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

朱樹人在湖廣和四川,已經搞過兩次新農業生產方式的推廣,和土地確權的工作了,

所以再到漢中複製一次,制度上根本就沒有難度,可以直接把成熟經驗搬過來用。

具體落實的時候,難點也主要集中在不同地區的民情也不同,需要針對性地解決百姓的牴觸。

哪怕如今還是明末,但各地的民風傾向,已經有點接近後世了——

南方人相對敢冒險一點,也容易接受新事物一點,北方稍微淳樸保守,但也更懼怕官府,就算不理解也能靠強權推行一些新事物,除非是忍不下去了直接扯旗造反。

好在漢中如今與世隔絕,根本沒法跟大明朝廷控制的其他地區直接聯繫,朱樹人哪怕在這兒獨斷專行當土皇帝,一年半載之內都沒人能告他的狀——除非想告狀的人有本事直接打穿關中的李自成統治區,去北京找崇禎告狀。

從六月中旬,朱樹人抵達南鄭,開始部署漢中民政工作,到八月初,短短一個半月裡,百姓和鄉紳都被梳理了一遍。

官府承諾今年凡是改種玉米和土豆的,當年免稅,所以哪怕百姓不認識這些作物,對收成有擔心,也能勉強克服恐懼改種。

朱樹人爲了加快推廣速度,還恩威並施,一邊讓陳君寵用正常手段勸農,一邊又開出“冬收後,官府承諾按照一兩銀子兩石曬乾玉米粒的託底價格,無限量收儲玉米作爲軍糧”。

(注:夏末才種的玉米,大約要四個月生長期,會在冬天才收割。產量比春末種的玉米稍微低幾成。)

相關承諾每縣每鄉都發了下去,在各處申明亭宣講,務必讓百姓都知道。

這個過程中,朱樹人也免不了讓下鄉宣傳的工作隊,順帶着宣傳一下他在湖廣就已經實施過的永佃權法律,

勸導百姓種田時注意保護耕地,每年要追肥、維護水利。強調官府會嚴懲破壞式耕種的刁民和哄擡地租置換好地的劣紳。

朱樹人當然也不是空口白話只用語言宣傳,而是每個縣都會找茬挑幾個惡劣典型,抓來直接砍了,明正典刑以示衆。

亂世用重典嘛,爲了最快地改變民風,消除積弊,稍微殺幾個人也是沒辦法的。

在這一個半月的磨合中,朱樹人原本不算太成熟的永佃權律法條文,也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了。

法律這東西就是這樣的,光靠拍腦門立法,或者靠對後世法律的先知先覺,都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法律總有其僵化的地方。試點之後發現問題就及時改,才能更好地磨合,適應百姓。

經過在漢中這塊閉塞的“特區試驗田”裡微調後,朱樹人立的永佃權律法,基本上可以概括爲這樣幾條核心精神:

“朝廷保護百姓對土地的永續租佃權,只要一個人好好種地,每年有追肥,有參加所在鄉鎮的灌既水利設施維護勞役。那麼租種給他土地的地主,就不能要求這個佃戶換地,也不能漲地租。”

“保護農民安心生產的基礎上,地主的權利也不是完全不保護。土地承租契約,租期爲二十年,二十年內一切情況都不允許漲租金。

二十年後,如果承租的佃農老死了,存在土地繼承、分家,那麼允許重新簽訂租約,也可以酌情調整租金。如果佃農沒老死,那麼可以按照原租約一直種到他老死,終生不變。

另外,如果地主要漲租金,必須承擔舉證責任,證明佃戶過去多年有屢次不參加當地水利維修的徭役,以及多年屢次種地不追肥,如果沒有這些劣跡,哪怕土地繼承換約,也不許漲地租。”

朱樹人這一套操作下來,基本上已經跟後世曰本人那種“鋪面房租給人開店後,經營者不走房東就不能漲房租”差不多了。

而且考慮到時代特色,如今還是封建社會,朱樹人這麼定,顯然比後世曰本人更加人性化——後世曰本好歹是資本注意社會,存在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如果幾十年上百年不給漲租金,房東的收益在很多年後可能就貶值得不值錢了。

但封建社會顯然不存在普遍的經濟增長,基本上兩千年人均GDP都是在循環,也不存在通貨膨脹,漢朝一石糧食幾百錢,到明朝正常年景的時候還是幾百錢。

所以“只要對方是保護土地可持續性的良民,就不許地主漲租金”,地主的收益也不至於貶值。

當然,或許也有看官會覺得,“這種操作也沒多大進步,明朝不也有‘田皮田骨’麼,不是租佃權也能得到長期保護甚至繼承麼?跟嚴密的永佃權立法也沒多大差距吧”。

但這樣想,只能說是對古代法律史的瞭解流於表面了。

明朝是有田皮田骨不假,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那玩意兒的保護效果,也就跟後世《公司法》裡那個“當有限公司股東想轉讓股權時,公司內部股東,比外人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條款力度差不多而已。

實際上公司股權交易時,如果小股東覺得被大股東欺壓了,想轉讓股權,引入對手查賬,怎麼可能給你有機會做到“同等條件下”?

