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知道我們爲什麼要來廁所說話嗎?”覺得應該抓緊時間談正事了,張璇衡壓低聲音,悄悄跟何朱琪說道。
“當然啊!”何朱琪的表情,剎那間有些嚴肅了:“你也在懷疑那傢伙對吧?”
“別說得這麼露骨啊……還不能確定是怎樣呢。”慌忙把聲音壓得更低了,張璇衡屏息凝神,傾聽了一下外面的動靜:還好,他聽不到。
“我會懷疑他,是因爲這五名死者裡有好幾位都死在家中,或因爲某種原因出了門——儀式舉行的那天,第一位死者皮穎正本該打死也不出門的。可他還是出了門,是不是能說明有認識的人來找他,他才放鬆警惕的?”何朱琪也同樣把聲音降到最低,如此接着說道:“能騙他們開門的,一定是死者平時很信任的人。有什麼能比一起遭到詛咒更讓人放得下心、以爲是自己人呢?”
這麼想的確有理。這六個人裡,可就剩唐伊寧還沒死了。
“不,我覺得這事沒那麼簡單。”雖然覺得這種想法靠譜,但張璇衡還是不得不提出異議:“唐伊寧若是自己殺了人,爲什麼事到如今還要來找偵探破案?此外,當晚進行解咒儀式時,無論什麼熟人都應該騙不開門纔對吧?儀式要求之一就是當晚絕對不能出門,唐伊寧應該叫不出他來纔對。”
在張璇衡看來,此事無比古怪。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
“該不會,皮穎正他,就是自己出門的吧?”何朱琪搶先說出了張璇衡在想的事,語氣稍顯不安:“他可能根本就不相信驅邪儀式這一套,就是在演戲罷了。否則一定不敢出門打破禁忌的!”
“沒錯。只有這樣纔想的通——他可能從一開始就知道點什麼內幕,明白這根本就沒什麼詛咒。如果是這樣,那麼前面那些掉包骨灰盒、謊稱它出現在自己家門口的行動,就太好理解了。他本就是最方便做到這些事的人。”張璇衡說到這裡,語氣頓了頓,顯得再度困惑起來:“不過……如果他是始作俑者,那麼他是怎麼死的?後面這些人的詛咒照片是誰寄的,又被誰謀殺呢?”
“想想看……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還有另一個人知道他的計劃。皮穎正原本的思路,可能是嚇唬嚇唬大家,然後就作罷的。他當晚會出門並死在外面,可能就是因爲要去敲門——其他人不是都說了,自己門外傳來敲門聲了嗎?這應該就是皮穎正乾的。最先說有人敲門的就是他,演完戲後去敲別人門的做法,是完全講得通的。在敲完所有人門後,他就在家門口的樓梯被埋伏在此的兇手推下,摔死……而這位兇手得逞後,開始了謀殺計劃,順着原本用來嚇人的思路,開始一個個殺掉剩下的人……”
“但是按你的思路,兇手不就明擺着是唐伊寧了嗎?”何朱琪大體贊同他的推理,卻不得不困惑的如此提出:“這又說不通了……你也說過的,他要真是兇手,就不該來找我們。”
“沒錯,但……兇手若是限定在這幾個人裡面,那麼不是唐伊寧殺的人,就應該有兩個兇手纔對啊?其中一位至少殺了唐伊寧一個人,另一位至少殺掉第一位兇手……”張璇衡越想越亂,實在有些不解。
這麼說可能有點亂,但舉例說明就很方便理解了。
首先理清一下——死亡順序是,皮穎正、劉雲金、樑文蘇、張春生和寧麗慧。
唐伊寧是唯一一個沒有單獨收到詛咒相片的人。
假設皮穎正被另五人中的一個殺死,那麼在排除了唯一存活的唐伊寧的嫌疑後,兇手將在剩下的四人之中挑選。
於是出現了一個BUG。
死亡順序既然是固定好的,那麼想要殺死第一到第四的人,就需要排名第五的寧麗慧動手。
然而寧麗慧的死法,是在開車時突然失去視力車禍而死。這怎麼都不像自殺。此外,她自己可是也收到了詛咒照片啊!這又如何解釋呢?
“但……別的我們不說啊,寧麗慧是兇手的話,唐伊寧在半年裡都遲遲收不到照片,不就顯得很自然嗎?”何朱琪面露困惑,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且,我們無憑無據的,不能就確認兇手有兩個,且在六人之中吧……現在更應該考慮的,應該是有外人實施謀殺的情況。”
“外人行兇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我覺得這不現實——我的意思是,不應該全是外人。第二位兇手是外人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張璇衡搖搖頭,覺得這種想法是不靠譜的;“你想想看,如果這一切都是外人乾的,就無法解釋他爲何能騙開門啊?而且有嫌疑的外人,警察肯定都要重點調查的。唯獨一同被照片詛咒過的人,纔會不那麼招致懷疑。”
“那……這要怎麼解釋?”何朱琪也明白他說的這個道理,可這樣一來案子就怎麼想都很奇怪,讓她十分不甘心:“我們要怎麼查下去啊?”
“別慌——你想想,目前案情雖然比較複雜,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張璇衡稍有沉思,進而開口提出:“按照兇手在這六人中的思路來想,本案的兇手誰嫌疑比較大,是可以被整理出來的。”
“你指的就是寧麗慧嗎?”明白張璇衡說的應該就是這最後一位死者,何朱琪的語氣再一次掛上了困惑:“所以……你的意思是,寧麗慧殺了前四個人,然後自己被另一個外人殺了。因此唐伊寧才能活下來的?”
“就是這樣。這麼猜測比較能說得通。無論如何,最後一個死亡的人就應該是被六人之外的某人殺掉的。這第二位兇手的真實身份,可能就是那位被六人一起害過的人——哦不,他大概已經死了;所以,應該說是想爲那人報仇的親友吧。”張璇衡說着說着,皺起眉頭:“唐伊寧隱瞞的,就是這段往事。他們害過某人,而且看樣子應該是害死了,才說此事有怨靈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