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差一小段

處處都是風波詭譎,以三位閣老的身份,尚且免不得感到迷霧重重,更別說他人了。滿京城的住戶裡,人脈、地位能比得上三位閣老的人,又有多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即使是以皇后之尊,得到消息,也不免要慢了閣老們一步。

“有此事?”此時已是入暮,坤寧宮內燈火通明,一片素白布置,皇后端坐堂前,聽見消息,也不由得精神一振,露出寬慰之色。“總算襄王未曾糊塗到底,還能迷途知返。”

她和三位閣老的看法,倒是較爲一致,襄王一去,猶如釜底抽薪,太后就是再堅持己見,也缺少劫才了。除非她真的下定決心,不惜把栓兒害死,也要扶襄王上位,否則,已再難掀起什麼波瀾。——畢竟,不管怎麼說,栓兒都還是她的親孫,卻也是很難想像老人家會瘋狂到這個地步。

話雖如此,可皇后也沒有掉以輕心,打從長安宮回來,她就從公主所接了圓圓,又把阿黃送去了靜慈仙師那裡,如今後宮中僅存的幾個主子,都在坤寧宮裡居住。圓圓、點點和壯兒,三人剛纔吃過晚飯,各自回去安歇。今日大殮,皇后都沒放栓兒出去,雖然是推說他幼小,怕受了驚嚇。但對清寧宮的提防之意,卻也是昭然若揭。

大行皇帝這一世,對誰都可能有所虧欠,但唯獨對子女大體來說還算不錯,孰料身後局勢陡變,小殮、大殮都沒有親屬參與,只有皇后孤身相送,連徐循都被勸住了,免得一露面,又生波瀾。徐循思及此,亦有幾分嘆息,對襄王離京的消息,也未能打起什麼精神。

“一切只看明日了。”她揉着眉心,有一絲疲倦,“內閣那裡,應該是會漏夜把消息送往清寧宮。有一個晚上的思量,老孃娘應該也足以下定決心,若要妥協,當然是越早越好,就是不想妥協……”

皇后往內院方向看了一眼,也點了點頭,肅然道,“我已經召集忠勇內侍把守宮闈,有馮恩在,應該出不了什麼幺蛾子。”

現在皇位歸屬不明,皇帝玉璽,已經失去作用,到底是太后印還是皇后印管用,就得看個人分辨了。除非有禁衛做出衝擊後宮的蠢事,否則,得了習武內侍的人,便是得了後宮的安全。在馮恩倒向栓兒這方以後,坤寧宮已經是穩如泰山,甚至有了衝擊清寧宮的實力。當然這麼做只能落人口實,兼且刺激太后的情緒,更是讓天下人都看後宮的笑話,是以不論皇后還是徐循,都沒有爲此不智之事,只是調集了一些習武的內侍,把守在坤寧宮外圍護身。

“快二更天……宮門早下千兩了。”徐循目光有幾分幽深,“城門應該也下了鎖,夜禁開始,今晚,不會有什麼大變動了。”

若說村莊,那當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陽一落山,就很少有人在外走動,小城鎮內也差不多,雖然沒有夜禁一說,但到了晚上,除了個別特殊場所,不然大部分居民也都不會浪費燈油,泰半也早早入睡。到了通衢大城,便有夜禁制度了,具體時辰因地制宜,至於京城麼,每年除了元宵節前後半個月以外,都嚴格遵守夜禁制度,一更三點鼓樓暮鼓一響,大路口一律攔上柵欄,要自由通行,那就除非是特權階級了,直到五更三點鐘樓敲了晨鐘,柵欄撤去打開,衆人方纔能夠自在出行。

這夜禁一開始,除非有天大的禍事、急事,不然誰也不會召人進宮。否則,激起的就是全城的驚慌和談論,京城裡生活了這麼多人,隨便激起一個恐慌,踏死的人怕不都要有上百,若有人乘勢作亂放火燒屋,只怕展眼就是大禍。這樣的事,在這時極爲多見,皇后等人在民間時,也常聽說,聞言便點頭道,“不錯,都早些休息吧,且等明日了。”

說着,便和徐循道別,分手往各自的臥室去了。坤寧宮佔地廣大,多住下三個主子,也完全鋪排得下。

徐循回到自己屋裡,見錢嬤嬤、齊養娘和韓女史,正看着兩個孩子坐在一起寫字,便道,“這當口,還不忘記功課呢?”