公司估值一個億的時候,10%小股權要出讓,大股東開出一千萬,小股東完全可以拉到一個外部對手出兩千萬,價高者得。這時候所謂的“同等條件下優先購買”,根本就沒什麼意義了,賣的人不會讓你有機會剛好條件同等的。

此前的明朝地主對付田皮田骨制度,其實道理也是類似的。他又不會直接要求違法剝奪佃戶的租佃權,他只會跟你說年限到了要漲租子,

你不肯漲旁邊有個新來的肯漲,要不佃戶也跟着卷承諾漲租,要麼有的是辦法讓你混不下去,要麼就換一塊麪積相等、目前看起來表面條件差不多的地,把好地讓給出價更高更願意被剝削的人。

所以,根治的辦法,還是得靠“只要當事人有追肥,有按時參加水利維修,地主就永遠無權漲地租”。

當然朱樹人這麼幹,肯定也是有利有弊,地主們在這個改革中倒也不算純吃虧,也是有賺到的,因爲他們沒有漲租子,卻可以從“從此佃戶有恆心,不再破壞田地”中長遠受益。

真正在這個變法中純虧的,其實就是想流竄到外地去逃荒租地的純流民。

因爲原本流民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可以承受更高的奴役度,別的本地活得下去的佃農,可能常年習慣了四公六民,或者五五開的分成。

但流民初來乍到想租地,說不定願意直接接受三七開,而且七成是地主的。流民一貫就是靠這種競爭力,把本地佃戶的份額擠出去一點,夾縫中撈一塊地先租着。

這就好比後世初來乍到當北漂滬漂還沒有一技之長的,往往比較容易接受996/007。本地人卷不動了他們主動肯卷,就能擠出一點工作機會,確保自己不餓死,先在北滬站穩腳跟再說。

現在朱樹人立法強行禁止漲地租,等於是阻斷了流民自降身價來提升競爭力。

就好比後世瑞典勞動法強行禁止加班,那些沒一技之長只是肯996的僱員,也就沒了競爭力——

後世2015年的時候,瑞典有一家曾經着名的流媒體音樂平臺,叫spotify,就發生過經典桉例,他們僱傭的幾個華人程序員瞞着老闆惡意非法加班(就是公司和主管領導都告訴他們別加班了,慢慢幹,他們還假裝下班後又偷偷熘回公司加班,還被勞動監察機構的大數據監控抓到了),然後被抓去拘留了,公司也被嚴懲了,搞得後來相當一段時間不敢僱華人程序員。

朝廷定了最低工資的情況下,低於這個工資用人的,那就直接犯法了,一抓一個準。

……

朱樹人這般立法嚴苛,對經濟運行大刀闊斧制定各種“政府指導價、政府限價”,作爲讀孔孟之道出身的陳君寵,一開始當然也是非常不適應的。

而且朱樹人現在的做法,已經是稱得上“跋扈”了,這種改革哪是他一個總督能在地方上自說自話的?

陳君寵考慮到他用心不壞,也就委婉勸過,覺得言利的事情,官府不該管太多,應該民間自行商量着辦,

還拿出“當年王莽也是禁止田地買賣,規定幣制,各種折騰,最後也沒解決西漢末年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問題,還亡國了”的教訓,覺得爲政者在經濟上就應該輕緩,無爲而治。

朱樹人也知道這人只是沒見識,並不是道德有問題,也就沒爲難他,一句“亂世用重典,到了這一步,再不保護貧民賣命的底價,等他們被闖賊拉走就來不及了”,直接揭過。

這種時候,能不拿“越權”的理由來對抗他的,那就都是可以拉攏團結的。

朱樹人這樣雷厲風行,當然也遭到了一些反抗。漢中的豪紳畢竟沒能在前幾年被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徹底殺絕,還是留了一小撮的。

這些人當中,有些原本倒也不以漲地租逼農民破壞式耕種着稱,一開始屠刀也沒砍到他們頭上。

但朱樹人循序漸進,都要在當地搞變法,把永久禁止無條件漲租立到法裡面,這些人也意識到了不對勁,想要反抗——畢竟曾經不怎麼漲租,和將來永遠失去無條件漲租的權力,這裡面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誰不想趁着荒年多兼併土地,多加碼盤剝條件呢。

