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

夏季雙搶的農忙時節,就這麼平淡地過去了。時間轉眼進入了七月,也熬過了最炎熱的日子。

無論是朝廷控制的地區,還是流賊控制的地區,都相安無事地注重恢復生產,不然到了冬天就得大面積餓死人。

崇禎十三年的流賊,還沒普遍喊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何況革左五營也不算李自成派系的。

他們都知道糧食要靠自己佔領區的百姓種出來,光靠搶是養不活那麼多人的,沒法以戰養戰。

經過沈樹人一個多月的勸農,蘄州、黃梅等地青苗處處,蓮藕萌發,芋頭也開始抽芽。

很多原本當地人懶於打理的沼澤溼地,在沈樹人帶來的蘇湖農民的教導下,也儘量充分利用起來。

尤其是蘄縣周邊、那些沈家直屬佃農打理的荷塘沼澤,還被放入了沈樹人幾個月前剛從鄭成功手上弄到的一些東南亞、印度乃至東非魚苗,外加印度的一些外來雞鴨品種。

明末的航海商路已經非常發達了,歐洲殖民者對於從東非到印度再到東南亞的航線,都跑了好幾百年。

鄭家雖然跑得少,但隨便找些紅夷、重金讓他們領航,也能到東南亞和印度轉轉。所以這些物種的獲取,完全是順理成章。

沈樹人還非常注意項目統籌的節奏,把這些繁殖工作的優先級,安排得比夏季雙搶低一些,等農忙結束後、才利用閒季安排的。

繁殖動物不像種植農作物那樣需要考慮季節氣候,一年四季都能養,也就不存在錯過農時。

這些外來物種的數量如今還很少,饒是鄭成功前前後後派出將近十艘海船到各地幫沈樹人蒐羅,最後活着拿回來的,也不過每種活魚百餘尾。

跨洲帶回淡水魚,從來都是古代最挑戰的運輸難題,因爲需要在海船裡另外設置密閉船艙放入淡水養活,還得每隔最多十天就靠岸、找港口換淡水。水質變化還有可能死掉不少,要及時撈走扔掉。

總之鄭成功過去大半年應該是花了不少資源,有時一條大海船能帶着淡水運幾千尾魚,最後運到活下來的也就兩三百條。

好在這些魚在途中也會產魚子,魚子在船艙水裡可以保存比較久,回來後慢慢育種也能養出一部分。

相比於魚類,倒是印度雞鴨這些家禽,存活率高得多。在海上航行數月帶回來的,還能活好幾成。鄭家商人在找殖民者採購的時候,母禽儘量選會下蛋的,這樣回程路上下的蛋,還能有一部分保留孵化活性。

正因爲數量稀少,沈樹人沒讓本地貧農養,而是先全部分給沈家嫡系的佃農,讓他們精心飼育——

當然,就算養死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救。至少鄭成功長了個心眼,他讓人弄回來這些品種的時候,在福建就已經先自行繁育留了一手。

所以哪怕沈樹人這邊全部養死,過幾個月還能再去福建要一批留種的。

東非弄回來的羅非魚、東南亞的巴沙魚,這些可以在淡水和低鹽度半鹹水裡存活的魚類,很快都在蘄縣周邊的荷塘、芋圩間頑強生存下來。

這兩種魚普遍生長較快,產肉高,魚刺還少一些。也是目前沈樹人能弄到的最適合品種了。

其餘比如南亞的龍利魚,雖然肉質比巴沙魚更好,但只能在沿海養,內陸淡水沒辦法。鄭成功搞到龍利魚之後主要是在福建自己養,給沈樹人的那部分也只能在蘇州沿海的崇明縣養,黃州這邊沒法普及。

而原產美洲的清江魚,暫時做不到跨越太平洋把活魚用淡水養着運回來,西班牙人也做不到。

與此同時,帶有一部分後世白羽雞父系基因的印度大XIONG雞,也開始在蘄縣周邊農家的林間散養繁育。

(就是雞胸肉特別厚實、產肉率很高的一種雞,從長肉結構來說已經接近白羽雞了。但沒有後世白羽雞那種六週長成的快速生長基因,依然要養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長大。同期國內土雞要養一年。)

看到這些樣子頗爲怪異的雞鴨和活魚,本地官員和鄉紳一開始都持着懷疑態度。經過個把月之後,見沈同知真能養活住,而且似乎長肉確實快,也都開始心服口服。

“大人勸農之才,真是不亞於當年徐閣老、宋長庚。屬下佩服,這真是能者無所不能。”趙雲帆和江城兩位知縣親自參觀過沈樹人的“示範農莊”後,發自肺腑地讚歎。

沈樹人也不擺架子,很誠懇地釋放善意:

“身爲一方父母,能爲民多辦點事,就儘量多辦點,這都是本分。你們只要和下面豪紳說清楚,跟本官同心協力、共度時艱,別盯着那點蠅頭小利,最後肯定能皆大歡喜。

我這裡剛好有幾隻最早一批的老母雞,已經不能下蛋了。正好過幾日殺了請周邊三縣豪紳吃飯,讓他們知道誰跟官府合作好,我就把這些良種優先分發給他們。”

雖然這個時代不存在專利和生物品種保護,最終這些優質品種都會無償擴散給百姓。但現在數量還少,誰先得誰後得,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早一兩年能種植高產作物、養殖高產禽魚,就能先獲利,相信明眼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