點點扭過臉來,道,“姆姆說,天冷,咱們不能守靈,便在屋裡給爹抄些佛經祈福,也是一樣的。”

她年紀雖幼小,脾氣也執拗任性,但卻不是愚鈍之輩,早在夏天便已經知道什麼是死,也知道瘧疾會死人,所以她和壯兒要在屋裡躲着怕染病。對皇帝去世的消息,接受得很快,孩童天性赤誠,一旦知道父親已經離自己而去,再不能回來,初幾日黯然神傷,含悲落淚,這幾天已經好得多了,雖然沒有大說大笑,但脣邊已經偶爾露出微笑。這時說要給父親抄經,隱隱也透了肅然,彷彿真能因此寄託幾分思念似的。

徐循在心裡嘆了口氣,摸了摸她的頭,道,“那你們好好寫,累了就去休息吧,也別勉強。”

說着,便看了看兩個孩子只能勉強說是規整的字跡,又說,“壯兒別和姐姐比,你年紀小,寫字慢,少寫點也不要緊的。”

壯兒畢竟比姐姐小了兩歲,現在握筆都有點吃力,抄經講究心誠,字體大小都要一致,大冷的天,他鼻尖上都沁出了汗,聽到徐循的話,方纔點了點頭,放鬆了下來。徐循見此,心中也是暗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父親的去世,壯兒表現出的悲傷,只怕多數都是隨個大流,真要說心底有什麼太深的觸動,卻也是沒有的。就不知道皇帝最看重的栓兒,此時又能否爲他的去世感到一絲悲傷了。

自從到了坤寧宮,她便欲帶兒女們一道睡,不想兩個小孩子和自己養娘睡慣了,倒都不願和徐循睡在一處,這讓她又有些安心,又有些不捨。幾次三番,想要教導孩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也生怕被兒女們察覺了異狀。

別人不說,就說壯兒,那可是個打探消息的好手,在這樣人心浮動的時刻,徐循還真沒把握能把他們死死瞞住,而若是提前知曉此事,就怕孩子們慌亂起來,又要鬧出風波,甚或是在心中埋下了對太后、皇后的仇恨種子。——這世道,做小輩的要爲難長輩,自己先就要添了無數的煩惱,即使她難逃一死,卻也不願讓孩子們怨上長輩,爲日後的生活,種下層層的憂患。

這一晚上,除了幾個孩子以外,怕是根本也沒人能睡好。徐循睡到半夜,又爬起身來,將自己寫給兩個孩子的信看了又看,再多添了許多言語。不知不覺間,天邊已經泛出了魚肚白,她望了窗子一眼,輕輕嘆了口氣,又將信紙封好收了,起身梳洗過了,去吃早飯。

吃過早飯,幾個孩子又去抄經。徐循和皇后相對而坐,彼此都沉默無言,屋內氣氛,仿若夏日午後,雷雨欲下未下時一樣,沉悶得讓人窒息。也不知等了多久,忽有人奔來道,“娘娘!乾清宮有動靜了!”

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不過隔了一個廣場而已,有點風吹草動,當然都很好查知。皇后精神一振,“怎麼!”

“有人進去灑掃佈置。”那宮女匆匆報了出來。

很快,消息連珠價又傳了進來——宮裡有人聲了、宮裡擺開儀仗了、諸大臣入宮了了——

最後,彷彿天籟一般的,終於從九天外傳來了一句:“老孃娘帶着栓兒進去了!”

除非太后練就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絕世武功,欲在乾清宮內把諸大臣和栓兒一起擊殺,否則,這奇峰突起、波瀾重重的皇位之爭,應當是徹底畫下句號了。一旦確認栓兒乃是嗣皇帝,行過登基大典,太后勢必不能再把他貼身關在清寧宮裡,和外界斷絕聯繫,皇后自然會做出種種佈置,確保栓兒的康健。

徐循和皇后對視了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一絲放鬆。徐循心裡,亦有些惘然——此事終於結束,她到底還是推了一把,幫着大哥的孩子登上了皇位,可要說這孩子是否就比襄王更適合做一國之君,卻是連她自己都無法肯定。未來就像是掩蓋在重重迷霧之中,她從未有過現在這樣強烈的感覺:正是她的一舉一動,影響了天下的進程。

