 渾水第282章 胡鬧51 喜事108 震怒27 二次第181章 妙人第265章 愚笨第287章 抗爭61 惱火初見第144章 猜疑體面第277章 快意204 孤寒92 定計108 震怒第199章 富貴32 內媚131 重輕盛會第289章 頭疼第271章 顧慮第302章 繞樑第202章 番外:童夢21 疼嗎第163章 涸魚21 疼嗎第294章 太后第246章 害死71 大殺第248章 差一小段134 離奇第206章 冬夜培訓129 沉浮第223章 早熟第258章 複雜第182章 風浪第164章 神展125 雙元第200章 呵呵123 喘氣130 炎涼第223章 早熟第200章 呵呵75 索要第141章 對策第243章 想死187 壓制61 惱火28 寵愛第167章 黑點136 忠奸第302章 繞樑107 孃家第149章 糊弄第225章 同病76 操心第234章 病魔第242章 先別看太孫第234章 病魔第174章 評委第237章 捧殺127 不爭第191章 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