沈樹人擺鴻門宴的日子,最後定在了七月十五、中元節。

黃州各縣的豪紳,都提前五六天得到通知,急忙趕來蘄縣,聽取同知大人的點撥。

當然,這些士紳也不會眼巴巴看着新來的同知爲所欲爲佔種逃紳荒田、或是強行攤派軍糧助捐。來赴宴的路上,衆人自然而然形成了抱團,互相打探消息。

七月十三這天,蘄水河口的黃顙口鎮碼頭。

幾隊從南邊黃梅、廣濟等縣而來的船隻,陸續來到碼頭上停靠,不少衣冠楚楚的豪奢鄉紳紛紛下船,在鎮上盤桓歇息,卻不忙着進蘄州城。

蘄州城在蘄水岸邊、距離蘄水入長江的河口往上游大約二十餘里。黃顙口鎮則是附近相對比較繁華的一個貿易集鎮,江河轉運都在這裡換船。

如果是平常日子,貨運客商纔會在黃顙口停歇、等待裝卸貨。而旅客一般會直接進蘄州城,反正才二十里路,受點累多走幾步就到了,犯不着在鎮子上過夜。

但今天的情況卻大不一樣,剛從江西匆匆趕來的豪紳袁忠義,才帶着從人、在黃顙口碼頭下船,就注意到鎮子上的客棧似乎爆滿了,過往旅客都在此滯留,卻不急着進城。

“看來黃州各縣的豪紳,都有些拿不定主意呢,不太敢直接去面見那位新來的同知。這是打算在這兒先碰個頭、統一一下說辭呢?”

袁忠義畢竟是個跟官府鬥了多年的不納稅大戶,這方面很有經驗。看到河口鎮上客棧爆滿,立刻就判斷出了大夥兒的畏葸不前。

他冷笑着緩緩策馬穿鎮而過,還沒走幾步,立刻被街兩邊客棧裡陸陸續續冒出來的熟人圍住了。

“袁公子!您可算來了,今年聽說新來的沈同知要徵收逃難鄉紳留下的田莊、白給留守佃農租住,這事兒該如何處置,大夥兒可都指望着你們馬首是瞻了!”

“就是就是,袁公子仗義,去年要不是你們家頂着嚴知府。咱的田早就被那幫泥腿子白種了,您可要幫我們做主啊。您說該如何,咱就如何,全憑您拿主意。”

原來,這位袁忠義袁公子,是對岸的江西省九江府人士,當地望族,在湖廣、江西、南直隸交界的三座州府,都有利用家族功名免稅的田莊額度,加起來總面積絕對是超過朝廷法度的。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出過幾個進士、舉人,田產家財豐足,那袁家也不至於被黃州地界各豪紳如此推戴,他家顯然還有其他底蘊。

這位袁忠義有個遠房叔父,名叫袁繼鹹。

兩年前熊文燦招撫流賊時,袁繼鹹官居湖北兵備僉事,就負責襄陽、德安、黃州三府的防務——

吏部給沈樹人畫的大餅、就是如果他能消滅劉希堯、藺養成,就可以讓他的黃州同知轉正爲知府、並且加授湖北兵備僉事。所以這個職務恰好在沈樹人未來上升通道上,在當地很有權力。

黃州府如今的府治黃岡縣城,就是在袁繼鹹的任期內築城起來的,袁繼鹹還再黃岡擊敗過當時革左五營裡最強大的馬守應。

去年張獻忠復反、熊文燦被下獄後,袁繼鹹一開始也遭到了一些牽連。

好在楊嗣昌到任後,意識到袁繼鹹人才可用,才把他調到西線,負責鄖陽、襄陽防區,導致德安、黃州兩府空虛下來,由新來的那位只幹了大半年就被流賊殺死的嚴知府接任坐鎮黃州。

明後期江西那些科舉家族勢力都很強大,因爲江西籍的進士、舉人非常多,在佔據免稅田地方面,也是非常有經驗。

這位袁忠義既是九江科舉豪紳之後,又有個兩年前剛在黃州、德安做過大官的遠房叔父,本地想要抗稅和多搜刮佃租的豪紳,當然要唯他馬首是瞻。

袁忠義看了大夥兒的表態後,也是心中大定,很騷包地保證:“諸位放心,不管這新同知是什麼來頭,總不能讓他壞了朝廷法度、士紳體面。

咱也不坑朝廷,但朝廷法度許了我們的,我們也絕對一文不少要拿到!否則日後隨便來個外地官,都以爲咱江西士紳好欺負呢!”

“袁公子威武!”衆人看他說得慷慨,瞬間有了主心骨。

一時之間,衆豪紳不是幫袁忠義牽馬,就是請他喝酒、讓出鎮上最好的客房請他下榻,一起仔細商量對策。

當然,這裡必須澄清一句,這位袁忠義的所作所爲,他的遠方叔父袁繼鹹並不清楚。按照《明史》,袁繼鹹是大明忠臣。

歷史上最後在左良玉謀反的時候,他還被南明朝廷派去勸降左良玉,但最後左良玉病死、他兒子左夢庚降清,把袁繼鹹綁了獻給清廷,袁繼鹹不降就被多爾袞殺了。

只能說,明末很多有氣節的大臣,在貪錢方面也是沒辦法的,當時已經是幾乎人人都貪了。按明朝的俸祿,如果沒有其他合法收入來源,不貪也養不活一大家族。

朱大典也有氣節,但最後“貪墨百萬”也是事實。袁繼鹹本人沒有明證說他貪,但那些江西科舉望族家大業大,族人各種作福作威巧取豪奪,至少是騙稅抗稅搜刮,他們根本管不住。

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48章 實事求是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6章 天下泰斗第61章 先生繆矣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章 鮮廉寡恥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章 雙線操作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98章 虛實相濟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
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41章 俘虜艾能奇送京議罪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7章 困獸之鬥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48章 實事求是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6章 天下泰斗第61章 先生繆矣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0章 鮮廉寡恥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5章 雙線操作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0章 屢敗屢戰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98章 虛實相濟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03章 重生的遼東軍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