誠然,沒有她,只怕文臣寧願和太后翻臉,使人強搶栓兒,甚或是擁立壯兒,也不可能令襄王登基,兄終弟及,始終是不能壓過父子相傳的天道綱常。徐循亦不會天真到自以爲她一人便主掌了天下的大勢,一句話決定了江山的興衰,頂多能說她在這股由天下讀書人凝聚而成,代表了王道正統的大勢之中,稍微推了那麼一把,提供了自己的助力而已。沒有她,最終登基的人選也有九成可能是皇帝的子嗣,只是局面也許會比現在難看很多,死的人也要比現在更多得多。

避免了更惡劣的情況,推動了正統上位,這不是十分理想嗎?可徐循依然打從心底感到一陣畏懼,也許是對未來,又或者是對自己已經成就的過去,做過的事已經做過,不論有沒有參與,她依然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按照常理,栓兒必定是帝國的繼承人。維護他的上位,乃是大義所歸、名正言順。

可誰來決定栓兒——又或是襄王,適不適合做天下之主,有沒有那麼多智慧來處理那些繁雜的政務,去識破這些狡詐的大臣們呢?若是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那麼,這天下又將如何?

大事底定,乾清宮內不知在進行一場怎樣的對話,也許對話結束過後,太后還能保有足夠的權威來維持自己在後宮的絕對統治,若是如此,徐循也不奇怪。時至今日,她已經不再擁有插手朝政的底氣,然而,若只是想保住後宮,輔臣們未必會不給這個面子。一來,此乃天子家事,外臣不敢過問,二來,她畢竟還是大行皇帝的母親……多年媳婦熬成婆,太后已經擁有了非常雄厚的本錢,供她揮霍。等從乾清宮回來以後,她騰出空來,必定會處理自己這個幕後黑手,徐循心知肚明:皇后就算力保,又能保她幾分?早在說出此事以後,她就明白,自己已經是命懸一線、生機渺茫了。

說出這件事,並非是因爲皇后,即使她當時已經走投無路,恨不得提前自盡,來保留一點尊嚴,徐循也不會因此而被她打動,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她的榮光。——與其說是她被皇后打動,倒不如說皇后若跳下井去,栓兒就真的再沒有一點機會了。皇后如今在這宮裡的優勢就只有兩點,第一:她是絕對不會被殉葬的,太后無法以任何合理的藉口把她除去。第二,她是栓兒的母親,養育栓兒名正言順,可以理直氣壯地過問栓兒的起居。

皇后一去,太后立刻就能處死她徐循,宮中只餘靜慈仙師……到了那一步,還能指望仙師爲栓兒做什麼?

她不知道襄王能不能做個好皇帝,就如同她也不知道栓兒能否勝任這艱難的重擔,但在那一刻,本能取代了理智,一番話脫口而出,再沒有收回的可能,她是真的‘隨心所欲’,用心給自己下了決定。

也許正因爲沒有經過思忖,此時纔會如此不安,纔會反覆自問,就算理智已經再三地給出了回答:誰也看不穿未來,誰也不能斷言誰是更好的繼承人,但越是如此想,徐循心裡便越是驚慌。她以前從未考慮過此事,只覺得天經地義、自然而然,此時卻不禁要問,如果連她這樣時常能見到栓兒,對他有幾分瞭解的人都無法確定他是否能勝任皇帝的位置。那麼,難道這些大臣們就能夠如此肯定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打從栓兒落地,和他們之間唯一的交集也就是受過他們的朝拜,受過兩三個翰林的教學,這些大臣們瞭解他什麼?絕大多數人連他長什麼樣都不清楚。這一點有腦子的人都能想得出來,他們維護的是綱常,是正統,是皇帝的長子必定要登基爲帝的鐵則。

至於這登上帝位的人秉性、能力如何,他們似乎並不在意。徐循不知這是自己的臆想,還是有根有據的推測,但她以爲,若是栓兒不能適任,甚至是倒行逆施,此刻拱他上位的所有人心裡也不會存有愧疚,因爲維護正統登基是他們的事,皇帝是什麼樣的人那又是另一回事,皇帝能勝任,好,國運昌隆,皇帝不能勝任,那便是天數已盡、氣運轉衰——但他們依然會爲這個不能適任的嗣皇帝忠心耿耿地服務下去,就像是當年建庶人城破焚宮,多少人跟隨自盡一樣,用自己的生命,來全一段爲後人歌頌的佳話,成就忠義的美名……沒有人會想要去動搖嗣皇帝的統治,將他罷黜,這一點也能理解,臣主廢立,對國家極爲不祥,她甚至也理解他們以身殉主的所謂美德,她只是不理解,爲什麼這些大臣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似乎從無一點猶豫,似乎從來也不考慮嗣皇帝也許根本不適合當皇帝的問題?他們就只是……就只是彷彿非常堅定地認爲,皇帝的兒子,天生就能做個好皇帝。

這是何等輕信的判斷,何等輕浮的堅信,何等荒謬的推理?