於是這些人就搬出大明律,搬出太祖皇帝的祖制,乃至各種藉口,想要阻撓。

朱樹人當然是毫不客氣,又挑了幾個刺頭懲處了。

其中極個別,甚至還敢威脅朱樹人,擺出“我家在北京朝中有人,哪位閣老哪位部堂侍郎是我們家遠房親戚/世交故舊”來說事兒,提醒朱樹人“總督只是暫時的,將來北京城裡的大老們騰出手來,你在這兒胡作非爲遲早要付出代價”!

這話一說出來,朱樹人立刻就以“干預地方行政,冒認關係污衊京中某些部堂、閣老清譽”的名義,把這些人抓起來了。

“周閣老、徐部堂、張部堂怎麼可能有你們這種鼠輩故舊?別以爲漢中天高皇帝遠,在這兒冒認毀人清譽,就可以逍遙法外!”

然後直接挑了一點典型殺了,如果“冒認”行爲涉及全家,全家都出面抗辯,那就全家殺了!

稍微殺了十幾家,每個縣兩三家之後,這個事兒也就平了。

漢中各地都意識到,這位國姓爺總督大人,那絕對是殺賊殺紅了眼。如今反抗那是找死,還不如等關中平定、出川道路寧靖後,能趕去北京,再告這朱樹人的御狀不遲!

好漢不吃眼前虧嘛,現在漢中被流賊隔絕了,何必再在這個節骨眼上白白送死。

殊不知,朱樹人敢這麼做,就是篤定了這些人永遠都聯繫不到北京城裡那些閣老部堂了。

在朱樹人眼裡,北京城裡身居高位的文官集團,都已經是死人。

哪怕將來他們敢投降李自成,暫時不死,朱樹人也不會容許將來光復北方後,這些人再當牆頭草三姓家奴投靠回來的。

闖賊會缺讀書人,正統朝廷永遠不缺讀書人。殺光一批自有另一批頂上來做官,也不需要多高明的專業官僚技術——科舉本來也不考具體的專業管理技術。

科技類人才可能還要珍惜一下,管理類崗位任何時代都可以前仆後繼補充上來,不會斷檔的。

做官誰不想做啊,朱元章時期殺了那麼多官,一樣找得到無數的人肯去做官。

……

這樣鐵腕鐵血強推了一個半月,到八月份的時候,漢中軍民也很快就渡過了陣痛期,開始轉而體會到國姓爺統治的好處了。

至少如今百姓們都是沒人敢偷奸耍滑,讓去參加維護水利,都乖乖維護,種下的玉米,經過一個半月的生長,也都狀態不錯。

玉米種下去之後,一般不到十天就能看到地面上有抽芽破土而出,到一個月左右,玉米苗就開始拔節,能變成堅硬挺拔的莖稈,只比甘蔗軟一些。

只要到了這一步,當地農民雖然沒種過玉米,但好歹見過甘蔗,也就知道這種新作物的生長狀態沒問題。

農民是最講究眼見爲實的,親眼看着這種作物在灌既量如此稀缺的情況下,依然能不斷拔高,大家也就信了,知道這東西真的用水很少,很適合崇禎時乾旱連年的陝西周邊。

農民們的信心和積極性也就更高,每天認真務農,就等着再過兩個半月,到十月底豐收。

就在漢中民政軍備漸入正軌的時候,朝廷派來宣旨的王公公,總算是從重慶兜兜轉轉,又來到了漢中。

不過,那些期待着能和北京朝廷重新恢復聯絡的漢中豪紳受害者,恐怕要失望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因爲王公公遠在金牛道中的時候,朱樹人就已經提前盯上了對方,朝廷使者的一舉一動,每日行程快慢到了哪兒,朱樹人都是門清。

所以,王公公到了南鄭,也不可能看到漢中這一個半月實際上發生的改變的。

他只能看到朱樹人讓他看到的東西,那些擺拍的東西。

朱樹人也會繼續扮演出忠義無雙的樣子,積極籌備從漢中北伐關中的姿態,顯得他一直在爲崇禎分憂。

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56章 風水寶地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98章 領旨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6章 忠奸難辨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24章 改土歸流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
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56章 風水寶地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198章 領旨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93章 瘋狂升官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陳圓圓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16章 忠奸難辨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44章 兩頭吸血屬於基本操作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298章 江陰圍城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110章 轉戰湖南張獻忠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24章 改土歸流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