她自以爲自己已經看透了許多事情,已經品出了世事的三昧,已經看明白了在這些錦衣玉食的生活背後,傳說中爲人極度豔羨的宮妃們,過的究竟是怎樣一種生活,可直到今日,自己真的把手插進傳承大事,真的開始考慮以後,徐循才驚悚地發覺,原來她從前以爲高高在上,以爲地位牢不可破,怎麼折騰都是贏家的太后和皇帝——這皇權的代表,這萬人仰視的對象,終究也不過是繁華下的一場空夢,這皇城,這江山,就像是漂浮在海上的一葉孤舟,盪盪悠悠、無依無靠,莫看此時繁花着錦、烈火烹油,熱鬧到了極致,轉頭來一朵浪花,也許就是一場空!

從前讀史,看朝代興衰、江山更迭,只覺是忠奸相鬥,氣運起伏。再強盛的王朝,也有些從開國時就埋下的隱患,西漢亡於外戚,自呂雉始,東漢亡於豪強,自度田失敗始,一旦運數到了終點,氣運無法再鎮壓憂患,王朝便由盛轉衰走向滅亡……如今徐循才知道自己想得有多天真,原來以爲,國朝自太祖到如今不過五十多年,還是走在向上的道路上,到如今才知道,原來每一個世代交替,都等於是一場豪賭,更可慮者,這皇位意味着多大的負擔?這些年來經年累月地在乾清宮服侍,她也算是看明白了這點——非是人中龍鳳,她不信其能安坐江山。

這就像是一個人不斷地在擲骰子,指望每一把都擲出個六點……除去開國太祖以外,到如今是擲了四次,第一次算是擲了個一點,餘下三把,運氣都不錯,擲出的都可算是六點,可往後呢?一個賭手就是運氣再好,又有多少機率能連續不斷地擲出豹子?

如今看來,國朝的敗亡,隨時可能發生,誰也不知道下一把會擲出幾點,不過,事不過三,已經連續擲出三把了,這第四把再擲出豹子的機率,似乎已經是微乎其微。栓兒天資似乎有限,也不知教育結果會是如何,襄王雖有賢名,但從未接觸過實務,又如何去證明他有理政的天分?讓他上位,倒不如讓首輔改姓歸宗,加入皇家再登基上位,那才能算是有幾分把握。

——不過,就如今來看,擲出這一把的人還並不是栓兒,而是在他成長以前,代替其垂簾聽政的那一位,就不知道這一位是太后,還是皇后了。

拿眼看了看猶帶幾分焦慮的皇后,徐循暗自搖了搖頭。皇后這人,才能是有點,也不能說是不果決,甚至於她的許多性格特質,都很適合參與政治,不過合適卻並不意味着適任。國朝後宮,除了太后以外,沒有一人有參政經驗,就是太后,對那些官場情弊,又豈能說是瞭然於胸?皇后在宮裡這巴掌大的地方管管家還行,若是被推到政壇上,又有太后在旁窺伺,只怕表現得不會盡如人意。整個後宮包含她徐循自己,沒有一人夠資格走到前臺,和那些老奸巨猾,有時竟能擺佈大行皇帝,與其近乎平等博弈的閣臣過招。

但在栓兒長成以前,不論是廉頗老矣的太后,還是經驗不足的皇后——不論選了誰垂簾聽政,這人也只能是硬着頭皮頂上去了。

想到此處,徐循連一絲歡笑的心情,都是欠奉。她幾乎是恍惚地望着門口,等待着那最終的、確定的消息。現在,人是都進去了,可在裡頭說了什麼,卻還是個秘密。

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有一人拭着眼淚奔了進來,一進門就跪到了皇后身邊。

“稟娘娘,老孃娘方纔讓太子坐上寶座,”這宮女紅着眼圈,心中顯然也極爲激動,她仰着頭望着皇后,一字字極爲響亮地迸了出來。“指太子曰——‘此新天子也!’”

隨着她的一句話,低低的哭聲,頓時響成了一片,周嬤嬤淚水漣漣、紅頭漲臉,上前連連磕頭,“娘娘,老奴、老奴恭喜——”

“這有什麼好高興的!”皇后雖然也是差些軟了下來,但表情卻依然嚴肅,她喝了周嬤嬤一聲,“未亡人又何喜之有?”

wωw▪ тTkan▪ C○

一句話,頓時壓住了周嬤嬤不合時宜的表現,皇后望向那宮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追問,“可曾聽說——可曾聽說是由誰垂簾聽政?”

那宮人頓時一怔,她很自然地回道,“奴婢退出來時,大人們還在大禮參拜……”

“還不快去打聽!”周嬤嬤倒也的確不愧爲皇后心腹,一骨碌爬起身,忙又上前威嚴吩咐,小宮女磕了個頭,又自轉身飛奔了出去。

她這一走,皇后終於是忍不住心中的興奮,站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忐忑之意,已是溢於言表,徐循坐在一邊看着,也能理解她此時的心情。——若按孫氏自己來想,她走了這一輩子的背運,似乎到了今日,也總該時來運轉了吧?

這一等,又是半個時辰,這回卻是個小內侍來報信,“回稟娘娘,三楊學士請老孃娘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111 敲打第177章 未眠第200章 呵呵131 重輕第211章 德政第298章 放心187 壓制27 二次101 暴發第268章 糟爛第182章 風浪107 孃家第255章 篡權賞賜第286章 綢繆第152章 失望136 忠奸112 吵架第215章 第 215 章第193章 醫藥90 下棋70 懼怕133 爲母第263章 意志第234章 病魔第286章 綢繆32 內媚82 駕崩第182章 風浪第171章 雪崩104 讓人無寵第280章 無奈133 爲母27 二次第274章 天道第161章 回宮第218章 進化第247章 脫生30 算學59 關照第289章 頭疼第246章 害死第268章 糟爛第216章 北斗91 驚變46 親近第275章 心術40 元宵第146章 處置63 體面35 端平49 遊覽67 東廠第157章 玫瑰113 冤屈121 主角第196章 復出第181章 妙人第163章 涸魚第196章 復出125 雙元第215章 第 215 章第287章 抗爭體面第273章 心思68 抄檢103 盛寵第271章 顧慮74 鬧心130 炎涼56 動情51 喜事第243章 想死第295章 醬油109 複雜第172章 願望100 奸妃21 疼嗎第164章 神展40 元宵22 過夜第172章 願望第141章 對策第239章 官僚第262章 母愛第275章 心術42 隨駕第252章 退休第201章 不來122 軟禁113 冤屈第201章 不來第141章 對策58 陽根第147章 情義第287章 抗爭第271章 顧慮101 暴發
111 敲打第177章 未眠第200章 呵呵131 重輕第211章 德政第298章 放心187 壓制27 二次101 暴發第268章 糟爛第182章 風浪107 孃家第255章 篡權賞賜第286章 綢繆第152章 失望136 忠奸112 吵架第215章 第 215 章第193章 醫藥90 下棋70 懼怕133 爲母第263章 意志第234章 病魔第286章 綢繆32 內媚82 駕崩第182章 風浪第171章 雪崩104 讓人無寵第280章 無奈133 爲母27 二次第274章 天道第161章 回宮第218章 進化第247章 脫生30 算學59 關照第289章 頭疼第246章 害死第268章 糟爛第216章 北斗91 驚變46 親近第275章 心術40 元宵第146章 處置63 體面35 端平49 遊覽67 東廠第157章 玫瑰113 冤屈121 主角第196章 復出第181章 妙人第163章 涸魚第196章 復出125 雙元第215章 第 215 章第287章 抗爭體面第273章 心思68 抄檢103 盛寵第271章 顧慮74 鬧心130 炎涼56 動情51 喜事第243章 想死第295章 醬油109 複雜第172章 願望100 奸妃21 疼嗎第164章 神展40 元宵22 過夜第172章 願望第141章 對策第239章 官僚第262章 母愛第275章 心術42 隨駕第252章 退休第201章 不來122 軟禁113 冤屈第201章 不來第141章 對策58 陽根第147章 情義第287章 抗爭第271章 顧慮101 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